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黃丸(顆粒、膠囊)、歸脾丸(合劑)、參苓白術(shù)散(丸、顆粒),有什么作用,適合哪些患者服用?
1、六味地黃丸(顆粒、膠囊)
由熟地黃、酒萸肉、牡丹皮、山藥、 茯苓、澤瀉組成。滋陰補腎。用于腎陰虧損,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消渴。
(1)腎陰虧損證:因久病傷腎,或稟賦不足,或房事過度,或過服溫燥竭陰之品,而致腎陰虧損,癥見腰膝酸軟無力,眩暈,耳鳴,形體消瘦,潮熱,盜汗,口燥咽干。
(2)眩暈:因先天腎陰不充,或年老腎虧,或久病傷腎,或房勞精耗,以致腦髓空虛,而見頭暈目眩,視物昏花,神疲乏力,腰酸腿軟,耳鳴;高血壓見上述證候者。
(3)耳鳴:因年老腎中精氣不足,或欲念妄動,以致腎陰虧耗,耳竅失養(yǎng)而見耳鳴,眩暈,腰膝酸軟;神經(jīng)性耳聾見上述證候者。
(4)發(fā)熱:因素體陰虛,或病久傷陰,或誤用、過用溫燥藥物等,導致陰精虧虛,陰衰則陽盛,水不制火而見午后潮熱,骨蒸勞熱,夜間發(fā)熱,手足心熱,煩躁,口燥咽干,腰膝酸軟。
(5)盜汗:因煩勞過度,或亡血失精,或邪熱耗陰,陰精虧虛,虛火內(nèi)生,陰津被擾,不能內(nèi)藏而外泄,以致寐中汗出,醒后自止,五心煩熱,兩顴色紅,口渴咽干。
(6)遺精:因恣情縱欲,房室勞傷,或稟賦不足,或手淫過度,腎精不藏而致遺精,并伴頭昏,耳鳴,腰膝酸軟等。
(7)消渴:因素體陰虛,或熱病傷陰,或勞欲過度導致陰虛燥熱,而見口渴多飲,口干舌燥,尿頻量多,形體消瘦; 2型糖尿病見上述證候者。
此外,六味地黃丸有治療復發(fā)性口瘡,糖尿病,支氣管哮喘,圍絕經(jīng)期綜合征的文獻報道。
2、歸脾丸(合劑)
由黨參、炒白術(shù)、炙黃芪、炙甘草、茯苓、制遠志、炒酸棗仁、龍眼肉、當歸、木香、大棗(去核)組成。益氣健脾,養(yǎng)血安神。用于心脾兩虛,氣短心悸,失眠多夢,頭暈頭昏,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1)心脾兩虛證:因思慮過度,勞傷心脾,氣血兩虛所致,癥見氣短懶言,失眠多夢,健忘,頭暈頭昏,肢倦乏力,精神疲憊,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細弱;慢性疲勞綜合征見上述證候者。
(2)心悸:因心脾兩虛,心失所養(yǎng)所致,癥見心慌不安,失眠健忘,神疲食少,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細弱;缺鐵性貧血、神經(jīng)衰弱見上述證候者。
(3)失眠:因心脾兩虛,心神失養(yǎng)所致,癥見失眠多夢,健忘,納呆食少,肢倦乏力,精神萎靡,舌淡苔白,脈細弱;神經(jīng)衰弱見上述證候者。
(4)眩暈:因氣血虛弱,腦失所養(yǎng)所致,癥見頭暈頭昏,心悸少寐,神疲乏力,食少納呆,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細弱;缺鐵性貧血見上述證候者。
(5)崩漏:因脾虛氣弱不能統(tǒng)血所致,癥見婦女經(jīng)血非時而下,淋瀝不斷,其或血流如酒,色淡質(zhì)清,神疲體倦,面色萎黃,舌淡,蒼白,脈細弱;功能性子宮出血見上述證候者。
(6)便血:因脾虛氣弱不能統(tǒng)血,血溢腸內(nèi)所致,癥見便血,血色紫暗或色黑,肢體倦怠,食欲不振,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細弱;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見上述證候者。
此外,有歸脾丸用于治療胺碘酮致心動過緩、肝硬化繼發(fā)脾機能亢進癥、小兒急性腎小球腎炎恢復期血尿,歸脾合劑用于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癥的文獻報道。
3、參苓白術(shù)散(丸、顆粒)
由人參、茯苓、白術(shù)(炒)、山藥、白扁豆(炒)、蓮子、薏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組成。補脾胃,益肺氣。用于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氣短咳嗽,肢倦乏力。
(1)泄瀉:因脾胃氣虛,運化失常所致,癥見大便溏瀉,飲食不消,或大便稀薄,次數(shù)增多,脘腹脹悶不舒,納食減少,或咳嗽無力,痰白清稀,面色萎黃,肢倦乏力,甚則浮腫,舌淡,苔白膩,脈濡而弱;慢性結(jié)腸炎、腸易激綜合征、胃腸功能紊亂、消化不良見上述證候者。
(2)厭食:因脾胃氣虛,升降失司所致,癥見厭食或拒食,納呆腹脹,面色萎黃,乏力,自汗,精神稍差,肌肉不實或形體贏瘦,大便溏薄或完谷不化,舌淡,苔膩,脈細弱;小兒厭食癥、消化不良、小兒缺鋅癥、神經(jīng)性厭食見上述證候者。
(3)水腫:因脾肺氣虛,運化失常,水濕停留所致,癥見肢體浮腫,面色萎黃或面白虛浮,神疲乏力,食少納呆,脘腹脹悶,大便溏薄,舌淡胖有齒痕,苔薄白或白膩,脈細弱;功能性水腫見上述證候者。
(4)咳嗽:因脾肺氣虛,夾濕生痰所致,癥見咳嗽氣短,痰白量多,咳聲重濁,因痰而嗽,痰出咳平,進甘甜油膩食物加重,胸悶脘痞,嘔惡食少,體倦乏力,大便時溏,舌苔白膩,脈濡滑;小兒肺炎或肺門淋巴結(jié)核、支氣管哮喘、肺氣腫、慢性肺心病、老年慢性呼吸道感染見上述證候者。
此外,有本品用于治療周期性麻痹、口腔黏膜病、中心性漿液性脈絡(luò)膜視網(wǎng)膜病變的文獻報道。
#挑戰(zhàn)30天在頭條寫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