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先生是成就卓著的書法藝術大師,他在創(chuàng)作上獨步當代,也為我們留下的極其珍貴的書畫理論。本文綜合考察了林散之在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上取得的成就,對其書法藝術成就進行了綜合評價;同時對林散之的書法理論也作了系統(tǒng)分析。
我國書法藝術一代宗師
有“當代草圣”之稱
祖籍安徽和縣
林散之不僅是成就卓著的詩、書、畫藝術大師,他為我們留下的極其珍貴的書畫理論,足可讓后人去研究,去揣摩。他雖然沒有體系完備的書畫理論專著,而他的論書詩、論畫詩以及他與學生們的筆談,都是他一生的經驗之談,顯得彌足珍貴。下分別予以介紹:關于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關系,他主張首在繼承,然后創(chuàng)新。他在給學生們談書法時,不止一次地談到學習古人的重要性。他曾說:要能鉆進古人,跳出古人。古人罵筆筆似的字為書奴?,F(xiàn)在即使做書奴都不容易。與古人比,意圖在于去同求異,得其精神,坦率地表露精神面貌。但先要與古人合,后來才能離。至于如何創(chuàng)新,林散之看法是循序漸進,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再他看的幾段論述:蘇、黃、米、蔡都學顏,但各有各不同,這就是跳出古人圈子,就是能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不是要創(chuàng)就創(chuàng)了,是要學問和功夫到了,自然就創(chuàng)新了。美術、書法創(chuàng)新,這是不斷的,哪一代沒有創(chuàng)新?唐宋大家都是從古人學出來獨開生面。創(chuàng)新早就有了,歷代都是這樣,凡成功的都是創(chuàng)新,不受古人的規(guī)矩。學問、功夫到了一定程度自然會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是自然規(guī)律,不是人為拼湊,功能自然成,寫出李北海,達到不似之似,有神韻又不全似,方為脫胎。林散之是位力主創(chuàng)新的藝術家,他時刻不忘要“與古人爭一席之地”,靠什么去爭呢?靠的就是自己的真功夫和新面目。他曾說:我想斗膽說一句,在學術上要有點小的野心,敢與古人、外國人比一比。比如寫草書,敢同王覺斯、傅山比,這不能看作是壞事。沒有這種氣度怎么能行?這樣想動力大,能源足。先求貌似古人,后求神似,再參以已意,積之既久,自成一格,詩、書、畫皆然。此外,關于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關系,他還作了更為精辟的闡述:參是走進去,知其堂奧;悟是創(chuàng)造出來,有我的面目。參是手段,悟是目的。悟之后仍要繼續(xù)參,愈參愈悟,愈悟愈參,境界高出他人,是為妙悟。我們可從他的這些形象比喻中,深刻領會書法創(chuàng)作中如何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慢慢創(chuàng)出自己的新風格、新面目這一基本道理。古人千言萬語,不外“筆墨”二字。能從筆墨上有心得,則書畫思過半矣。首先,他強調用筆要有力。在與學生筆談時,多次強調這個問題,他說:執(zhí)筆要用力。不用力還行嗎?要虛中有力,寬處亦見力。顏魯公筆力雄厚,力透紙背,無力如何成字?王大令下筆千鈞。力要活用,不要死的;要活力,不要死力。死力不能成字。枯、潤、肥、瘦都要圓。用筆要有停留,宜重,宜留,要有剛勁。可以內圓外方,不方不圓,亦方亦圓;過圓也不好,柔媚無棱角。正是:筆從曲中還求直,意到圓時覺更方。此語我曾不自吝,攪翻池水便鐘王。筆筆澀,筆筆留,何紹基善變,字出于顏,有北碑根基,正善于留,所以耐看。關于用墨,他主張墨要有干、濕、濃、淡的變化。他說:墨有焦墨、濃墨、渴墨、積墨、宿墨、破墨之分,加上清水、深淺干潤,變化無窮。寫字要有墨法。濃墨、淡墨、枯墨都要有,字“枯”,不是墨濃墨少的問題。把墨放上去,極濃與極干的放在一起就好看,沒得墨,里面起絲,枯筆感到潤。林散之不僅重視筆墨,也極重筆與墨的關系。他一再強調:“有筆方有墨,見墨方見筆?!笨磥?,筆與墨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林散之在強調用筆、用墨的同時,也十分注重作品的空間布白。他說:鄧石如強調“知白守黑,”實則緊處緊,空處空,在于得勢。此理書畫通用。肥瘦大小配合才有意思?!忠嫉镁o,有奇形,收縮這一筆是為了讓那一筆。……大小一樣,粗細一樣,這樣不行。要讓得開,要松。……不能不貫氣,氣不暢,太老實。要大小、疏密結合。總之,關于書法的布白造勢,他在前人的基礎上又做了進一步闡發(fā),他的“守墨方知白可貴,能繁始悟簡之真”可謂是至理名言。林散之十分重視人品與書品的關系,他在向弟子們談書法時,經常談道這一問題。他說:
學字就是做人,字如其人,什么樣的人,就寫什么樣的字,學會做人,字也容易寫好。
搞藝術是為了做學人,學做人。
做人著重立品,無人品不可能有藝品。
做學人還是為了做真人。
藝術家必須是專同假、惡、丑作對的真人,離開真、善、美便是水月鏡花。
在他看來,搞藝術立品最為重要。他不僅這樣教育弟子,自己每時每刻都在身體力行。
以上我們從四個方面簡單闡述了林散之關于書法的理論見解。除此之外,關于學書門徑問題,關于如何讀書去俗的問題以及有關工具、印章、對古代書家的評價等都有自己獨到的看法,限于篇幅,就不再展開介紹了。
總之,林散之在長達80余年的藝術生涯中,積累了豐富的創(chuàng)作經驗。他關于書法的一些見解,雖只言片語,卻顯得十分珍貴,足可令后人反復揣摩,以便從中汲取有益的營養(yǎng)。所幸的是,他的這些言論,多被那些細心的弟子保存下來,并能毫無保留地公諸于世,讓更多的人能夠得以分享,實在可喜可賀。
本文作者:原省書協(xié)第三、四、五屆主席團副主席、學術委員會主任桂雍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