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至,親戚朋友間的走動也頻繁起來,尤其是家里有孩子的,更是會帶上孩子一起串個門吃個飯。
興頭上來,還逗孩子喝酒。
前兩年,攀枝花的王爸爸帶著2歲的兒子去朋友家玩,朋友相聚,推杯換盞不亦樂乎,沒多久,王爸爸就喝醉睡覺去了。
剩下的幾個朋友逗著孩子喝酒,喝了2兩酒的孩子結果昏睡不醒,兩天后因酒精中毒搶救無效身亡。
中國式逗孩子,仿佛已經(jīng)成為中國社會文化中自成道理的一種現(xiàn)象。
“逗孩子”就是害孩子
“逗孩子”的現(xiàn)象越來越普遍,以至于當我們說出“誰家還沒個愛逗孩子的親戚”時,或當大人把孩子弄急弄哭還笑得出來時,已完全看不到隱患。
正是如此,我們才很難去質疑這樣的現(xiàn)象是否會傷害孩子。
因“逗”而引發(fā)的悲劇,其實一直在上演。
1、我是你爸爸
先前在某視頻網(wǎng)站的頒獎典禮上,郭德綱給安吉頒獎。
當著安吉的面,郭德綱調(diào)侃沙溢和胡可說:“這怎么看安吉都像是我和胡可的孩子”。
沙溢打圓場道:“太不像話了,郭老師,我老二都說像岳云鵬的,你再說這老大像你的,我這沒法活了”。
本以為這樣就算結束了這個玩笑,結果郭德綱說:“沒事,說明你們家人好客?!?/p>
后來郭德綱要把獎杯給安吉時,何炅提醒到這應該讓爸爸沙溢來頒發(fā),郭德綱一邊把獎杯給沙溢一邊說:“我以為是親爸爸給發(fā)的,”緊接著又對安吉說:“這個也叫爸爸啊!”
典禮播出后引起很多網(wǎng)友的不滿。大家一致指責郭德綱不應該這樣逗安吉,更不應該當著安吉的面開這樣的玩笑。
事后郭德綱發(fā)微博解釋他和沙溢夫婦倆認識十幾年了,稱開這種玩笑沒事,如果人家不開心早就道歉了。
誰又問過安吉有沒有事?
一上臺就配合阿拉蕾走秀,翻了幾個跟頭活潑積極的安吉,在郭德綱一次連著一次逗弄下,整個人情緒都低了下來,后來一直低著頭不說話。
2、你爸/媽不要你了
據(jù)《生命時報》發(fā)布的一則名為“你最討厭的逗小孩方式”統(tǒng)計,“你媽不要你了”以19.3%位列第二。
2016年,武漢市一個七歲大的女孩 ,趁母親不注意,把只有兩個月大的弟弟從八樓扔了下去,弟弟當場死亡。
起因就是鄰居用“你媽媽有了弟弟就不要你了”這樣的話來“逗”她。
孩子年齡小,缺乏判斷能力,不能分辨大人所說的“不要你了”是真是假。
父母就是孩子生存下去本能會選擇的依靠,當聽到“我們不喜歡你了”“我們再生個弟弟妹妹”“你是我們撿來的”這樣的話,會使他們產(chǎn)生強烈的不安和恐懼,而缺乏安全感。
不僅會給孩子的心理成長造成影響,讓他產(chǎn)生生存危機,自我質疑感,更可能促使他做出傷害自己、傷害弟弟妹妹等極端行為。
3、逗孩子喝酒
2015年廣西一男子逗侄子喝酒,灌下一兩米酒后,孩子開始嘔吐、抽搐、臉色發(fā)黑。
醒來后變得癡傻,智力退化為1歲幼兒的水平,連母親也不認得了。
醫(yī)生稱這是因為酒精中毒引發(fā)繼發(fā)性腦損傷,孩子各方面的發(fā)育都將延緩。孩子母親只能看著孩子默默流淚。
相信不少人都經(jīng)歷過,或者至少見過長輩用筷子蘸酒讓孩子嘗,看似那么一滴酒不會怎么樣,其實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生命時報》的統(tǒng)計,讓孩子嘗試喝酒或吸煙以21.1%名列榜首。
兒童生長發(fā)育未完全的狀態(tài)下,身體各部分及內(nèi)臟,尤其消化系統(tǒng),都非常脆弱,喝酒對身體傷害很大。
2001年由世界衛(wèi)生組織發(fā)布的《酒精與年輕人》報告中,指出了過早飲酒對兒童大腦發(fā)育、骨骼及內(nèi)分泌都有影響,酒精中毒更是導致癡呆的原因之一。
有朋友說,每當過年聚會的時候,看見一群大人圍著孩子因他嘗了一口酒而皺起的小臉哄笑不止時,就突然覺得這個世界無藥可救。
其實不是世界的問題,而是中國。
禁止未成年人喝酒幾乎是國際慣例,大多數(shù)國家包括中國在內(nèi),法定飲酒年齡都不低于18周歲。其中,日本針對逼迫未成年人喝酒的行為會處以罰款,美國更是將飲酒年齡設定在21周歲后??蔀槭裁雌绱硕嗟闹袊硕歼€在教唆孩子喝酒?
4、逗孩子吸煙
更可怕的是,很多家長自己竟然也參與到“逗”孩子喝酒吸煙的行列中。
前不久,在一列由成都開往溫州的火車上,列車員發(fā)現(xiàn)一個4歲的男孩一個人站在車廂連接處,手夾著香煙吞云吐霧。
找來孩子父母后了解得知,這根煙竟然是孩子父親給的。
父親稱煙癮犯了去抽煙,兒子吵著要吃的,他就順手把煙塞給了孩子,沒想到他竟然學起來。
5、把孩子拋向空中
因父母沒有接住,導致孩子摔落而致傷亡的事例不在少數(shù),這樣缺乏安全意識的逗弄方式竟還沒有停止。
很多父母發(fā)現(xiàn)將孩子高高向上拋起,會逗得他們咯咯笑,但他們忽略的是:這樣的危險游戲一旦發(fā)生意外,對孩子來說都是致命的。
蘇州的劉先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眼睛和頭部都受傷了。調(diào)取了監(jiān)控才發(fā)現(xiàn),孩子就是在幼兒園里被人拋起來沒接住,摔在地上。
經(jīng)診斷,孩子的左側眼眶上壁骨折,需要住院治療。
6、隨意親吻
不僅拋高高需要禁止,親吻也需警惕。
武漢一個2歲的女孩因被姨媽親吻竟開始高燒不退、口眼斜、面癱。
醫(yī)生診斷后發(fā)現(xiàn),女孩被傳染EB病毒,俗稱親吻病。
這種病毒在成人身上有時并不會出現(xiàn)特別的癥狀,但兒童免疫力相對較弱,被傳染后更容易發(fā)病,對肝臟的損害尤其大。
惡性循環(huán)與欺壓弱者的優(yōu)越感
孩子?。娇梢圆蛔鹬兀?/p>
盡管很多事例已經(jīng)證明“逗孩子”弊大于利,仍有人并沒發(fā)現(xiàn)不妥,一口咬定在這個過程中大人開心,孩子也會高興。
做出這種傷害行為的大人,可能有個原因,是他的童年也缺少被人尊重的經(jīng)歷。
換句話說,他的長輩在他幼小時也這樣對待他。
這樣的記憶或深或淺扎根在他們腦海中,把孩子當成思想感情獨立的個體去對待、去尊重的意識卻沒有。
“逗孩子”的人更多以為孩子人格不健全,認為年齡小,所以不懂好壞,更不會受傷。
然而普遍研究表明,孩子在3歲左右就已經(jīng)可以形成獨立的人格,且對自我有了感知。
這時候的孩子懂的確實少,但不代表沒感覺。
他所接收到的不尊重都將實實在在傷害他,并導致他同樣不尊重他人,如此惡性循環(huán),后一輩人將同樣得不到尊重。
我們大多數(shù)時候開孩子的玩笑,都抱著一種希望孩子的反應與自身期望相符合的心態(tài),而期望又是什么呢?
不過是逗來逗去,孩子最后“哇”的那一下哭聲最能讓一桌子大人笑出聲來,不過是看到孩子生氣、著急、摔倒、不知所措等表現(xiàn)而感到好笑不已,美曰其名“沒有惡意,只是覺得可愛”。
快樂可能來自于人內(nèi)心因欺壓弱者、凌駕于他人之上,掌控他人所產(chǎn)生的優(yōu)越感。
設想一下成人間的玩笑。
如果一個成年人遞給另一位成年人一個冰淇淋,在對方?jīng)]來得及接過時又嬉皮笑臉地反悔,等著看對方著急。
或是對正在熱戀的情侶其中一人說,他/她不要你了,他們必定不會像孩子一樣相信,得不到反饋的逗弄就變得“無趣”。
父母要果斷拒絕
作為父母,嚴詞拒絕他人逗弄,是杜絕這些事最有效的一層濾網(wǎng)。
最好的方式是當孩子被逗發(fā)生在自己眼皮底下,寧可翻臉也要阻止。
當有人非要抱孩子、親孩子、給孩子喂食,父母可以先感謝別人的熱情,再委婉地以“現(xiàn)在吃不下”或“孩子有點不習慣被別人抱”等理由拒絕。
當孩子被“你媽媽不要你了”等類似的話愚弄時,父母要在第一時間向孩子澄清,也要告訴他父母對他的愛,和他存在的重要性。
這有助于消除他的顧慮,彌補缺失的安全感,實在不方便當面講,事后也不要將解釋扔到腦后,一定要記得向孩子傳達實情。
當孩子被大人用“他又生氣了”“你是女孩還是男孩呀”“你怎么不說話,膽子這么小”等問題調(diào)侃時,不要讓孩子自己面對,站出來替孩子解圍,把他當成“大人”一樣尊重、對待。
最不可取的方式就是為了不被說掃興、沒意思,而麻木不仁的眼看著孩子被大人圍攻。
這樣的父母或許本身就對“逗”的害處了解得不夠多,甚至自身也參與其中。
清醒認識到這一現(xiàn)象對孩子身心健康的摧殘,并果斷表態(tài)拒絕,不僅可以保護孩子免受傷害,更能培養(yǎng)孩子大膽表達自己想法和自我保護的意識。
父母與孩子的相遇,是緣分,一生也就這么一次。自己的孩子,當然要自己愛。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