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徐聰琳 通訊員 吳建國
一場秋雨一場寒,在龍游縣民居苑的蓑衣作坊內(nèi),67歲的呂汝財正忙活著做一張厚實的棕墊?!斑@是客人專門定做的。棕絲做的東西,防寒防潮,好多年都不會壞?!崩先酥噶酥笁γ嫔蠏熘呐f蓑衣,得意地說道:“喏,10多年前的東西,現(xiàn)在穿出去,再大的雨,也不會讓人淋濕?!?/p>
從出生到現(xiàn)在,呂汝財一輩子都在跟棕絲打交道。作為龍游棕絲蓑衣編制技藝的傳承人,他掌握著每根棕絲的脾性,巧手編織出屬于蓑衣的年代記憶。
“蓑衣曾是每家每戶的生活必需品”
呂汝財?shù)母赣H也是跟棕絲打交道的。小時候,家里堆滿了棕皮,像一摞摞頭發(fā)團。“棕皮要去骨,刷整齊理出絲頭,再把棕絲一根根抽出來?!痹趨稳曦?shù)挠洃浿?,父親手上總纏著棕絲,絲搓成線,線織成繩。父親把一根根粗壯結實的棕繩賣給船家做纜繩,養(yǎng)活了一家老小。
在父親的嚴格教導下,呂汝財有扎實的搓棕功底。15歲時,他跟著父親的好友傅乃勇學習蓑衣編織,3年后出師,成了獨當一面的蓑衣師傅。
“那時候做蓑衣吃香的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蓑衣還是每家每戶的必需品。特別是在農(nóng)村,雨季時,干農(nóng)活、走山路都離不開它?!耙患亟z蓑衣要10多塊錢,相當于一些人家半個月的收入?!狈彪s的手工工序對得起昂貴的價格,呂汝財說,扎扎實實做一件蓑衣,至少要一個禮拜。
“一件蓑衣有領口、手、披肩、前裙,還有口袋,都用縛繩連在一起?!眳稳曦斦f,蓑衣是一個整體,但不同部位的編織打法都不同,用針也多樣。墻上掛著一只竹簍,里面插著長針、短針、扁針、兩面針、領口針、圖索針、里子針……
“我用的針比以前的繡花針還多?!眳稳曦斢冕槙r都會抹上點菜油,這是他心愛的工具。然而,剛開始做蓑衣時,針頭不長眼,扎到自己手上,疼得齜牙咧嘴都是常事?!白龌顚W手藝,哪里有不吃苦的?”
由于手工費昂貴,每件蓑衣都是“高級定制”。東家也很重視,早早準備好棕絲,再把呂汝財請到家里開工,稍遠些的村莊還不僅管飯還包住宿?!白鏊蛞碌蒙祥T看人,看個高個矮。我遛一眼心里就有數(shù),這蓑衣尺寸要多少?!眳稳曦斪龅乃蛞箩樐_細密,尺寸合適,東家都贊頂呱呱。
“手藝人活計做得踏實,就受人尊敬?!眳稳曦?shù)拿麣庠絺髟竭h,他被請去金華,請去江西。去到杭嘉湖地區(qū)時,他不光做蓑衣,還做棕絲船墊。跟漁民一起漂泊的日子里,呂汝財見過“斜風細雨不須歸”的風光,也看過“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景致。
“要把這個傳統(tǒng)符號繼承下去”
上世紀80年代,塑料雨具逐漸興起,請呂汝財做蓑衣的人少了。
“塑料雨披用機器生產(chǎn),一下子就是好幾件,又輕又便宜。棕絲蓑衣沒人要用了。”不做蓑衣,呂汝財轉行做棕綁床、彈棉花,他知道“手藝人餓不死”。
剝棕刀、線車、領口箍、長長短短的針……被呂汝財收在箱子里近20年,像陷入沉睡的寶藏,直到2006年,才被重新“挖”出來。在龍游縣的非遺普查中,呂汝財?shù)淖亟z蓑衣編織技藝引人關注。2007年起,他被邀請常駐龍游民居苑,從事蓑衣編織和展覽。“多年沒做蓑衣了,我也怕手藝生疏。沒想到重新一拿針,就上手了?!痹诨覊焱唛g,呂汝財重拾蓑衣編織手藝,一晃一旬,他心里很滿足。
“民居苑是個很好的平臺,好些游客都喜歡看我編蓑衣?!币灿杏慰透嬖V呂汝財,“您編織的不僅僅是蓑衣,更是一個文化韻味濃郁的傳統(tǒng)符號,是一段特定年代的歷史記憶。”
去年,呂汝財?shù)胶贾輩⒓臃沁z展示會,結識了不少老手藝人,但做棕絲蓑衣的只有他一個。呂汝財心里明白,棕絲蓑衣已經(jīng)被時代淘汰了,但他仍希望能有年輕人把編織蓑衣的技藝傳下去。
呂汝財制作的工藝小蓑衣
呂汝財認為“手藝人活計做得踏實,就受人尊敬”。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