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先生寫過很多經(jīng)典作品,如《四世同堂》《茶館》《駱駝祥子》等等。
不幸的是,這位文學(xué)巨匠最后卻也是以自殺-他的作品中人物常見的宿命,來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成為文壇史上的一個悲劇。
投湖的前一天,老舍失蹤了一整天,包括他的妻兒,誰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直到多年后,他的兒子舒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父親當(dāng)初為何選擇在偏僻的太平湖,作為人生的終點(diǎn)。
那里曾經(jīng)住著一個人,給了老舍一生難以忘懷的溫情和愛。
那便是老舍的母親。
1.
老舍的母親馬氏生在農(nóng)家,共生育了七個孩子,能長大成人的,卻只有三女二男。
42歲時,馬氏生下幺子老舍,生產(chǎn)時因失血過多而昏了過去。幸虧出嫁的大姐及時趕來,揣起來小舍予免于凍死。
老舍的父親是個旗人,有一份正規(guī)的職業(yè)-保衛(wèi)皇城的旗兵,每個月拿著微薄的收入,入不敷出,常需欠債生活。
生活在那個時代,底層人的日子可想而知。
為了孩子的衣食,母親不得不拼命給人家縫洗衣裳,勉強(qiáng)維持一家人的生活。白天漿洗大堆大堆的臟衣服,晚上油燈下,沒完沒了的縫補(bǔ)。
母親做事毫不敷衍,屠戶們送來黑漆漆的襪子,經(jīng)她的手也能洗得雪白。勤勞的母親,讓孩子們在窮困的生活中,看到了一絲希望。
然而,災(zāi)難不久就降臨到這個艱難的家庭中。
八國聯(lián)軍入侵,慈禧與光緒皇帝早已嚇破膽,逃到了西安。老舍父親卻有他自己的職責(zé),在與洋兵作戰(zhàn)中,被炮彈炸死,當(dāng)時老舍才一歲半。
母親馬氏不僅要承受失去丈夫的痛苦,還要面臨洋兵入室行兇打搶的驚恐與緊張。然而,她并不軟弱。
她心橫起來,不慌不哭,即使面對死亡,她也要護(hù)著兒女,護(hù)全兩個未成年的孩子,還有一個躺在破箱子里的嬰兒。
在老舍的眼里,母親總是有一股正氣。每當(dāng)回憶這個事件之時,老舍總是說,母親那種又軟又硬的個性,傳給了他。他說:
我對一切的人與事,都取和平的態(tài)度,把吃虧看作當(dāng)然的。
但是,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與基本法則,什么事都可將就,而不能超過自己畫好的界限。
幼小天真的老舍,每逢過年向母親報告: 誰家宰了豬肉,或誰家有稀罕的美食時,母親總是說:
咱們的餃子里菜多肉少,可是最好吃!我們的餃子會使我們的胃里和心里一齊舒服。
正是母親這種樸實(shí),勞動為美德的價值觀,讓孩子們感受到,窮不可怕,勞動讓人充滿自信和樂觀。
母親不僅在三觀上很正,待人熱情好客也影響著老舍。
家里有客人來,手中再窘,母親也會設(shè)法弄一點(diǎn)食物款待。她不大出門,但若誰家有必要的婚喪禮事,必然是有禮有節(jié)。雖然時常發(fā)愁,但她決不會推卸責(zé)任。
父親死后,家里還有一位同住的姑母。這位姑母嗜吸,喜歡打紙牌,常無故取鬧亂發(fā)脾氣,母親默默地承受,把委屈只壓在心底,盡心竭力地照顧她。她寧可吃虧,也不斗氣。
老舍評價說:“我的真正的教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的母親。母親并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母親對老舍是一輩子的、深入骨髓和靈魂的影響。
2.
孩子長大了,母親不得不面對他們的遠(yuǎn)去,只能忘卻自己的私心,而遠(yuǎn)送孩子的離開,這便是偉大之處。
老舍三姐要出嫁時,母親將失去家中有力的幫手,差點(diǎn)暈了過去。可是她必須割舍,她不能為了自己的便利而耽誤女兒的青春。
老舍到了結(jié)婚年齡,母親給他訂婚放了定禮,老舍卻不要,他不愿意輕而易舉地讓舊世俗給捆上。有生以來,老舍第一次和母親發(fā)生了矛盾。
老舍不肯,和母親下了最后的通牒:“您要再提這件事,我就不再養(yǎng)活您了!”可是話音說得很輕。母親為了難且哭了三天。最后同意了取消親事。
老舍是個孝子,這次傷透了母親的心。他不敢回家,不敢正臉看母親。他也生病了。
然而正是這場病,也消除了母子二人間的隔閡。
其實(shí)每一對母子,都是一場漸行漸遠(yuǎn)的修行。唯有智慧的母親,才不會將孩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系在身邊。
當(dāng)27歲的老舍要遠(yuǎn)去英國發(fā)展,這給60多歲的母親再一次打擊。1942年,馬氏84歲壽終正寢,這時最心愛的小兒老舍仍不在身邊。事后一年多,家里人才敢讓老舍知道消息。
母親是那樣的柔和和溫順,給了他一生的力量和愛,而不求回報。老舍的遺憾和內(nèi)疚可想而知。
老舍正是有這樣一位平凡而偉大的母親,寧可委屈自己,也要讓孩子走得更高,成就了老舍這位著名的作家、人民藝術(shù)家。
在老舍對家庭親人失望,對信仰的世界絕望之時,人生的最后時刻,他心中感到最溫暖而懷念的人,無疑是母親馬氏。
他來到了太平湖。
太平湖到城內(nèi)的觀音庵胡同很近很近,兩處幾乎僅隔一道城墻,一條護(hù)城河遙遙相對,從地圖上看,簡直近在咫尺。而觀音庵,正是老舍母親最后十年居住的地方。
那么也不難理解,為什么他會在去什剎海踩過點(diǎn)之后,最終選擇在太平湖自盡。
他仍然追隨了本心,要去和母親團(tuán)聚。
就這份親情之念,只是最初誰也未能懂得老舍,無不讓人感到惋惜。
參考資料:
《老舍正傳》《老舍自述》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