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當代名醫(yī)婦科用藥特色(轉載)

當代名醫(yī)婦科用藥特色(轉載)

(2011-01-08 14:24:43) 蔡小蓀 用藥特色                       歡迎關注本博:http://blog.sina.com.cn/frenchdiy

一、當歸

    1.主要治療:月經失調,崩漏、閉經、痛經。月經前后諸癥,更年期綜合征,帶下病,妊娠病,產后病,癥瘕,不孕癥,及其他婦科雜病。

    2.此藥廣泛應用于婦產科各種疾病,臨床見有血虛,血瘀癥象者。產后諸痰大多要使用該藥。

    3.配伍

    當歸10g配  白芍10g  川芎6g  熟地10g 等主治月經不調

    當歸10g配  香附10g  延胡12g          等主治經行腹痛

    當歸10g配  桃仁10g  紅花6g           等主治經閉不適

    當歸10g配  牛角鰓10g  仙鶴草20g      等主治崩漏

    當歸10g配  白芍10g  丹參10g          等主治妊娠高血壓綜合征

    當歸身6-10g配  生地20g  白芍10g     等治胎漏

    當歸尾12g配  桂枝  茯苓丸             等治子宮癥瘕

    油當歸10g  配蓯蓉  首烏                等主治產后血虛便秘

    4.最大劑量12g    最小劑量6g

    5.體會:

    當歸既能補血,又能活血,在婦科中應用極其廣泛。治療崩漏,有人不主張用當歸,認為其辛散動血,而實際上,當歸辛散止血而不留瘀,可以理血,養(yǎng)血調經。祛瘀生新而無走竄之弊,亦可用當歸尾。產后病必用當歸配川芎補血潤腸理氣。

二、生蒲黃

    1.主要治療:月經過多、崩漏、痛經、產后惡露不凈

    2.用藥指征:臨床見有瘀阻腹痛者,大多使用該藥

    3.孕婦不宜使用該藥。因其有收縮子宮作用,用后影響胎兒正常生長發(fā)育 

    4.配伍

    生蒲黃10~20g配  阿膠10g  丹參10g  震靈丹12g  治療崩漏(陽崩)

    生蒲黃10~60g配  赤芍10g  丹皮10g  熟大黃10g  等或配蟲類藥,主治內 異癥,量多腹痛

    生蒲黃30g配  花蕊石10g  等藥主治子宮肌瘤經量過多

    生蒲黃15~20g配  阿膠10g  仙鶴草30g  益母草12g  治療產后惡露不絕

    5.劑量:最大劑量60g  最小劑量10g

    6.蒲黃具有活血化瘀,收斂止血的作用,一般止血常用炭藥,但生蒲黃的止血作用,強于蒲黃炭,較小劑量(10~15g)偏重于祛瘀,偏重(30~60g)側重于止血。臨床上對月經量少有血塊,腹痛者用10~12g;量中或偏多帶有血塊,腹痛者用12~15g;量多如注,塊多且大,經量愈多愈痛者,用30~60g  配赤芍、丹皮、熟大黃祛瘀,涼血止血。而不需投以常用的止血,止痛之品。子宮肌瘤經行量多者,用花蕊石,生蒲黃,活血化瘀,消癥,不宜單純用炭藥固澀止血。

三、芍藥

    1.主要治療: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癥瘕妊娠病、產后病、盆腔炎

    2.用藥指征:婦產科疾患者且有血虛肝旺,血熱瘀滯癥象者,均可使用該藥

    3.配伍:

    赤芍10g配  當歸9g  川芎9g  系主治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等

    赤芍12g配  桂枝2.5g  茯苓10g  桃仁10g  丹皮12g  系主治子宮癥瘕

    赤芍10g配  丹皮10g  敗醬草30g  紅藤30g  等主治盆腔炎,產后感染發(fā)熱

    白芍10g配  當歸10g  川芎10g  等主治產后血虛發(fā)熱

    白芍15g配  平肝潛陽之品,治先兆子癇

    4.最大劑量15g  最小劑量6g

    5.芍藥有赤芍和白芍之分,一般涼性藥物,大多有止血之弊,因血得寒則止,而赤芍正與其相反,為活血涼血,長于散瘀,臨床多用于血熱,瘀血之癥,白芍養(yǎng)血平肝,長于斂陰,多用于血虛,陰虛之癥。

四、敗醬草

    1.主要治療:盆腔炎、帶下病、產后腹痛等

    2.臨床見有濕熱瘀滯者,均可使用該藥

    3.配伍:

    敗醬草20~30g  配紅藤15~30g  等主治盆腔炎

    敗醬草30g  配紅藤30g  銀花30g  蒲公英15g  丹皮10g  等主治流產,產后發(fā)熱,產后腹痛均為急性感染

    4.最大劑量30g  最小劑量15g

    5.敗醬草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臨床上不孕癥患者如果兼有濕熱瘀滯者,可用自擬清熱化濕方(云茯苓12g  桂枝2.5g  柴g梢4.5g  赤芍9g敗醬草20g  丹皮9g  鴨跖草20g  川楝子9g  紅藤9g  延胡索9g  淮牛膝9g)參自擬孕Ⅰ 等Ⅱ方調治。

五、皂角刺

    1.主要治療:輸卵管炎,生殖道結核,不孕癥經前乳脹,乳癬,子宮內膜異位癥

    2.配伍

    皂角刺12g  配丹參12g  百部12g  留行子9g  山海螺15g  魚腥草12g功勞葉15g  夏枯草12g  淮牛膝9g  大生地9g  路路通9g  主治生殖道結核(抗癆方)

    皂角刺15g  配留行子9g  月季花4.5g  廣地龍6g  降香片4.5g  主治輸卵管炎,輸卵管欠暢,阻塞(通絡方)

    皂角刺20g  配甲片10g  必甲10g  絲瓜絡10g  等主治經前乳脹乳癬等

    皂角刺12g  配化瘀散結之品,主治內異癥,經凈后服

    3.最大劑量20g  最小劑量12g 

 

陳筱寶 用藥特色

    對桑菊、銀翹、梔豉等方的用法:夏氏應用成方,很少原方照搬的,即使風溫、溫病初起,銀翹散和桑菊飲亦很少用全。溫病在衛(wèi)分氣分時,桑葉常用,而菊則必有頭目癥狀時方用,若濕重者更不宜用,以服后每易引起口淡乏味之故。連翹有升發(fā)作用,透表藥中最為適合。銀花清熱解毒為主,大多用于熱象顯著或兼有喉痛赤腫等癥,否則如前胡、象貝之類,似較銀花、菊花為妥。就梔豉湯而論,在當時豆豉分為大豆卷、淡豆豉、炒香豆豉、清水豆卷四種(目前不盡相同),大豆卷有麻黃滲入,用于汗不出者;淡豆豉無汗者用之;對炒香豆豉則有“無汗能發(fā),有汗能止”之說,故宜于汗少者;有汗者則用清水豆卷,濕溫癥中用之最多,如癥狀不變,常用連續(xù)用至二三候者;加山梔則多在病起數日后而有煩燠及大便不暢者,如有嘔吐則用姜汁炒,大便泄瀉者忌用,乃傷寒仲景之法。此外清熱方中常用白薇、青蒿,如病在陽明而無白虎證者或邪在氣分而逼近營分者,以白薇最為適合;若濕漸化燥而熱多于濕者,則以青蒿為最妙。蓋同一苦寒,芩、連之苦寒治濕熱,青蒿之苦寒治燥熱,是同中求異也。不但辨證如此,辨藥亦應如此。

 

龐泮池 用藥特色

一、附子

    《本草正義》云:“附子本是辛溫大熱,其性善走,故為通行十二經純陽之要藥,外則達皮毛而除表寒;里則達下元而溫痼冷,徹內徹外,凡三焦經絡,諸臟諸腑,果有真寒,無不可治?!备阶游缎粮?,性大熱,入心腎脾經,是回陽補火,散寒除濕的一味要藥。治療亡陽欲脫,四肢厥冷,嘔吐下利,腰酸膝軟,腳氣水腫,陽痿宮冷等癥。因有毒,臨床上很少生用。龐教授平時少用藥性峻烈之品,可在關鍵時刻,選用附子,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附子配炮姜,溫陽止血。對月經過多,暴崩不止,用大補氣血難以止血者,或始起尚有效,日久則無功者,常見面色蒼白,頭暈心悸,脈沉細或虛大如芤,龐師認為此癥為暴崩后氣隨血脫,氣虛極,必損及陽,益氣攝血不見效是“力所不及”,應用附子溫振回陽,輔助參、芪,增加補氣之效力,配以炮姜,溫澀止血。附子走而不守,炮姜守而不走,動靜結合,使止血效力大增。

    附子配炙鱉甲陰陽雙補,晚期婦癌腹水癥,重病后期,陰陽俱虛,水濕停留,常癥見腹大如鼓,下肢浮腫,小便不利,形體贏瘦,口干舌紅少苔,脈沉細或細數,龐師在此癥抗癌利水的方劑中加入熟附塊、炙鱉甲。舌紅少苔口干之癥,附子性溫燥熱,本為禁用之藥,可龐師認為此為陽氣衰微,鼓動無力,不能通調水道,水濕停留,固然有傷陰之癥,然津不上承,亦會加重口干舌燥,故附子一味破陰回陽,宣通陽氣,利水消腫,是謂“益火之源,以消陰霾”。配以炙鱉甲、咸平軟堅,滋陰清熱,又能制約附子之燥性,剛柔相濟,作用頗佳。

二、紫石英

    《本草綱目》曰:此藥“……其性暖而補,故心神不安,肝血不足,及女子血海虛寒不孕者宜之。”《本經》亦有此藥主治“女子風寒在子宮”之說。紫石英味甘性溫,入心、肝二經,又鎮(zhèn)心定驚,溫肺益腎,暖宮止血。治療虛寒性不孕,龐教授常配伍仙靈脾、蓯蓉、黃精、菟絲子補腎暖宮促排卵;如腰酸背冷,配杜仲、川續(xù)斷、鹿角霜;治療月經過多、崩漏,則常與花蕊石同用,二者同入肝經,前者甘溫暖宮,后者化瘀止血,使止血不留瘀,化瘀不傷正,相得益彰。

三、八月札

    八月札味苦性平,入肝經,疏肝理氣散結?!洞竺鞅静荨吩唬褐髦巍梆琊龤鈮K”,臨床用于胸脅疼痛,肝胃氣痛、瘰疬等癥,亦是龐教授常用的一味藥。藥理作用提示:有較廣譜的抑菌作用。龐師以八月札與半枝蓮相伍,前者疏肝理氣抗癌,后者解毒軟堅、抗癌利水,特別是晚期卵巢癌腹水癥,使用更明顯。在肝癌的治療中,配以芍藥柔肝養(yǎng)血;配以蜂房、僵蠶祛風攻毒,軟堅散腫止痛。除此外,在治療經前乳脹,月經失調、不孕癥、經斷前后諸癥中,常配伍郁金、香附、柴胡、小青皮、合歡皮疏肝解郁,理氣散結。

 

王大增 用藥特色

一、輕可去實

    "輕可去實”,一般理介是指用輕清疏解的藥物,以治療風溫初起的表實證而言。先生提出的“輕可去實”其含義有以下幾個方面:

    1.指藥物性味而言:在解表時主張施用荊芥、防風、薄荷、桑葉、菊花等輕清升散之品,不用桂枝、麻黃等重濁厚味之屬;濕濁中阻時施用茅術(米泔水浸)、茯苓等淡滲之品,不用蒼術、厚樸等厚味燥濕之屬;瘀血內阻,癥瘕積聚時選用三棱、莪術、劉寄奴、大黃等破瘀逐血軟堅散積之品,不用失笑散、全蝎、蜈蚣等氣味重濁之品。

    2.指劑量輕微:先生所用的劑量宗葉天士法,一般均以1~9克為準,很少超過9克以上的認為只要掌握病情,藥宜輕用,重用者往往舊疾不去,反致他病。當然劑量之多寡,最終還應適合病情之輕重,切忌太過與不及。太過則傷正;不及則罔效,務使藥病相抵為貴。因此,用于疏肝解郁的柴胡,郁金只用到3~6克;攻下通腑的生大黃則用至3~6克;清心泄火之黃連只用到1.5~3克左右。

    3.指藥味少而精:良醫(yī)治病,辨證確切,用藥如用兵。藥味少而精同樣能取勝;多而雜說明醫(yī)者心中無數,對病情掌握不準,這樣不但不能取效,往往反遺他害。因此先生的處方一般均在10味左右。

二、重視炮制,講究服法

    有些藥物通過炮制和配伍,要減少或監(jiān)視其副作用,并能增加治療作用,如熟地、阿膠等炒炭或珠(用蛤粉炒),或配以辛香理氣的如炒枳殼、陳皮之品,可減少其滋膩呆胃的副作用,從而發(fā)揮其補益的作用;對砂仁、蒲黃、車前子或有關丸劑入藥者用包煎,以免藥液混濁;對紫菀、貫眾、仙茅等品,方書中記載有小毒,與甘草同用,以解毒性;對有特殊氣味的如乳香、沒藥、五靈脂之類以炒炙用。如某些刺激胃腸的藥物如墓頭回、椿根皮、臭阿魏等盡量不用或慎用;患者服藥后有不適感,囑其改在飯后服,對某些蟲類藥物盡量避免應用,以防異體旦白過敏反應的發(fā)生。

    加工炮制能改變藥物升降沉浮作用趨勢。鹽炒則降,如杜仲、菟絲子鹽炒后則增強其下行補腎的作用;姜炒則散、厚樸、半夏經姜炒后,增強其止咳化痰、溫中止嘔的功效;醋炒則斂、如白芍、延胡索、艾葉經醋炒炙后,增強其收斂止痛的作用;某些藥物經醋炙后,除增強其收斂止痛作用外,同時加強其曲直作酸,入厥陰肝經的作用,如先生研制的內異Ⅰ號丸中的生大黃、炙鱉甲等均經醋浸泡后入藥,取其入肝經之目的。酒炙則升,如大黃經酒炙炒后則能改其通下之性為上行,具有行血通經,祛瘀止痛的功效,蒸熟則瀉下力和緩,適用于老年人及體弱者,炒炭可用于大腸積滯的大便下血,有止血作用。臨床多以熟大黃炭用于婦女崩中漏下,以達祛瘀清熱生新之目的。

三、動靜結合,剛柔相濟

    先生在處方用藥時掌握藥物之動靜結合,剛柔相濟之原則。具體應用時,在大量養(yǎng)血滋陰之品中的酌情選用香附、烏藥、川棟子等,引氣分藥入血分,以活潑生機。如對血熱型月經過多地者,則予涼血止血藥中伍香附、川芎、丹參等止血而不留瘀;血熱陰虛者,則在滋陰清熱的基礎上,少佐醋柴胡、川棟子等行滯和血,以防滋膩;其動靜結合可見一二。氣虛者,以補脾益氣為主,可適情選用少量砂仁、陳皮、柴胡之類,使補而不滯,氣機調達;血虛者,在滋陰補血的同時常須益氣,以使“陽生陰長”,可少佐砂仁、香附、玫瑰花之屬,一為暢通血行,使滋補而不膩膈,一為引氣藥入血,而生血氣。另外,大量疏肝理氣之品易耗氣劫陰,常加入白芍、甘草酸甘化陰,以柔克剛。

四、藥性溫和,顧及陰血

    先生在調經過程中對辛熱藥或寒涼藥的應用,注意不宜多用或久用,要中病即止。一般需與其它佐使藥配合,以免過于辛熱而使之血熱妄行反傷陰血;過于寒涼雖能除熱,然有火退寒生之弊??傊?,清不可過用寒涼,以防損傷胃氣,復阻經血;溫不可過用辛燥,以防耗陰動血。特別是閉經治病過程中,不僅在于虛者不宜強補;實者不宜峻瀉。補虛不可過用辛熱滋膩之品,以免燥血滯膈;攻實不可過用苦寒辛涼之劑,以免敗胃傷津。宜調和血氣,使歸平順,以達“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之目的。特別在治療閉經時不能以一通為滿足,還須注意療效之鞏固,以及稟賦體質,寒熱虛實之不同。藥性宜溫和,以免耗陰傷血。

五、同時因地而宜

    在月經周期中的不同階段,生理、病理各異,因此在調經時,尚須根據經前、經后、經時與平時的不同特點,而選用不同的方法。一般說來要掌握經前勿補,經后勿瀉;經時治標,平時治本的原則。如經前多采用理氣和血調經大法,目的在于因勢利導,使經血通暢而無滯澀之弊。若夾寒者兼予溫經散寒,以助血運;血熱者又兼涼血潤燥,使熱隨血去。倘濫用滋補則有礙血運,致使經行不利,徒增腹脹痛等癥之苦。但經前勿補并非絕對,如月經先期,經來如崩之屬于氣虛不攝者,也應調補氣血,或兼予固澀,以控制血量,并調整周期。行經期間由于血運較之平時活躍,癥狀也常較明顯,臨床宜在辨別寒熱虛實的前提下,針對具體癥狀治療,以緩解病人疾苦。如經量過多者兼予止血,過少者兼予養(yǎng)血通經,腹部脹痛者兼予理氣止痛等。經后由于血少脈虛易為邪侵,故宜調理脾胃,滋補肝腎,以增強其修復機能,恢復氣血。經凈后至下次月經來潮前這一階段為平時,此段時間應本著“緩者治本”的精神,著重調節(jié)臟腑氣機,特別是心、肝、脾、胃、腎的功能,以使臟腑安和,氣血協(xié)調,沖任調和,其中邪盛者以祛邪治病為主,正虛者以扶正調血為主。

    同時還需注意季節(jié)氣候、地域、環(huán)境、生活習慣居住條件不同,其對女性生理、病理的影響不同。故在治療用藥中均宜加意斟酌,全面考慮。先生認為不同時令氣候,對疾病亦有影響,用藥亦應注意。如春天為風木之令,萬物生長,肝陽易動,因此用藥宜避免升提動火之品;夏令避免或少用辛熱及滋膩呆胃的如附子、肉桂、熟地、阿膠之屬;署必挾濕及霉令溫重季節(jié),要注意多用藿香、佩蘭,茅術等芳香化濁之品;秋燥季節(jié),應避免香燥之品,注意養(yǎng)陰為要;冬令藏精之季,根據其體質之寒熱虛實,要及時進補。

六、遣方用藥,布陣有方

    先生遣方用藥,一般根據患者稟膩之強弱,病情程度之深淺,講究循序漸進,輕重緩急。如柴胡一般初投4.5克~6克,逐漸祝癥情需要增至9克;黃連因其過量易苦寒敗胃,一般初用1.5克逐漸增至4.5克或6克。同一治療法則,例如運用活血化瘀法治療瘀血癥積時,具體應用則強調輕重緩急、循序漸進。初用和血行血法,常用當歸、川芎、丹參、丹皮、赤芍、雞血藤、牛膝、益母草、澤蘭等,此類藥作用緩和,既能活血,兼有養(yǎng)血之功,適用于瘀血輕證或血瘀兼虛者,或其它病證兼有血瘀者;進一步活血化瘀則選用桃仁、紅花、乳香、沒藥、蒲黃、五靈脂、琥珀等,此類藥物作用較強,既能疏通血脈,又能消瘀散結,故適用于瘀血證較重,疼痛較劇者;更進一步破血攻堅法常選用莪術、三棱、大黃、鱉甲、水蛭、地鱉蟲等,此類藥物,或為蟲類搜剔藥,或為攻下逐瘀藥,或為破氣攻堅藥,作用較為峻烈,有的具有毒性,一般適用于瘀血重證,或*積較深久病入絡者,臨床應用時,當權衡標本緩急,可與其它活血化瘀藥物如當歸、川芎、桃仁、赤芍之類配合使用,或攻補兼施,或短期應用,亦可采用丸劑,以緩其性。

同樣在清肝瀉火藥物應用中也有其程度深淺之別。如肝經實熱,肝火旺盛,或肝陽上亢,常用清肝瀉熱法。瀉肝法是以苦寒清熱瀉火的藥物為主,使肝熱得清、肝火得泄、肝陽得平。但由于肝熱有輕重之異,病位有偏上偏下之差,故瀉肝法分涼肝、清肝、泄肝、抑肝、平肝之殊,臨床常因證制宜。如涼肝宜桑葉、菊花;清肝宜山梔、黃芩;泄肝宜龍膽、蘆薈、大黃;抑肝宜柴胡、青皮;平肝取決明、白芍;鎮(zhèn)肝用龍骨牡蠣、石決明等。同屬瀉肝之藥,但同中有異,臨證宜巧用擇取。由此可見先生辨證施治獨特與精湛之處。

 

王輝萍 用藥特色

一、調整平衡,寒熱并用

    內婦科病用藥,主要是調整平衡,常寒熱并用,也是起到協(xié)調作用。如左金丸,黃連苦寒、吳茱萸辛熱,作用截然相反,兩藥同用,互補短長,治療肝郁氣滯類病證,療效明顯?;蚣羽B(yǎng)血斂陰、柔肝止痛的白芍,名戊已丸,協(xié)同用藥,更可加強其作用。再如苦寒的黃連與辛熱的肉桂,名交泰丸,可交通心腎,治療心腎不交的失眠等癥,確有良效。

二、活血化瘀藥的使用

    婦科病常用活血化瘀藥,臨床上大致分養(yǎng)血活血、活血化瘀、攻瘀散血、破癥攻血等幾類。其分別主要是藥物力量強弱的差別,此外,性味不同辨證應用時也不同。例如:活血化瘀類,澤蘭、姜黃是辛苦溫,川芎、紅花是辛溫,吳茱萸為辛熱,郁金、丹皮為辛苦寒,當仔細分別對待。再如攻瘀散血類,劉寄奴是苦溫,地鱉蟲為咸寒,水蛭或苦,芫花、乳香為辛溫,虻蟲、大黃為苦寒,各有特點,必須辨證施治,因人而異。

三、止血藥的選擇應用

    婦科病常用止血藥可分收斂止血、涼血止血、化瘀止血、溫經止血和養(yǎng)陰止血

幾類。每類性味也各異。其中最常用的是具有既止血又化瘀、雙重性的化瘀止血藥

。例如苦寒的茜草,既能化瘀止血,還有涼血止血作用。三七藥力較強,性味甘溫,對熱證要填用。蒲黃、血竭性味甘平,但藥力也強,用時要注意?;ㄈ锸釢剑饕饔檬腔鲋寡?,劑量可用至每日30g,療效尚好,但不是一次用藥即可見效的。

四、菟絲子

菟絲子藥性和平,是補益的要藥,為內婦科常用藥。菟絲子性味辛甘平,入肝腎經。主要功能是補腎益精,養(yǎng)肝明目,安胎。能治腰部酸痛、陽萎早泄。遺精遺尿、尿頻、溺有余瀝。頭暈目眩、耳鳴、視力減退。能治先兆流產、胎動不安等。應用范圍廣,療效良好,但使用時間應較長,急切不易見切,劑量可略高于常用量,雖長期使用每天達30g,也未見不良反應。

 

張云鵬 用藥特色

一、桂枝

    用量6克-45克,主要用于冠心病(胸痹型心絞痛型);心律失常(心悸不整脈);腹水(各種原因引起);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脈痹);風濕性關節(jié)炎(風濕相搏證);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wang 痹);普通感冒(外感發(fā)熱);疲勞綜合癥(中氣不足虛勞證);遺精(陰陽兩虛);自汗(營衛(wèi)不和);閉經(瘀阻)等。桂枝功能頗多,貴在通陽,外感用量宜輕,雜病劑量可重。

二、附子

    用量3克-90克,主要用于再生障礙性貧血(氣血兩虛);低血壓病(腎陽不足);支氣管哮喘(腎陽不足);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肺腎兩虛);風濕性心臟病(心腎兩虛);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癥(陽氣衰微);慢性胃炎(脾胃陽虛);慢性過敏性結腸炎(脾腎陽虛);風濕性關節(jié)炎(風濕寒痹);慢性腎炎尿毒癥(濁陰上逆);虛人感冒(陽虛受寒);肺炎(陽氣不足)等。應用附子時注意耐藥性與當地用藥慣例,掌握辨證要點,注意配伍恰當。亡陽時,用附子可以溫陽救逆,挽死亡于頃刻之間。如邪盛正虛者,亦可寒溫并用,而獲奇效。既要注意毒性反應,又要不能因噎而廢食,關鍵在于審因辨證。

三、大黃

    用量3-70克,主要用于病毒性腦炎(暑溫);中毒性休克(熱厥);膽囊炎、膽結石(膽熱郁結);急性腸梗阻(腸結關結);中毒性腸麻痹(肺熱及腸);敗血癥(熱入營血);中風(閉證);黃疸(肝膽濕熱);脂肪肝(痰瘀互結);肝膿瘍(邪壅肝絡);肝硬化(水與氣結);原因不明發(fā)熱(三焦有熱)等。大黃攻下既要得其時,又要得其法;邪實而正不虛者,可用攻下,邪虛而正虛者,宜扶正攻下并舉,劑量由小到大,但亦有極量。遵循果斷與謹慎相結合的原則。

四、黃芪

    用量10-150克,主要用于病毒性心肌炎(氣陰兩虛);慢性腎炎(脾腎兩虛);乙型肝炎(實中夾虛);慢性支氣管炎(肺虛咳喘);貧血(氣血兩虛);胃下垂(中氣下陷);中風偏癱(氣虛血瘀);汗癥(氣虛不固);月經過多(脾不統(tǒng)血);手術后創(chuàng)口愈合遲緩(氣血不足);肢體微循環(huán)障礙(血痹)等。黃芪一般均生用,補虛時方用蜜炙。虛證用之,因黃芪能補五臟諸虛不足;實中夾虛者用之,寓攻補兼施之意;有微邪者,亦可用之,因能扶正祛邪。

五、蓯蓉

    用量10-30克,主要用于不育癥(腎精不足);直立性低血壓癥(髓海空虛);乙型肝炎(腎虛邪伏);冠心病(腎氣不足);骨質增生性疾病(肝腎不足);缺血性脊椎病(督腎兩虛);閉經(腎虛宮寒);精血(腎虛失固);老年性癡呆(腎脾兩虛);肌營養(yǎng)不良癥(痿證)等。蓯蓉入肝、腎、大腸經,為平補之品,有黑司令之稱,溫而不燥,補而不膩,滑而不泄。有填精益髓,強筋健身,延緩衰老之功,故喜用之。

 

朱南孫 用藥特色

藥對:

    朱氏婦科善用藥對,組方簡捷,或二味成對,或三、四味成組,藥精不雜,絲絲入扣。

    1.黨參  黃芪  參芪健脾培中,益氣升陽,凡婦科脾腎氣虛所致的崩中漏下、子宮脫垂、白帶綿綿、胎漏、滑胎等癥皆為首選之藥。對氣血兩虛之閉經,月經過少等,參芪入四物湯治崩中漏下,補氣以生血。

    2.黨參  沙參  二參相伍,益氣養(yǎng)陰,宜于氣陰兩虛之不孕癥、內異癥、崩漏以及流產后、癌癥術后放化療等癥。病后虛羸,神疲倦怠,食少納呆,咽干疼痛,舌質暗紅,苔干少津者。

    3.黨參  丹參  黨參益氣,丹參活血,氣行則血行,氣充則血活,宜于氣虛血瘀之痛經、經閉、月經過少等癥,氣血兩虛兼有瘀滯者,再配當歸、川芎。丹參且能涼血安神,兩藥合用,又適于血虛血熱,心煩不寐等癥。

    4.當歸  熟地  當歸乃補血調經要藥;熟地乃治陰虧血虛之主藥,兩藥相伍,通守兼?zhèn)?,是婦科陰血虧虛之血枯、血燥之侍品。

    5.當歸  白芍  當歸養(yǎng)血活血,調經止痛,為血中氣藥;白芍酸苦微寒,養(yǎng)血柔肝,靜而斂陰,為血中陰藥,兩藥合用,動靜結合,養(yǎng)血理血,對血虛而瘀之證有效。

    6.熟地  白芍  熟地基溫入腎,白芍酸養(yǎng)入肝,肝腎并補,滋水涵木,宜于肝腎陰虛之諸癥。

    7.熟地  砂仁  熟地膩膈,久服滯脾礙胃;砂仁行氣調中,醒脾開胃,且引氣歸腎。砂仁(或用砂仁殼)配熟地,既可防熟地滋膩之弊  ,又可引熟地入腎。

    8.當歸  丹參  養(yǎng)血活血,補中有通,通補結合,治血虛經閉、經少者必用,用量宜大,多至20~30g。也用于慢性盆腔炎癥、輸卵管通而欠暢之不孕癥,有疏通血脈之功。

    9.生地  白芍  甘酸化陰,甘寒生津,養(yǎng)陰清熱,柔肝斂陰,適用于陰血不足、虛火內盛之經行先期、月經過多、經行煩中、妊娠惡阻、排卵期出血等,常配淡芩加強清肝之功。

    10.生地  熟地  生地養(yǎng)陰涼血,熟地補血滋陰,凡肝腎不足、陰血虧虛而兼虛熱之月經失調、不孕癥、痛經、更年期綜合征等皆可運用。

    11.生地  玄參  生地甘苦而守,滋陰降火;玄參咸寒,養(yǎng)陰降火,解毒軟堅,兩藥合用,適于陰虛炎旺,虛熱上浮,或兼有(疒徵)結之癥,如癌癥放化療后、更年期綜合征、子宮肌瘤等。火旺津虧,大便干結,兩藥“增水行舟”,寓瀉于補。常配麥冬、丹皮、以增養(yǎng)陰清熱涼血之效。

    12.生地  百合  尊仲景百合地黃湯,常配甘麥大棗湯療婦人心陰不足所致的心悸煩渴,躁動少寐,甚則精神失常者。

    13.菟絲子  枸杞子  常伍桑椹子,三子相配,補而不膩,不溫不燥,不論腎陰虛、腎陽虛皆可應用,是平補肝腎之佳品。

    14.菟絲子  山茱萸肉  甘溫酸澀,兩藥相配,補腎澀精,益陰固陽,是腎虛胎漏崩漏、帶下等癥的首選藥。

    15.淮山藥  山茱萸肉  健脾益氣,益腎澀精,甘溫酸斂,固氣澀精,止崩托胎,常于脾腎兩虛之崩漏、胎漏、帶下、產后汗癥、經行泄瀉等癥。懷山藥需炒。

    16.肉蓯蓉  巴戟天  溫而不燥,味厚純補,入督脈,填腎精,壯腎陽,隨滋腎藥則滋腎,伍壯腎陽藥則興陽,并對陽虛精衰之虛人便秘有潤腸通腑作用,是補肝腎之要藥。

    17.仙茅  仙靈脾  二仙辛溫大熱,助命火,興陽事,配石楠葉以促排卵,對腎陽衰衰、命火不足之無排卵、排卵欠佳、性感淡漠等不孕癥為宜。多用在月中,肝腎陰虛火者慎用。

    18.石楠葉  蛇床子  溫腎壯陽而促排卵,配覆盆子,能促進性欲,對脾腎陽虛型不孕伴性感淡漠者,食后性欲增強。因性味辛熱,不且久服。

    19.石菖蒲  石楠葉  怡情提神,醒腦開竅,多配川芎,用于垂體功能低下、排卵功能障礙,或平素神疲乏力、精神萎靡、記憶力低下、經行頭痛者頗效。

    20.鹿角片  紫河車  兩藥乃血肉之精,填精血,補督脈,養(yǎng)沖任,強筋骨,適用于腎陽虛衰、精血虧虛之經閉、不孕、先天性子宮發(fā)育不良、崩漏復舊階段,性欲淡漠者可與蛇床子。冬令膏方中常用鹿角膠或鹿胎膏。

    21.覆盆子  金櫻子  溫腎澀精,能補能斂,對久崩久漏、白帶綿綿等屬腎氣虧損,精血滑脫,需培本復舊者尤佳。

    22.覆盆子  紫石英  用于虛證不孕,溫腎暖宮而不燥,益腎固精而不凝,子宮發(fā)育欠佳、排卵障礙、性感淡漠者為宜。

    23.桑螵蛸  海螵蛸  固腎收澀,合用能固沖止崩、澀精止瀉、縮尿束帶,多用于腎虛不固之崩中漏下、帶下綿延、小便失禁、大便溏瀉等癥;于活血調經方中,起固攝沖任、防血妄行之效,組成通澀兼施方。

    24.桑螵蛸  金錢草  通澀并舉、益腎縮尿,通利膀胱,宜于下焦?jié)駸狃鼋Y,日久損腎,癥見腰酸、尿頻急澀痛,常用于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肌瘤等癥,病久腎虛腰酸,伴泌尿系感染者。一利一斂,開闔并施,濕熱可利,腎氣得固。

    25.川續(xù)斷  桑寄生  補肝腎而強筋骨,固沖任且安胎元,多配杜仲,為婦科諸癥所致的腎虛腰脊酸楚、胎漏、胎動不安之必選藥。

    26.桑枝  桑寄生  補骨強筋、通絡止痛,用于腎虛輸卵管阻塞性不孕,常配路路通、絲瓜絡,炎癥性阻塞加紅藤、公英等。亦治產后、失血后腰痛肢麻。

    27.女貞子  旱蓮草  女貞子采在冬至,旱蓮草收在夏至,兩藥配用,又名二至丸。女貞子甘苦入腎,補腎滋陰,養(yǎng)肝明目,性平清補;旱蓮草甘本酸入腎,滋陰涼血。兩藥合用,實腎養(yǎng)肝,涼血止血,凡婦科之肝腎陰虛所致的經崩淋漓、月經先期過多,更年期綜合征等皆可選用。

    28.首烏藤  合歡皮  益腎養(yǎng)血,解郁安神,《本草求真》曰:“合歡皮味甘氣,……令五臟安和,神氣自暢,……重用久服,方有補益怡悅心志之效。”首烏藤益腎通絡安神。兩藥合用,尤宜于婦人肝腎陰虛,肝郁火旺之心煩失眠,夢擾不寧者,常伍淮小麥、炙甘草,治療更年期綜合征。

    29.芡實  蓮須  固沖止崩,澀業(yè)束帶,健脾止瀉,故宜于脾腎氣虛之經崩淋漓,帶下綿瀉便溏,胎動胎漏等癥。

    30.煨肉果  煨金櫻  澀腸止瀉,適用于脾腎不足所致的泄瀉滑脫。常配芡蓮須,使固澀之力增強。

    31.附子  肉桂  性味辛熱,一守一走,兩藥配伍補命門而暖胞宮,散寒凝而止痛經。朱師用于女子宮寒不孕、痛經等,多配紫石英、艾葉、干姜等。

    32.小茴香  艾葉  溫經散寒,理氣止痛。兩藥配用,適于痛以屬寒凝氣滯者。. 

    33.小茴香  沉香末  辛溫香竄,擅長散寒理氣,疏絡止痛。凡輸卵管阻塞之不孕癥,炎癥控制,屬寒凝脈絡者,作為疏絡通管(溫通法)之首選。沉香以研末沖服為宜;多用傷津傷陰,一般于經期用5天即停。

    34.雞血藤  桂枝  雞血藤補血行血通絡,桂枝溫經散寒通絡,兩藥配伍,溫補兼通,入養(yǎng)血、通經方中,治療血虛、寒凝所致的閉經、月經澀少、產后肢節(jié)酸楚疼痛。

    35.赤芍  白芍  赤芍清熱涼血,通脈消瘀;白芍養(yǎng)血斂陰,柔肝止痛。赤芍散而不補,白芍補而不散,兩藥合用,一散一斂,一瀉一補,尤宜于血虛挾瘀有熱之癥,常用于婦女痛經、盆腔炎、徵瘕等癥。

    36.柴胡  延胡索  肝藏血而主疏泄,兩藥皆入肝經,疏肝理氣,活血止痛。凡婦女少腹、小腹疼痛,如內異癥、盆腔炎、盆腔瘀血綜合征、各種痛經,以及乳癖等所必用,多配川楝子效佳。

    37.蒲公英  地丁草  多配敗醬草、紅藤,清熱解毒,消腫化瘀。常用于急、慢性盆腔炎及內異癥、輸卵管炎癥性阻塞,亦用于經期不慎房幃所致的經淋、腹痛。對消散乳癖也有效。

    38.川楝子  路路通  疏肝理氣,活血通絡,常配留行子、絲瓜絡,為治療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所必須。

    39.廣地龍  路路通  地龍性寒下行,善走竄而通絡利尿;路路通上通乳絡,下疏胞脈。兩藥配合,尤宜于經前乳脹兼有輸卵管積水阻塞之癥。

    40.馬鞭草  留行子  清熱活血,通絡利水,專用于輸卵管積水癥,若配石見穿可增強療效。

    41.馬鞭草  益母草  清熱活血通經。宜于氣滯瘀而兼有熱象之經閉、澀少之癥。血瘀甚者,多配澤蘭、卷柏、川牛膝等藥。

    42.澤蘭  益母草  活血通絡,有活血不傷正、養(yǎng)血不留瘀之特點,多配川牛膝、卷柏為一組藥,用于氣滯血瘀之閉經,或催經止孕。

    43.川牛膝  淮牛膝  川牛膝活血通經;懷牛膝補肝腎,強腰脊。兩藥合用,寓攻于補,攻不傷正,適于肝腎不足,腰膝酸楚之經閉,或攻恐傷正氣方中配伍而用。

    44.川續(xù)斷  川牛膝  補肝腎而活血通經,對經行量少不暢,或經閉不行,活血通經,引血下行,又恐傷腎氣,兩藥組合,攻補兼施。川斷可炒用,有固沖止瀉之效。

    45.益母草  仙鶴草  活血止血,通澀相伍,動靜結合,對血瘀崩漏,或平素經行量多綿延不止,經前用藥,單止恐瘀,單行懼崩淋不止,兩藥配伍,瘀去血歸其經。兩藥比例視瘀血、出血主次而定。

    46.仙鶴草  仙桃草  仙鶴草乃益氣養(yǎng)血,止血之佳品,寒熱虛實之出血皆可用之;同桃草又名接骨仙桃草、芒種草,性溫味甘淡,能補虛損勞怯,健脾胃,活血止血。兩藥配伍,屬強壯性止血帖,凡崩漏下血致形體虛羸者,皆宜應用,頗具功效。仙桃草用量12g~15g為宜。

    47.白術  莪術  白術健脾強胃,莪術善消痞結。兩藥相伍,每用于脾虛痰凝血瘀之經閉、卵巢囊腫、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癥,攻堅不傷正,實有枳術丸之意,莪術也有開胃之功。

    48.大黃炭  炮姜炭  大黃炭清熱涼血、祛瘀行滯,有推陳致新,引血歸經之力,而無腹痛便瀉之弊;炮姜炭溫經止血,溫中止瀉,“守而不走”。兩藥合用一,一寒一熱,一走一守,寒熱相濟,通澀并舉,相行而不悖。此配伍是瘀血崩漏、赤帶綿延、產后(包括人工流產)瘀阻惡露不絕之良藥。重用炮姜炭,也治脾腎陽虛寒積之腹痛便溏。一般用量4~6g。

    49.大黃  黃芩  大黃氣味重濁??嗪滦?,能入血分,逐瘀通經,走而不守,古之無積丸(《醫(yī)林集要》)獨用大黃,分成四分,分別以童便、醇酒、紅花、當歸制過為未,蜜丸服治瘀血凝滯經血不通者,甚效。黃芩苦寒,清熱燥濕,涼血止血。兩藥合用,既可清血分之實熱,又能活血通經,常配黃連,治心火偏旺型閉經。

    50.大黃  月季花  月季花甘溫通利,活血通經,配大黃,清熱瀉火,活血調經,通便導滯,宜于心火偏旺之閉經。脾虛便溏者慎用。

    51.淮小麥  炙甘草  淮小麥味甘微寒,養(yǎng)心陰而安心神;炙甘草和中緩急。朱師善用兩藥再配首烏藤、合歡皮、茯苓神等治療心陰不足、肝郁不暢所致神志不寧諸癥,如更年期綜合征、臟躁癥、經期煩躁少寐以及閉經等?;葱←溣弥?0g。

    52.劉寄奴  石見穿  活血通經,消癥止痛。凡盆腔(疒徵)積瘀滯疼痛者為宜,如子宮內膜異位癥、卵巢囊腫、子宮肌瘤、盆腔瘀血綜合征等。

    53.青皮  陳皮  青皮性烈,偏于疏肝破氣,消積化滯;陳皮性緩,偏于健脾行氣,燥濕化痰。兩藥同用,調和肝脾,消脹除積,理氣止痛。婦人肝脾不和之痛經、經前乳脹、經行腹瀉以及痰濕阻絡之不孕、徵瘕等癥皆可應用。

    54.三棱  莪術  三棱苦平,莪術苦辛溫,皆能破血和氣,消積止痛,三棱破血力強,莪術破氣力宏,兩藥配伍,尤宜于瘀阻(疒徵)瘕等有形之堅積,如血滯經閉、瘀阻痛經以及囊腫、肌瘤、癌癥等。兩藥消積散瘀力強,是婦人徵瘕積聚之要藥。但虛人慎用,或與參、術同用,以免損傷正氣。

    55.石菖蒲  制南星  化痰醒腦開竅。制南星通胞絡之痰滯;石菖蒲芳香開竅,和中辟濁。合用為痰濕阻滯型不孕癥之要藥。能調節(jié)丘腦-垂體-卵巢功能,用于多囊卵巢綜合征、肥胖癥所致的閉經。每于經期中加石楠葉,既增生化痰通絡之效,又能溫腎興陽,促卵助孕。

    56.桃仁  紅花  活血通經,祛瘀止痛。兩藥合用,協(xié)力效增,專治婦女各種瘀血痛癥,如月經不調、痛經、產后腹痛、徵瘕屬血瘀實證者。

    57.瓜蔞仁  桃仁  瓜蔞體體潤性滑,善滌痰垢而導積滯,有潤燥滑腸通便之效;桃仁苦平,破血去瘀,潤燥滑腸。合用宜于瘀阻(疒徵)瘕而兼大便秘結之證,如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肌瘤、閉經、痛經、盆腔炎等癥,瘀阻胞宮、胞絡,日入陰虧液乏,大便干結不暢者,多配火麻仁(即麻子仁)。

    58.蒲黃  五靈脂  兩藥配伍乃古之名方失笑散,能治一切血滯腹痛,尤宜于瘀血內阻致經行欠暢之痛經,如內膜異位癥、膜樣痛經、經水不止之崩漏;產后瘀滯不下之惡露不絕、產后腹痛等,用之頗效。血瘀型崩漏再配以炮姜炭、大黃炭、山楂炭等效佳。蒲黃乃粉末,五靈脂氣味腥惡,故均需布包入煎。

    59.蒲黃  赤芍  活血涼血,散瘀止痛,常配丹參,為子宮內膜異位癥、膜樣痛經必用之品。若為熱瘀互結,則加公英、地丁、敗醬、紅藤之類。亦用于消散肌瘤。

    60.炙乳香  炙沒藥  乳香、沒藥皆能活血止痛,消肌生肌。乳香辛溫香竄,偏于調氣止痛;沒藥散瘀活血,偏于活血定痛,兩藥兼施,相須效增,對氣滯血瘀之痛經最為適用。也用于血瘀型經閉、徵瘕,用藥量一般為各3g。

 

    61.橘葉  橘核  橘葉疏肝解郁,消腫散結;橘核苦溫,理氣散結,兩藥皆入肝經,為治療乳房癖塊之佳品,時配以廣郁金、川楝子、青皮等。

    62.海藻  昆布  兩藥咸寒,清熱軟堅,善消瘰疬癭瘤。上可解乳房郁熱、結塊,下可消卵巢囊腫、癥積。

    63.貓爪  昆布  貓爪草解毒散結,昆布消癭散瘤。用于乳癖結塊之頑癥,配用芋艿丸療效更顯。

    64.蒲公英  夏枯草  蒲公英清熱解毒,又善消腫散結,夏枯草平肝解郁,且長清熱散結。兩藥配伍,清熱平肝,解郁散結,常用于肝郁火旺之乳癖,經前乳痛癥。

    65.紅藤  白頭翁  清熱解毒,通絡散結,為治療兩腹側抽掣吊痛,或兼濕熱帶下、便溏之要藥,配椿根皮效尤佳。

    66.川楝子  紅藤  川楝子苦寒,清濕熱,疏肝氣;紅藤苦平,通血脈,解熱毒。兩藥配伍。一氣一血,是婦女附件炎必用藥。

    67.廣郁金  合歡皮  廣郁金性涼,辛散甘降,乃血分之氣藥,平肝解郁,涼血散辨瘀.合歡皮甘平,活血止痛,怡悅心志。合用行氣活血,疏肝悅情,是情志不遂,肝郁不達所致的經前乳脹、脅肋脹滿、悶悶不樂之佳品。

    68.延胡索  川楝子  延胡索辛散溫通,能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為止痛良藥;川楝子入肝經。疏肝止痛,性寒,且能導熱下行,故兩藥合用婦女實證痛經或徵瘕結聚所致腹痛之良藥,常用于子宮內膜異位癥、膜樣痛經、盆腔炎等癥。

    69.知母  黃柏  同入腎經,清熱利濕,滋腎瀉火。多配滋養(yǎng)肝腎藥治療慢性盆炎之濕熱壅盛,有腎陰虛之證,也用于治療肝腎虛型不孕癥,基礎體溫呈高溫雙相者。

    70.制香附  川楝子  香附辛平微苦,理氣解郁,調經止痛,乃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主帥,配川楝子,尤善治婦科肝郁氣滯所致諸癥,是常用的一對疏肝理氣藥。若體虛,則酌情與補氣、養(yǎng)血、滋陰藥配伍運用。

    71.制香附  廣郁金  香附宣暢十二經氣分,兼入血分,擅長舒肝解郁,調經止痛;郁金屬血分之氣藥,辛散苦降,兼能清熱。兩藥合用,調氣活血,清降止痛,凡情志抑郁,氣血瘀滯之經前胸乳脹痛,心煩氣逆,經行腹痛以及徵瘕結聚等癥皆可運用。

    72.穿山甲  留行子  穿山甲性專行散,能通經絡;留行子功專通利,能走血分。兩藥配伍,通絡下乳,善消乳癖。以兩藥研粉,每次吞服1.5g,治乳癖,效驗。

    73.穿山甲  海藻  化痰消結,疏通乳絡。對經前乳脹伴明顯腫塊、卵巢囊腫、多囊卵巢綜合征適宜,常配夏枯草、皂角刺等加強消瘤散結之力。

    74.血竭末  三七粉  血竭行瘀止痛;三七止血要藥,且能散瘀定痛。兩藥配伍,通澀并用,兼止血、行瘀、止痛三大功用,是子宮內膜異位癥、膜樣痛經經量多者必用之品。兩藥用量各2g,吞服即可。

    75.生地  鉤藤  生地滋陰涼血清熱;鉤藤平肝清熱降逆。常用于婦女肝腎陰虛,心肝火旺引起的經期精神失常、經前乳房脹痛、孕后胎漏胎動不安、子腫、子懸等癥。

    76.生牡蠣  鉤藤  平肝清熱。常用于肝旺腎虛之更年期綜合征,癥見心煩易怒,頭痛頭暈,烘熱汗出等癥。也用于經前頭痛。

    77.磁石  龍骨  磁石重鎮(zhèn)安神,龍骨平有鎮(zhèn)驚。常用于經期癲狂,癥見煩躁失眠,甚者胡言亂語、狂笑喊叫,也用于陰虛肝之夜寐驚叫。兩者配伍,有明顯鎮(zhèn)定中樞神經作用。

    78.赤小豆  綠豆  赤小豆清熱利水解毒,性善下行;綠豆清熱解毒,皮勝于豆。常配料豆衣(又名魯豆衣,補腎陰而養(yǎng)血平肝,清虛熱而止盜汗)三豆合用名“扁鵲三豆飲”。廣泛用于婦人面部色素沉著之雀斑、先兆子癇、妊娠惡阻等屬肝血熱、濕熱內蘊、沖脈氣逆者。

    79.川黃連  蓮子心  川連清心瀉火;蓮子心清心安神,止渴除煩,乃清養(yǎng)之品。凡心肝火旺、痰火擾心、心腎不交所致的婦女精神失常皆可應用。心腎不交之失眠、心怯,多配遠志交通心腎。

    80.黃連  黃柏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凡婦人邪侵沖任、濕熱蘊阻胞脈,癥見少腹抽掣墜痛、帶黃氣穢、大便稀溏者,皆可選用。

    81.黃柏  椿根皮  清熱燥濕,收斂固澀,是治療濕熱帶下,陰癢之常用藥,多配地榆、側柏葉等。  

    82.青蒿  地骨皮  清熱除蒸,善退虛熱。常在滋養(yǎng)肝腎方中加入此藥對,治療肝腎不足、陰虛火旺之更年期合征、崩漏,以及不孕癥基礎體溫高溫雙相或單相者。

    83.生地  地榆  再配側柏葉、椿根皮能上能下,四味一組,習用于肝旺血熱、脾虛便溏之證,癥見經行量多,煩熱口渴,大便不實,或伴小腹脹痛。生地清熱涼血,養(yǎng)陰增液,宜于肝旺血熱之證,恐寒涼太過,用之脾虛者常致大便實,配椿根皮既可止血,又可澀腸止瀉。盆腔炎、內異癥、崩漏常遇此癥,用之頗驗。

    84.大薊  小薊  (大小薊)清熱涼血,祛瘀止血,適用于血熱有瘀之崩漏、月經過多、經行吐衄等癥。

    85.姜川黃連  淡吳茱萸  吳茱萸辛苦大熱,疏肝暖脾善解厥陰之滯,消陰寒之氣,但配川連之苦寒,辛開苦降,一寒一熱,相反相成,用于妊娠早期因肝旺沖脈氣逆,胃失和降之惡阻。

    86.苧麻根  南瓜蒂  苧麻根甘寒,清熱止血安胎;南瓜蒂止嘔安胎,合用宜于妊娠胎漏,下血腹痛,兼有惡心欲吐之癥。腰酸痛者再配炒川斷、杜仲、寄生之類。苧麻根且能通便,胎熱便結者尤宜,用量在15g~30g,故素體脾虛便溏,孕后無胎漏下血者亦應慎用。

    87.川黃連  阿膠珠  黃連苦寒,清心瀉熱,燥濕止瀉;阿膠甘平,滋陰補血,止血安胎,《本草備要》謂“瀉者忌用”,故用蛤粉炒成珠。兩藥配伍,清補并舉,尤宜于妊娠后肝腎不足,陰虛火旺之胎漏、胎動不安者,多伴有心煩不安,腰酸腹墜等癥。川連多用3g,阿膠珠用9~12g。

    88.紫草  白花蛇舌草  (若無可用水線草)再配生牡蠣、夏枯草、旱蓮草,此五味組合,平肝軟堅,消瘤斷經,是更年期腎虛肝旺型子宮肌瘤、經前乳脹、月經過多的常用藥,前3味各用30g。也常配入治療上證的膏方中,陰虛可加女貞子、桑椹子、枸杞子等,久服消瘤縮宮,斷經防癌。

    89.棉花根  紅棗  棉花根健脾益氣,利水消腫;紅棗安中益脾,合用可治產后浮腫、經行浮腫。屬強壯消腫帖。棉花根兼能通經,故產后惡露未凈,或經行量多者不宜。

    90.藿香  佩蘭  兩藥芳香化濕,醒脾啟胃,是暑濕當令之藥,也宜于濕濁內阻脾胃之妊娠惡阻,多配砂仁、蘇梗,以助化濕寬中之效。

    91.蘇羅子  路路通  行氣通絡,上通乳絡,下疏胞絡則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盆腔積聚、乳癖,癥見小腹、少腹、乳房脹滿疼痛之常用藥,服后腹中作響,上易噯氣,下則矢氣,脹滿乃消。

    92.路路通  通草  兩藥配合,是性質緩和之通乳藥。

    93.骨碎補  劉寄奴  骨碎補苦溫,溫腎堅骨,治療折傷;劉寄奴活血止痛,善療跌打損傷。兩藥用于產后息胞致恥骨疼痛效佳。

    94.鹿角霜  龜版  鹿角霜“通督脈之氣舍”,擅長溫通督脈;龜版得陰氣最足,峻補陰血,善通任脈。兩藥皆血肉有情之品,一陰一陽,性味純厚。尤宜于產后(人流后)腎氣虛弱,腰部酸楚,以骶骨疼痛為主者。

    95.鹿角膠  龜版膠  鹿角膠甘平微溫,溫腎通督,生精止崩;龜版膠甘咸平而平,滾陰通任,益腎健骨。兩藥合用,陰陽俱補,大補精髓?!侗窘浄暝分^“非龜鹿二膠并用,不能達任脈,而治羸瘦腰痛”。朱師常予兩藥入婦人崩漏帶下、陰陽俱虛、形體虛羸,性欲淡漠之膏方中。若脾虛納呆,需加健脾助消化之品,以防上藥粘膩之弊。

    96.鹿角片  附子  附子主督脈脊強而厥,兩藥配伍,善療產后受寒脊背寒冷而痛,俯仰不便之癥,朱師還配以桂枝、絡石藤、雞血藤、海風藤等溫經通絡之品。

    97.當歸  肉蓯蓉  當歸質潤多汁,養(yǎng)血潤腸;肉蓯蓉質潤而降,滋腸通便。兩藥配伍,養(yǎng)血滋液通便。是陰血虧損、腸燥便結不暢之必用藥,多用于產后、久病體虛、失血津虧之人。

    98.茯苓  茯神  健脾滲濕,寧心安神。朱師用于婦科諸癥屬氣血不足,心脾兩虛,癥見神疲、納呆、心悸、少寐者。以朱砂拌用,可增寧心安神之效。

    99.山楂  雞內金  山楂甘酸微溫,善消食積,且能化瘀?!夺t(yī)學衷中參西錄》謂其“善入血分為化瘀之要藥,能除痃癖(疒徵)瘕,女子月閉,產后瘀血作疼”。雞內金甘平,為消食化積之良藥。若脾虛便溏,則炒用。

    100.貫眾  遠志  貫眾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遠志不僅能交通心腎,寧心安神,也有止血之效。兩藥配伍,常用于血熱妄行,心神不寧之崩漏、人流后惡露不絕等癥。

 

    101. 玫瑰花  代代花  玫瑰花偏入肝經,解郁疏肝,行氣和血,代代花甘苦氣香,疏肝和胃,理氣寬胸,開胃止嘔。合用肝胃不和之惡阻,經行嘔吐或婦人伴氣郁。

    102.玫瑰花  月季花  月季花甘溫通利,活血通經,兩藥配伍,常用于肝郁氣滯,血瘀經閉、澀少之癥。

    103.糯稻根  癟桃干  多配浮小麥,3味配伍,斂汗專藥,婦人虛汗、盜汗均可應用,配益氣固表之參術,或滋陰清熱之知柏,用于產后體虛汗證或更年期綜合征。

    104.赤石脂  禹余糧  兩藥質重固澀,攻專下焦,均能止血止瀉,久崩久漏,或久瀉久利,屬脾腎虛弱之證所必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婦科中醫(yī)用藥精髓+婦科病應多從濕治+中醫(yī)婦科心訣+蔡氏婦科良方四寶
人體各個部位使藥方歸類9(106婦科107乳房108子宮109白帶110痛經111宮冷112懷胎113安胎114妊娠115難產116胎衣不下117產后118乳不下更年期119小兒120小兒蟲121斑疹122疑難雜病124其它125減肥126癌癥127和
婦科中醫(yī)用藥精髓
婦科疾病藥臨床參考
婦科常用藥對
中醫(yī)婦科常用對藥選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