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針對古代針灸歌賦在傳抄、轉述、加工等流傳過程中常發(fā)生歌賦內容的扭曲;失真現(xiàn)象,從文獻研究的角度提出若干整理研究歌賦腧穴主治的方法:①利用歌賦注文進行研究;②同源文獻比較研究;③注重考察原始文獻;④比照腧穴文獻研究;⑤計算機文獻系統(tǒng)的輔助應用。通過例證說明,對針灸歌賦腧穴主治的研究,應重視多種方法的廣泛運用,采取多種文獻的綜合利用,才能實現(xiàn)有效地挖掘和繼承。
[主題詞] 針灸學;歌訣
針灸歌賦既有針灸基礎部分中的經絡、腧穴歌賦,又有針灸臨床部分的刺灸、治療歌賦,這其中最有價值的,當屬治療歌賦。它們體現(xiàn)了古代醫(yī)家的學術思想,是古代醫(yī)家臨床經驗、體會和教訓的融合體,歷經千年流傳下來,保存了很多有價值的學術內容,值得挖掘和學習。然而,受其文體的限制,針灸歌賦難免會有字句過簡、寓意晦澀的問題,又因非一人一時所作,不免存在理解和傳抄上的失誤。
以往對歌賦的研究,多見對歌賦腧穴內容的整理、匯總,而鮮有對其主治內容真?zhèn)蔚目急?,常見到將歌賦腧穴主治當作經典文獻加以引用的例子,殊不知其引用的歌賦是來源于對腧穴文獻進行改編后的二手文獻,或者該歌賦雖源出于臨床但在流傳過程中已經產生了歧義,對于等等類似問題,都有必要從文獻研究的角度加以整理研究。所以,本文在對古代常見針灸歌賦進行系統(tǒng)考察的基礎上,提出了幾點研究古代針灸歌賦的新方法,基本思路是:考察一首歌賦的腧穴主治時,注意與其他相關歌賦中同一經穴的條文加以比較;考察歌賦處方配穴時,注重考察非歌賦治療文獻中相關腧穴配伍情況;重視多種方法的廣泛運用,采取多種文獻的綜合利用,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研究結論的可靠性。具體研究方法示例探討如下。
1 歌賦注文的利用
《扁鵲針灸玉龍經?玉龍歌》除開頭兩段外,每段下均有穴法和針灸法注解,內容與《竇太師秘傳》及《針方六集》所載竇氏腧穴特征相近,這對于正確理解和使用該穴非常有益,另外,《針灸大成》載《玉龍歌》楊氏注解,《針方六集》卷之六載《玉龍歌》注文,可互參。如:
少沖穴在手少陰,其穴功多必可針,心虛膽寒還瀉補,上焦熱涌手中尋。(《針灸玉龍經?王龍歌》)
初看,此條歌賦說的是少沖一穴的主治;再細看,注文除少沖穴的部位和針刺法外,還有一穴:
“通里:在腕后起骨上一寸。直針一分,宜瀉不宜補,愈補愈發(fā),禁灸”。
而本條歌賦中并無“通里”穴名,單行本《玉龍歌》《針灸大成》楊氏注解均無。經查《針方六集》卷六的同條歌賦作:
“少沖穴在手少陰,其穴功多必可針,心虛膽寒還補瀉,熱壅上焦通里尋”。
可得,該條歌賦與其下注文及原注,正好相合。
再如:
肩臂風連背亦疼,用針胛縫妙通靈,五樞本治腰疼病,入穴分明疾頓輕。(《針灸玉龍經?玉龍歌》)
原注為“五樞:在臂部肩端骨下直縫尖。針人二寸,可灸七壯,看虛實補瀉?!蔽鍢泻蟮奈淖?,非五樞穴的部位,應當有脫文。
經查《醫(yī)學綱目》卷二十七作:
“胛縫在背膈骨下,肩腫風氣連背疼,月甲縫二穴用針明,五樞本治腰疼痛,入穴分明疾頓輕。直腋縫尖及臂,取二寸半?!?
《針經圖》作:
“胛縫二穴,在肩背甲縫尖盡處是穴。直針入三寸,灸二七壯。治肩背臂膊疼,瀉;手無力,補?!?
《針方六集》卷六:
“肩腫風氣連背疼,胛縫二穴用針明,五樞本治腰疼痛,入穴分明疾頓輕。胛縫,穴在兩腋縫尖。針入二寸,可灸七壯。詳癥虛實補瀉,又治腋下腫毒,單瀉出血。五樞,穴在環(huán)跳上五寸,帶脈下三寸,直針入一寸半,可灸二七壯。詳癥虛實補瀉?!?
顯而易見,《針方六集》歌賦下的注文,可補全《玉龍歌》五樞穴的部位及刺灸法內容。
2 同源文獻的比較
以《玉龍歌》為例,元時期有多種傳本,各本的文字及編次不盡相同,其中《針方六集》卷六所載之《玉龍歌》與《醫(yī)學綱目》所引“玉龍”針方多相合。而《玉龍歌》單行本,內容實際上包括兩部分:前一部分為《玉龍歌》,編次與《針方六集》相近;后一部分為腧穴專書,內容與《玉龍歌》及《針方六集》所載《玉龍歌》注文相近,且更為詳明。此單行本現(xiàn)存兩部,其中抄寫年代較早者質量較好,但僅殘存后一部分,題曰“楊氏家傳針經圖像”。
再看《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所載《盤石金直刺秘傳》,與清代《針灸集要》所載相比,后者內容更全,針法也更詳,當是抄自原書全文。
再如《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所集針論穴法與竇太師針法一脈相承,故《針經指南》《竇太師秘傳》《銅人針經》等書都是《玉龍歌》的同源文獻。
針灸歌賦在傳抄、轉述、加工等過程中,很容易被扭曲、失真,例如:
我們知道,“便秘”是支溝最重要的主治病癥:
大便閉塞不能通,照海分明在足中。更把支溝來瀉動,方知醫(yī)士有神功。(《玉龍歌》)
照海支溝通大便之秘(《玉龍賦》)。
治大便閉,瀉;腰脅腿叉腳酸,先補后瀉;腳腰重,先瀉后補。(《楊氏家傳針經圖像》)
治傷寒脅肋疼,大小便閉塞,氣不能通。(《瓊瑤神書》)
中風后大小便閉結不通:瀉支溝二穴。小便不通:瀉陰谷二穴。大便不通,瀉照海二穴。(《盤石金直刺秘傳》)
以上歌賦文獻及非歌賦文獻皆系竇太師針書的傳承,是竇氏臨床經驗的總結。
然而,在考察支溝的一些針灸治療歌賦時發(fā)現(xiàn):
腹中疼痛最難當,宜刺大陵并外關。若是腹痛兼閉結,支溝奇穴保平安。(《玉龍歌》)
此方意思是,當主癥“腹痛”出現(xiàn)兼癥“閉結”時,取支溝穴治療。再看:
肚疼秘結,大陵合外關于支溝。(《玉龍賦》)
腹疼閉結支溝穴(《勝玉歌》)。
腹痛,并治氣塊:內關、支溝、照海。(《醫(yī)學綱目》卷二十二)
在與《玉龍歌》一脈相承的《玉龍賦》中,《玉龍歌》歌訣被改編為“肚疼秘結,大陵合外關于支溝?!睆奈淖稚峡矗颂帯案雇础焙汀氨忝亍蓖鳛橹靼Y,并取大陵、外關、支溝3穴治療,方義已與原歌賦不同。其后,《勝玉歌》更直接將其概括為“腹疼閉結支溝穴”,把“腹痛”“便秘”徑作為支溝的主治病癥。
經考察明以前支溝所有相關腧穴、處方文獻,并不曾有支溝主治腹痛的記載。則以上《醫(yī)學綱目》卷二十二所載“腹痛,并治氣塊:內關、支溝、照海”,顯然來自于以上歌賦文獻,而非臨床實踐。
只有通過同源文獻的比較研究,才可能“去偽存真”。
3 原始文獻的考察
針灸文獻根據其來源可分為原始文獻和間接文獻。證據學事實的認定重原始證據,文獻研究重原始文獻。間接文獻經過傳抄、轉述、加工等手段,而形成第二手資料后,有可能出現(xiàn)扭曲、失真、冗余和丟失等現(xiàn)象。
當一條腧穴主治僅見于某一條歌賦時,必須考察其原始文獻,方能辨其真?zhèn)巍?
如《醫(yī)宗金鑒?十四經主病針灸要穴歌》之“足部主病針灸要穴歌”中言:
“太白主治痔漏疾,一切腹痛大便難,痞疸寒瘧商邱主,兼治嘔吐瀉痢痊?!?
然而,《醫(yī)宗金鑒》以前,太白并沒有治療痔疾的記載,考慮到該書針灸卷主要取材于《類經圖翼》,遂檢得:
《玉龍賦》云:治痔漏(《類經圖翼》卷六?太白穴)。
《玉龍賦》:痔漏須尋太白,痃瘧當求間使。(《類經附翼》)
今查《玉龍賦》中,未列太白穴主治,主治“痔漏”的為二白穴,原文作:
“二白醫(yī)痔漏,間使剿瘧疾。”
《玉龍賦》該條歌訣是從《玉龍歌》“痔漏之疾亦可針,里急后重最難禁,或癢或痛或下血,二白穴從掌后尋”化裁而來。其中“二白”系奇穴,“在掌后橫紋上四寸,兩穴對并,一穴在筋中,一穴在筋外”(見《玉龍歌》),張介賓不識此穴(其“奇俞”類亦未收此穴),而將其改作足太陰經穴“太白”,大誤。
這一錯誤輾轉又影響了高等院校4~6版針灸學教材中太白的主治:
胃痛,腹脹,身重,腸鳴,泄瀉,便秘,痔漏,腳氣。(4、5版《針灸學》)
胃痛、腹脹、腹痛、腸鳴、嘔吐、泄瀉;痢疾、便秘、痔疾、腳氣、體重節(jié)痛。(6版《針灸學》)
可見其錯誤影響之深。細查之后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教材中,許多不為前代文獻所記載的腧穴主治,惟見于歌賦中,我們不可不辨其真?zhèn)巍?
再看一個例子:
赤眼迎香出血奇,臨泣、太沖、合谷侶(眼腫血爛,瀉足臨泣)。(《雜病穴法歌》)
此條歌賦說的是,迎香穴與臨泣、太沖、合谷配伍治療目赤。相關文獻有:
迎香:禾?上一寸,鼻旁陷中。針入三分,禁灸。主眼目赤腫,鼻塞不聞香臭。(《醫(yī)學入門》卷一)
赤眼腫痛,迎香出血,立愈。甚者更瀉太沖。(《醫(yī)學入門》卷一)
迎香:主鼻塞不聞香臭,癮肉多涕,有瘡鼽衄,喘息不利,偏風喁斜,浮腫風動,面癢如蟲行?!队颀堎x》云:能消眼熱之紅。又攻鼻窒為最?!断胭x》:耳聾氣痞。(張景岳《類經圖翼》卷六、《勉學堂針灸集成》)
明代著名的眼科著作《審視瑤函》迎香主治下亦曰“《玉龍賦》云:能消眼熱之紅?!?
據此,迎香主治目赤似乎無疑。然而,經查《玉龍賦》原文作“搐迎香于鼻內,消眼熱之紅”(《玉龍賦》),此條歌賦又來源于《針灸玉龍經?玉龍歌》)“心血炎上兩眼紅,好將蘆葉搐鼻中,若還血出真為美,目內清涼顯妙功?!闭f的是經外奇穴“內迎香”。
內迎香二穴,在鼻孔內是穴。用箬葉做一箬管,搐動出血治。眼紅腫痛,出血尤妙。(《楊氏家傳針經圖像》)
內迎香二穴,在鼻孔中。治目熱暴痛,用蘆管子搐出惡血,效。(《奇效良方》卷五十五“奇穴”篇)
由上可見,古人引書方式靈活性較大,并不嚴謹。我們在引用史料時,一定要溯本求源,查明其最早的出處。
4 腧穴文獻的對照
將腧穴文獻所載之腧穴主治,與針灸臨床治療文獻加以比較,是研究腧穴主治的一項重要內容。如果腧穴文獻所載之腧穴主治,確實反映了該穴的作用特性,則在臨床上廣泛應用;反之會逐漸退出臨床使用,甚至在腧穴文獻中消失。
我們看下例:
風池、絕骨,而療乎傴僂。(《玉龍賦》)
“傴僂”一詞,在現(xiàn)代許多歌賦書籍中,都注釋為“背曲身俯”:”“駝背”
[2],與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俗稱“駝背”)視為同名。如《雜病源流犀燭?胸膈脊背乳病源流》就解作:
“背傴僂,年老傴僂者甚多,皆督脈虛而精髓不充之故,此當用補腎益髓之劑;若少壯之人,忽患傴僂,并足攣,脈沉弦而細,皆中濕故也,宜煨腎散?!?
從《玉龍歌》篇首“傴者立伸患者起,從此名馳湖海知。曲池補,人中瀉;風池補,絕骨瀉”來看,歌賦著者的本意,應當為“背曲身俯”無疑。
然而,經查《黃帝明堂經》:
“風池:主寒熱。癲疾,僵仆,狂,瘧。熱病汗不出。頭痛。痃瘧。頸項痛,不得顧,目泣出,多眵(目蔑),鼻鼽衄,目內眥赤痛,氣厥,耳目不明,咽喉僂引項,筋攣不收。”
其中“咽喉僂引項”,《外臺》作“喉痹僂引項”?!皟E”即“瘺”,漢以前指“瘰疬”已潰,謂之瘰疬瘺,隋唐時又用作“痔瘺”,別用作“傴僂”(又作“瘺疴”“疴僂”),一名而三用,致混淆。
如宋代王惟一即將“咽喉僂”理解為“腰傴僂”,此后《圣濟總錄》《普濟方》《針灸聚英》《針灸大成》《針方六集》《針灸逢源》等醫(yī)籍,均從王惟一,將風池的這一主治寫作“腰(背)傴僂”。惟《西方子明堂灸經》與《醫(yī)學入門》,將“咽喉僂引項攣不收”“項背傴僂”,作為風池穴的主治。
而在臨床上,并無使用風池治療“瘰疬瘺”的記載,卻常與其他穴配伍治療腰背疾患:
腰脛項強不能舒:風府、風池、人中。金陵倉巷劉,十年前入川,與客擇行,冒暑下水取涼逼腠理,流入經絡,深至筋骨,故成此疾。針之汗出遍身,即時關外暢通,腰直身舒,四顧左右。(《針灸集成》第六十九方)
腰背傴僂:肺俞、期門各三七壯,風池七壯。(《勉學堂針灸集成》卷二)
懸鐘一穴,作為八脈交會穴之髓會,常用于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足脛攣痛等局部病癥。該穴在竇太師針灸遺存中突出主治癱瘓疾患;
治渾身百節(jié)疼,左癱右瘓,兩足不收,寒濕腳氣,渾身生瘡,水蠱,看癥補瀉。傷寒不退熱,針曲池穴,瀉此穴良。(《楊氏家傳針經圖像》)
主渾身百節(jié)痛,左癱右瘓,兩足不隨,寒濕腳氣,遍身生瘡,水腫,傷寒發(fā)熱不退。(《針方六集》)
主癱瘓兩足不收,寒濕腳氣,渾身瘡癩,水蠱,傷寒太熱不退。(《循經考穴編》)
治氣,傷寒無汗??刺搶嵮a瀉(《竇太師秘傳》)。
由上看來,風池、絕骨兩穴上下相配主治“腰背傴僂”,是符合臨床應用的,而早期腧穴文獻記載風池穴治療“瘰疬瘺”已退出臨床使用。
5 計算機文獻系統(tǒng)的輔助應用
如果僅僅是統(tǒng)計各個歌賦的用穴數及治療病癥種類,則手工即可以完成;如果要對全部針灸歌賦處方用穴、主治病癥進行分類統(tǒng)計,再進一步深入分析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病癥的處方用穴動態(tài)變化規(guī)律,以及腧穴的作用部位與作用特點等問題,則建立針灸治療歌賦數據庫,是一種必要的研究手段。利用數據庫,可實現(xiàn)對歌賦中各種病癥處方、用穴的查詢和統(tǒng)計,如統(tǒng)計針灸歌賦中治療各種手部疾患的腧穴和處方。
手腕痛:液門、中渚。
手臂相連手腕疼,液門穴內下針明,更有一穴名中渚,瀉多勿補疾如輕。(《玉龍歌》)
手腕無力:列缺。
列缺腕側上,手指頭交叉。主療偏風患,半身時木麻,手腕全無力,口禁不開牙。若能明補瀉,諸病恰如拿。(《天星十一穴歌訣》)
手顫:少海、陰市。
心疼手顫少海間,若要除根覓陰市。(《席弘
賦》)
手足不仁:中都。
中都原穴是肝陰,專治身麻痹在心,手足不仁心腹?jié)M,小腸疼痛便須針。(《玉龍歌》)
手臂紅腫:液門、中渚。
手臂紅腫,中渚、液門要辨。(《玉龍賦》)
手臂無力:曲澤。
臂細無力轉動難,筋寒骨痛夜無眠,曲澤一針依補瀉,更將通里保平安。(《玉龍歌》)
手不收:曲池。
曲池曲肘里,曲著陷中求。善治肘中痛,偏風手不收,挽弓開未得,筋緩怎梳頭,喉閉促欲絕,發(fā)熱竟無休,遍身風癮疹,針灸必能瘳。(《天星十一穴歌訣》)
手連肩脊痛:合谷、太沖。
手連肩脊痛難忍,合谷針時要太沖。(《席弘賦》)
手痛:腕骨、中渚、肘謬、三里。
臂疼手痛手三里,腕骨肘謬與中渚。(《針灸歌》)
兩手酸痛:曲池、合谷、肩?。
兩手酸疼難執(zhí)物,曲池合谷共肩?。(《勝玉歌》)
手臂攣痹:肩?、間使。
如中鬼邪先間使,手臂攣痹取肩?。(《長桑君天星秘訣歌》)
手臂攣急:尺澤。
更有手臂拘攣急,尺澤刺深去不仁。(《肘后歌》)
手部疔瘡:勞宮、大陵。
勞宮穴在掌中心,滿手生瘡不可禁,心悶之疾大陵瀉,氣攻胸腹一般針。(《玉龍歌》)
手上諸風疾:三間、肩井、商陽、二間、天井、少商。
兩井、兩商、二三間,手上諸風得其所。(《雜病穴法歌》)
手活動不利:合谷、曲池。
曲池兩手不如意,合谷下針宜仔細。(《席弘賦》)
手指攣痛:少商。
指痛攣急少商好,依法施之無不靈。(《長桑君天星秘訣歌》)
手指麻木:陰陵泉、陽陵泉、足三里、三陰交、懸鐘、太沖。
腳痛膝腫針三里,懸鐘二陵三陰交,更向太沖須引氣,指頭麻木自輕飄。(《席弘賦》)
由此可見,借助于計算機,一方面可以使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利用方便、快捷和高效;另一方面,利用數據庫的功能實現(xiàn)將文獻研究的結果進行自動統(tǒng)計和分析,便于歸納和總結其變化規(guī)律。
6 參考文獻
1 谷世?.針灸經絡腧穴歌訣白話解.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9:205
2 李磊.針灸歌賦選讀.上海: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出版社,1996:100
(收稿日期:2005―11―16,馬蘭萍發(f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