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半夏12g厚樸9g茯苓12g生姜9g蘇葉6g。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4次服,白天服3次,夜間服1次。
【功用】行氣散結(jié),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氣。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滿悶,或咳或嘔,舌苔白潤或白膩,脈弦緩或弦滑。
【方解】本方主治梅核氣系由痰氣互結(jié)咽喉,肺胃宣降失常所致。每因情志不暢,肝氣郁結(jié),肺胃失于宣降,聚津為痰,痰氣交阻,互結(jié)咽喉,故咽如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滿悶等。氣不行則郁難開,痰不化則結(jié)難散,而且痰凝可加重氣滯,氣滯又可促進痰結(jié)。治宜兩者兼顧,法當行氣解郁,化痰散結(jié)。方中半夏苦辛溫燥,化痰散結(jié),降逆和胃為君。厚樸苦辛而溫,行氣開郁,下氣除滿,助半夏以散結(jié)降逆為臣。兩藥為伍,一行氣滯,一化痰結(jié)。茯苓甘淡滲濕健脾,助半夏以化痰;生姜辛散溫行,助半夏和胃而止嘔,共為佐藥。蘇葉芳香疏散,宣肺疏肝,助厚樸行氣寬胸,宣通郁結(jié)之氣,為使藥。綜觀全方,是辛苦合用,辛可行氣散結(jié),苦能燥濕降逆,共奏行氣散結(jié),降逆化痰之功。
【運用】
1.本方主治梅核氣。以咽如物阻,吞吐不得,苔白膩,脈弦滑為證治要點。因其用藥多苦溫辛燥,故津傷較重或陰虛者不宜使用。
2.若氣郁較甚者,可酌加香附、郁金等以增強行氣解郁之功;脅肋疼痛者,可酌加川棟子、延胡索以疏肝理氣止痛;咽痛者,可酌加玄參、桔梗以解毒散結(jié),宣肺利咽。
二現(xiàn)代醫(yī)學解讀
【適應(yīng)證】癔癥、胃神經(jīng)官能癥、慢性咽炎、慢性支氣管炎、食道痙攣等屬氣滯痰阻者,均可用之。
【病因機理】癔癥的病因機理見甘麥大棗湯一節(jié)。
胃腸神經(jīng)官能癥的病因機理見四逆散一節(jié)。
慢性支氣管炎的病因機理見參苓白術(shù)散一節(jié)
慢性咽炎的病因機理見加減藏蕤湯一節(jié)。
食道痙攣是由精神因素或其他物理化學因素
導致神經(jīng)功能調(diào)節(jié)障礙使食道平滑肌興奮性增高所致,臨床表現(xiàn)咽下的食物通過障礙感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