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
新中國成立后,在中美關系實現(xiàn)正?;倪^程中,基辛格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作為多次受到毛主席接見的美國著名政治家,基辛格被毛主席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他曾說:“我從來沒有遇見過一個人,像他具有如此高度集中的不加掩飾的意志力?!?/span>
對于毛主席的印象,基辛格最開始的感覺是“展現(xiàn)出了非凡的意志力和決斷力,是一位高深莫測的主席”,到最后則是“總是極富智慧,有很強的活力來控制談話,在外交事務上很有見解”,以至于感覺“他身上發(fā)出一種幾乎可以感覺到的壓倒一切的魄力。”
從“高深莫測”到“壓倒一切的魄力”,前后變化如此之大,這是為何?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毛主席在極為不利的背景下,毅然作出抗美援朝的決定,這是當時美國總統(tǒng)杜魯門、麥克阿瑟等人萬萬沒想到的。
1994年,71歲的基辛格出版了著作《大外交》。書中,基辛格對40多年前毛主席決定出兵朝鮮給予這樣的描述:
“剛在國共內戰(zhàn)中獲勝的毛澤東,把杜魯門的宣告視為反映出美國人害怕共產主義陰謀,色厲內荏;他把它解讀為,美國開始想采取行動,扭轉共產主義在中國內戰(zhàn)得勝的局面.杜魯門保護臺灣,等于是支持美國仍然承認為中國合法政府的國民黨政府。美國逐步加強援助越南。凡此種種加起來,都促使北京采取美方最不愿見到的措施。毛澤東有理由認為,如果他不在朝鮮阻擋美國,他或許將會在中國領土上和美國交戰(zhàn);最起碼,他沒有得到理由去作出相反的結論。”
毛主席和基辛格交談
這是一個著名的美國政治家從他的角度來看中國抗美援朝,無疑更具有權威性。但是,基辛格在這段評價中,并沒有表現(xiàn)出對毛主席長遠戰(zhàn)略的理解。時間來到2012年,經過60多年的觀察,基辛格對毛主席出兵朝鮮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在當年的新作《論中國》一書中,基辛格再次提到了毛主席做出抗美援朝這一決定的偉大之處:
“任何人都不會想到,一個剛打完仗還沒有喘息的國家,一個武器主要靠繳獲的軍隊居然敢和一支擁有核武器撐腰的現(xiàn)代化軍隊正面作戰(zhàn)。但是毛澤東的軍事戰(zhàn)略眼光確實是超越常人的……他絕不會讓中國消極地等著挨打,而是要爭取主動?!?/p>
事實上,且不說基辛格難以理解,當時中共中央內部反對派兵入朝的聲音也很大??烧l都沒想到,當朝鮮人民軍連戰(zhàn)連捷,南韓軍在其進攻下潰不成軍時,毛主席就以他卓越的戰(zhàn)略眼光預測到,中國極有可能派兵入朝作戰(zhàn)。
1949年5月,金日成派出特使帶著親筆信來到北京。信中,金日成向毛主席介紹朝鮮情況,尤其南韓軍在美國的支援下軍事力量大增,經常在三八線附近制造摩擦。金日成向毛主席求助,希望必要時把解放軍中的朝鮮族師編入朝鮮人民軍序列。
毛主席和金日成
當時四野中有大量朝鮮族官兵,他們歷經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可謂驍勇善戰(zhàn)。金日成特使離開后,毛主席就指示將解放軍中的朝鮮族師5萬多人換上最好的武器裝備,編入朝鮮人民軍。不久,中國政府又公開發(fā)出聲明:居留在中國的朝鮮族人民有權利回到祖國去,保衛(wèi)自己的祖國。
朝鮮人民軍實力大增,加上蘇聯(lián)方面援助的武器陸續(xù)運抵,朝鮮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但毛主席并不希望戰(zhàn)爭爆發(fā)。1950年5月13日,金日成秘密來到北京,此前他已經遠赴莫斯科跟斯大林多次密談。
毛主席對金日成表示,朝鮮總目標應該堅持實現(xiàn)統(tǒng)一,但現(xiàn)在國際形勢不利于統(tǒng)一。當金日成表示美國很可能會支持李承晚越過三八線朝北邊進攻時,毛主席則給金日成吃了一顆定心丸:如果朝鮮境內爆發(fā)了戰(zhàn)爭,我們打算在鴨綠江邊擺上幾個軍。
毛主席這是對朝鮮人民軍的一種戰(zhàn)略支撐,再次體現(xiàn)了他的高瞻遠矚。毛主席后來回憶說:“美帝國主義如果干涉,不過三八線,我們不管;如果過三八線,我們一定打過去。”很遺憾,這次會談不久,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了。
麥克阿瑟
戰(zhàn)爭之初,面對朝鮮人民軍的進攻,南韓軍潰不成軍。6月29日,麥克阿瑟乘坐飛機來到漢城以南的水原機場一帶視察,他親眼目睹了南韓軍的慘狀。隨行的考特尼·惠特尼將軍后來回憶時說:
“天空中,回蕩著跳彈的尖嘯聲,到處散發(fā)著惡臭,呈現(xiàn)著劫后戰(zhàn)場的一片凄涼。所有的道路上擠滿了一群群備受折磨、滿身塵土的難民。這場面足以使麥克阿瑟相信,南朝鮮的防衛(wèi)潛力已經耗盡。沒有什么東西能阻擋共產黨的坦克縱隊從漢城沿著少數(shù)幾條完好的公路直取半島南端的釜山了。那時,整個朝鮮就是他們的了。”
擁有多年戰(zhàn)爭經驗的麥克阿瑟意識到,如果南韓軍得不到有效的支援,很快將宣告覆滅。朝鮮人民軍通過漢城戰(zhàn)役、水原戰(zhàn)役、大田戰(zhàn)役和洛東江戰(zhàn)役,一路高歌猛進,短短兩個月時間,就將南韓軍壓縮到釜山附近約1萬平方公里的狹小區(qū)域。
另外,朝鮮人民軍在南進作戰(zhàn)過程中,殲敵約9.4萬人,向南更是推進了300公里左右,而且占領了南韓90%以上的土地。南韓軍如此不堪一擊,也是有原因的,雙方軍隊戰(zhàn)斗力有天壤之別。
自解放軍中的朝鮮族官兵編入朝鮮人民軍后,加上金日成新征的士兵,總兵力達到了13.5萬人,編成了10個步兵師、1個坦克旅和5個警備旅。反觀南韓軍當時也有10萬人左右,但是官兵們絕大多數(shù)沒有實戰(zhàn)經驗,多為警察部隊,戰(zhàn)斗力堪憂。
金日成和戰(zhàn)士們在一起
前面提到,戰(zhàn)前蘇聯(lián)支援了朝鮮人民軍武器裝備,這里面包括飛機、坦克、大炮等。蘇聯(lián)為提高朝鮮人民軍官兵作戰(zhàn)素養(yǎng),還派遣了約3000名軍事顧問。就在朝鮮人民軍南下勢如破竹時,毛主席卻看到了危機。
后來發(fā)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以美國為首的“聯(lián)合國軍”直接介入朝鮮戰(zhàn)爭,美軍更是于1950年9月15日實施了仁川登陸。對于仁川登陸這一軍事行動,毛主席早在當年7月就有過預測。
7月2日,蘇聯(lián)駐華大使羅申給斯大林發(fā)去一封電報。這封電報主要內容是毛主席對金日成的建議:美國軍隊很可能在仁川登陸,你們要在仁川后方建立一條堅固的防御線。
10月2日,毛主席在致斯大林的電報再一次提到這一點,“7月中旬、7月下旬和9月上旬,我們又三次告訴朝鮮同志,要他們注意敵人有從海上向仁川、漢城前進切斷人民軍后路的危險。”不幸的是,毛主席的提醒未能得到朝鮮人民軍高層的重視。
鑒于此,毛主席決定調整國防部署, 為即將可能派兵入朝作戰(zhàn)做好準備。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第二天,美國總統(tǒng)杜魯門就下令駐日美國空軍、海軍向越過三八線的朝鮮人民軍進攻,同時命令駐菲律賓的美軍第七艦隊侵入臺灣海峽,“阻止(解放軍)對臺灣的任何攻擊”,即阻止解放軍解放臺灣。
周總理
當時解放軍數(shù)十萬大軍在東南沿海枕戈待旦,為解放臺灣做各種準備,美國把艦隊派到臺灣海峽,無疑是對中國的侵略。很快,周總理代表中國政府發(fā)表了《對杜魯門聲明的聲明》:
“不管美國帝國主義者采取任何阻撓行動,臺灣屬于中國的事實,永遠不能改變;這不僅是歷史的事實,且已為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及日本投降后的現(xiàn)狀所肯定。我國全體人民,必將萬眾一心,為從美國侵略者手中解放臺灣而奮斗到底。戰(zhàn)勝了日本帝國主義和美國帝國主義走狗蔣介石的中國人民,必能勝利地驅逐美國侵略者,收復臺灣和一切屬于中國的領土?!?/p>
對于中國的嚴肅宣告,美國政府顯然沒有聽進去,很快就向朝鮮出動地面部隊。新中國成立之初,國防的重點是以天津、上海和廣州為重點,呈現(xiàn)出南重北輕的特點。東北作為大后方,這里因為靠近蘇聯(lián),所以并不是國防部署的重點。
朝鮮局勢的變化,讓毛主席、中共中央必須迅速調整國防部署:抽調部隊到東北地區(qū),加強這里的國防安全,必要時支援朝鮮作戰(zhàn)。在毛主席指示下,周總理于1950年7月7日、10日兩次召開了保衛(wèi)國防會議。
毛主席主持召開會議
根據(jù)這兩次會議精神,中央軍委于7月13日形成了《關于保衛(wèi)東北邊防的決定》,毛主席批示“同意,照此執(zhí)行?!备鶕?jù)《決定》,中央軍委立即抽調四野第十三兵團下轄的第38軍、第39軍、第40軍和第42軍,編入東北邊防軍。
除了主力4個軍外,加上一系列其他部隊外,總兵力達到26萬人。當時這4個軍的情況是這樣的,第38軍、39軍和40軍剛被確定為戰(zhàn)略預備隊,除了第42軍駐守在黑龍江齊齊哈爾外,其余的駐守在河南地區(qū),而第40軍剛參加了海南戰(zhàn)役,也準備開赴河南。
毛主席之所以同意以第十三兵團為主力,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作為四野的王牌部隊,他們都在東北地區(qū)壯大,而且在解放戰(zhàn)爭中從東北一直打到海南島,從寒冷地區(qū)一直打到炎熱地區(qū),適應性較強。
與此同時,第十三兵團中很多指戰(zhàn)員、戰(zhàn)士們,跟朝鮮族官兵都很熟悉,雙方配合作戰(zhàn)也沒問題。為了保證東北邊防軍及時集結東北,中央軍委責成軍委作戰(zhàn)部、總后勤部與鐵道部制定運兵計劃。
到了8月上旬,東北邊防軍各部先后抵達集安、通化、開原、鐵嶺、遼陽、海城、鳳城、安東等地,并立即開始整訓備戰(zhàn)。據(jù)解密資料,東北邊防軍從集結那一刻起,就明確了將來很可能出國作戰(zhàn),所以政治教育和軍事訓練都以對手是美軍為主。
解放軍
比如夜戰(zhàn)和協(xié)同作戰(zhàn)教育,要求團以下干部主要學習如何組織兵力、火力的互相配合,連排干部側重于“一點兩面”、“四快一慢”、“四組一隊”、“三猛戰(zhàn)術”、“三三制”等戰(zhàn)術的學習。
當然,這一切都是秘密進行的。東北邊防軍組建后,毛主席密切關注這支新組建部隊的情況。就在此時,朝鮮戰(zhàn)場局勢的發(fā)展比想象中還要糟糕,朝鮮人民軍的攻勢放緩,有些地區(qū)的戰(zhàn)斗明顯不是韓軍的對手。
8月27日,美軍戰(zhàn)機侵入中國東北境內的集安、臨江、丹東一帶轟炸,造成中國無辜老百姓24人死傷,還炸毀了不少房屋、車輛等。當天,周總理以中國外交部長的名義,向美國發(fā)出最嚴重的抗議。
9月5日,毛主席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作了重要講話,認真分析了朝鮮戰(zhàn)局以及應對之策。毛主席說:“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朝鮮戰(zhàn)爭持久化的可能性正在逐漸增大。過去,我們對于朝鮮戰(zhàn)局的估計有速決和持久兩種可能性。所謂速決,就是朝鮮人民軍乘勝追擊,把美軍和李承晚的殘余偽軍趕到海里去?,F(xiàn)在美國在朝鮮已經增加了它的軍隊,因而戰(zhàn)爭持久的可能性也就隨之增加了?!?/span>
毛主席還分析了美軍的優(yōu)缺點,提出了“一長三短”的觀點?!耙婚L”是指美國鋼鐵數(shù)量多;“三短”是指美軍有三個弱點:一是戰(zhàn)線拉得太長,從德國到朝鮮;二是后勤運輸線太遠;三是戰(zhàn)斗力太弱。
抗美援朝示意圖
毛主席重點分析了美軍的戰(zhàn)斗力,他認為中國人民歷經多年的戰(zhàn)爭,早已了解如何取得戰(zhàn)爭的主動權,“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彈,我打手榴彈,抓住你的弱點,跟著你打,最后打敗你。對戰(zhàn)爭打起來的時候,不是小打而是大打,不是短打而是長打,不是普通的打而是打原子彈,我們要有充分準備。”
1950年9月15日,美軍實施了仁川登陸,麥克阿瑟親自督戰(zhàn)。9月16日,美軍幾乎沒有遭遇多少抵抗便占領了仁川市。毛主席很清楚,如果朝鮮人民軍得不到中蘇援助,很快就會覆滅,到時美軍陳兵鴨綠江邊,東北地區(qū)將受到極大的威脅。
9月29日,美國宣稱很快將三八線以北發(fā)起進攻。周總理直接針鋒相對,“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但是為了保衛(wèi)和平,從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戰(zhàn)爭。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span>
10月1日,南韓軍無視中國的警告,越過了三八線。同時,麥克阿瑟向金日成下達了最后的通牒,“朝鮮人民軍需要無條件放下武器,停止戰(zhàn)斗。”眼看中國即將面臨嚴重的威脅,10月3日周總理緊急約見印度駐華大使潘尼迦。
朝鮮三八線
通過潘尼迦,周總理再次向美國發(fā)出最嚴厲的警告:“美國軍隊正企圖越過三八線,擴大戰(zhàn)爭。美國軍隊果真如此做的話,我們不能坐視不顧,我們要管。”當時新中國剛成立一周年,百廢待興,美國當局直接忽視中國的警告。
10月7日,“聯(lián)合國軍”大舉越過三八線向中朝邊境進攻,這意味著戰(zhàn)火直接燒到了中國大門口。10月8日,毛主席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的名義,簽署了組建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命令。這意味著東北邊防軍即將出國作戰(zhàn),10月15日,志愿軍秘密集結于丹東、集安一線,并做好渡江的各種準備。
同天,杜魯門從華盛頓飛抵太平洋中部的威克島,專門跟麥克阿瑟交談。進入10月以來,杜魯門就不斷收到中國可能要出兵的各種情報。這讓杜魯門頗為緊張,于是他寧愿乘坐30個小時的飛機,也要當面跟麥克阿瑟磋商,商討應對之策。
杜魯門一下飛機,就問早已在機場等候的麥克阿瑟:“你認為中國干涉的可能性大嗎?”麥克阿瑟先是哈哈大笑,對著迎上來的記者以無比傲慢的口吻說:
“這種可能性極小。中國在東北約有30萬軍隊,其中10萬到12.5萬人部署在鴨綠江邊,但是只有5萬到6萬人能夠渡江作戰(zhàn),他們也沒有空軍,如果中國人試著前進到平壤,那將會出現(xiàn)一場最大規(guī)模的屠殺?!?/span>
麥克阿瑟
杜魯門頗為認可麥克阿瑟這番話,他說:“目前來看,中國在政治上是強硬的,但是在軍事上目前還是軟弱的,結束朝鮮戰(zhàn)爭的時機看來已經成熟?!闭敲绹矫嫒绱撕鲆暎由现驹杠婋[蔽工作出色,到10月22日26萬大軍已經順利跨過鴨綠江。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歷史早已證明抗美援朝的偉大意義,也再次驗證了毛主席的高瞻遠矚,體現(xiàn)出不畏強敵、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一往無前的革命膽略和非凡氣魄。所以,基辛格評價“毛主席的軍事戰(zhàn)略眼光確實是超越常人的?!?/span>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