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腕綿綿做痛,宜以理中丸溫之
抱樸言:至美中醫(yī)、至樸之言
理中湯是太陰病的代表方。“自利不渴屬太陰,以其藏有寒故也,當溫之”。理中丸是溫熱之劑,針對藏寒的病性溫中以散寒。理中的中指的是中焦,并不局限于胃,包括脾、胃、腸道在內的消化道。
理中丸是一劑針對脾胃虛寒的溫熱劑,《傷寒論》中并沒有過多的描述病狀特點,只有寥寥數(shù)字:
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者,胃上有寒,當以丸藥溫之,宜理中丸。
大病差后,是說病者邪氣已除而身體虛弱。喜唾、久不了了是脾胃虛寒不能運化水谷,進而胃失和降、胃氣上逆導致的飲食、痰涎等胃中之物從胃中上涌,自口而出的病證。胃寒所致的嘔吐物,多為清涎冷沫。
中焦虛寒是理中丸的辨證核心,寒不光是引起了口吐清涎冷沫,更常見的是痛。在中醫(yī)學里,寒和痛總是相伴而生,寒則凝滯、凝滯則血氣不通、不通則痛。
胃寒也是如此,陰寒凝滯于中焦,胃脘冷痛、綿綿不已、時發(fā)時止、喜溫喜按、食后緩解。寒證得溫而緩解,故而病者惡冷水而喜熱飲,飲食上喜食熱稀粥。
理中丸四味中藥:
干姜、人參、白術、炙甘草
方中干姜為君,大辛大熱、溫中散寒、扶陽抑陰、為振奮脾陽之要藥;人參甘補、益氣健脾、以復運化、為臣藥;白術之燥、健脾燥濕、防止脾虛生濕、為佐藥;炙甘草益氣和中為使藥。
干姜散寒、人參補氣、白術燥濕,四藥相配使脾胃陽氣振奮,寒邪祛除則脾胃運化、升降功能得復,諸癥自愈。
另外,本方在《金匱要略》中作湯劑,稱“人參湯”。理中丸方后亦有“然不及湯”四字。蓋湯劑較丸劑作用力強而迅速,臨床可視病情之緩急酌定使用劑型。
/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