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蘇軾不一樣,我們很少知道關于李白的情感史。似乎像他這樣一位浪漫豪放的、生活在酒里的詩仙,是不需要穩(wěn)定的情感和婚姻的。我們也好像默認了他大概率是一位不太靠譜、不太負責的丈夫。那么事實和我們猜想的是否一致呢?我們到哈金所著的《通天之路:李白傳》里一探究竟。
01仙逝的妻子
李白的妻子七四一年生下了他們的第二個孩子,一個兒子。李白很高興新生兒的到來,為他起名伯禽,還給了他一個小名,明月奴,意思是小明月。與女兒一樣,這個名字反映了李白對兒子的高度期望:這是一位偉大的弓箭手斛律光(五一五年—五七二年)的字,他也是魯?shù)氐挠⑿?,李白特別佩服他的英勇和精湛技藝。李白一定希望兒子將來也能成為一名偉大的武士,雖然這個男孩后來并沒達到他的期望,正如偉人的后代通常很難出頭。
第二次分娩后,妻子的健康迅速惡化,竟很快就去世了。李白深陷憂傷。目前李白存世的詩歌中沒有看到表達喪妻之痛的內容,但這不意味著他一首沒寫。他大部分詩歌都失傳了,我們無法準確探知他悲傷的深度。但我們可以肯定李白知道自己讓妻子失望了。她確實因傷心而去世,看到丈夫的求仕之路充滿挫折和失敗,自己的婚姻生活也孤寂而艱難。
李白是典型的浪漫風格詩人,他的詩歌中充滿了激情,但他對任何真實女性的愛,似乎都沒有達到他在詩歌中呈現(xiàn)的那種情感深度。
他愛妻子的方式也是任性的,某種程度上是自私的。他大部分的青春年華都用于追求政治和宗教理想上了(盡管他的宗教熱情根據(jù)他的情況好壞而波動),所以他在履行家庭義務上常常未能盡責。而且,女性似乎不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妻子在世時,李白為她寫的幾首詩中,我們找不到充滿激情的愛,或因分離而產(chǎn)生的由衷痛苦。最多的是,李白承認自己喝酒喝得太多,沒有擔當起一個丈夫的責任。毫無疑問,他在外游蕩尋求仕途時也遇到過其他女性,通常是歌伎或妓女,尤其是在金陵(他特別喜歡異族女性,胡女和胡姬,這在他的詩歌中已經(jīng)很清楚了)。
不管他當時是闊綽還是困窘,為美女花起錢來都毫不猶豫,他也為她們寫了數(shù)百首詩歌,對她們的傷心痛苦表達同情和理解;然而他并沒有給他最親近的女人以足夠的愛和關注。
他在人間浪跡而過,就仿佛他不屬于這個世界,只是路過。他對任何人都沒有什么持續(xù)的依戀,除了他的孩子之外。
他與孩子們分別時,的確思念他們,甚至為之而落淚。也許像他這樣充滿神奇能量和層出不窮幻想的天才詩人,的確需要為他的藝術保留大量的精力和時間。然而,天賦和藝術是否就應該使他在情感上的深層游離合理化?從他家庭的角度來看,也許不應該。
李白,《妖貓傳》
02隔壁的女人
妻子過世后,家中變得凄涼,處處都提醒他妻子已經(jīng)不在了。孩子們沒了母親,李白也不能像以前那樣遠游了。他仍然會在魯和齊地轉悠,但很快會回到女兒和兒子身邊。他愛他的孩子,在一些詩中表達了他對他們的思念。然而,他并不是一個能長期待在家中的男人——他所渴望的自由只能在路上找到?,F(xiàn)在,最重要的是,他需要一個可以照顧他孩子的女人,特別是他的小兒子。
不久,他開始四處尋找合適的人選。
住在隔壁的一位年輕女子吸引了李白的目光。她很漂亮,似乎經(jīng)常在遠處聆聽李白吟詩。有時她會對他微笑,好像表明她完全理解他的詩歌,盡管他的四川口音很重。她的院子里一株石榴樹剛剛開花,微風吹過時,花的氣味飄向李白的書房。結果,即使她不在視線中,他也經(jīng)常不得不想到她。每天早上他們彼此打招呼也加深了他對她的印象。
有一天,李白為她寫了一首詩。因為不知道她的名字,所以只稱她為魯女。詩中這樣寫: 魯女東窗下,海榴世所稀。珊瑚映綠水,未足比光輝。清香隨風發(fā),落日好鳥歸。愿為東南枝,低舉拂羅衣。無由一攀折,引領望金扉。——《詠鄰女東窗海石榴》
李白,《妖貓傳》
這里的情緒含混不清;他也許只是想和她調情,也許真的想了解她。詩寫完了,卻無法直接交給她,所以據(jù)說他把這首詩卷在一支箭上射向她家。但箭不幸飛到了她鄰居的院子里,那個院子屬于一位老儒。自李白寫詩嘲笑當?shù)厝迳詠恚@位先生就一直對李白懷有敵意?,F(xiàn)在,讀完李白的詩后,他再次憤怒,把這首詩公之于眾。李白又一次成為了眾矢之的。在那些儒生看來,他是一個浪蕩子,毫無廉恥地勾引良家婦女。尤其是這位女子已經(jīng)訂婚了,雖然她的未婚夫幾乎不存在——他出門做生意已離開多年,她從未聽到過他的消息。盡管如此,那些儒生決定將李白趕出瑕丘。
李白堂弟李凝在單縣縣衙當差,但只是小小的主簿,無法在這樣的丑聞中為李白開脫。最后李白向裴仲堪求助。仲堪知道那些儒生的影響力多大,所以他建議李白再次到他在徂徠山的隱士朋友家避一避。李白唯有聽從,又去和那些竹溪隱士度過了一段時光。與此同時,裴仲堪也盡力勸解儒生們適可而止,別趕盡殺絕。李白很快按捺不住,潛回了家。但他發(fā)現(xiàn)他的鄰居魯女已經(jīng)搬走了。
03未婚同居的女人
李白一生中曾與四位女性有過家庭關系:他的第一任妻子,另兩位在魯郡認識的女性,她們與李白同居并幫他撫養(yǎng)孩子,以及他的第二任妻子。對于這兩位魯郡女子,學界知之甚少,基本的細節(jié)都來自于魏顥《李翰林集序》:
“白始娶于許,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于劉,劉訣。次合于魯一婦,生子曰頗黎。終娶于宋?!?/p>
這段話中有意味的是對不同的女性,分別用了“娶”與“合”這兩個詞?!昂稀奔礇]有婚姻的同居,古代這樣的女人通常叫“妾”。對李白的情況來說,他找這兩名女性的主要原因是家庭需要有人照應,他們的關系更像伙伴,而非情人。
事實上,將一名女性帶入家庭而不與她結婚可能是他最合理的解決方案。
根據(jù)唐律,任何二十歲以上的男性和十五歲以上的女性,如果喪偶并服完喪期后,都必須申請與異性結合,再次獲得合法婚姻。也就是說,寡婦或鰥夫們會被催促再嫁或再娶。對官員們進行政績評估時,如果在他們任期中,當?shù)剡@種結合的數(shù)據(jù)上升了,也是一個優(yōu)勢,因為更多完整的家庭意味著更穩(wěn)定的社會,也有利于增加人口。
此外,政府不登記婦女名下的土地,因此單身婦女擁有的土地不上稅。如果一個男人娶了一個女人進門,他將從她的財產(chǎn)中受益,而不會產(chǎn)生額外的稅收;如果一個女人再嫁一個男人,她的生活也會變得更安定。因此,人們在失去配偶后有足夠的動機再次婚配。所有這一切意味著李白幾乎不可能長期保持單身。
正因如此,失去妻子后,李白的親友和鄰居們都認為他應該再找一位可以幫他操持家務并撫養(yǎng)幼兒的女人。他同意了,大家很快找到了一位叫劉氏的年輕平民女子。研究者們對她了解不多,但有一些想象和推測。從李白的詩歌中,我們知道一些事情。她似乎很勢利也很世俗:她同意與李白一起生活,很可能因為他是一個小名人,也是一個讀書人。在魯?shù)?,大家尊重讀書人——知識與潛在的權力和財富有關。李白也有自己的農(nóng)田,能夠提供一個體面的家。再說,李白外表也不乏吸引力,他強壯而英俊。
雖然李白將劉氏接進家里,但并非明媒正娶,因為這個女人的身份有些低。李白第一任發(fā)妻是宰相的孫女;多年后他的第二任妻子是另一位宰相之后。顯然李白有強烈的階級和家世門第觀念,若涉及嫁娶,他一定會選擇高門貴族之女。
然而劉氏似乎對李白的期待更多——她很快就對他的飲酒無度以及他在小酒館和客棧里欠下的債務感到失望。而且正因為有她照看家庭,李白可以出門遠游,他在家的時間更少了。她經(jīng)常說他只知道到處閑逛,沒給家里多掙錢。但李白對她的責怪置若罔聞,還是動不動和朋友一起出去很長時間。與他已故的前妻不同,這位劉氏也不懂欣賞李白的詩意——鑒于她低微的出身,她甚至可能根本不識字。
可以想象這兩人相處得如何。李白很快就忍受不了她了。他在一首詩中表達了自己的憤怒:
“彼婦人之猖狂,不如鵲之強強;彼婦人之淫昏,不如鶉之奔奔。坦蕩君子,無悅簧言”。
這首詩用語極其嚴厲,一般人不會對自己的配偶或伴侶說出如此呵斥和憎恨的話。正如它的標題所暗示的那樣——《雪讒詩贈友人》——李白顯然被激怒了,這位劉氏很可能在背后說了他很多壞話。然而,為了孩子,李白還是盡可能妥協(xié)。在他的詩歌中,也有那么一些時刻,李白看起來試圖想要理解她。有些詩句,李白甚至從她的角度來寫。說她一定感到寂寞、不安全、被遺棄,就像“落花寂寂入青苔”。在《去婦詞》中,他以女性的口吻說:
“古來有棄婦,棄婦有歸處,今日妾辭君,辭君遣何去?……歲華逐霜霰,賤妾何能久……馀生欲何寄,誰肯相牽攀?!?/p>
李白似乎可以理解,如果情況沒有改善,婦女有權離開。
盡管兩人關系緊張,李白還是帶劉氏一起前往吳地(今蘇南、浙北、皖南)游玩。然而據(jù)說他們到達后不久,劉氏就拋棄李白跟一個商人私奔到沿海一帶去了。這可能也解釋了李白在《雪讒》一詩中的憤怒。
話劇《李白》
劉氏離開后,為了家庭和孩子有人照顧,李白接納了另一位“魯婦”。
所有李白的傳記作者都認為,七四二年夏末,他獨自一人在泰山周邊旅行時,李白收到一個大紅信封,里面是一封正式的信函,宣李白入朝。李白十分驚訝,卻也能猜出大致緣由。元丹丘曾答應替他在朝中留心機會,但想不到終于夢想成真,皇帝真的親自下旨招他覲見了?,F(xiàn)在,他趕緊打道回府,回到八十公里以外的瑕丘家中,要跟孩子們告別,還得安排他去長安之后,誰來照顧他們。在狂喜中,李白回到家,他寫了一首詩,敘說與孩子們的相見,表達了他的歡愉得意之情: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游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會稽愚婦輕買臣,余亦辭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赌狭陝e兒童入京》
詩里的“愚婦”只能是劉氏,她想象不到李白終能一步登“天”,直接被皇帝看中了。
現(xiàn)在他與這位“魯婦”的安排將成為永久性的。李白在京城時,需要她待在自己家中照顧孩子們。魏顥稱這位女性為“婦”,暗示她以前結過婚,后來可能成了寡婦。對這種情況的女性,能和李白結合還是挺不錯的,特別是現(xiàn)在李白時來運轉,馬上就要去京城高就。我們沒有他們何時開始同居的確切記錄,但考慮到李白的需要,我們可以推測,可能劉氏離開之后,李白立刻就迎進了這位“魯婦”。她比劉氏好多了,李白不在家時,她悉心照顧孩子和家事。最重要的是,李白似乎很信任她。
04傳過緋聞的公主
到七四二年秋天,李白已成為全國性的話題——皇帝親自下詔宣他入朝,這是極為罕見的榮譽。李白為何會得到如此圣寵,大家紛紛給出了一些解釋。看來李白的詩名已遠傳宮廷,他不停地旅行中認識的朋友和崇拜者們只要有機會就幫助他。在他的支持者中有一位宮廷詩人賀知章(六五九年—七四四年),李白“謫仙”的綽號就是第一次從他嘴里說出的。老詩人看完李白的《烏棲曲》之后,評價說“此詩可以泣鬼神矣”。盡管詩中幾個典故讓詩句不那么直接透明,但這首詩的深刻寓意還是不難看出的: 姑蘇臺上烏棲時,吳王宮里醉西施。吳歌楚舞歡未畢,青山欲銜半邊日。銀箭金壺漏水多,起看秋月墜江波,東方漸高奈樂何!——《烏棲曲》
西施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詩中敘述了她和吳王一起沉迷于狂歡宴飲,然而聚會不能永遠持續(xù),黎明之前必須結束。從本質上講,這首詩主旨在于感嘆時間的無情,美好與享樂的短暫,以及激情與權力的無常。但某種程度上,這也是一首隱喻詩,當時天子身邊就有一位魅惑君王的貴妃。但與李白的其他詩歌不同,這首詩并未提及現(xiàn)實政局,只關注了時間的流逝。作為一首樂府,這首詩應有八行,但最后一聯(lián)被故意截成一半,寓意快樂如何因時間而不得不戛然而止。這首詩形式上的殘缺也象征著人類在尋歡作樂上的徒勞:美麗和權力都有消逝的一天,無論人們多么絕望地追求它們,沒人能保證長久的歡樂。
賀知章必定看得出這首詩的政治含義,也被它的流暢、語言的音樂性和精湛的詩歌技藝所折服——他親手抄下這首詩,到處給人看。與李白相比,賀知章作品不多,但也有幾首短詩天下聞名,特別是這首《回鄉(xiāng)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比李白年長四十歲,當時任職秘書監(jiān),相當于國家圖書館館長,但他難得地成為了這位年輕詩人的支持者。
除了賀知章的欣賞,皇帝和貴妃本人也都讀過并且喜歡李白的詩歌,想招他進宮為朝廷服務。這當然是李白受此殊榮的最根本原因。
還有一個解釋說這次下詔與皇帝的妹妹有關。就是十二年前,李白第一次去長安時,在她終南山的別館待過的玉真公主。李白在公主別館寫詩贊美她,苦等數(shù)月但無緣相見。后來,嵩山的隱士,李白的朋友元丹丘,成了玉真公主的可靠伙伴。兩人都是虔誠的道教徒,但在宗教社會中,元丹丘的資格更老,成了公主的引薦人。玉真公主信任元丹丘,指派他監(jiān)督整修道觀,并在長安城里負責主持一家大型圣祠。近年來,丹丘經(jīng)常陪伴公主去各地朝圣,在這些旅程中,元丹丘給公主介紹了李白的詩歌。通過這種方式,公主也成為李白的崇拜者。再加上李白也是道教信徒,玉真公主最終將他推薦給了自己的皇兄。從各個方面說,元丹丘都是李白的忠實朋友,想盡一切辦法幫助他。他們的友誼持續(xù)了一生。
有傳聞說李白迷戀玉真公主,甚至說他們之間關系曖昧。這個說法無法得到證實。
不過,就算李白沒想過得到公主的愛與感情,他也肯定渴望得到公主的關注與提攜。李白個性粗野狂放,而公主安靜祥和、與世無爭,基本上李白不可能成為公主的門徒。她更喜歡當時的另一位大詩人王維(七〇一年—七六一年)。王維內向矜持,性情溫和敏感,智力超群。二十多歲時便在公主的支持和指導下,通過科舉考試,成為朝廷的大樂丞,專門負責宮里的樂隊和娛樂表演。
玉真公主,《楊貴妃秘史》
這里有中國詩歌史上的一個謎團:李白和王維年齡相近——他們的出生和死亡年代幾近一致——但沒有任何記錄表示他們曾有過交往。
王維是朝中官員(盡管他兩次被逐出京城),李白當翰林待詔時也一定經(jīng)常出入朝廷,兩人必定曾經(jīng)相遇過。
他們甚至都有共同的詩人朋友——都與孟浩然和杜甫關系密切。
然而,他們的著作中從沒提及彼此——就像他們生活在不同的時空,互相完全不知道。
他們詩歌的美學風格的確相差很大,王維的詩平靜、理性、內斂,極少涉及時代現(xiàn)實;而李白任性、激情,經(jīng)常同情士兵和普通人的艱辛。
但除了詩歌上的競爭外,兩人也有可能因為都被玉真公主欣賞而關系微妙。這種競爭也許能大到讓他們一生疏遠,彼此形同陌路。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