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的時候,我看到一則新聞,媽媽把兒子扔在高速公路上,因為兒子考試考了85分,而媽媽要求是98分,當民警給孩子媽媽打電話時,媽媽說:這個孩子成績太差,我要她有什么用?我也不想要了,坐牢也不要緊,你們把他送人吧!
孩子聽到媽媽在電話里這樣說,頓時大哭起來,一面哭一面喊:媽媽,不要丟下我,我下次保證考一百分。
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我內(nèi)心真的是氣憤的,什么樣的媽媽能做出這么狠心的事兒?
經(jīng)常聽到一些寶媽向我抱怨:我家孩子一定是來報仇的,怎么那么煩人?一點都不聽話,學習不好,不愛吃飯,又調(diào)皮,不想別人家孩子,學習好,又懂事,人家一定是上輩子做了好事,遇到了懂事的孩子。
其實孩子是不是來報恩的,并不在于孩子是否懂事,這些都是表面現(xiàn)象,關(guān)鍵還是在于父母。
01、父母不作為
嫂子總是因為小侄女不愛寫作業(yè),不好好跟弟弟玩,不聽話而生氣,脾氣上來了就會把小侄女打一頓。
嫂子經(jīng)常說:這孩子就是犟,一個小女孩兒,什么話都聽不進去,好好說不聽,非得打一頓,打一頓也不管用,第二天照常不聽話。
我只是簡單應和幾句,但是卻不能贊同她的觀點。我是見到過她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嫂子前年生的二胎,那天婆婆要做面條,在案板上揉面,嫂子的二胎小侄子就在那里不停地玩兒面團,怎么說都管用,婆婆畢竟是奶奶,也不好意思直接說,而嫂子也不作為,只說:這孩子真犟。
最后婆婆沒辦法,就不揉面了,然后去廚房擇菜,這時候嫂子才把小侄子抱走,結(jié)果呢?小侄子并沒有大哭大鬧。
其實嫂子一直是這種教育方法,或者說也沒方法,根本不會去教孩子一些道理,也不會去糾正孩子的行為。
比如開著電視的時候,孩子比較聽話,她就不會管孩子了,只在一旁玩手機,孩子鬧了才會放下手機,如果孩子不讓關(guān)電視,那么一整天就開著電視了。
總是順著孩子,縱容孩子,慢慢孩子就養(yǎng)成了這樣的習慣,當你說不的時候,孩子就會非常抗拒,看起來是孩子不懂事,其實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導致了孩子的這種行為。
02、父母要求過高
比如上面新聞里的那個寶媽,在她眼里,孩子可能很差勁,是因為她過度關(guān)注孩子的成績,而忽略了其他方面,再說,孩子一次考不好這也很正常,但是在這位寶媽眼里就好像是犯了不可原諒的錯誤,這樣一來,寶媽內(nèi)心就會非常氣憤,認為這孩子是來報仇的。
很多父母都是這樣,總會站在成人的角度去要求孩子,不會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想問題,要求太高,孩子總是達不成,那么父母就會失望,孩子呢也會變得自卑,認為自己很差勁,這樣就會陷入惡性循環(huán)。
父母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問題,孩子學習不好,可以想想自己念書的時候,如果那個時候?qū)W習好,那你就想想那些學習不好的同學,然后再看看孩子其他方面,內(nèi)心就會釋然了,而且孩子的品德、行為遠遠比成績好重要得多。
我一直提倡父母的言行造就孩子的性格和習慣,當父母抱怨孩子的時候,也要想到,孩子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些行為?
別人家孩子很優(yōu)秀,不僅學習好,還有很多興趣特長,你只看到別人家孩子的優(yōu)秀,卻沒看到他背后的努力和父母的付出。
還是喜歡楊晨煜媽媽說的那句話:一定要在孩子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之前監(jiān)督孩子養(yǎng)成好習慣,這個監(jiān)督的過程很難,但是習慣一旦養(yǎng)成了,后面的路就好走了。
而大多數(shù)家長根本不會去做第一步,不會幫孩子建立習慣,只會等孩子長大了,有很多壞習慣的時候去抱怨,你說應該怪孩子還是應該怪父母呢?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