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老不看三國,少不看西廂。現(xiàn)在瀚海狼山年齡越大反倒越喜歡重看包括三國在內的歷史書。當然要演義和正史一起看??梢缘贸霰饶贻p時多的多的想法。20歲年輕時最不愿意看的就是關云長大意失荊州,最后敗走麥城身首異處這一段。覺得關公這么牛的人物落這么一個悲慘的結局。實在是落差太大。到了30多歲,有了工作和社會經(jīng)驗,第二次看,就知道關公落這么一個結局一點不奇怪,真是自大加一點。人得意時千萬不能狂妄,而失意時也不必氣餒,所謂寵辱不驚才是成事的基本心態(tài)。而再過20多年后的現(xiàn)在再看,卻發(fā)現(xiàn)除了關公的心態(tài)有問題外;對手東吳的戰(zhàn)略其實問題更大。這句話又從何說起呢?三國到赤壁之戰(zhàn)后的基本態(tài)勢,仍然是北強南弱。這在隋唐以前,都是基本的戰(zhàn)略格局。本質上來說,當時北方的氣候條件尚好,降雨量和氣溫都不錯。
而當時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和四川盆地的開發(fā)遠遠不夠,最關鍵的是人口不足。雖然三國時代是在兩漢統(tǒng)一400年的基礎上,但是由于東漢以來的疾疫定期流行,全國的人口其實是不斷減少中。從西漢的4500萬人的頂峰下降到東漢末年的最多1500萬人。這造成除了中原,南方廣大土地的人口就更少了。而在古代,人口資源是打架效果的第一要素,人多自然打群架就不吃虧。赤壁之戰(zhàn)后,曹操已經(jīng)基本統(tǒng)一了北方,沿著秦嶺淮河一線,形成了穩(wěn)定的統(tǒng)治區(qū)。曹操也多次試圖突破這條線繼續(xù)南進,但是不論是突破到長江邊還是到漢中,都被趕了回來,因此急劇統(tǒng)一的條件顯然也不成熟。此時東吳和劉備的力量都無法和曹操比。曹操的起家核心兵力是15萬左右的青州兵。而東吳在赤壁大戰(zhàn)中,最多集合了3萬左右的水陸人馬。而劉備的主力一直是在關羽手里,也就是1萬多人。
因此赤壁之戰(zhàn),基本是15萬對孫劉聯(lián)合的4萬。最終還是疾疫幫了東吳和劉備的忙。曹操失敗北還后,仍然有10萬以上的精銳兵力。而東吳最多擴張到4萬人。劉備則先通過在長江南北折騰。從1萬兵力擴張到3萬左右。入西川后,再擴張1萬兵力,總兵力4萬左右。后來的夷陵之戰(zhàn),雙方基本就是3萬主力對3萬主力。演義中的什么60萬只是說說而已,因為當時把四川盆地所有的男性,除了兒童全部當兵,也找不到60萬人。
也就是說在劉備入川后,劉備集團基本上是1萬人入川,成功后又增加了1萬人,川內一共2萬主力。而留守荊州的關羽,手下也就同樣2萬主力軍。以區(qū)區(qū)2萬人鎮(zhèn)守比春秋時代的楚國還大的面積,本身就有點開玩笑。能原地不動,守住這塊土地都不得了。但關羽偏偏不滿足,還想和當年的楚國人一樣問鼎中原。這就是麻煩的基本面。而東吳其實相當于春秋時的吳國,他們也繼承了吳國的稱號。不過此時既沒有稱帝也沒有稱王,只是稱吳侯。春秋末期,楚國被吳國滅過一次。這次則等于關羽統(tǒng)治的荊楚地區(qū),再次被吳地人滅了一次。不過滅的更徹底。劉備集團,在大浪淘沙剩下的三大勢力中,一直都是最弱的。曹操集團從一開始就非常穩(wěn)固,上層帶兵的除了老家的曹家人就是夏侯家。其實都是夏侯家人。剩下的都是投降的打工將領,但是因為都是后來的邊緣者,反倒需要新表現(xiàn),基本都很忠心。而曹操的兵員,15萬青州兵。實力強、出身統(tǒng)一,因此很難動搖。因此“曹兵勢大”,幾乎是三國中用的頻率最高的詞之一。
其實劉備一直重用的是涿州集團,關羽張飛就是這幫人的頭目。關羽大意失荊州后,已經(jīng)把前3種人打拼下的家底都徹底敗光。此時東吳再殺掉關羽,就是一步戰(zhàn)略性的臭棋。本來還可以用關羽一大活人,同時算計掉益州集團!如何操作呢,且看下回分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