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3克 黨參15~30克 麥冬12~15克丹參30克 北沙參15~30克 元參9~12克五味子3~5克
瓜萎皮9克郁金12克
薤白5~9克降香5~9克苦參10克
功能 益氣養(yǎng)陰,豁痰化瘀,清心定悸。
主治 病毒性心肌炎、胸痹之氣陰兩虛兼痰濁瘀滯者,癥見胸悶心悸心煩,舌尖紅、舌下瘀紫,苔黃,脈細數(shù)。
方解 本方取川黃連、苦參苦寒瀉心火、清熱毒而定悸;黨參、麥冬、五味子益氣養(yǎng)陰生津;北沙參、元參養(yǎng)陰清肺,解毒利咽,與生脈飲同用,養(yǎng)陰之力增強,又制黃連之燥;丹參與降香、郁金同用,行氣活血散瘀,又清心經(jīng)血分之熱;瓜蔞皮、薤白通陽散結(jié),豁痰下氣。全方合用有益氣養(yǎng)陰、清心定悸、通陽豁痰、化瘀行滯之功效。本方滋而不膩,寒而不峻,清熱不傷陰,益陰不戀邪,通心陽振心氣而無剛燥之弊,且化瘀不傷血,滌痰不損陰,融益氣養(yǎng)陰、清心解毒、化瘀滌痰為一爐。以上藥物經(jīng)現(xiàn)代藥理證實有強心與改善心肌營養(yǎng)的作用,川連還有抑制流感病毒的作用。實為治療病毒性心肌炎的妙方。
加減運用 咽痛咽紅選加金果欖、射干、板藍根、金銀花、木蝴蝶;低熱不退加白薇、地骨皮;苔黃膩去北沙參、元參,加竹茹、陳皮;舌紅絳少津加生地、玉竹;舌有瘀斑或舌下瘀紫選加益母草、桃仁、赤芍、丹皮;乏力、舌淡胖加生黃芪;脈結(jié)代加茵陳、山楂。
方歌
心肌炎證病毒侵,黃連黨苦元沙參;
郁金蔞薤丹麥味,心悸胸悶此方吟。
按語 清心生脈飲治療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驗方,經(jīng)十余年的臨床使用,對氣陰兩虛夾痰瘀者效果顯著,有效率達93%以上。此外還可用于冠心病氣陰虛夾痰瘀者。
典型病例 鄭x,女,38歲。2019年8月31日初診。
主訴:胸悶心悸、失眠,五心煩熱三月余,被診斷為“病毒性心肌炎”,住院治療,好轉(zhuǎn)后出院。半月來,諸癥又發(fā),心電圖揭示I、I、aVF V5 T波低平,遂來中醫(yī)求治。
診查:舌尖紅,邊有齒痕,苔黃膩,舌下瘀紫,脈細。
辨證:心氣陰兩虛,痰火內(nèi)壅,瘀血阻滯。
處方:川連3克、麥冬15克、紫丹參30克、潞黨參30克、五味子5克、瓜蔞皮10克、薤白5克、郁金12克、陳皮5克、竹茹10克、降香5克、炒棗仁15克、生牡蠣30克(先煎)、生龍骨15克(先煎)、白薇10克,7劑。
二診:9月7日。
胸悶心悸、五心煩熱減輕,仍失眠,苔黃膩,效不更方,原方再進7劑。
三診、四診:9月14日,9月21日。
心悸已平,五心煩熱,脘痛而痞,胃不和則臥不安,苔薄黃,舌尖紅,治擬養(yǎng)陰清熱,舒胸和胃(9月17日心電圖復查I、II、aVF<1/10R)。
上方去生龍骨、生牡蠣,加夜交藤30克。
五診9月28日。
心悸已平,近日咽紅而痛,午后脘痞而痛,苔薄黃,舌尖紅,脈細數(shù),治擬益氣養(yǎng)陰,舒胸活血利咽。
上方加木蝴蝶5克、金果欖10克、桃仁10克,去夜交藤。
六診、七診:10月12日、19日。
六診脘痞消失,七診咽紅消失,夜寐已安,擬原法出入。10月29日心電圖復查正常,諸癥均瘥,至今未發(fā)。
按語 本案初診胸悶心悸心煩,舌紅,脈細數(shù),心陰虛征象明顯;乏力,舌邊齒痕,心氣虛已露端倪;苔黃膩,痰火內(nèi)襄之癥;舌下瘀紫,心血瘀阻無疑,故初擬川連、白薇清心火,退虛熱:生脈飲益氣養(yǎng)陰生津;瓜蔞皮、薤白、竹茹、陳皮寬胸滌痰舒痹;丹參、降香、郁金活血化瘀;龍牡、棗仁安神定志。藥后胸悶心悸、五心煩熱逐漸好轉(zhuǎn),期間因咽紅而痛,加金果欖、木蝴蝶等清咽利喉之品,以杜絕熱毒蔓延。六診后痰火漸消,轉(zhuǎn)以益氣養(yǎng)陰為主,佐以豁痰化瘀,加北沙參、元參以增養(yǎng)陰生津之力。整個治療過程扶正著眼益氣養(yǎng)陰,祛邪不離清火豁痰化瘀,病位主在心肺,化裁全在于病機的變化,步步為營,絲絲入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