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眼科、五官科及口腔科類
藥物通用名石斛夜光丸
[成份] 石斛、人參、山藥、茯苓、甘草、肉蓯蓉等25味。
[功能與主治] 滋陰補腎,清肝明目。用于肝腎兩虧。陰虛火旺,內(nèi)障目暗,視物昏花。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注意事項] 忌食辛辣之物。
[制劑規(guī)格] 丸劑:6g×10瓶/盒。
藥物通用名耳聾佐慈丸
[成份] 熟地黃、制山茱萸、山藥、丹皮、澤瀉、茯苓、竹葉柴胡、煅磁石。
[功能與主治] 滋腎平肝。用于肝腎陰虛,耳鳴耳聾,頭暈?zāi)垦!?/span>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制劑規(guī)格] 丸劑:120 g/瓶。
藥物通用名明目地黃丸
[成份] 熟地黃、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枸杞子、菊花、當(dāng)歸、蒺藜、石決萌(煅)。
[功能與主治] 滋腎,養(yǎng)肝,明目。用于肝腎陰虛,目澀畏光,視物模糊,迎風(fēng)流淚。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8~10丸,一日3次。
[注意事項] 忌食辛辣刺激之物。
[制劑規(guī)格] 丸劑:每8丸相當(dāng)于原生藥3g;200丸/瓶。
藥物通用名知柏地黃丸
[成份] 熟地、山茱萸、干山藥、澤瀉、茯苓、丹皮、知母、黃柏。
[功能與主治] 滋陰降火。用于陰虛火旺,潮熱盜汗、口干咽痛、耳鳴遺精、小便短赤。
[用法與用量] 口服:每次8丸,每日3次。
[不良反應(yīng)及注意事項] 個別患者可出現(xiàn)肛門周圍癢,刺痛,痔瘡發(fā),大便帶血,鼻腔粘膜滲血。脾虛便溏,消化不良者不宜用。
[制劑規(guī)格] 丸劑:200丸/瓶。
藥物通用名金嗓開音丸
[成份] 桑葉、菊花、蟬蛻、金銀花、連翹、苦杏仁、前胡、胖大海等。
[功能與主治] 清熱解毒、疏風(fēng)解表。用于急性、亞急性咽炎、喉炎。
[用法與用量] 口服:每次6~12g,一日2次。一周為一療程,一般需要1~2個療程。
[注意事項] 忌辛辣食物。
[制劑規(guī)格] 丸劑:36g/瓶(每10粒重1g)。
藥物通用名金嗓利咽丸
[成份] 法半夏、膽南星、茯苓、厚樸、枳實、砂仁、木蝴蝶、蟬衣等。
[功能與主治] 燥濕化痰,疏肝理氣。用于咽部不適,咽部異物感,聲帶肥厚等屬于痰濕內(nèi)阻,肝郁Ⅱ氣滯型者。
[用法與用量] 口服:每次6~12g,一日2次。2周為一療程,一般需2~4個療程。
[注意事項] 忌辛辣食物。
[制劑規(guī)格] 丸劑:36 g/瓶(每10粒重1g)。
藥物通用名金嗓散結(jié)丸
[成份] 桃仁、紅花、浙貝母、雞內(nèi)金、金茛花、蒲公英、麥冬、木蝴蝶等。
[功能與主治] 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利濕化痰。用于熱毒蓄積、氣滯血瘀而形成的慢喉音(聲帶小結(jié)、聲帶息肉、聲帶粘膜增厚)及由此而引起的聲音嘶啞等癥。
[用法與用量] 口服:每次6~12 g,一日2次。1月為一療程,一般需2~3個療程。
[注意事項] 忌辛辣食。
[制劑規(guī)格] 丸劑:36 g/瓶(每10粒重1g)。
藥物通用名黃氏響聲丸
[功能與主治] 利咽開音,清熱化痰,清腫止痛。用于喉部急慢性炎癥引起的聲音嘶啞。對早期聲帶小結(jié),縮小聲帶息肉,也有一定的療效。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20粒,一日三次,飯后服,兒童減半。
[制劑規(guī)格] 丸劑:400粒/瓶。
藥物通用名喉炎丸
[成份] 硼砂(煅)、黃連、蟾酥、熊膽、水牛角濃縮粉、牛黃、冰片、珍珠、五倍子、細(xì)辛、麝香、人指甲。
[功能與主治]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治咽喉腫痛,單雙乳蛾,癱疽瘡腫毒。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日2~3次。成人一次10粒;小兒一歲一次1粒,二歲一次2粒,三歲一次3~4粒,四至八歲一次5~6粒,九至十五歲一次7~9粒。外用:凡瘡癤疔毒初起,紅腫熱痛未破者,可取藥丸10余粒,用冷開水或醋溶開外搽。
[注意事項] 孕婦禁服;忌辛辣食物;外用時,如患處破潰忌用。
[制劑規(guī)格] 丸劑:10?!?/span>3管/盒。
藥物通用名霍膽丸
[成份] 廣藿香葉、豬膽粉。
[功能與主治] 清風(fēng)熱、通鼻竅。用于風(fēng)熱上擾引起的鼻塞欠通,時流濁涕。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3~6g(即外蓋半蓋至一蓋),一日2次。
[制劑規(guī)格] 丸劑:36g/瓶。
藥物通用名猴棗散
[成份] 猴子棗、全蝎、豬牙皂、細(xì)辛、石菖蒲、草豆蔻、琥珀、珍珠、牛黃、麝香、川貝母。
[功能與主治] 除痰,鎮(zhèn)驚,通竅。用于小兒痰涎雍盛,咳嗽氣喘,驚風(fēng)發(fā)熱。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日2~3次,每次一歲以上0.36g,未滿周歲0.18g。
[制劑規(guī)格] 散劑:0.36g/瓶。
藥物通用名錫類散
[成份] 青黛、壁錢炭、人指甲、珍珠、冰片、牛黃等。
[功能與主治] 解毒化腐。用于咽喉糜爛腫痛。
[用法與用量] 外用:每用少許,吹腐患處,每日1~2次;口服:每次0.3~0.6g,每日1~2次。
[注意事項] 內(nèi)服忌辛辣腥物,不宜過量。
[制劑規(guī)格] 散劑:0.5g/瓶。
藥物通用名西瓜霜潤喉片
[成份] 西瓜霜、冰片、薄荷素油、薄荷腦。
[功能與主治]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清音潤喉、利咽祛腐。用于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喉痹、喉癰、喉蛾、口糜、口舌生瘡、牙癰;急、慢性咽喉炎、扁桃體炎、口腔炎、牙齦腫痛等上呼吸道及口腔疾病的治療和預(yù)防。
[用法與用量] 口含:每小時含化2~4片。
[注意事項] 孕婦禁服;忌辛辣、魚腥食物;脾氣虛寒證見有大便溏者慎用;外感表證未除,或痰濕內(nèi)盛者均忌。
[制劑規(guī)格] 含片:0.6g×12或20片/盒。
藥物通用名西瓜霜噴劑
[成份] 西瓜霜、冰片、硼砂(煅)、黃芩、黃連、黃柏、山豆根、浙貝母、射干、青黛、無患子果(炭)、薄荷腦等14味。
[功能與主治] 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主治用于口腔炎、口唇潰瘍、咽喉腫痛,急、慢性咽喉炎、扁桃體炎,牙齦腫痛、齒齦出血,小兒鵝口瘡,輕度燙火傷等。
[用法與用量] 每次適量,噴敷患處,一日數(shù)次。重癥兼口服,一次1~2g,一日3次。
[制劑規(guī)格] 噴霧劑:025g/瓶。
藥物通用名障眼明片
[功能與主治] 補益肝腎、健脾調(diào)中、升陽利竅、退翳明目。主治初期及中期老年性白內(nèi)障,陳舊性眼底病,并適用于視力疲勞,精神困倦,頭暈眼花,腰酸健忘等癥。
[用法與用量] 口服:每日3次,每次4片(每個療程用藥為3~6個月)。
[制劑規(guī)格] 糖衣片:100片/瓶。
藥物通用名杞菊地黃口服液
[成份] 枸杞子、白菊花、熟地黃、山藥、山茱萸、茯苓、澤瀉、丹皮。
[功能與主治] 滋腎養(yǎng)肝。用于肝腎陰虛、頭暈?zāi)垦?、耳鳴、畏光流淚、視物昏花。
[用法與用量] 口服,每次10ml,每日2次。
[不良反應(yīng)及注意事項] 個別患者發(fā)生過敏反應(yīng)如四肢及全身出現(xiàn)皰疹、瘙癢或輕度蟻走感,或伴有輕度發(fā)熱等,停藥并用抗過敏藥治療后,癥狀可完全消失。忌食酸性及生冷食物。
[制劑規(guī)格] 口服液劑:10ml×10支/盒。
藥物通用名金果飲
[成份] 地黃、玄參、麥冬、南沙參、太子參、胖大海、西青果、蟬蛻、陳皮、薄荷油。
[功能與主治] 養(yǎng)陰生津,清熱利咽,潤肺開音。用于急慢性咽喉炎(喉痹),也可用于放療引起的咽干不適。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1支,一日3次,或遵醫(yī)囑。
[制劑規(guī)格] 口服液劑:10ml×10支/盒或15ml×6支/盒。
藥物通用名鼻淵舒口服液
[成份] 蒼耳子、辛夷、薄荷、白芷、黃芩、梔子、柴胡、細(xì)辛、川芎、黃芪等13味。
[功能與主治] 清熱解毒,舒風(fēng)排膿,止痛,通鼻竅。適用于急慢性鼻竇炎、急慢性鼻炎及感冒塞等。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10ml,一日2~3次,7天為一療程。
[注意事項] 鼻淵之屬風(fēng)寒表虛、表實者不宜使用;忌食辛辣厚味。
[制劑規(guī)格] 口服液劑:10ml×6支/盒。
藥物通用名六神丸
[成份] 珍珠粉、牛黃、麝香、雄黃、冰片、蟾酥、以百草霜為衣。
[功能與主治] 清涼解毒,消炎止痛。主治爛喉丹痧,咽喉腫痛,喉風(fēng)喉癰,單雙乳蛾,小兒熱癤,癰瘍疔瘡,乳癰發(fā)背,無名腫毒。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10粒,一日3次,溫開水吞服。外用:取丸10粒,用冷開水或米醋少許,盛食匙中化散,敷搽四周,每日數(shù)次常保潮潤,直至腫退為止。如紅腫已將出膿或已穿爛,切勿再敷。
[不良反應(yīng)及注意事項] 過量易中毒,少數(shù)人可導(dǎo)致過敏反應(yīng)。孕婦禁用,身體虛弱者慎用;忌煙、酒及辛辣食物;瘡瘍化膿者不可外敷;不宜與酶制劑、硫酸亞鐵、亞硫酸鹽、硫酸鹽、腌制食品同服。
[制劑規(guī)格] 丸劑:30粒/支。
藥物通用名金熊炎必克膠囊
[成份] 熊膽、冰片、龍膽、大黃等10多味。
[功能與主治] 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保肝利膽。主治咽喉炎、扁桃體炎、支氣管炎、牙周炎、牙齦炎、口腔潰瘍、瘡癤腫痛;急慢性肝炎、膽囊炎、膽道炎;急性結(jié)膜炎、急性中耳炎、副鼻竇炎;急慢性泌尿系統(tǒng)感染、急性前列腺炎。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2~4粒,一日2次,飯后服用。
[制劑規(guī)格] 膠囊劑:0.25g×20粒/盒。
藥物通用名暈復(fù)靜片
[成份] 制馬錢子、珍珠等。
[功能與主治] 化痰、熄風(fēng)、止眩。用于痰濁中阻、清陽不升引起的頭暈?zāi)垦?、耳脹耳鳴、胸悶、惡心、視物昏旋、美尼爾氏病及暈船、暈車等外周性眩暈具有上述征候者。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1~3片,一日3次,或遵醫(yī)囑。
[不良反應(yīng)及注意事項] 個別患者偶有胃部不適或精力過旺,夜間有失眠現(xiàn)象。孕婦及心動過速者禁用;本品含有制馬錢子,不宜過量服用。
[制劑規(guī)格] 片劑:40片/盒。
藥物通用名鼻炎片
[成份] 蒼耳子、辛夷、連翹、白芷、甘草、知母、野菊花、桔梗、五味子、防風(fēng)、荊芥等。
[功能與主治] 祛風(fēng)宣肺,清熱解毒。用于治療急、慢性鼻淵。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2片,一日3次。
[制劑規(guī)格] 片劑:0.5g×24片/盒。
藥物通用名辛芩沖劑
[成份] 細(xì)辛、黃芩、荊芥等
[功能與主治] 益氣固表,祛風(fēng)通竅。用于過敏性鼻炎及感冒引起的頭痛鼻塞、鼻流濁涕、鼻竅不通等癥。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5g,一日3次,開水沖服,20天為1個療程。
[不良反應(yīng)及注意事項] 偶有胃部輕微不適,適當(dāng)對癥處理后,多可繼續(xù)服用。
[制劑規(guī)格] 沖劑:5g×9袋/盒(無糖型)。
藥物通用名鼻咽清毒顆粒
[成份] 野菊花、蒼耳子、重樓、蛇泡、兩面針、夏枯昌、龍膽、黨參等。
[功能與主治] 清熱解毒、化痰散結(jié)。用于熱毒蘊結(jié)鼻咽,鼻咽腫痛,以及鼻咽部慢性炎癥,鼻咽癌放射治療后分泌物增多等癥。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20g,一日2次,開水沖服,30天為1個療程。
[制劑規(guī)格] 顆粒劑:10g×8袋/盒。
藥物通用名補腎固齒丸
[成份] 熟地黃、紫河車、骨碎補(鹽水炙)、枸杞子、雞血藤、野菊花、牡丹皮、郁金(醋炙)、丹參(酒炙)等18味。
[功能與主治] 補腎固齒,活血解毒。用于腎虛血熱型牙周病,牙齒酸軟,咀嚼無力,松動移位,牙齦出血。
[用法與用量] 口服:每次4g,每日2次。
[制劑規(guī)格] 丸劑:24g/瓶(每30丸重1g)。
藥物通用名西帕依固齦液
[成份] 沒食子。
[功能與主治] 健齒固齦,清血止痛。用于牙周疾病引起的政齒酸軟,咀嚼無力,松動移位,牙齦出血以及口舌生瘡,咽喉腫痛,口臭咽臭。
[用法與用量] 含漱:每次3~5ml,每日3~5次,每次2~3分鐘。
[注意事項] 忌煙、酒及辛辣食物;應(yīng)排除血液系統(tǒng)疾患后方可使用。
[制劑規(guī)格] 含漱劑:100ml/瓶。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