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停的垃圾食品、宅不夠的沙發(fā)、剁不完的雙手,手機刷到眼花,縱然最后期限臨近,卻依然在拖延中垂死掙扎,明明想要過的更好,但是依然在拖延中淪陷其中,無法自拔。而要如何擺脫如此讓人頹靡懶散的人生,自律絕對是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
圖自pexel
自律是平衡內在沖動和面對誘惑時所做反應的能力。它使人能夠根據長遠利益,而非眼前的短暫滿足來做出一系列反應(注意力、情緒、行為或生物行為如睡眠的反應)。例如,為了“明天的工作”放棄“通宵打游戲”,就是一種自律的表現。
我們總以為自律似乎等同于“壓抑自己的天性”。然而并非如此。自律是個體意識受到“沖突”后的主動選擇,而并不是在潛意識之中完成的自我壓抑。相比自律,自我壓抑容易讓人出現焦慮情緒,最后不得不向沖動妥協(xié)。
1. 不相信“我的行為由我做主”的人更無法自律。
對“自由意志”的信仰影響著人們的自律。自由意志,指的是作為人,我們有行為選擇的自由,我們的行為是由自己的意志帶來的。而對自由意志持否定態(tài)度的人,根本不認為人可以控制或改變自己的行為,更不用說自律了。
國外兩位學者為此做了一個實驗,通過他們的實驗結果,以及對“職場表現與對自由意志的信仰”的相關性研究發(fā)現,相信自由意志的人在工作中更守時,也更遵守職業(yè)規(guī)范。
2. 大腦功能的影響。
隨著個體的成長與發(fā)育,人們所能控制的沖動不斷由簡單到復雜,所需要調動的腦功能區(qū)域也由多變少。
而這些功能區(qū)域的發(fā)展,將從出生一直逐步持續(xù)到青少年期甚至是成年早期。也就是說,人們的自律是會隨著年齡的成長和大腦功能的完善,而不斷發(fā)展的。
圖自public-domain
3. 家庭教養(yǎng)方式的影響。
學會自律,也是學齡期兒童社會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08年的研究發(fā)現,母親的自律能力差,會導致孩子的自律能力低。同時,語言教育比體罰更有助于提升孩子的自律能力。
4. 對重要程度的認知,會影響我們的自律。
2016年的一項研究發(fā)現,人們對實現目標的方式的重要性認知,會影響個體在實現目標過程中的自律行為,你要深信你此刻選擇的方式,對實現你的目標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你就能做到自律。
5. 其他與自律能力有關的因素。
依戀類型、語言環(huán)境、社會文化也會影響個體的自律能力。實驗表明,安全依戀的人更有可能在長大后自律。而兒童時期,家庭中使用雙語溝通的孩子,能夠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中國、韓國等國家對于兒童早期的行為訓練,如端正坐姿、臨摹作畫等,也讓這些孩子比同齡的美國孩子在自律能力上表現得更好。
圖自pexel
如果你想要一步步學會管住自己,下面是自律訓練的四步法:
1. 明確目標
在一切行動開始之前,我們需要明確自己的目標。首先仔細思考并了解自己,這是自律訓練的第一步。
根據自身缺點和優(yōu)勢確定力所能及目標。例如,我想要減肥,可以用自己喜歡的瑜伽、舞蹈類運動代替有氧類,配合輕食的飲食喜好達到目標。
2. 細化目標
將目標拆分成具體的執(zhí)行方式,同時通過想象的方式,將完成分期目標的每一個方式、步驟,而不僅僅是行動結果,在腦海中進行“可視化”,可視化目標也有利于我們訓練自己的自律能力。
3. 做出行動
為實現目標而展開行動,行動往往是需要最多努力和自律的一步。
4. 自我獎勵
在完成每個分期任務后,為每一次的成就進行慶祝(不管多微?。c祝作為一種“延遲滿足”的完成任務后的儀式,本身就是“自律”的一種培養(yǎng)和體現,同時也是對所付出努力的一種自我肯定。
關于以上影響自律的5點,你認為哪點的影響最大?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