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運城因“鹽運之城”而得名,素有“五千年文明看運城”的說法,著名的歷史典故:女媧補天、黃帝戰(zhàn)蚩尤、舜耕歷山、禹鑿龍門、嫘祖養(yǎng)蠶、后稷稼穡等。運城市是蜀漢名將關羽的故地,涌現(xiàn)出了張儀、司馬遷、薛仁貴、王勃、王之渙、王維、柳宗元、司馬光等歷史名人,運城市喲一個縣叫做臨猗縣,但是在山東省也有一個市叫做臨沂市。咱們今天看看它們的不同。
臨猗縣和臨沂市中的沂[yí]和猗[yī]讀音是不一樣的,猗據(jù)說是神話傳說中祖巫水神共工的寵物,多智,其形似狗似蛇,犬頭,蟒身,四蹄,魚尾,身長數(shù)十米,生活于水中,力大無窮,后被火神祝融給殺死。臨沂中的沂的主要意思〔~河〕水名。
臨猗縣最早有龍山仰韶文化遺址。堯舜時,地近國都,皆為甸服之地。西周為郇伯封地。春秋,猗氏、臨晉均屬晉,這也是臨猗的由來。明洪武,罷河中府,改屬平陽府。清屬山西省河東道蒲州府。民國元年廢府,兩縣均直隸于省。1947年,猗氏、臨晉相繼解放。1949年,猗氏、臨晉屬晉南行署管轄。建國后,屬運城專員公署。1954年,臨晉、猗氏兩縣合并為臨猗縣,縣治設猗氏城。1958年,并入運城屬晉南專員公署。2001年運城撤地設市后,臨猗縣屬運城市管轄,至今屬之。
再說說山東省的臨沂市,因地臨沂河得名,古稱瑯琊、沂州,秦時屬瑯琊郡和郯郡。著名的沂蒙革命根據(jù)地,歷史名人眾多,書法家王羲之和顏真卿和諸葛亮的故鄉(xiāng)。臨沂地質構造復雜,主要構造以郯廬斷裂帶為主,郯廬斷裂帶經(jīng)郯城北北向延伸,縱貫全市,以斷裂為界,臨西為魯西臺背的一部分,屬華北地臺范疇,臨東為膠南隆起的一部分,屬揚子大陸塊范疇。
截至2016年底,臨沂總面積17191.2平方公里,人口1124萬人,是山東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轄蘭山、羅莊、河東3個市轄區(qū)和郯城、蘭陵、沂水、沂南、平邑、費縣、蒙陰、莒南、臨沭9個縣。面積17191.2平方公里,人口1124萬人(截止2015年)。
臨猗縣截止至2014年,轄區(qū)總面積1339.32平方公里,轄9個鎮(zhèn)、5個鄉(xiāng)、2個區(qū), 375個行政村,常住人口56萬。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