三、脾
(一)脾的生理功能
1.脾主運化(相當于消化系統(tǒng)的消化與吸收功能,以及營養(yǎng)物質(zhì)和水液的運送)
《內(nèi)經(jīng)》說:“脾胃者……五味出焉。”“脾為胃行其津液者也。”“飲食人胃,游溢精神,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
2.脾統(tǒng)血
《內(nèi)經(jīng)》說:“脾統(tǒng)血。”
3.脾開竅于口,其華在唇
《內(nèi)經(jīng)》說:“脾主口。”“脾之合肉也,其榮唇也。”“脾氣通于口,脾和則口能知五味矣。”
4.脾主肌肉、四肢(營養(yǎng)四肢、肌肉)
《內(nèi)經(jīng)》說:“四肢皆稟氣于胃,而不得至徑,必因脾乃得稟也。”
《李東垣》說:“脾胃俱旺,則飲食而肥,脾胃俱虛,則不能食而瘦。”
5,脾舍意
《內(nèi)經(jīng)》說:“脾藏意。”“憂愁而不解則傷意,意傷則愧亂,四肢不舉。”
《孫思邈》說:“脾藏者意之舍,意者存憶之志也。”
從上述生理和病理看來,中醫(yī)的脾具有消化和調(diào)節(jié)體液,管理血行等作用,與西醫(yī)的脾基本不同。而中醫(yī)的腸胃和西醫(yī)的腸胃基本相同。在臨床上消化系統(tǒng)的疾患主要應(yīng)從脾胃來治療,同時應(yīng)顧及腎肝(先天與后天關(guān)系)。出血疾患和水腫、呼吸道疾病,有時也可以用治脾的方法來治療。
(二)脾病證治
1、脾氣虛弱證
[癥狀] 以倦怠,食欲不振,脘痛喜按,脘悶腹脹,大便稀薄,舌淡嫩或有齒痕為主證?;蛴忻纥S,噯氣,吐酸,舌苔白,脈虛等。
可出現(xiàn)聲低氣短,動則氣有下墜感,或有胃下垂,腎下垂,脫肛,子宮脫垂等癥?;虺霈F(xiàn)各種出血癥狀或發(fā)熱?;虺霈F(xiàn)脘痛,脅腹脹滿,吐酸或腸鳴腹瀉,苔白膩,脈弦等肝胃不和癥狀。慢性腸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胃腸功能紊亂、腸結(jié)核、小兒營養(yǎng)不良、內(nèi)臟下垂、脫肛、乳糜尿、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功能性子宮出血等可見此證。
[病機] 因飲食失調(diào),水濕困阻,或過于思慮勞倦,或其他慢性疾患病程較久,損傷脾氣,以致形成脾氣虛弱,運化無力,營養(yǎng)不足,脾胃氣虛。
[治法] 補中益氣(升陽補氣)。
[方藥] 用【補中益氣湯】加減。脾不統(tǒng)血皮膚有紫癜的加當歸、熟地、仙鶴草等。
2、脾陽虛弱證
[癥狀] 以面黃少華,脘腹痛而喜熱喜按,食欲不振,大便稀薄,倦怠無力,四肢不溫,小便清長,尿少浮腫,舌淡,苔白潤,脈緩弱為主證。或有胃脘脹痛,口泛清水,久瀉久痢,肌肉消瘦等癥。慢性腸炎、潰瘍病、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腎炎、營養(yǎng)不良性水腫等可見此證。
[病機] 多由飲食失調(diào),水濕傷脾;或其他慢性病損傷脾的陽氣,以致脾陽虛弱,不能運化飲食,供給人體所需要的營養(yǎng)。
[治法] 溫運中和(溫中健脾)。
[方藥] 用【理中湯】加減。
3、寒濕困脾證
[癥狀] 以飲食減少,胃脘滿悶,口淡或粘,頭重如裹,肢體困倦,舌苔厚膩,脈緩為主證?;蛴袗盒挠?、喜熱飲、懶說懶動或浮腫、泄瀉、白帶多等癥。急、慢性腸胃炎、慢性痢疾、慢性肝炎可見此證。
[病機] 多因淋雨受寒,多食生冷,水中作業(yè)或住處潮濕等,使寒濕之邪內(nèi)侵于脾。脾陽為濕所困,氣機不暢,濕濁阻礙了脾的運化功能。
[治法] 運脾化濕。
[方藥] 用【胃苓湯】。若舌質(zhì)胖嫩而脈虛,是脾虛濕困,宜健脾去濕,用【五苓四君湯】。
4、濕熱蘊脾證
[癥狀] 以鞏膜及全身發(fā)黃,不思飲食,身體倦怠,小便赤黃為主證。或有皮膚發(fā)癢,脘脅痞脹,口渴口苦,發(fā)熱,大便稀薄,舌苔黃膩,脈濡數(shù)。急性傳染性肝炎,鉤端螺旋體病,急性膽囊炎等可見此證。
[病機] 外感濕熱之邪及飲食不節(jié)、脾不運化、濕熱醞釀、中焦之氣阻滯,濕熱內(nèi)蘊于脾胃,可影響肝膽的疏泄作用。
[治法] 清熱利濕。
[方藥] 用【茵陳蒿湯】或【茵陳四苓散】。虛寒胃痛加佛手、煅瓦楞之類。久瀉可加赤石脂、石榴皮之類。久痢可加木香、白芍、當歸之類。
(三)脾病兼證(脾與胃)
《內(nèi)經(jīng)》說:“脾合胃。”
《葉天士》說:“納食主胃,運化主脾,胃宜降宜和,脾宜升宜健。”
脾與胃相為表里,同司運化,胃主受納腐熟水谷(胃能接受和初步消化飲食物)。脾主運化輸布精微(脾能消化和吸收營養(yǎng)物質(zhì)及運送營養(yǎng)水液等)?;ハ嗯浜贤瓿珊筇旖o養(yǎng)任務(wù)。胃為水谷之海。凡飲食不節(jié),饑飽失常,或冷熱不適,均能影響胃的功能,而發(fā)生病變。
1、胃寒證
[癥狀] 胃脘脹滿疼痛,綿綿不止,喜熱喜按,泛吐清水,嘔吐呃逆,脈遲,苔白滑。
[治法] 溫胃散寒。
[方藥] 用【高良姜湯】之類。
2、胃熱證
[癥狀] 口渴思冷飲,消谷善饑,嘔吐嘈雜,或食人即吐,口臭,牙齦腫痛、腐爛或出血,脈滑數(shù),舌赤苔黃少津。
[治法] 清胃泄火。
[方藥] 用【清胃散】之類。
3、胃虛證
[癥狀] 胃脘痞滿,飲食不化,時作噯氣,大便不實,脈軟弱,苔少。
[治法] 益氣建中。
[方藥] 用【小建中湯】之類。
4、胃實證
[癥狀] 食滯胃脘,脘腹脹滿,大便不爽,口臭噯腐,或嘔吐,脈滑,苔薄黃。
[治法] 消導(dǎo)化滯。
[方藥] 用【保和丸】之類。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