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 是 陪 你 的 第 3 8 7 個 夜 晚 』
百聞不如一見。
通過微信去了解一個人,說白了,是在投機取巧。
1
今兒我是來吐槽的。
我對現(xiàn)在某些文章的腔調(diào),表示要翻白眼。
春節(jié)前流行過一些文章,你估計看過,題目類型有:
《發(fā)什么朋友圈最撩人》
《不愛發(fā)朋友圈的男生最好撩》
《哪些朋友圈一看就是渣男/渣女》
還有一堆關(guān)于微信頭像的文章,比如《渣男最愛用的十大頭像》、《渣男都愛用至尊寶頭像》等等……
我在這些文章里看到過這樣類似的話:
比如:不愛發(fā)朋友圈的男生都很低調(diào)、內(nèi)斂、沉穩(wěn),表示這個男生的套路不多,他不愿意分享更多的心情,有自己的點。
我:?????萬一他只是懶呢?
比如:渣男頭像都愛用一些動物圖,一些搞笑圖,一些明星圖,以顯示自己有愛心,有幽默感,把自己想象成了情圣,實際上欲蓋彌彰。
我:?????萬一他真的是喜歡呢?
比如:朋友圈里的渣男/渣女總是把自己塑造成受害者,要么就是十級話癆,炫曬狂魔,不知從哪兒偷的圖瞎配雞湯騙點贊和評論。
我:?????萬一他只是閑得慌呢?
曾經(jīng)一波關(guān)于微信的熱點文章,還是新功能三天可見公布時,我就不滿一些文章的說法,寫過《聽說朋友圈僅展示三天,又惹到你們這群玻璃心了?》,沒想到今日又因為微信頭像,勾起了許多人的G點。
我就想說,既然你這么有本事,靠一個頭像就能辯解這個人是否是渣男,那你怎么還沒有完美愛情?
想要了解一個人,哪兒有那么容易?
2
我有一個習慣性動作,一旦微信里加了一個好友,就會馬上翻翻他的朋友圈。
多瀏覽一下這個人的朋友圈,就能大概知道他的日常,也可以約莫估計出這個人的工作情況、生活習慣、性格愛好等等。
曾經(jīng)有人不喜歡朋友圈三天可見,就是有些人關(guān)閉這種初始的通道。
本是抱著好奇心想要去了解一個人,但沒有給這種機會,于是有人就受不了,玻璃心了,覺得這個人不隨和,可能還很傲嬌和高冷,不好接近。
但如果問問當事人,或許原本的想法很簡單,只覺得發(fā)布過的某些動態(tài)太幼稚,不適合公之于眾,又不想刪掉,留給自己一個人看,于是三天可見。
使用的微信頭像也是一個道理。比如我,就是喜歡頻繁換頭像,有時是喜歡的貓狗,有時是喜歡的明星,有時是自己的照片,沒什么理由,完全看心情。
現(xiàn)在可倒好,本來是自己看心情的事情,被強行灌輸了一大堆道理,還被人扣帽子,我的微信自己不能做主,還要告訴你要運用這些道理去看待別人。
你是不是管的有點多?
通過微信,你可以初步認知這個人。
微信頭像的選用,翻翻朋友圈,你能判斷這個人喜好概況,平日的風格怎樣,大概了解這個人的一些日常,找到一些共同的話題。
舉一個可能不太恰當?shù)睦?,在微信里了解一個人,其實相當于你和一個人相親的第一次見面。
通過彼此的客套和交流,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初步了解這個人,知道他的工作,了解他的家庭,得到一些基本的概況。
注意,就是這些了,僅此而已。
那么,就憑著這些淺顯的了解,你就能判斷這個人到底是真愛還是渣男?
渣男一般都是隱藏得很深,哪是你一次兩次就能分辨出來的?
真愛也是可遇不可求,如果次次都讓你遇到那現(xiàn)在你還能單身?
了解一個人,最忌諱的一點,就是以小見大,說白了就是一葉障目。
了解,實際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一個頭像和幾條朋友圈你就能了解這個人了?那你是心理學大師啊!
3
我們所說的微信手段,到底是什么?
要我看,其實是一種社交手段,一種交際方式,既然是手段和方式,那么就肯定帶著濾鏡。
有句話說,不要從別人嘴里去認識一個人。
這話放在這里也合適,但這個別人的嘴,不是真的“別人”,而是“微信”。
最早有微信的時候,功能是移動社交,手機的高度普及,使用QQ多有不便,也不夠及時,有一款及時通信的移動社交軟件,非常有必要。
之后有了朋友圈功能,是小型的QQ空間,是自我暢所欲言的地方,也可以進行好友互動,增進交流。
但現(xiàn)在,微信功能早已不局限于此,它被賦予了更多意義和用途,甚至有了許多本身不可能存在和不現(xiàn)實的含義。
這些所謂的意義說得多了,微信就開始帶了濾鏡。
你頭像的自拍要先瘦臉美白美顏后期,你發(fā)一條朋友圈要先想想怎樣才更妥帖,你哪怕轉(zhuǎn)發(fā)個帖子都要考慮是否合適。
它已經(jīng)不再是一個自我的空間,更多得變成了一個社交場所。
既然是社交,就有死角。
這個死角,就是你偶爾難過也不再說,你想罵人也不敢罵,你已經(jīng)習慣了在朋友圈扮演另外一個角色,而那個角色,只是你的一部分,甚至不完全是真實的你。
我想,現(xiàn)在幾乎沒人可以百分之百保證,我的朋友圈就是足夠完整和真實的我,我想說什么說什么。說白了,大家都有各自的顧慮。
這樣,就會有兩個問題:
首先,你展示的不是全部的你,但你又期望通過一張微信頭像或朋友圈去完全了解另外一個人,本身就是無稽之談。
其次,如果一個人真的是渣男,那他的頭像和朋友圈真的那么好辨認嗎?如果那么容易,也就沒有那么多人上當受騙了。
而造成這兩個問題的原因,就是微信不再是單純的分享自我,而是與人產(chǎn)生交集,是社交。
而在社交中,我們最經(jīng)常做的事情:就是貼標簽。
4
我反對一切形式的先入為主和貼標簽。
但許多人,包括我在內(nèi),卻總是不由自主地在這樣做。
通過微信頭像或朋友圈的初步認知,就能給這個人下定義,是一種極大的錯誤,里面充滿了自己的偏見。
剛才我談到,微信的作用是讓你初步認知這個人,有一定的作用,可以快速知道他的一些信息。
但什么是了解?了解應該是正面的、全面的、積極的。
如果你能通過一些微信的點就判斷出這個人是渣男,這倒也罷了,哪怕真的誤會了一個好人,也不會讓自己有太多損失。
但你如果通過微信判定這個人是真愛,是不是就敢直接嫁了?我想你肯定會說不行,還是要見面聊聊。
這就說明,微信不能讓你了解一個人。
了解,應該是面對面的。
你可能也有這樣的體會,同樣的一句話,打字你看到的效果,和那個人親口對你說的效果,有時是截然不同的。
同樣的“對不起”三個字,人親自一說,語氣稍微一變,意義也會南轅北轍。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
真的想了解一個人,不要通過微信,不要通過朋友圈,更不要通過一些簡單的步驟就能給別人貼標簽。
我擔心的,不是你通過微信去否定一個人,而是萬一你的判斷錯誤,錯過了那個真的值得的人。
我擔心的,不是你依賴微信,而是你過于依賴網(wǎng)絡,反而忘記現(xiàn)實生活中,才有真正的了解,才懂得人生的滋味。
通過微信去了解一個人,說白了,是在投機取巧。
真正想要去了解一個人,需要坐下來好好聊天,彼此面對面,看著他的眼神和表情,深入他的生活,要有時間的驗證,也有有共同經(jīng)歷事情的磨合。
真正的了解,從來不是在微信,而是在真實的生活。
· 你 或 許 會 喜 歡 ·
▼
我 們 的 相 逢 只 差 一 次 分 享
我 是 你 的 樹 洞 , 也 是 你 的 枕 邊 人
? / M07 —— 梶浦由記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