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奏織體是指伴奏中旋律層、低音、和聲層三個層次在伴奏當中縱向組合形態(tài)和橫向運動形態(tài)是伴奏的重要表現(xiàn)手段。
一、和聲音型
按照表現(xiàn)需要及一定法則,將和弦音的呈現(xiàn)方式加以某種變化,可構成各式各樣的和聲音型。和弦音型的和弦連接特點,是將一些聲部表現(xiàn)成為斷續(xù)的或隱伏的進行。
在技術處理上,各種音型都應注意幾點:
同一音型中通常不換和弦,音型的最低音為和弦低音。
和弦連接以最自然平穩(wěn)的進行為主,按照實際聲部的基本進行原則構成音型的連接。
音型需要多次反復應用(或交替反復應用),使其具有主導音型的意義。
以音型為伴奏時,應保持音型本身的和聲完整。
二、和聲節(jié)奏音型
典型的和聲節(jié)奏音型是將聲部分層先后呈現(xiàn),通常由低聲部與上方聲部組相交織構成各種節(jié)奏變化。低音可先出現(xiàn),也可后出現(xiàn),但以先出現(xiàn)較常用,而且多把低音放在強拍,以獲得鮮明的節(jié)拍、節(jié)奏感
通過同一和弦(一般為主、屬和弦)的原位與第二轉位的低音變化,造成支持性和聲進行的感覺,是和-聲節(jié)奏音型特有的常見手法
三、和聲分解音型
常見的是先呈現(xiàn)低音的分解及和弦音順序呈現(xiàn)的分解。和弦音的重現(xiàn)成八度重復,八度擴展等,可獲得更多樣的分解音型。
分解音型的寫作,一般應注意:
分解音型采用和弦的密集排列及開放排列均可,但常用密集排列,保持下疏上密的原則,和聲節(jié)奏應較寬。
分解音型的和弦連接特點是隱伏聲部進行,嚴格的、良好的連接是在音型的對應部位保持平穩(wěn)的進行。
同一音型中不換和弦
分解音型的收束方法十分多樣,主要應注意其旋律性的收束感,最好是根據音型線條的動勢或一種因素的旋律趨向做收束性處理。
四、伴奏織體基本形式
如果大家已經有了某一個小節(jié)的和弦標記,如何把這樣的伴奏織體寫出來呢?
例如在C大調曲子中,某一小節(jié)配了I級和弦(音名標記:C):
根據拍號來確定音符數量:
在4/4拍的曲子中,通??梢园压?jié)奏寫成八分音符的形式,這樣每小節(jié)就是8個音符,這樣前三個音可以確定下來:
接下來第4個音怎么辦呢?需要繼續(xù)往上寫,這個音取自和弦根音的高八度音:
繼續(xù)用這個方法往上寫第5個音,這個音作為最高音:
寫到這里,后面的音符就可以往下寫了,音符就用前面的,叫做“上下一致”:
波浪式織體的基本形式就寫好了:
在3/4拍或6/8拍的曲子中,如果用八分音符寫的話,則每小節(jié)為6個音符,要注意到這里第4個音符為最高音,基本方法和上面一致:
注意到這兩種拍號只是節(jié)奏劃分不一樣,實際彈奏的音符都是一樣的。
在2/4拍的曲子中一般不用八分音符寫波浪式織體,因為一個小節(jié)只有4個音符,寫出來效果不好。
如果用十六分音符來寫波浪式織體呢?音符會更加密集,彈奏出來往往效果更好,但是對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彈奏的同學可以嘗試,下面列舉出幾種拍號的情況:
2/4拍:
3/4拍和6/8拍,因為音符較多,所以通常從更低音的C開始彈奏:
4/4拍中則需要彈奏的音符范圍更寬:
所以有時候中間也會折返過來彈奏:
五、波浪式織體的變化形式
波浪式織體還有一些變化形式。
1.只彈奏上行部分,變化為半波浪織體,在4/4拍中應用較多。
有時候當一個小節(jié)需要配兩個和弦時也要應用半波浪形式,例如前一半配I級(C)后一半配V級(G)的時候:
不能寫成下面這種形式:
2.變化為開放形式,比較下面兩種方式:
(1)剛才講到的基本形式也叫密集形式,把C、E、G按照順序彈奏出來,再繼續(xù)往上彈奏;
(2)開放形式,彈完C音后,跳過E音,直接彈G音,再繼續(xù)往上彈奏。
開放形式通常都是跳過三音,這樣彈奏起來較為輕松,有時也可以跳過其他音。當然如果跳過較多的音,則能達到空曠的效果,彈奏難度也加大,例如拉赫瑪尼諾夫的《悲歌》:
六、歌曲應用
在歌曲伴奏中,大家可以結合以上的基本形式和變化形式組合,最終把伴奏變得更加多樣化,例如這首《九兒》的伴奏部分,就用到了幾種變化。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