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談一個比較嚴肅的話題。還記得去年4月份的17歲少年跳橋事件嗎?少年在學校里和同學起了爭執(zhí),母親在回家路上對他進行了批評教育。不曾想少年情緒失控拉開車門,毫不猶豫地從高架橋橋上跳下去。
對此,網(wǎng)友們的意見分為兩派。一派認為“現(xiàn)在的孩子太偏激了,動輒輕生,絲毫沒有考慮父母的感受”。另一派則是為少年發(fā)聲:“父母在一味責備孩子的同時,可曾有過絲毫考慮過孩子的感受?”
這樣的人間慘劇并不是個例,青少年因情緒失控導致的自殺或傷人的事件,在世界各地都在不斷地發(fā)生。
就在今年的3月15號,一個情緒失控的19歲少年,把屠刀伸向了公園里一個年僅兩歲的小女孩。女孩的母親是剛從前線回來的抗疫人員,家人從還沒從團圓的喜悅中恢復過來,就又陷入了和孩子天人永隔的悲痛。而遠在泰國,也有一個19歲的少年因為情緒失控,用手槍自殺在父母的面前。
不管網(wǎng)友們怎么想,青少年情緒容易沖動、難以把持自己的行為,這是不爭的事實。這些少年的區(qū)別只是在于被憤怒控制了之后,是選擇把矛頭對準自己還是他人。
每一位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那么到底怎樣的贊揚與責備才是青少年能夠接受的?如何評價自家的青春期少年,才不會讓這樣的人間慘劇發(fā)生在自己和孩子身上呢?
劍橋大學的資深心理導師特麗·阿普特,對此進行了長達30年的研究。她在《贊揚與責備》這本書中,詳細揭示了“贊揚與責備”的評判機制是如何在親子關系中間運作的。
青春期的孩子容易情緒失控,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
1、青春期的大腦還未發(fā)育成熟
《贊揚與責備》中把青春期的大腦,比作“一片未修建的灌木叢濃密而堵塞”。這種大腦的不成熟,阻礙了青少年在面對沖突時,做出理性的判斷。前額葉皮質是我們大腦的執(zhí)行官:控制沖動,長遠計劃以及情緒調節(jié)等。但是青少年的大腦,因為分叉未經(jīng)修剪,他們的前額葉皮質在給大腦輸送傳遞“鎮(zhèn)定”的信息時,往往速度過慢。
所以青少年會過快地跳起來,防御任何被他們視為責備的行為。一個會被成人看作不安或恐怖的面臉部表情,在青少年眼里,就更可能被解釋為憤怒,看做一種激動地反對自身的態(tài)度。青春期大腦會更傾向于做激動和負面的詮釋,也就是說他們的大腦現(xiàn)在就像一張“過熱的電路板”,所以青春期少年往往會過快、過于激動的評判他人。他們需要花很長時間才能慢慢恢復到鎮(zhèn)定、自省的正常狀態(tài)。
只有等我們成長到24歲時,大腦的才會剔除多余的連接,讓前額葉皮質得以高效運轉。所以父母要清楚青少年大腦發(fā)育的這種不完善,才不會對青少年的情緒控制做過分的苛責。
2、青春期獨特的心理特點
青春期的少年希望讓自己以嶄新的自我站在舞臺的中央,他們不斷地反抗父母,就是想要提醒自己的父母,自己已經(jīng)和以前不一樣了,不讓父母繼續(xù)以為自己家的少男少女還是他們以前認識的那個小孩。
但是在這一時期,他們的心里又是極度矛盾的。他們一面依然非常的渴望父母的認同,一面又在心底里極度排斥自己對父母的這種依賴。這時的青少年,即便面對父母的贊揚也會感到煩躁和不滿。比如當父母夸贊他時,他經(jīng)常會針鋒相對:“你根本不了解我!你不配評價我!”在這種情況下,更不用說針鋒相對的責備了。
而且青春期的少年,會對他們剛獲得的批判性思維興奮不已,他們也會不斷利用自己的評判力,去挑戰(zhàn)以前非常尊敬的家長,并通過這個過程,挑戰(zhàn)已有的平衡、公平和理性。
父母要知道這個過程雖然有些矛盾,甚至有些“可笑”,但對于稚嫩的青少年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青少年和父母一起努力度過這一階段后,青少年才能養(yǎng)成一個獨立的完整的人格,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成年人。
非??上У氖牵蠖鄶?shù)父母都不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面對日益叛逆的青少年,父母往往會采取暴力鎮(zhèn)壓的態(tài)度。殊不知這種暴力鎮(zhèn)壓就是悲劇的來源。
臺灣著名的兩個導演楊德昌和吳念真是多年的好友兼同事。有一回,楊德昌想讓吳念真的兒子出演他電影中的角色,所以他請吳念真出面說服自己的兒子??墒菂悄钫嫱窬芰?,他說:“我們家的溝通方式是從來不強迫孩子做什么,你要不要自己跟他說一說?”
吳念真并不會因為他覺得參演楊德昌的電影是一件好事,就強迫自己的孩子按他的想法去做。而是讓楊德昌和自己的兒子直接交流,因為他尊重自己孩子的意見。而從小到大,吳念真和兒子也是這樣溝通的:每當兒子有什么奇奇怪怪的想法,吳念真都不會直接的反對,而是對兒子說這樣三個字:“說服我”。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吳念真的家庭評判制度是回應式的。在這里,孩子的挑釁是可以接受的,他們會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斷與父母辯論,甚至通過模仿并修改家長的解釋,讓家長為自己以前制定的規(guī)則提供解釋。
但在侵入式的家庭中,孩子卻會因為挑釁而被責罵,家長的潛在態(tài)度就是:“我才是真正能做評判的人,你的評判毫無意義?!?/strong>毫無疑問,家長這樣的強硬態(tài)度會激怒青少年,并且隨著雙方的憤怒積累地越來越深,青少年情緒失控的幾率也就越來越大。
要想讓自家的青少年遠離情緒失控帶來的危險,《贊揚與責備》提出,首先要做的就是剛才所說的:審視自己的家庭評價制度是回應式的還是侵入式的?經(jīng)常反思自己的家庭評價制度,能夠減少我們由于過分嚴格控制自己孩子的內(nèi)疚感,也可以給孩子創(chuàng)造更加寬松的家庭生活環(huán)境。
其次是檢查自己對孩子的態(tài)度是嚴格的還是通融的?孩子是否有機會為自己的行為做解釋?家長是真的想要表達自己的觀點,還是說只是為了發(fā)泄父母自己的情緒,而對青少年原有的憤怒火上澆油?
接下來是觀察自己對孩子的評價:是只針對他的具體行為還是針對他的品質?如果只是針對他的具體行為,那么孩子會知道這是可以改變的??墒侨绻轻槍⒆拥钠焚|,那么這樣的評價往往會讓孩子陷入一種“無法改變”的無力感。
還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對孩子的批評或者贊揚需要帶有“引導”的意味,而不是只是給他貼一個標簽、下一個定義。
最后,如果你的家庭有兩個或以上的孩子,那么你對孩子的贊揚就不能吝嗇。因為如果贊揚是有限的,那么被贊揚的孩子,很有可能會因此產(chǎn)生一種“搶了別人的感受”的負罪感,會錯誤地認為弟弟妹妹的痛苦是由自己造成的。為了抵消這種負罪感,他常常會啟動自我攻擊或自我毀滅的機制,從而對自己的成長產(chǎn)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其實不管是兒童還是青少年,本質上都還只是未發(fā)育成熟的孩子。父母的贊揚和批評對他們來說都至關重要。既然我們作為父母,是一個成熟的個體,而且對他們的責備的出發(fā)點是也因為愛,那么我們就要更加注重愛的方式。
父母是孩子的天,尤其是內(nèi)心敏感矛盾的青少年,對“天氣”的變化尤為敏感。對他們最好的愛的方式,就更加耐心地了解自家“言不由衷、身不由己”的青少年,給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寬松、包容的家庭環(huán)境!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