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如何去選購和搭配Hi-Fi體系呢?最主要的當然是要從每一組件的技術規(guī)范(規(guī)格或性能)的關聯性上去獲得解答,而不僅僅是喇叭買多少錢?擴大機買多少錢的預算分配,舉幾個最常見的技術規(guī)范說明如下:
技術規(guī)范的匹配
阻抗: 阻抗呈現于任何能量傳遞的過程,譬如汽車的變速箱就是一種傳動力量的阻抗匹配器,我們視汽車的速度而將排檔桿置于適當的檔位,就是匹配發(fā)動機和車輪間的阻抗,使達到最佳的能量傳遞。在音響器材的每一器件間,及器件的級與級間,均有賴阻抗的匹配,以達成「最完全的信號傳遞」。常見的匹配情形有:
1.擴大機輸出和喇叭輸入點間: 要求匹配,主要是為獲得最佳之功率轉移。在若干晶體式擴大機中,其匹配或容許有相當大范圍的變動(8?輸出可接4?喇叭),但仍以作最適當匹配為宜,否則會引起頻應及回授性的惡化。
2.聲頻訊號輸出輸入點間: 例如唱頭、錄放音磁頭、調諧器輸出等均有不同阻抗,宜適當加以匹配。譬如說: 在擴大機上僅有X. tal輸入點(高阻抗高電平),若花數千元買一只磁性唱頭(Mag),那數千元就等于扔在水里;假如只有能力使用晶體或陶磁式唱頭,而又置備一部有Mag輸入的擴大機(價格較僅有X. tal輸入者高出甚多),也是浪費。
頻應及通頻寬度: 照說兩者應有不同,后者是指在一定的頻率范圍內(例如50Hz~15,000Hz)的信號可以通過,超越此范圍即被濾除之意,在此情形下,兩通頻范圍不同的器件,互為串接之后,其不互相涵蓋的部分即被濾除。譬如一擴大機可重播20Hz~15,000Hz的頻率,接到一個1,000Hz~20,000Hz的高音喇叭上,應只能發(fā)出1,000Hz~15,000Hz的聲音,而事實上,除非是特設的濾波器或分音網路,并無如此顯著的頻率截止點。代之以「頻率響應」來表示。
一部音響器件之頻應如非以圖示之,常以「20Hz~20,000Hz±3dB」來表示,其真正的意義是表示在20Hz到20,000Hz之間,最低處為平均部份之-3dB,在20Hz與20,000Hz之外的頻率并非完全不能通過,只是通過時要比-3dB更低而已。由是我們知道一個400Hz~15,000Hz的中高音喇叭,也能發(fā)出50Hz或100Hz的聲音,只是效率極低罷了。
有了以上的認識,我們就可知道一個20Hz~20,000Hz±3dB的節(jié)目訊源,接到一部同樣為20Hz~20,000Hz±3dB的擴大機后,其綜合頻應已不是20hz~20,000Hz±3dB,而是±6dB了。如果仍取±3dB為通頻寬度標準(功率頻寬)可能只是20Hz~15,000Hz±3dB而已。在此情形下,力求頻率響應的廣泛,不若先求一定范圍內的平坦。就聽覺之需求來說能達到50Hz~15,000Hz±3dB是絕對足夠的。
S/N比(signal to noise ratio)及分離度: 兩者的意義雖有不同,設若我們將L聲道中所溷入的R信號,也視作雜音的一種時,分離度的計算方法是和S/N比一樣的。
S/N比在音響器材的搭配中,是非常重要的角色。
失真率: 失真率一般用百分比率來計算,兩種器件串接時,總失真為兩器件失真之算術和。例如前級擴大機之失真為0.1%,后級擴大機為1%,兩者之和是1.1%。這樣的影響可算相當單純而易解。若仍將成本因素計入,亦不宜相差太大,無庸多述。
怎樣選購
瞭解了什么樣水準或規(guī)范的器件,配上什么樣的器件,算得上經濟實用而不失優(yōu)異的效果后,我們接著要探討一下實際選購的行動。
試聽的可行性: 決定開始採購音響器材時,不管有沒有行家的協(xié)助,我們所想到的第一個「妙計」,可能就是「我一定要好好試聽一下」。就某種觀點來說,這確是一個相當可靠的辦法。
像買衣服怕不合身,試穿一下不就得了嗎?然而在實際的行動中,卻可能碰到若干困難,譬如某些器材代理商試其高價的器材如命,看你一付買不起的樣子,不肯好好地開給你試一下音,而有些「名牌稀物」更是原封擺理在櫥窗里,示意「這是原裝貨,沒什么好試的」。好了,第一個妙計便如此不妙了。當然,也有不少器材商,設有理想的試聽室,線路裝拆,器材配對都極方便,可以任你選擇搭配試聽,不過這時,可能仍有以下的問題:
一、你對該項器材的操作和控制尚不十分熟悉,你所聽到的聲音,只是店員慣練操作的結果,也許他會使用某種方法,,把缺陷掩飾了,這是很可能的。噢!不是可能,這是絕對的。
二、假如你只想買一個器件,納入現有的系統(tǒng)之中(譬如喇叭),你根本無法把你自己的那套東西搬來一試。于是你所聽到的只是不同于自己的搭配的效果。
三、聽聲環(huán)境的差異?聽覺疲勞現象?心情?所用的唱片?
總之,試聽并不是唯一的最可靠的方法──假如你對音響器材的種種性能、優(yōu)劣的評估沒有相當的認識時,完全依靠試聽,可能會在日后有所后悔的。
改善的次序:
大多數喜歡Hi-Fi的朋友,總是有一件買一件,逐一地在改善著他的體系的。有時我們就會遇到這次該換喇叭?或換擴大機的困惑。這除了多多充實一下搭配的常識外,是不完全適宜于由別人來替你決定的,尤其是當你決定一次大幅度的改善時,一定有人建議你先買一對最好的喇叭,也有人告訴你還是先買其他的再買喇叭。兩者都有道理,卻都莫衷一是。
規(guī)格的確認:
最常見的有關選擇方法的介紹文字,就是告訴你一堆并不是你十分熟悉而易記的文字和數目。也許你會和開藥方一樣,找張小卡片把它記下來了,以為臨場可以取出來核對一下,最可靠不過了。可是事實上呢?就算最簡單的「出力」一項,便可以弄得你天旋地轉。一堆數字,就只是一堆數字,描不出一部擴大機的輪廓。
小小的建議:
在此情形下,可真是一籌莫展了嗎?絕不是這樣。這里不妨提給你幾項小小的建議。(1)先弄清楚自己的需要,包括我要聽什么?怎樣聽?在哪裡聽等等。(2)盡可能地蒐集各廠各牌各機型的目錄或使用指導性能介紹的資料,詳細研讀比較。(3)最重要的,還是多多充實音響的常識,這不是廢話。玩音響,已經不是純技術的范疇。像喇叭就是多變而巧妙的東西,好壞之間簡直是知之不盡。于是,知道得越多,便越易于下手選擇器材,而絕不是訂出三五個條件,每一個條件都OK,便一切都OK。
在下面,將提出一些,每樣器件必須知道的一些品質評估方面的常識,其間已見于其他文字的,盡可能簡略地帶過。
揚聲系統(tǒng)
有人說,要想有一套理想的重播體系,先要有一套理想的揚聲系統(tǒng); 也有人說揚聲系統(tǒng)要佔整個Hi-Fi體系預算的一半。這是由于再完美的聲訊處理系統(tǒng),還是要靠完美的喇叭來發(fā)聲之故??墒抢冗@東西,好可以好到上十萬元一對(姑就認定貴的也就是好的),壞可已壞到除了用水泥把它整個封死了,就是泡在水里也照樣會響。而且一對十萬元的喇叭,聽起來也不見得比一萬元的要好上十倍八倍,即是之故,買喇叭究竟可否以價格為準?還是以試聽為準?或以廠家標定的規(guī)范為準?真是困擾了我們。以下是我們對喇叭至少該有的認識:
客觀條件的認識: 例如輸入功率、阻抗、音域、分路情形、能發(fā)出之音量等,事先應參考有關資料,確實瞭解,然后依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喇叭的客觀條件雖然與好壞無關,卻須絕對遵守,不能有誤。
主觀的評定: 完全依照客觀條件選到了喇叭,只算是買對了,不算是買「好」了。若想要買得真算滿意,主觀評定的技巧非常重要:
▲喇叭只要紙盆不破,不碰到任何東西,音圈不斷不歪,有適當的聲負載,不管它價錢高低,都能發(fā)出相當「好聽」的聲音──因為喇叭是自己不會發(fā)聲的,除非壞了,就不該有雜音、哼聲等習慣上被認為「難聽」的聲音。即使是嘶列聲,大多數還是不認歸罪于喇叭。假如說賣者要你傾聽一具毫無雜音、聲音又非常好聽的喇叭,顯然他在騙你。這樣條件的喇叭,三、五百元就可以買到。
▲喇叭唯一的功能,是將來自擴大機的電訊號變成聲音,所以他是整個Hi-Fi體系最后一個換能工具。據此,其要求是老老實實,毫不修飾的執(zhí)行它「翻譯」的任務。因此把好聽的訊號變成難聽的聲音固屬不該,而把難聽的訊號變成好聽的聲音(低音很重的喇叭可能將嘶聲壓低)也非上品。假如有人告訴你他的喇叭低音特別豐富,或高音如何明顯。這只不過是喇叭的一項「特性」而已,不能據此而評定其好壞。
要知道,想將喇叭中的某一頻段(高音或低音)刻意加強,是非常簡單的事,花費也低;可是要使之在整個音域內都有均勻的表現,就不簡單了。我們要選的就是這種喇叭,要花的錢也是花在這個要求上。
▲某一頻段被加強的情形,我們稱為「染色」假音,現代的新喇叭最常見,喇叭有染色的情形是最要不得的。染色的造成有兩個階段,一是喇叭振膜,一是喇叭箱。辨別喇叭紙盆有無染色的方法是輕敲紙盆,其發(fā)聲愈響亮,染色可能越重,發(fā)聲凝重如敲一塊繃著的布一樣,染色的可能低。喇叭裝了箱之后,可用一節(jié)干電池斷續(xù)地接觸兩條引線,其情形應和上述一樣,喀拉愈響亮(不是聲音大)的染色可能愈重。
▲假如喇叭被接上擴大機,進行播放試音而不允許作上述之實驗時,可要求播放一些講話聲、歌聲的正確錄音。這時所聽到的應該就如同在這個試音室內說話一樣,而絕對不可有像在浴室說話一般的聲音(低音染色)。我們之所以選人的聲音,是因為我們對人的聲音最熟悉而敏感,稍有差錯即被認出。但要切忌人聲變得很「好聽」,那樣就是染了色的。
▲理論上說,沒有染色的喇叭就可再現任何不同音色的聲音??墒鞘聦嵣嫌捎诶扰c各種發(fā)聲物體(樂器)發(fā)聲的狀況和振動體與空氣耦合的情形不盡相同。即使是同樣等級的喇叭,對不同樂器音色再現力也有不同。因此在試音中,要特別注意不同樂器如銅管、木管、擊弦、撥弦、弓弦、敲擊等及不同音域時的表現能力,然后據自己的需要以選定之。
▲喇叭的實體成本被兩樣東西分佔,一是喇叭及其配件(分音器),一是喇叭箱及裝潢。越貴的喇叭,前者所佔的比例雖有越重的趨勢;就一般言之,兩者大都能維持相當均衡的分配。但千萬別以為一對五萬元的喇叭,拆下喇叭頭還可以賣兩萬五。因為喇叭只有裝到喇叭箱之后才值錢,而且越是值錢的喇叭越是如此,兩者一旦分了家,就會像顏料和畫布一樣,不等于名畫價值的評分了。
▲基于以上的認識,假如沒有自己安裝喇叭的本領,而想自己配裝喇叭的話,就如同不會畫畫兒,而又想一下子就畫得好一樣,有兩個辦法,一個是用描,可是描出來的畫,究竟和原畫差得很遠,另一個方法是涂方格,畫方格畫(丹麥綉的方法),那就是找到現成的KIT自己裝。
▲最好的喇叭,喇叭箱所用的材料,可能只是結實不易變形的甘蔗板或塑合板之類的材料而已,至于做工如何精細(只以高級傢俱的觀點言之),所用木料如何精選,雖可抬高喇叭身價,卻于喇叭的發(fā)聲毫無俾益。
▲假如你沒有大出力的擴大機,不要選擇需要大功率的喇叭,推不動還在次要,最怕是推動了,卻控制不了,在術語上,這叫阻尼不良。要瞭解這情形,可以將袖珍型收音機外接一個大喇叭試試,那種松松散散的聲音就是擴大機控制不住喇叭振動的結果。
▲喇叭的功用就是發(fā)聲,在任何情況下絕不能放棄或忽視使喇叭有最完美的發(fā)聲設計的原則,其中喇叭箱的外型、美觀的復布(網板)都很可能影響到此一原則的實現。因此除非對喇叭設計很有研究,不要為新奇的外型所吸引,那些側邊帶有低音單元的音箱,子彈頭的低音喇叭,沒有一對是好聽的。
▲二手貨的中古喇叭是好東西,但需要仔細鑑定認為沒有任何損壞、或修理(換音圈喇叭邊)等,最好還能知道過去使用的情形。
▲喇叭就是這樣一個東西,它可以是最貴也可以是最便宜的東西;有人說越貴越好;有人說實用就行了,有人主張低效率的;有人堅持高效率,有人說一定要用大的;有人認為用小一點的也可以,總之上面的認識,應是不爭之論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