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寶寶出生后
就已經自帶生存技能了嗎
你知道每個月寶寶
有什么不一樣的成長特征嗎
你知道每個月要陪同寶寶
做什么樣的游戲嗎
本期就給新手爸媽們分享
0-3個月的寶寶特征和技能培養(yǎng)方法
運動
軟物體被放進嘴里時,會本能地吮吸;
會自動吞咽舌頭上的乳汁;
受驚時會弓背伸手踢腿;
雙腳被放在平面上時,會移動雙腿,作條件反射性地踏步;
臉被輕拍時會轉頭尋找奶頭;
無支撐時,或被放在床上時抬不起頭;
睡眠時手腳常呈胎兒狀。
手眼協(xié)調
有東西放在手上時會出現(xiàn)反射性抓握,但抓不住東西;
能將目光集中在大約距離臉部20-25厘米遠的物體上;
手掌呈握拳狀;
當物體靠近臉時會眨眼。
語言
有東西放在手上時會出現(xiàn)反射性抓握,但抓不住東西;
能將目光集中在大約距離臉部20-25厘米遠的物體上;
手掌呈握拳狀;
當物體靠近臉時會眨眼。
學習
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大人身上;
能從陌生人當中認出父母的臉;
出生幾天后能分辨出父母身上的體味;
對觸摸敏感,被抱著時顯得安寧;
每天睡眠約8次,一天中80%的時間睡眠,醒時的間隔長短不一。
社交和情感
喜歡大人的陪伴,對大人的聲音會有積極的反應;
當大人的臉靠近他20-25厘米的距離時會盯著大人的臉看;
不高興或不舒服時會啼哭;
興奮時會晃動手腳。
運動
臉朝下趴著時能將頭抬起幾厘米;
頭能向兩邊移動,躺著時常把右頰靠在床墊上;
會踢腿伸臂;
嘴巴嘗到味道時支皺起小臉;
仰臥時會試圖翻身;
受驚時會弓背,條件反射性晃動手腳。
手眼協(xié)調
能凝視距離臉部20-25厘米遠的物體;
目光跟隨物體從左至右或從右至左移動幾厘米;
不能控制手的運動,但能把拳頭放進嘴里;
有東西放在手掌上時,會有條件反射地用力抓握;
語言
哭聲發(fā)生變化,使父母能從孩子的哭聲判斷出孩子是饑餓,還是煩躁、疲倦或不舒服;
會晃動手腳,抽動或鼓動嘴巴等臉部表情傳達情緒;
高興時會發(fā)出聲音;
對安慰會有積極的反應。
學習
喜歡看周圍的東西;
看藍色或綠色的物體比看紅色物體的時間長;
會被身邊的物體所吸引;
能記住移開幾秒鐘后重新出現(xiàn)的物體;
能分辨父母的聲音;
大約每隔10小時會警覺一次。
社交和情感
喜歡被摟抱、會笑;
大人對他說話或唱歌時會有積極的反應;
與人有目光接觸;
洗澡時能放松,在水里會踢腿濺水;
饑餓、口渴、不舒服時會啼哭;
會模仿伸舌頭。
目的:孩子生下來就有很敏感的觸覺,按摩能疏通孩子全身脈絡,在父母輕柔地撫摸下,那種舒適愉快的愛撫以及父母的語言指示,給予孩子良好的心理爽慰和語言刺激;
做法:兩周后讓孩子仰臥,雙臂順于體側,大人雙手指掌面從肩開始向下徐徐捋順,口念“長(zhang)——長”每日四次,做到會坐止;
提示:這時可把孩子雙手從襁褓中解放出來,一個月后就可穿上小衣小褲。孩子手腳可自由活動,增強全身運動,促進腦的發(fā)育。按摩時直接觸摸小兒皮膚應格外手輕或以軟布相隔防止損傷皮膚,此活動可延續(xù)到一周歲。
目的:孩子出生地一個月左右就有了聽覺。提早給予樂感刺激,超前訓練聽覺,對發(fā)展孩子聽覺感官和注意力大有好處。
做法:媽媽在喂奶時播放音樂,聲音要輕柔、娓娓而來。
提示:樂曲不宜太長,短而動聽,一天幾次,形條件反射。
目的:新生兒眼睛的焦距是在25厘米的地方,正是吸奶時媽媽的臉和嬰兒的臉之間的距離范圍,在這個范圍內,以強烈的明暗對比讓孩子看,可活動眼球,提前刺激視覺。
做法:自制一塊32開紙大小的白色硬塑料板(或硬黑白紙片)、涂上一半黑顏色。嬰兒出生十天后放在其焦距范圍內。以強烈的明暗對比讓孩子看,孩子眼球會在黑白兩面溜來溜去。每周兩——四次,每次一分鐘左右,做到三月齡。
提示:開始孩子可能沒什么反應,慢慢誘導、循序漸進,不可急燥。
目的:新生兒出生10-12天能注視兩三步遠的燭光。新生兒開始在視力弱的情況下抓東西,只能抓眼前發(fā)光的物體,科學研究證明經常用燭光刺激新生兒,可使視力加強,在出生四五十天后就可抓發(fā)光物,如不進行這項活動,一般在三月齡后才可有抓發(fā)光物的本領??墒谴隧椈顒佑兄谝暳Φ陌l(fā)展,由于提前發(fā)展了手的活動,對大腦的發(fā)育也起促進作用。
做法:以扎紅布的手電筒代替燭光,以距嬰兒眼睛30厘米處為半徑繞方形或圓形徐徐轉動,讓新生兒注視,每次繞十幾環(huán),隔天一次,到三月齡止。
提示:勿直射小兒眼睛。
目的:訓練孩子視覺,鞏固對親人臉的記憶。訓練最初的記憶力和判斷力,促進大腦的發(fā)育,對心理發(fā)展也有積極作用。我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人在發(fā)育過程中視覺刺激是大腦發(fā)育和接受教育的起點,嬰兒常和大人對視是傳遞愛的重要手段。
做法:親人常到孩子身邊,俯身給孩子以微笑,讓孩子注視親人的臉,大人還可緩緩移動臉的位置,輕輕叫孩子的名字,讓孩子移視(一般孩子在兩月后方有移視和追視能力,但如超前訓練遠遠可以提前)。
提示:引逗時亦可打響舌,進一步引起孩子注意。
目的:訓練孩子聽覺,儲存語言信息,進行感情交流,哄逗孩子的愉快情緒,(因為孩子出生兩周后即可區(qū)別語言和其他聲音,所以出生兩周后進行此項活動)。
做法:孩子睡醒后,媽媽溫情地和孩子講話。也可念些兒歌(勿疊音,兒話音)。
提示:新生兒一生下來就會發(fā)音(如哭)。逐漸就是不同音調的哭聲,表示不同的需要。到三月齡是簡單發(fā)音階段。四至八月齡是連續(xù)發(fā)音階段。所以從一月齡開始就進行語言刺激,會超前學會說話。
稍能控制手腳運動;
能短暫地握住物體;
能從床上抬頭幾秒鐘;
頸部控制能力有進步,被抱時能支撐頭部的重量;
早期條件反射現(xiàn)象消失。
開始能控制手部動作,手掌常張開,手指變得靈活;
會有趣地盯著自己的手指;
抓握條件反應消失;
手掌上放入小東西時會握住,并把它靠近臉部;
會試圖伸手抓小玩具,但動作不準確。
放松休息時會發(fā)出咕咕響的聲音;
會發(fā)出幾個可辯認的、但無意義的聲音;
被抱起時變得安靜;
會移動目光尋找聲音;
會看著和他說話的人的手勢和體語;
對大人的微笑或說話聲會發(fā)出聲音,作出反應。
能更準確地控制視覺,會盯著眼前移動的物體看;
喜歡聽音樂,聽到背景聲音,如洗衣機滾動的聲音、汽車引擎聲時,會感到舒服;
期待中會變得興奮,如看到洗澡盆時,會因等待洗澡而變得興奮;
會轉向發(fā)出聲音的方向;
能清楚地分辨不同的人,不同的聲音和味道。
會笑。如果大人對他微笑時,很可能他也會笑;
喜歡父母和別人對他的關注;
和大人在一起的時候,醒著的時間更長;
開始能整晚睡眠;
獨處時會開始看看周圍,尋視物體或自己拍打物體取樂;
喂奶變成了與人交往的經歷:大人給他喂奶或與他說話時,會用眼睛看著大人。
目的:活動全身肌肉、骨骼。同時,由于這項活動會使皮膚受到柔、輕溫的棉毯撫摸,大大刺激觸覺的發(fā)展,使之有舒服、安逸之感。增強“觸覺經驗”。
做法:嬰兒睡醒后或吃完奶,會高興的手舞足蹈,不妨有意給他蓋上件小毛巾被或小毛毯之類輕軟蓋物,讓他踢開或推開,使手腳動動。
提示:做此運動,大人不能離身,以防蓋物蓋到臉上,堵住口鼻影響呼吸,另外,把嬰兒指甲隨時剪短,切勿抓破皮膚。
目的:嬰兒在二月齡已有移視和追視,應積極開發(fā)這種能力,擴大認識周圍的事物,更多的了解周圍的環(huán)境,對孩子生理、心理都有很大好處。
做法:在嬰兒仰臥的上方懸掛能移動或飄動的彩色汽球、彩紙球、紅色燈籠、彩帶等鮮艷玩具(最好以紅黃色為主)引起嬰兒注視,同時要經常移動或更換位置,達到孩子能移動視向或追視為好。另外,要把嬰兒周圍的環(huán)境布置的色彩鮮明艷麗。
提示:為了防止嬰兒產生斜視或對視,必須經常移動玩具的位置。
目的:鍛煉嬰兒頸椎和其他脊柱的支撐力,改變生下來一直躺臥的姿態(tài),激發(fā)嬰兒情緒的歡悅。
做法:嬰兒生下來一直的臥抱,到近兩個月時,可以手掌托著背、頭,斜抱45度。在逐漸直抱起來,過一段時間,脖頸已能挺起來,頭部可離開手托,使頸部穩(wěn)穩(wěn)的支撐著頭部。
提示:直抱時,托扶頭部的手掌不要離開過早,免得發(fā)生意外。當嬰兒頭離開大人手托扶時,一定會晃動,注意別磕碰到大人的牙齒上。
目的:早日讓孩子離開室內狹窄的小天地,飽覽五彩繽紛的大世界,對孩子不論從擴大感知還是對身心健康均大有裨益,而且通過大人對各種物體的語言介紹,可提前豐富嬰兒的語言信息。
做法:大人把孩子抱出室外,邊指指點點,邊說出各種物體的名稱,孩子則大開眼界,興致勃勃,更廣闊的給孩子打開認知大門。
提示:不要讓強光刺激嬰兒眼睛,開始時間不宜過長,2-3分鐘則矣,漸漸增加到20分鐘,還要注意冷暖。
無論仰臥還是伏臥,抬頭的時間更長;
喜歡被豎著抱起,頭和頸部的運動開始有些變化;
踢腿時動作有力;
能在小床里移動身體。
會盯著房里移動的物體看;
會伸手抓靠近他的物體;
玩具被放在手上時能緊緊抓??;
會伸手抓食物;
會盯著書中的圖畫看、還會試圖用手觸摸圖畫;
會盯著物體看,并會試圖把它放進嘴里嘗嘗。
對聽到的不同聲音更關注;
聽的技能有改進,聽到小聲音時會變得安靜;
喜歡聽大人給他唱歌;
聽到聲音時會咯咯笑或發(fā)出咕咕聲,會自己咯咯笑幾分鐘;
能分辨至少“oooh”、“aaah”兩種聲音。
知道手的動作和玩具之間的聯(lián)系。例如,手碰到玩具時,玩具會發(fā)出響聲;
記憶力有所進步,會期待有人給他喂奶,期待捉迷藏的人再次出現(xiàn)等;
能識別熟悉的音樂;
能模仿張嘴、閉嘴、伸舌頭等動作;
會被自己伸到眼前的兩只手所吸引。
能開始通過視覺和聲音分辨家庭里的成員;
能分辨男人的臉和女人的臉。
會對任何對他感興趣的大人作出反應;
注意力有所提高,會吸引身旁大人的注意力;
會用更多的面部表情表達自己;
啼哭減少,笑的次數增多。
目的:鍛煉孩子的脖頸,增強抬頭力度,同時鍛煉胸部、背部肌肉,擴大呼吸功能。使孩子雙臂骨肉也得到鍛煉,這是一項較全方位的鍛煉,大大促進孩子的生長發(fā)育。
做法:大人用手托起俯臥著的嬰兒的胸部,讓嬰兒雙手手心向下著地,兩臂屈肘,然后大人慢慢地把托嬰兒胸部的手松開,并緩緩的撤出,使嬰兒手部著地,另外一大人在孩子前向以玩具或聲音引逗孩子抬頭,間歇進行。
提示:不易急進,開始,孩子可能抬不起頭,甚至嘴臉粘床而啼哭,應立即停止。歇會在進行,此項活動可進行到會坐。
目的:俗話說,三翻六坐八爬十走。嬰兒到三個月能翻身了,這對他來說,是第一次大的魚躍,從嬰兒心理上是一大愉快的事,專家認為,孩子的心理是在身體活動中產生、形成、發(fā)展的,講兒童心理的發(fā)展就要從嬰兒開始講,講其動作和活動的發(fā)展。早日會翻身,為提前會爬打好基礎。
做法:大人把手從仰臥嬰兒的一側伸進去,輕輕托起,向另側推去,直至推成俯臥,停片刻,在幫助翻成仰臥。翻身時要和孩子叫號子,促使一塊使勁。還可以和孩子說話,這樣對聽覺、語言儲存都有好處,還可使孩子興奮。
提示:開始要注意保護,不要用力過猛。
目的:嬰兒從三月齡起,手的主要發(fā)展是“抓”和“捏”的能力,從隨便亂抓物、捏物到手眼協(xié)調,準確無誤地抓和捏。這時的腳也是亂踢亂踹,這項活動主要訓練手腳聽使喚,并逐漸靈活健壯起來。
做法:把鮮艷的小彩帶、小塑料動物、小手能抓捏的小玩具掛在孩子仰臥時能夠得著的地方,引逗孩子去抓,腳去踢蹬,當孩子抓不著時,大人可幫一下,一旦抓住要進行表揚和鼓勵,所掛玩具要不斷移動位置,讓小手、小腳從不同側面去抓去蹬。
提示:小玩具務必掛得結實,勿讓孩子吃進嘴里。
目的:現(xiàn)代研究表明,嬰兒在三月齡時已有分辨形狀的能力,為此,早日開掘強化這方面智能,逐漸通過可見形象物,熟悉抽象的數學概念,初步感知基本圖形概念。
做法:用不同顏色的電線(紅、黃、藍、綠)彎幾個直徑為20厘米大小的正方形、長方形和三角形,當孩子哼、哈講話時大人舉起來讓他看清后說:這是正方形,這是長方形,這是三角形,還可讓小手拿一拿攥一攥,多次反復刺激,直至長大一些會說會認了再增加新內容。
提示:接頭處用膠布纏好,勿傷孩子皮膚,在孩子拿時,由于小手還不那么聽使喚,注意別讓角尖扎碰臉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