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奪權,在歷史上被稱為“高平陵事變”。事變之時,還是有人幫曹爽的,最有名的就是桓范,但是被曹爽拒絕了。
公元249年,曹爽兄弟跟隨魏少帝曹芳拜謁葬于高平陵的魏明帝曹叡陵墓。司馬懿趁機發(fā)動政變,除掉了曹爽及其黨羽,把持了曹魏大權。
在司馬懿政變篡權時,為什么就沒有忠于曹氏的舊部支持曹爽呢?其實原因很簡單。
曹丕、曹睿時期持續(xù)打壓曹氏宗族
曹丕篡漢建魏,大封同姓王侯。封王侯的同時,曹丕還對他們采取了極其嚴厲的防范政策,力圖阻止危及他的皇位,及子孫皇位的事件發(fā)生。甚至還殺害宗族成員,比如他的兄弟曹彰。
曹丕、曹叡實行了很多措施來防范曹氏宗族。不賢者不王,一旦封王,立即迫令就國,活動區(qū)域不許超過三十里,不許進京,不許和其他封王來往。王侯的一舉一動皆受中央派來的輔監(jiān)管制,并且不準統(tǒng)兵。
這就導致司馬氏篡位時,曹氏宗族除了曹爽兄弟,其他王侯都無兵反抗。
門閥統(tǒng)治興起
曹操時代,曹操唯才是用,對士族,是即利用又打壓。
曹丕、曹叡卻開始大量啟用士族。在國家的選官政策上,曹丕采用了陳群提出的九品中正制,只有士族子弟才有機會被選拔。這就導致門閥興起,這一弊政甚至直接影響到了篡曹魏的晉朝。
司馬懿作為門閥士族,還手握重兵。曹丕死時,司馬懿作為托孤重臣,在曹魏朝廷的地位越來越高,支持者越來越多。
司馬懿在高平陵政變的時候,除了桓范等少數(shù)人,其他諸如蔣濟這些老臣都支持司馬懿。
曹爽決斷錯誤
曹爽是高平陵事變中的關鍵點,是否會有曹魏舊部起兵支援,曹爽就是一面大旗。
曹爽雖然也是手握重兵,但是曹爽的能力明顯無法和他的先輩相比。高平陵政變發(fā)生的時候,曹爽有著最佳的機會起兵抗擊司馬懿。但是曹爽卻不聽桓范的勸說,起兵攻打司馬懿,而是錯誤的選擇了投降。曹爽及其黨羽,最后都被司馬懿處死,甚至夷滅三族。
曹爽兄弟,有皇帝在手,軍權在握,都沒有起兵反抗,其他人自然沒理由起兵幫曹爽了。
曹魏舊部進行了反抗
高平陵事變后,出現(xiàn)了淮南三叛。
251年,太尉王凌謀立楚王曹彪為帝,后事發(fā),飲藥自殺。
255年,揚州刺史文欽、鎮(zhèn)東將軍毌丘儉起兵壽春,矯稱受太后詔書討司馬師。司馬師率軍征討,毌丘儉被殺,文欽逃入孫吳。
257年,征東將軍諸葛誕反于壽春,向孫吳稱臣。司馬昭督軍征討,諸葛誕兵敗被殺。
至此,支持曹魏皇室的武裝力量基本被消滅殆盡,為司馬炎篡魏建立晉朝鋪好了道路。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