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福研究中心經(jīng)過長期的研究,得出了一個重要結論:“你賺的錢12.5%來自知識,87.5%來自人際關系?!睙o論是出自功利化的需求,還是身心幸福的需要,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都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當我們和他人溝通的時候,往往會產(chǎn)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沖突。也許我們并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fā)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尤其是情侶之間,相信沒有哪一對戀人的戀愛之路是一馬平川的。如果將每一次溝通中的沖突比作一個山丘的話,那么情侶之間要修成正果,估計要翻越一整個江南丘陵地區(qū)吧。
為什么我們明明相愛、互相關心,卻又互相傷害、彼此攻擊呢?該如何避免這樣語言上的暴力呢?這些問題曾經(jīng)深深地困擾著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直到他找到答案——非暴力溝通。
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將非暴力溝通劃分為“表達”和“傾聽”兩方面。其中“表達”又細分為“觀察”、“感受”、“需要”、“請求”四個要素。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通過對這些方面和要素的詳細解讀,幫助人們扭轉負面的思維趨勢,用溫和的方式化解人際沖突,以維持輕松和諧的人際關系。
非暴力溝通提倡我們通過觀察事實,感受自己的心情,表達自己的愿望和需求。同時聆聽別人的愿望和需求。也就是說,既誠實地表達自己,又尊重與傾聽他人。
非暴力溝通可以指導我們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既能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又能尊重與傾聽他人。特別是在發(fā)生矛盾和沖突的時候,運用非暴力溝通,可以促進傾聽、理解和發(fā)自內心的互助,讓愛和尊重融入生活。
不批評不指責。自責和指責他人其實都是錯誤的發(fā)泄,而隱藏在背后的是未滿足的真正的需要。非暴力溝通強調,感受的根源在于我們自身。我們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對他人言行的看法,導致了我們的感受。
非暴力溝通分為四個步驟,分別是留意觀察,表達感受,理清需要,說出請求。
第一步,留意觀察。客觀地說出,你觀察到什么,不作判斷或評估。怎樣觀察?通過眼睛看、耳朵聽、腦子想,針對具體的行為,清楚表達。
第二步,表達感受。感受沒有對錯,只要如實說出。“我感到生氣”,“我感到開心”,“我感到難過”。對于第一步當中的行為,我有什么樣的感受,需要區(qū)分情感而非思想或主觀判斷。
第三步,理清需要。為什么會有那樣的感受?什么樣的需要或者價值觀導致那樣的感受?當需要得到滿足的時候,我們就會有愉悅的感受,如高興、激動、感興趣等。
當需要得不到滿足,我們會有痛苦的感受,如煩躁、害怕、垂頭喪氣??梢杂谩拔腋械诫y過,是因為我很在意……”
第四步,提出請求。避免使用抽象的語言,而借助具體的描述來提出請求。不是讓人猜,而是明確告知他人,你要什么,你期待他采取何種行動來解決問題。請求不是命令。清楚地請求那些能滿足需要的具體行為,而不是命令。
我們一定要“同理心傾聽”。當我們聽到對方一句氣勢洶洶的指責時,我們要引導對方更明確的表達他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當然,我們不能只傾聽而不反饋。一定要讓傾訴者把想說的話都說出來。
當你發(fā)現(xiàn)對方始終無法弄明白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時,你可以打斷他,適當?shù)靥嵝褜Ψ綉撆宄约旱母惺芎托枨?;或者,當你覺得氣氛很沉悶時,可以選擇直接表達出自己的愿望。
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大多數(shù)暴力的根源在于人們忽視彼此的感受與需要,而將沖突歸咎于對方。當別人對你說“不”的時候,希望你能感受到對方的自我保護。溫柔地與人溝通的你,也一定會被這個世界溫柔相待。
關于主播:
專業(yè)編輯團隊,為你優(yōu)中選優(yōu),挑出1000本各領域經(jīng)典好書。每本書25分鐘精華音頻呈現(xiàn)。無需額外時間,通勤、吃飯、睡前…,隨時隨地聽完一本。各領域專業(yè)撰稿人,歷時200小時打磨講書稿,你想讀卻啃不下的書,喜馬講書統(tǒng)統(tǒng)幫你讀。喜馬講書,讓你的讀書成本,趨近于零。
關于喜馬拉雅:
喜馬拉雅,中國知名音頻平臺,4.8億用戶的共同選擇。不用看,聽喜馬拉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