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證三則
A.談到五苓散,中醫(yī)朋友莫不熟知,是由豬苓、茯苓、白術(shù)、澤瀉、桂枝五味藥組成,這是利水劑,用于水腫;其實利水劑中醫(yī)方劑中何止百種,單若理解五苓散為利水消腫劑,就太小視五苓散了。
五苓散出自張仲景之書,傷寒論,金匱要略中多有論述。下面我們就來看三則有關(guān)五苓散病案,以加強認識。
B.1號案:
十歲男孩,幾乎夜夜遺尿,某醫(yī)謂病孩父曰:這是大腦某處發(fā)育不良之故,病孩父甚為憂愁焦慮,特從南方抓來蟒蛇令病孩服食,已服食大個蟒蛇肉三條毫無寸效,嘆曰:我孩是半腦,這如何是好!遂求診于安醫(yī)生:口渴喜飲,小便急頻量小,脈浮。那么我們就看看安醫(yī)生如何快速補足病孩哪虛空的另一半大腦。
大腦發(fā)育不良先天秉性不足,半腦……。這是江湖游醫(yī),為治不好病的胡謅亂詞,游醫(yī)的遮羞布,豈能當(dāng)真。大腦發(fā)育不良,是必有指征加以鑒別的,豈能只因尿床,就給孩子扣上半腦的這頂沉重帽子。
十歲男童,在安醫(yī)生接診前,就遭某些中醫(yī)治療,一補二縮尿,無效再慮先天不足,大補腎,吃藥一羅筐就是夜晚遺尿,氣得其父對男孩夜里不知操了多少心,兩耳不知扭了多少遍,屁股打了多少次,這半腦總不能灌滿。
安醫(yī)生僅五苓散一料,當(dāng)晚就不再尿床,從此不再口渴頻飲,小便勤,夜晚遺尿了,省卻了其父的夜夜操心,半腦也自然變?yōu)槿X。
此案取效的關(guān)鍵有三點:渴飲、小便不利、脈浮。這三點就決定了使用五苓散,而這仲師的五苓散針對十歲男孩就叫神方。
我們再談下一則五苓散案。
2號案:
一男孩七歲,發(fā)燒39度,輸液、打針、日夜不退,大汗出,口渴燥,飲水不斷,惡熱脈浮洪。
一醫(yī)用白虎湯未效,謂病重藥輕,加大白虎湯量,并加麥、地、竹葉、蘆,天花粉……換大鍋,已換兩次大鍋了
我們?nèi)簝?nèi)討論時有人還是看好白虎湯加參湯,白虎湯脈關(guān)鍵是滑脈,這里是脈浮洪,2號案,雖未出小便不利,但換大鍋兩次,就該檢查自己的誤判了,不能一根筋,非撞南墻不回頭。
其實此則病案還有一隱情,病孩父母只為高燒不退,早已心煩意亂,一團亂麻了,從未注意孩子已兩天未見小便了。
傷寒論73條曰: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
我們也不要死記條文的,重在理解,悟透,前后互參,貫通仲師五苓散的思想就行。
渴飲,汗出,脈浮,無小便就決定了使用五苓散效如神!自然是一劑熱退。
我們再來看這3號病案。
3號案:
17歲高中女生,患羊羔風(fēng)(癲癇)已一個月,住癲癇??漆t(yī)院仍時常,摔倒、抽搐、口吐白沫,稍后清醒,自感疲乏無力,口舌異常干燥,渴飲不斷,其父手提大茶杯,頻頻喂服,面色污垢,輕惡寒,小便急頻,脈浮弦有力,舌質(zhì)淡胖苔卜白。
此案的渴燥、惡寒、小便不利、脈浮、加癲眩、口吐白沫是決定了用五苓散的鐵證,就預(yù)示著服五苓散如神,果然服之癲癇病痊愈。
C.五苓散證分別列于仲師的金匱與傷寒論中,大體有如下幾條,整理出來,以供大家參悟:
傷寒論方
31、五苓散 5味 豬苓十八銖(去皮),澤瀉一兩六銖,白術(shù)十八銖,茯苓十八銖,桂枝半兩(去皮)。
上五味,搗為散。以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飲煖水,汗出愈。
金匱要略方
108、五苓散 5味 澤瀉一兩一分,豬苓三分,去皮,茯苓三分,白術(shù)三分,桂枝二分,去皮
右五味,為末。白飲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飲暖水,汗出愈。
2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
71、太陽病,發(fā)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72、發(fā)汗已,脈浮數(shù),煩渴者,五苓散主之。
73、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
74、中風(fēng)發(fā)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里證??视嬎雱t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3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下)
141、病在陽,應(yīng)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熱被劫,不得去,彌更益煩,肉上粟起,意欲飲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與五苓散。寒實結(jié)胸,無熱證者,與三物小陷胸湯。白散亦可服。
156、本以下之故,心下痞,與瀉心湯;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4 辨陽明病脈證并治
244、太陽病,(寸)緩(關(guān))浮(尺)弱,其人發(fā)熱汗出,復(fù)惡寒,不嘔,但心下痞者,此以醫(yī)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惡寒而渴,渴者,此轉(zhuǎn)屬陽明也。小便數(shù)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無所苦也??视嬎?,少少與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9 辨霍亂病脈證并治
386、霍亂,頭痛發(fā)熱,身疼痛,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金匱要略12 痰飲咳嗽
31、假令瘦人臍下有悸,吐涎沫而癲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金匱要略13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
4、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宜利小便、發(fā)汗,五苓散主之。
5、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D. 從以上病案及仲師的條文中,我們不難看出:五苓散證是體內(nèi)太陽蓄水,陽氣不通所致脈浮有熱或無熱,氣上沖逆,渴而小便不利者。
今之目的是讓朋友們吃一頓五苓散大餐。 這也未必能讓朋友吃的飽,但至少讓朋友們嘗到了不少五苓散味了,安醫(yī)生也就欣慰了。
只要掌握住病機,貫通仲師五苓散思想,臨床就能解決一片此類病機疾病,創(chuàng)造的解決許多疑難病之神效,仲師的五苓散搖身一變而成為神方,自己也會奉為神醫(yī),前提是必能與仲師思想互動,辨證精準才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