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聲音:紀念著名戲曲音樂家賀孝忠老師 越曲圣手 越壇斫輪——紀念越劇音樂家賀孝忠 注解:“斫輪”的典故出自《莊子》,說的是有個叫輪扁的能工巧匠,他做的輪子很圓,無人能及。 2016年12月19日,一代音樂大師賀孝忠先生駕鶴西游,僅時隔一日,其夫人汪鳳妹,藝名筱麟童,原青山越劇團副團長著名越劇花臉演員,也隨夫仙逝。 越壇繽紛聚賢人,雅歌春韻情滿樽,賀派越曲萬象春,甘為落紅護土深。
“越劇夫妻”賀孝忠與越劇老藝術家筱麟童
在繁花似錦的越劇藝壇中,上海(合作)-靜安越劇團素以獨樹一幟的流派唱腔,風格鮮明的藝術特點享譽海內(nèi)外。一個劇團兩大流派,一種風格,這種現(xiàn)象在近代越劇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梢哉f是越劇的驕傲,合作的自豪。兩大流派即戚(雅仙)派和畢(春芳)派。一種風格就是合作-靜安獨特的樂隊演奏風格,與眾不同,別有一功。說得透徹些,就是“賀孝忠主持下的劇團樂隊的風格”。
藝術大家庭 耳聞目染 聰慧大膽 鼓板起家
賀家大哥賀國忠(藝名賀顯民),大嫂徐鳳仙乃家喻戶曉的“甬劇皇帝和甬劇皇后”;二哥賀仁忠是浙江越劇創(chuàng)建人之一,著名越劇音樂家,對越劇音樂的發(fā)展和理論建設都有獨創(chuàng)的見地,為越劇音樂的發(fā)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二嫂姚桂芳系浙江越劇團著名小生演員;四弟賀世忠是浙江藝校專職戲曲音樂教授;弟媳王頤玲是杭州越劇院著名旦角表演藝術家;五弟賀富忠原在浙江越劇團工作;弟媳周杏芬是浙江越劇團著名旦角演員,六弟賀惠忠原是福建芳華越劇團尹桂芳的主胡,六弟媳周桂珍是杭州越劇院著名旦角演員;家族中排行老三的賀孝忠就是越劇界享譽赫赫的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其夫人汪鳳妹,藝名筱麟童是著名花臉演員。著名戲劇評論家沈祖安先生評價賀氏家族:“占據(jù)了越劇音樂的半壁江山”。
賀國忠
賀仁忠
賀孝忠
賀世忠
祖籍浙江寧波鎮(zhèn)海的賀孝忠,9歲就跟隨大哥在電臺唱宣卷,一次偶然的機會,因擔任司鼓的二哥內(nèi)急小解,而此時臺上演員即將開唱,機靈的小賀孝忠大膽救場,穩(wěn)穩(wěn)地坐在了二哥的位置上,煞有其事地敲奏起來,嶄露頭角。
人小志氣高 立志學拉琴 不學則已 一拉驚人
天賦極高的小賀孝忠并不滿足這“的篤的篤”的鼓板,平時細心觀察胡琴的拉法。從拉琴的姿勢到指法的運用,他都暗記在心,心領神會。聰慧的天賦是成功的有利條件,持之以恒的精神是學成的因素所在。有一次在上?!拔骱N枧_”一位主胡師傅因故誤了場,賀孝忠又一次大膽救場,靈活的伴奏,一舉成功,令老板和同行刮目相看,受到稱贊。自此,從1946年起,賀孝忠就正式成為了越劇主胡琴師。
艱苦實踐 自學成才 超越自我 碩果累累
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賀孝忠不僅熟悉越劇的各種唱腔,而且對兄弟劇種,姊妹藝術也了如指掌。正是這樣博眾家之長,集百家之優(yōu),一專多能,使得他的琴藝如虎添翼;使得他對音樂的理解更是錦上添花;使得他的樂隊們演奏出來的曲子精妙絕倫。戲曲音樂權(quán)威劉如曾教授就撰文贊揚賀孝忠的琴藝“賀派音樂靈活,機智,柔和,多變,花妙,托腔默契,相當了解各位演員的唱腔……”。賀孝忠將自己的實踐經(jīng)驗著述立論,他編寫的論文《越劇伴奏藝術芻議》被收入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的,上海越劇藝術研究中心和上海越劇院藝術研究室編著的越劇論文集《重新走向輝煌》。該論文還榮獲第四屆全國戲曲音樂學會論文大獎;2010年又被收錄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的,上海越劇藝術研究中心主編的《越劇藝術論》。
堅定信念 甘當綠葉 風格獨特 流派意義深遠
整整76年的風風雨雨,坎坎坷坷,艱苦創(chuàng)業(yè),賀孝忠任勞任怨,從無悔意,絕無悔意。他的創(chuàng)作從人物性格出發(fā),提倡唱腔性格化,倡導演員唱腔制。賀孝忠從來就不滿足現(xiàn)狀,不斷地否定自我,超越自我,重塑自我。1981劇團創(chuàng)排《光緒皇帝》時,在賀孝忠的建議支持下,樂隊開戲曲之先河,樂隊同仁自己發(fā)明創(chuàng)造了電聲樂器,自創(chuàng)電琵琶、電阮等電子樂器。增強了樂隊演奏的表現(xiàn)力,豐富了器樂的色彩音色;1982年底在創(chuàng)排《還魂記》時就對“戚畢”唱腔藝術進行了探索性的嘗試。
繼承只是手段,發(fā)展才是目的是賀派創(chuàng)作的宗旨,堅持曲以暢為乘,唱以韻為貴,是賀氏創(chuàng)作之思維?!捌莓叀绷髋沙扇速R孝忠,也正有了賀孝忠之神曲使得“戚畢”流派唱腔更具經(jīng)典,更有魅力,更會流芳千古。
珍貴視頻:1982年《還魂記》游園 周雅琴
栽花培苗育花人 甘為后輩作人梯
任何流派藝術總要繼承發(fā)展。“戚畢”流派要發(fā)揚,要發(fā)展,自然需要培養(yǎng)下一代。為了學生們能繼承和發(fā)展流派的神韻,賀孝忠無私地傾注了滿腔熱情,嘔心瀝血,悉心輔導。他自創(chuàng)的“四因教學法”即因戲制宜、因人制宜、因嗓制宜、因材施教。因為賀孝忠既能準確把握流派之精粹,又能緊跟時代節(jié)奏和審美特點,故而使得流派唱腔在繼承中不斷出新,不斷衍變,既熟悉又新鮮,具有青春活力。
生命不止 創(chuàng)作不息 革新精神 與時俱進
改革是一種意志,一種精神,是任何事業(yè)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永恒精神定向。賀孝忠為越劇事業(yè)奮斗了76年,為“戚畢”的共同事業(yè),與編導舞美等各同仁一起奮斗了76年。他涉足的藝術領域是跨劇團,跨劇種,跨流派的,他對藝術始終懷有忠貞不渝的熱情。
76年,在歷史長河中只是短暫的一瞬,但對一個人來說,卻是大半輩子寶貴時光。賀孝忠先生將寶貴的76年致力于越劇音樂的創(chuàng)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造就了獨特的合作風格的越劇音樂。這76年,也是越劇藝術的產(chǎn)生、發(fā)展、繼承、革新的76年,先生用自己豐富厚重的創(chuàng)作為越劇的歷史增光添彩,或者可以說正是有了一大批像賀孝忠先生那樣既尊重繼承傳統(tǒng),又敢于革新的越劇工作者,越劇才有今天這樣,呈現(xiàn)出一片流派紛呈,爭奇斗艷的景象。
“越曲圣手 越壇斫輪”,賀孝忠先生與《莊子》中的輪扁有異曲同工之處。輪扁僅用一把斧頭就將車輪砍削得中規(guī)中矩;賀先生僅用一支筆、一把琴將越劇,將戚畢流派的演繹,發(fā)展到了淋漓盡致、推陳出新的地步。但先生某些地方又與輪扁有所區(qū)別,輪扁不相信他的技藝別人能學會,即使他的兒子;而先生卻認為越劇的作曲、演奏等自有其規(guī)律,是可傳,可學的。因此他“不恨年年壓金線,要把金針度于人”。長期甘于幕后,對前來求教的后輩傾囊相授。我們相信,越劇需要這樣的赤誠之心,也只有這樣,越劇藝術才能代代相傳,薪火不息。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