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 · 信息 · 知識 · 方法 · 生活 · 教師 · 學生 · 家長 |
點擊題目下方藍字一鍵關(guān)注 江蘇微教育
一直以來,老師和家長總是在強調(diào)高考的重要性,實際上,那只是一個結(jié)果。過程中,有無數(shù)的節(jié)點決定了孩子未來的走向,就比如最關(guān)鍵的四、五年級和初二,就常常被我們忽略了。
1
第一個關(guān)鍵階段:四、五年級
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及策略
01
孩子情感、情緒的突發(fā)期
防止孩子形成叛逆的個性
孩子一般在10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崛起,并強烈需要父母的尊重,要父母把他們當作大孩子。但很多父母不了解這一心理,仍把他們當小孩子看待。因此,這一時期的孩子,常常因為得不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而故意跟父母作對。
父母們不要認為這只是單純的不聽話行為,其實背后隱藏著孩子渴望被你理解和尊重的深層原因。
自我意識正處在形成期,他們對事物有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并且總是固執(zhí)地認為自己才是對的。但由于生活和社會經(jīng)驗的不足,孩子的觀點和看法往往是不全面的,或是錯誤的,因此,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差距也會讓孩子的情緒、情感發(fā)生很大的變化。
面對這一情況,家長們該如何引導孩子呢?
● 方法一:找準孩子情緒變化的原因
這段時間,孩子會出現(xiàn)“煩死了”、“好煩呀”之類的話語,而且說的頻率也會一直上升。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在作文里說出了他們的心里話。
一個孩子說:“媽媽讓我穿的衣服總是我不喜歡的;我喜歡長發(fā),媽媽卻讓我剪成短發(fā)……媽媽這都是不尊重我的表現(xiàn)。”
另一個同學說:“爸爸媽媽不讓我和同學玩,不讓我讀我喜歡的那些課外書。他們好像永遠都不相信我?!?/span>
其實,孩子的煩惱并不僅僅是針對玩具、衣服、發(fā)型,或是課外讀物,他們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和尊重。當孩子真正得到理解和尊重之后,他的一切消極、叛逆的情緒就會消失。
此時正處于情感的突變期,他們?nèi)菀咨鷼?、發(fā)火,但也容易感動。與送給他們昂貴的禮物相比,父母的理解和尊重更能讓他們感動,進而變得平靜和輕松。
● 方法二:允許孩子適度表達自己的情緒
值得注意的是,10歲左右孩子交往的重心已經(jīng)由家庭轉(zhuǎn)移到了學校,同學之間的關(guān)系和友誼將成為影響孩子精神的重要因素。
從心理學角度來講,科學的方法應當是這樣的:
面對孩子表現(xiàn)出的悲傷或軟弱,父母一定不要呵斥,應該讓孩子盡情地發(fā)泄心中的郁悶,只要他發(fā)泄夠了,自然會恢復心情的平衡。
當然,如果孩子需要父母的幫助,父母應該及時安慰孩子,用同理心去感受孩子的情緒,努力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鳴,從而緩解孩子的不良情緒。
而此時,允許孩子適度地表達自己的情緒,不失為一個好辦法。為孩子準備一個沙袋,允許孩子對著沙袋發(fā)泄情緒;允許孩子養(yǎng)小動物,當孩子不愿意向父母傾訴時,可以鼓勵孩子對著小動物傾訴;鼓勵孩子跑步、做運動發(fā)泄情緒……這些都是幫助孩子發(fā)泄情緒的好辦法。
● 方法三:培養(yǎng)孩子控制情緒的能力
四、五年級是孩子情緒、情感的突變期,也是培養(yǎng)孩子控制自己情緒能力的關(guān)鍵期。這時候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對是非、愛好有了明顯的分辨能力,然而他們的交流、溝通能力和方式有限,很可能不會與父母溝通,而這恰恰是促使他們情緒惡化的原因。
要想培養(yǎng)孩子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父母最先應該讓孩子明白這一點:有了負面情緒,沒有關(guān)系,說出來,看父母有沒有辦法。
02
孩子厭學情緒的高發(fā)期
告訴孩子他在為誰、為什么而學習
四、五年級是孩子厭學情緒的高發(fā)期,很多孩子開始討厭學習,討厭寫作業(yè),甚至對父母常說的“要好好學習”等話也會表現(xiàn)出強烈的反感。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
● 首先,這與孩子的自我意識形成和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有關(guān)。在一到三年級的時候,孩子會更多地遵從家長和老師的意見,從不會過多去想“為什么”,他們認為家長和老師的話就是真理。但是,到了四年級后,孩子的思維能力迅速發(fā)展,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獨立思維,他們開始思考:我為什么要學習?學習不好能怎樣呢?
由于自我意識剛剛出現(xiàn),這時候的孩子固執(zhí)地認為,自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這時,父母的嘮叨和命令不僅會令孩子感到厭煩,而且會給他們一種錯誤的信息:學習是一件很艱苦的事情,他在為父母而學習。在這種錯誤信息的感染下,孩子就會產(chǎn)生厭學情緒。
● 其次,這與父母不了解小學階段知識的難度發(fā)展規(guī)律有關(guān)。到了四、五年級,學習難度不斷加大,很多孩子都會感覺到力不從心。如果父母還總是不理解孩子,甚至是斥責、打罵孩子,那孩子很可能產(chǎn)生很強烈的厭學情緒。
做父母的,不管你的孩子正處于哪個年齡段,若要想教育好他們,必須提前了解他們的心理,進而向孩子灌輸“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這個觀念。這樣,對于思維正在高速發(fā)展的四、五年級孩子來說,這將會促使他們的成績穩(wěn)步前進,而不是厭學。父母要對孩子多些鼓勵,少些抱怨;多些表揚,少些批評。
這個階段,父母應該如何對待孩子呢?具體方法如下:
● 方法一:讓孩子知道,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很多父母在孩子的學習上花了大量的心思,但是,容易讓孩子產(chǎn)生誤解:他是在為父母而學習。父母越是逼著孩子去認真學習,越可能給孩子創(chuàng)造了拒絕學習、反駁父母的機會。
● 方法二:告訴孩子——你要為理想而學習。現(xiàn)在有很多家長這樣勸孩子好好學習:“如果你不好好學習,將來就找不到好工作!”“如果你不好好學習,將來就娶不到媳婦(找不到好老公)!”“如果你不好好學習,你將來就會成為社會最底層的人,就要過很艱苦的生活!”……
也許父母們試圖用自己的經(jīng)歷和經(jīng)驗來說服孩子要好好學習,然而,父母們卻忽略了這一點:四年級的孩子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思維,再像以前那樣直接向他們灌輸你的思想,毫無裨益。
最好的方法是,幫助孩子樹立自己的理想,激發(fā)他的內(nèi)在驅(qū)動力。切記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強加于孩子身上,例如強迫孩子把某個不喜歡的職業(yè)當做自己的理想。而是要根據(jù)還子的特長和愛好,幫助他樹立自己的理想。
● 方法三:父母不要太關(guān)注孩子的學習成績。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家長這樣教育孩子:“如果這次你考好了,你想要什么,媽媽就給你買什么?!薄翱剂诉@么少的分,我都替你感到丟人,你還好意思要這要那!”……這種方式要么會使他們變得越來越蠻橫不講理,要么成績大幅下降,甚至走向抑郁或自卑。
每一位家長都應該用平常心來看待孩子的成績。學習是學生的職責,學習好是每個學生都應該做到的事情。家長不要因為孩子的成績好而沾沾自喜,或者用各種各樣的物質(zhì)來獎勵她,這樣只會讓你的孩子有個錯覺:學習是為家長學的。
對待成績不好的孩子,家長也不能打罵他們,而是要鼓勵他們,幫他們分析成績不好的原因,找到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并告訴他們:“只要學習一直在進步,成績是次要的?!?/span>
家長還要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地學習氛圍,如與孩子一起討論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與孩子一起讀書、一起學習……不要動不動就問成績、放學后就催促孩子去做作業(yè),這樣只能讓孩子有種錯覺:他是為成績而活。
● 方法四:父母對一至三年級的孩子不要太過嚴厲。在小學一至三年級,孩子是沒有理性思維能力的,父母要求什么,他們就會做什么,父母說什么,他們就會聽什么。此時,父母的嚴厲可以起到作用。
但到了四、五年級,孩子有了自己的理性思維能力,有了自我意識,當父母再嚴厲地要求他們?nèi)W習、再規(guī)定他們每次考試必須達到的名次時,孩子就會覺得學習是件很苦的事情,從而對學習產(chǎn)生厭煩情緒。
對于那些還沒有上學,或者剛剛讀小學的孩子來說,父母們不要急于教會他們多少知識,也不要要求他們考多么好的名次,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才是最重要的。
關(guān)于對10歲之前孩子的教育,一位兒童心理學家總結(jié)的很好:
多問快樂,少問學習;
多問“這次考試中,你細心了嗎”,少問“這次考試你考了多少名啊”;
多問“你喜歡學……”,少說“今天我教你學……”
03
孩子學習成績定型的關(guān)鍵期
幫助孩子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多年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四、五年級是孩子學習成績定型的一個關(guān)鍵期——那些成績好的孩子中,大部分學習成績會一直保持“好”的紀錄;而那些成績不好的孩子中,大部分孩子的學習成績也很難變得出色。
如果孩子總能取得很好的成績,能夠經(jīng)常品嘗到好成績帶來的樂趣,那么他們對學習的信心就能建立起來,就會喜歡上學習。對于那些不好的學習習慣,如不愛思考、粗心等,也會積極地配合家長和老師去改掉這些壞習慣,進而培養(yǎng)一些有助于提高學習成績的好習慣。
但是,如果孩子在成績很差,或成績平平,他們就不會體會到成績所帶來的成就感,進而也就不會對學習產(chǎn)生信心。學習沒有動力、沒有積極性,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只能越學越吃力,越學越?jīng)]有信心。
由此可見,孩子在四、五年級取得一個好成績,更容易產(chǎn)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才能愛上學習,進而在以后的學習道路上,一直都保持優(yōu)異。
在孩子讀三年級之前,家長可以多問快樂、少問學習,但到了四、五年級,家長就應該多關(guān)心孩子的學習狀況了。這種關(guān)注并不意味著家長要更多催促、督促孩子學習,每天都要對孩子提及學習的事情。而是說,在四、五年級這個學習成績即將定型期,家長要拿出一定的精力,讓孩子體驗學習的興趣、幫孩子建立起學習的信心。
在這個關(guān)鍵時期,父母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呢?如何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呢?
● 方法一:經(jīng)常給孩子“積極暗示”。孩子的自信心除了來自于他們的自我激勵外,還需要來自于父母的賞識和鼓勵。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這樣,家長說他聰明,他就聰明;家長說他笨,他真的會變笨,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講的“暗示”作用。
消極的暗示:“哪里呀,我家孩子不行”;“我家孩子的功課不是很好”;“我家這孩子,成績還可以,就是記憶力不好”……即使是家長對別人謙虛客套的說法,孩子聽到耳朵里,也會認為這是家長對自己的評價。在這種暗示下,孩子也許真就變笨、變差了。正確的做法是,即使孩子真的記憶力不好,在學習方面真的有缺點,家長也千萬不可輕易批評孩子。
積極的暗示:“你很聰明”;“你在媽媽心中是最棒的!”“你將來一定是一個大人物。”
● 方法二:把學習變成一種樂趣。父母逼孩子去學習,雖然有時可以達到一定的作用,但這種方法不能產(chǎn)生長效,而且孩子絕對不會心甘情愿地去學習,尤其是到了四年級,如果父母再逼著孩子去學習,孩子就要產(chǎn)生逆反心理了。
明智的父母最好是想辦法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變“要他學”為“他要學”!父母的言傳身教、創(chuàng)造一些學習的神秘感,都是很好的激發(fā)孩子學習興趣的好辦法。
● 方法三:父母要謹慎對待“陪讀”。很多家長每天晚上都輔導孩子做作業(yè)、為孩子檢查作業(yè),這種陪讀現(xiàn)象是毀滅孩子學習信心和學習興趣的最大“殺手”。
04
孩子習慣的定型期
注重孩子好習慣的培養(yǎng)
國外一位研究行為學的專家做了這樣一項調(diào)查:專家分別對小學四年級到高中三年級的數(shù)千名孩子進行測試,這次測試的內(nèi)容包括知識測試、能力測試和習慣測試。
測試的結(jié)果令這位專家很驚奇,他發(fā)現(xiàn),從小學四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孩子的知識得分和能力得分一直都在呈上升趨勢,但他們的習慣得分卻沒有太大改變。
專家得出這樣一個結(jié)論:孩子習慣培養(yǎng)的關(guān)鍵期是在小學的中低年級,而四或五年級是一個“分水嶺”。也就是說,在四、五年級之前如果孩子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那這些好習慣將會伴隨孩子一生;在四、五年級之后,如果孩子想改掉某些惡習,除非進行特殊的訓練,否則孩子的這些壞習慣是很難改變的。
培養(yǎng)孩子的好習慣是關(guān)鍵:
首先,從習慣養(yǎng)成的特點來看,四、五年級是強化好習慣和改正壞習慣的關(guān)鍵時期,過了這個關(guān)鍵期,這些壞習慣將不會輕易改掉。
其次,從孩子意志力的發(fā)展特點來看,盡管這時的孩子意志力發(fā)展還只是初步的,并且是不穩(wěn)定的,但在這個時候,孩子的意志力發(fā)展開始由弱到強,由他律到自律過度。孩子會通過克制自己,主動培養(yǎng)一些好習慣和改正一些壞習慣。因此好習慣的培養(yǎng)和壞習慣的改正都不是很困難的事情。
最后,孩子在10歲左右,由于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fā)展,孩子行動的動機開始由直接動機向間接動機轉(zhuǎn)化。孩子會努力地表現(xiàn)自己,希望得到更多人的肯定性評價。
家長在幫助孩子培養(yǎng)好習慣、改正壞習慣的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呢?或者說,必須具備哪些教育觀念呢?
● 方法一:給孩子創(chuàng)造好習慣形成的好環(huán)境。任何一種好習慣的培養(yǎng)都不是輕而易舉的,任何一種壞習慣的改正也不是輕而易舉的。父母一定要記住這樣一條真理:孩子的好習慣越早培養(yǎng)越好。
● 方法二:父母要格外注意孩子的習慣。10歲左右,孩子的大腦進入一個迅猛發(fā)展期,這時的孩子已經(jīng)有了理性思維的能力。再遇到問題,他們已經(jīng)能夠做到理智思考、換角度思考了。
例如,在孩子年齡還小的時候,即使媽媽主動暗示孩子“洗衣服是很辛苦的事”,他們往往不能真正體諒媽媽的辛苦,當孩子年齡已大,他們懶惰、不體諒他人的習慣早已定型,不管父母怎樣暗示,相比都是無效的。而在理性思維剛剛出現(xiàn)的四、五年級左右,父母的這種暗示則是非常必須且必要的。
多方教育專家通過細心觀察和研究發(fā)現(xiàn),孩子在四、五年級左右養(yǎng)成的良好行為習慣,將會比在其他年齡段養(yǎng)成的好習慣更持久、更易深入孩子的心靈。
生活習慣:勤勞、講衛(wèi)生、講禮貌、有愛心、能夠體諒他人;
學習習慣:愛思考、細心、課前預習、課后復習;
性格:堅強、勇敢、樂觀、積極。
● 方法三:培養(yǎng)好習慣用加法,克服壞習慣用減法。好習慣是一點點培養(yǎng)起來的,做家長的不能企圖孩子“一口吃個胖子”。利用每天進步一點點的加法原則,讓孩子慢慢來。
而壞習慣也應該是一點點改正過來的,這樣做不僅能保護孩子脆弱的自信心,也能讓孩子在這一過程中,體會到戰(zhàn)勝自己的成就感,從而對自己的信心也會大增。
● 方法四:糾正孩子的壞習慣,需要家長的權(quán)威和毅力。父母幫助孩子改掉壞習慣,必須有一定的權(quán)威,在征得孩子統(tǒng)一的基礎(chǔ)上,給孩子制定出一些“紀律”和“規(guī)則”。
美國研究發(fā)現(xiàn),養(yǎng)成一個習慣需要21天。但是要糾正孩子的壞習慣,需要花費的時間比21天要更多,這就要求父母在糾正孩子壞習慣的過程中要有毅力。面對孩子的耍賴、軟磨硬泡等,父母一定要有耐心,不要向孩子妥協(xié)。
2
第二個關(guān)鍵階段:初二
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及策略
教育界有句諺語:初一相差不大,初二兩極分化,初三天上地下!行業(yè)公認,初二是孩子成績下滑的高危期!很多孩子在小學、甚至在初一都是“好學生”,怎么一到初二就滑落下去了呢?
家長應該做點什么呢?“分化”造成的原因和應對的方法與大家交流一下,期望能對你教育孩子有所幫助。
01
初二分化的實質(zhì)
深層次思維的缺陷
在小學時期,“語數(shù)雙百”司空見慣,90分以下一般就算差成績了。然而,就在這“美好”的背后,不少學生在小學時期就已經(jīng)種下了“初二分化”的種子。如:死記硬背、耍“小聰明”、學習習慣不好、知識面很窄等等。
這種問題不是“智力分化”,但會造成“智力分化”。不是學生不聰明,而是視野太窄,思考問題的方式和習慣出了問題。學習的實質(zhì)并不在于知識量,而在于學習過程中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對知識的簡單應用是“淺層次思維”,進行抽象邏輯思維是“深層次思維”。
初二的教學內(nèi)容和以前相比有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思維方式由“形象思維”為主,變成了“抽象思維(邏輯思維)”為主。學生的“思維準備”在小學沒能做好,到了中學仍然按小學的思維方式去學習和思考,當然會變得很吃力,于是就被分化下來了。
策略
小學時期,由于孩子的智力發(fā)育和知識水平都還很低下,弱化“形象思維”的培養(yǎng)是不可取的,過于強化“抽象思維”往往又不適宜。初一、初二,正當時。要注意孩子的以下幾點:
1、改善學習方式。肯動腦筋,善于思考,善于提出問題。提出問題,往往是成功的一半。
2、知識面要盡量寬闊。要有大量的課外學習、大量的生活實踐作為“背景”。家長要注重孩子的知識積累,為孩子創(chuàng)造課外學習與生活實踐的環(huán)境和條件。
3、關(guān)注學習成績的“智力含量”。不要只強調(diào)學生的成績分數(shù),而要看成績是如何得來的。是靠死記硬背,還是明白了道理?是獨立思考,還是僅僅模仿而已?是“形象思維”取勝,還是“抽象思維”的結(jié)果?需要關(guān)注的是學生的學習方式,思維參與的程度。
02
學習的積極性
意志力和毅力缺乏
有一部分學生較聰明,在小學學得很輕松,所以不需要十分努力就可以取得好的成績。這些學生常常會因為聰明而受到家長和老師的贊揚。他們錯誤地以為,取得好成績原來如此簡單,不認真努力也可學好。從而養(yǎng)成了做事馬虎、不求甚解、怕吃苦等不良習氣。
但到了初二就完全不同了。初二一年的知識量要超過整個小學六年的兩倍。這時,不努力是絕對學不好的。
由于學生剛進入初二,心理發(fā)展不成熟,對自己的認識不足,困難面前,找不出或不想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容易自我安慰,或自我放棄。亦或是,由于學習的長期性,需要學生堅持不懈地學習,但部分學生缺乏起碼的意志和毅力,怕吃點苦,怕受點累,就產(chǎn)生應付的心態(tài),造成學習不扎實,分化下來就是必然的了。
策略
1、首先,家長要正確認識“會玩才會學習”、“快樂學習”。其實,只有會學習的孩子才會有真正的、長久的快樂。
2、其次,要培養(yǎng)孩子的忍耐力!“勤奮”里面包含的內(nèi)容太多。首先是要有主觀愿望,有一個自己去努力的目標,其次是控制力和忍耐力。把主觀的愿望,和控制力、忍耐力融為一體,就成為一個人的意志力。所以“勤奮”總是和意志力在一塊兒。對于剛進初二的孩子,意志力是培養(yǎng)的目標。但是,現(xiàn)在城市里的溫室花朵們,經(jīng)常連一點點精神和肉體上的痛苦都不能承受。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力,談何容易!所以,希望孩子勤奮,還是先從忍耐力開始吧!
3、第三,教育學生,不要迷信天才,要相信勤奮。若想成就一番大事業(yè),不勤奮學習是不可能的。明白要成才非學不成。任何的機遇都是勤奮勞動獲得的,只有拼奮斗,才是通往成才的橋梁。秋天的碩果從來不屬于春天的賞花人,而屬于春天的辛勤耕耘者。明白勤奮學習需堅持到底。愚公移山,精衛(wèi)填海,只要堅持到底,一定會成功。
03
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取決于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即品德、意志、毅力、興趣、體力,還有習慣等因素。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每個人的學習終身受益,也是學習好壞的重要因素。
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主要取決于非智力因素。學習習慣具體指上課習慣、自習課習慣、做作業(yè)習慣、預復習習慣、考試習慣、記憶習慣、出考題的習慣、反思的習慣等。這些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就要看每個人的意志、品德等方面,尤其是遇到困難時非智力因素就非常突出。
然而,小學生和初一學生中,一部分學生貪玩好耍成性,不思進取,學習習慣非常糟糕。造成的原因,是家長總希望孩子能快樂地學習,怕他吃苦,怕他受累;還有就是家長和老師督促、教育不夠。
策略
1、培養(yǎng)孩子細致、扎實、嚴謹、高效的學習習慣。指導并嚴格督促孩子全面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越是聰明的學生,越要注意學習的計劃性,思維的邏輯性,書寫的條理性。
2、培養(yǎng)他們經(jīng)常反思的習慣。對聰明但容易驕傲、貪玩好耍的學生,尤其不要過多地夸獎,應讓他感覺到刻苦學習、取得好的成績是自己的本分,本就應該這樣。
04
青春期的煩惱
生理及心理變化
初二學生一般剛進入青春期,心理起伏較大,體驗深刻。特別是女生,比較關(guān)注自己生理的變化,造成學習不專心。有的學生把月經(jīng)、遺精、乳房、痛經(jīng)等正常的生理發(fā)育現(xiàn)象視為疾病,造成嚴重的心理負擔。有的學生開始對異性特別關(guān)注,注重穿著打扮,與異性交往過密,出現(xiàn)分心。
策略
加強青春期教育和引導,使學生正確對待自己生理上的變化,坦然地迎接挑戰(zhàn)。盡管學校對學生進行了青春期教育和引導,但來自家庭、來自親人的教育是不可替代的。
父母要及時地以適當?shù)姆绞?,對孩子進行生理知識、性心理方面的正確引導和教育。對出現(xiàn)青春期生理不適的學生,要及時到醫(yī)院就診。從而解除孩子心里的包袱,專心學習。
05
個性與人際關(guān)系
關(guān)系心理成長
人際關(guān)系問題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成績。有的因人際上孤獨而出現(xiàn)心理疾病,有的會交壞朋友,有的會從不良書刊、游戲和網(wǎng)絡(luò)上尋找寄托。
策略
須引導孩子正確處理與親人、與老師、與同學的關(guān)系。一般來說,成天對他人意見一大堆的人,往往比較狹隘、偏激。家長應教導他學會“換位思考”,去緩解心理上的不平衡。以愛心、寬容之心去包容他人,善待他人,體諒他人,友好相處。
要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多為他人服務(wù),多幫助他人,多與人交流,多交朋友。心里有事要向朋友向師長傾述。家長要經(jīng)常和孩子溝通,做孩子的朋友,了解孩子思想動態(tài),及時給予開導。必要時,可以帶孩子看心理醫(yī)生,接受專業(yè)人士(醫(yī)生)的指導。
06
理想和價值觀
關(guān)系形成時期
初二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guān)鍵期。這時的孩子如果沒有理想,或是有不正確的價值觀(如拜金主義、虛無、仇視、冷漠等),就會形成人的發(fā)展的“價值空白”或“價值邪惡”,以后再也不好教育了。這不僅僅會造成學習上出現(xiàn)分化的問題了,重要的是,他的人生之路怎么走,都讓人擔憂!
策略
要教育孩子愛祖國、愛人民,樹立崇高理想。要愛護、幫助弱小。要做對國家和人民有貢獻的人,對社會有用的人,對家庭和父母有報答的人,對自己負責的人。這些話其實不空洞,都是很現(xiàn)實的。
重視對孩子的理想教育,父母不要把自己的低境界的價值觀傳授給孩子。讓孩子盡量少接觸家長生意場、官場上的朋友。生意場、官場上的好的東西,等孩子長大成人了再學,也不遲。
關(guān)注孩子結(jié)交的人,了解孩子交朋友的情況。交什么樣的朋友,能反映出孩子是什么樣真實狀態(tài)。幫助孩子結(jié)交好朋友,斷絕壞朋友。
這樣做,都是因為孩子小,是非判斷力較弱,又正是理想和價值觀形成時期。
▍素材來源: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 ▍綜合整理:江蘇微教育 ▍編輯:君子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