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xù)前文《“基輔傳”之一:從神話到公元前后,斯拉夫人到來前的黑海北岸史》。
黑海北岸,在很古的時候沒有中國人直接到達這里的紀錄,所以這里的一部分遷徙民族的歷史要參考中國漢代歷史文獻和東羅馬帝國的拜占庭歷史文獻,還要參考后來的俄國人寫的歷史。
希臘人沒落、羅馬人到來前后,有相當長的時間里的黑海北岸歷史是漫漶不清的,因為這里的舊殖民者不斷被新殖民者代替,而歷史永遠是那些留有后裔的殖民者的史學家記載下來的,總會對失敗者的記錄有所疏剪。
傳說狼孩羅慕路斯和列慕斯在意大利臺伯河畔建立了一座城市,因為紛爭羅慕路斯刺死列慕斯,因此新城根據(jù)羅慕路斯的名字被命名為羅馬。起初,羅馬是共和國,到公元前27年,羅馬元老院授予蓋烏斯·屋大維“奧古斯都”稱號,羅馬由此進入帝國時代。羅馬帝國不斷向外擴張,奧古斯都時代就已來到黑海北岸,但顯然這里成為羅馬帝國的邊境棄地,很快衰落到不成樣子。與奧維德同時代的斯特拉波,寫有《地理志》一書,記述了新殖民者薩爾馬提亞人各部落以及所控制各地區(qū)的名稱。斯特拉波說雅濟格人和洛克索拉人是“住在大車上的人”,是游牧部落。但斯特拉波并不了解在薩爾馬提亞人之前進入黑海北岸的巴斯塔爾人、薩烏洛馬特人等的情況。斯特拉波記述了大量頓河流域的事情,這時頓河河口存在一個屬于博斯普魯斯王國的希臘殖民地塔納伊斯。斯特拉波認為頓河是歐羅巴洲與亞細亞洲的交界處。直到18世紀,俄羅斯帝國才把歐洲地區(qū)的東部邊界劃到烏拉爾山一帶。
羅馬帝國圖拉真皇帝在位時期(公元98年-公元117年),帝國疆域達到最大。但395年,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分給兩個兒子,東部分給長子阿卡迪烏斯,西部分給幼子霍諾里烏斯,實行東西分治,從此羅馬帝國分裂。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是在希臘古城拜占庭的基礎(chǔ)上建立起來的,故東羅馬帝國又被稱為拜占庭帝國。
羅馬帝國的分裂
此后蠻族開始侵入。所謂蠻族,在西方歷史中是羅馬帝國對周遭部落和民族的稱呼。羅馬帝國在意大利以東地區(qū)希臘語占支配地位,在意大利本土及以西地區(qū)拉丁語為主要語言。古希臘語和古羅馬語屬同一語系,有很多通用語,蠻族是指不會說通用語的民族。蠻族滅亡了西羅馬帝國,蠻族的后代也成為現(xiàn)代歐洲的主體民族。這些蠻族的后裔都號稱繼承了羅馬帝國的文化遺產(chǎn),而原始的純正的羅馬人的后代跑哪里去了?大概早就被其他民族同化光了。
來自東部的蠻族不斷入侵羅馬帝國與來自東方的“匈人”不斷侵入他們的領(lǐng)地有關(guān),而“匈人”據(jù)說與被中國漢朝驅(qū)逐出境的“北匈奴”有關(guān)。由于中國漢朝對匈奴的不斷征伐,迫使少部分匈奴人被迫西遷(大部分匈奴人最后融入漢族),他們先是迫使中亞一些游牧民族向東歐遷徙,而東歐原有的民族又不得不向羅馬帝國腹地遷徙,對羅馬人來講就是幾百年來持續(xù)不斷的“蠻族入侵”。 每次蠻族只有2、3萬人參加與羅馬帝國軍隊的戰(zhàn)斗,羅馬帝國在不斷內(nèi)訌和外患中衰弱、變革、短暫復(fù)興、再次衰弱直至分裂和西羅馬帝國滅亡。
歐亞大草原西界是頓河東岸,大草原是大量西遷進入東歐的游牧民族的發(fā)源地
先說結(jié)論,新的來自東方的游牧民族重塑了中歐和東歐的歷史:匈人加速了西羅馬帝國的隕落,阿瓦爾人(下一章節(jié)講述)促進了中歐和東歐的斯拉夫化。
《史記·大宛列傳》載,“奄蔡,在康居西北可二千里,行國,與康居大同俗,控弦者十余萬,臨大澤無涯,蓋乃北海云?!蔽鳚h時期,在錫爾河與阿姆河之間的中亞河中地區(qū)的錫爾河以北的康居(咸海)西北、里海北部,有一個白種人的草原游牧民族,奄蔡。奄蔡在東漢時期隸屬康居。158年一小支北匈奴西遷,奄蔡也隨之西遷,其中一部分于374年隨巴蘭姆伯爾大單于去了歐洲,在伏爾加河與頓河之間地區(qū)定居,另一部分則留在高加索以北地區(qū)。奄蔡,在《史記》《漢書》《后漢書》等中被譯為奄蔡、闔蘇、阿蘭聊國、阿蘭、阿倫等。如《后漢書·西域傳》中說:“奄蔡國改名阿蘭聊國,居地城屬康居,土氣溫和,多楨松、白草,民俗衣服與康居同”。東羅馬帝國的拜占庭史料里,把西遷的奄蔡人稱為阿卡齊爾人,說他們是居住在黑海以北、亞速海附近的部落。在歐洲歷史中一般稱他們?yōu)榘⑻m人。
阿蘭人、東哥特人與蠻族人入侵羅馬帝國路線
來自中亞的阿蘭人早期被入侵黑海北岸的波斯游牧民族薩爾馬提亞人統(tǒng)治。薩爾馬提亞人后來被哥特人和匈人打敗而一蹶不振,到6世紀時完全消失。
羅馬地理學家托勒密在《地理》中記載,在里海北岸居住著游牧民族匈人,后來法國漢學家于1756年在《匈奴通史》中推測匈人的來源即中國漢代北方游牧部落匈奴。但現(xiàn)在研究認為匈人不一定是西遷的匈奴人,他們可能是有一定血緣關(guān)聯(lián)的民族族群。匈人被歐洲歷史學家稱為“萬惡之源”,因為匈人西遷迫使蠻族向羅馬帝國境內(nèi)大遷徙。
羅馬歷史學家阿米阿努斯在《歷史》中記載匈人:“他們的生活方式實在是粗糙。他們不會用火,不會給食物調(diào)味,只吃野生植物的根和半熟的肉,什么動物的肉都吃,而且只會把肉放在自己的大腿和馬背之間稍微加熱一下。他們沒有可以遮風擋雨的房屋……在他們中間連用茅草覆蓋的小屋都找不到。他們在山間和林中漫游,從出生起就習慣了寒冷和饑渴……他們穿上臟兮兮的衣服以后就不再脫下,也不知道更換,直到衣服穿爛……他們不會犁地,連犁都沒有握過。他們沒有固定的居所,沒有家庭,沒有法律,沒有固定的生活方式,而是像難民一樣住進大車到處流浪。就在這樣的大車里,女人們制作臟兮兮的衣服,與丈夫交配,生下孩子并將他們養(yǎng)大。沒有人知道自己從哪里來,他們的母親在一個地方受孕,在另一個地方生下他們,在更遠的地方把他們養(yǎng)大?!边^去人們曾斥責這種記載不真實,直到發(fā)現(xiàn)匈人把肉放在馬鞍下加熱與20世紀20年代的蒙古人的做法相同后,才承認這些記載中可能有真實的一面。匈人西遷可能與突厥人崛起開始侵占他們的游牧之地有關(guān)。
350年,強盛的阿蘭王國與匈人激戰(zhàn)于頓河沿岸,卻遭慘敗,阿蘭王被殺,阿蘭國滅,阿蘭余部最終臣服于匈人。此后,匈人在頓河流域附近逗留了幾年,然后在國王巴蘭比爾帶領(lǐng)下繼續(xù)向西進攻。
此前,來自今瑞典南部境內(nèi)、挪威西部境內(nèi)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的日耳曼人進入大陸,趕走了阿爾卑斯山北部廣大平原上的凱爾特人,在萊茵河以東建立了許多國家。日耳曼人在黑海北岸建立東哥特王國,疆土東至頓河,與阿蘭人接壤;西至德涅斯特河與西哥特人為鄰;南起黑海北至德涅斯特河的支流普利派特河沼地。374年,匈人聯(lián)同被征服的阿蘭人,大軍侵入東哥特,東哥特人屢戰(zhàn)屢敗,于375年投降匈人。
東哥特人滅國后,匈人繼續(xù)向西,西哥特人以德涅斯特河為險布兵防守。匈人從上游乘夜偷渡再回攻,打敗西哥特人。數(shù)十萬西哥特人渡過多瑙河逃入羅馬帝國境內(nèi),并于378年在阿德里亞堡大敗羅馬皇帝瓦倫斯。匈人征服北方諸日耳曼部落,奪取潘諾尼亞平原。自黑海至多瑙河以北的大片土地,盡入匈人之手。匈人驅(qū)逐日耳曼人等民族使得蠻族大遷徙,從而滅亡西羅馬帝國。
建于5世紀第2個10年早期的君士坦丁堡三重城墻,用于抵御匈人入侵
被譽為“上帝之鞭”的匈人首領(lǐng)阿提拉于453年暴斃,匈人被迫逐漸后退到匈牙利一帶,后來又退至烏克蘭西南部的頓河口,分裂成庫特利格爾匈人和烏特利格爾匈人兩部。阿提拉之子衣爾納克在南俄草原頓河一帶活動時,東羅馬史料稱他們?yōu)?strong>保加爾國,保加爾人與庫特利格爾匈人有關(guān),是今俄羅斯境內(nèi)楚瓦什人先祖。
匈人阿提拉的帝國
自波斯族群斯基泰人和薩爾馬提亞人統(tǒng)治之后,來自北歐的日耳曼人東哥特人逐漸擊垮薩爾馬提亞人,與來自中亞的阿蘭人分別占據(jù)黑海北岸地區(qū)。當東方的匈人侵入以后,黑海北岸地區(qū)又落入匈人之手。隨著匈人帝國瓦解之后,外來的殖民者斯拉夫人開始登上黑海北岸地區(qū)的歷史。
考古發(fā)掘出的古斯拉夫和波羅的海陶瓷
提起斯拉夫人,我們會想起來俄羅斯、白俄羅斯和南斯拉夫等諸多民族名稱。其實斯拉夫人民的構(gòu)成遠比這復(fù)雜,而且至今族源不甚清晰。斯拉夫人最早沒有文字,直到斯拉夫人改信基督教,才于9世紀中葉的摩拉維亞,由拜占庭傳教士西里爾和美多迪烏斯為翻譯《圣經(jīng)》而創(chuàng)造了第一個斯拉夫語的書寫體系。直到12世紀,才有斯拉夫文字追憶斯拉夫人的古代歷史。這些斯拉夫人的史書有:1120年左右在波希米亞布拉格的科斯馬斯寫的《編年史》,1115年左右在波蘭高盧無名氏寫的《編年史》,1116年在基輔寫的《羅斯最初編年史》,又稱《往年紀事》。此時已距斯拉夫人在歐洲土地上建立統(tǒng)治過去了將近500年。
通過語言學資料,如單詞“鵝耳櫪”等斯拉夫故有詞匯,顯示東斯拉夫人的故土位于第聶伯河與維斯瓦河之間的森林地帶和林草混交帶,主要是今天烏克蘭的沃里尼亞與普里皮亞季沼澤地區(qū),西斯拉夫人的故土則是今波蘭境內(nèi)的維斯瓦河河谷。但是這些說法都不一定準確。直到6世紀初,斯拉夫人才被羅馬人記載下來,他們生活在被哥特人和匈人削弱的拜占庭帝國的邊界上,隨后遷入巴爾干地區(qū)。
擁有哥特血統(tǒng)的6世紀拜占庭學者約達尼斯將斯拉夫人分為兩個主要群體——斯科拉文人和安特人?!奔s達尼斯寫到:“達契亞地處這些河流中間,被高聳的阿爾卑斯山(喀爾巴阡山脈)環(huán)繞,仿佛戴了一頂王冠。在山脈靠向北方的左側(cè)山脊附近,維斯瓦河發(fā)源的地方,居住著人口眾多的威尼蒂人,他們占據(jù)了廣闊的土地。盡管他們的名字如今散布在各個部落和地方,但他們主要被稱為斯克拉文人和安特人。斯克拉文人的住所從諾維奧杜努姆延伸到……德涅斯特河,向北直到維斯瓦河……安特人是這些人中最勇敢的……(他們的住所)從德涅斯特河到第聶伯河,從一條河到另一條河要走上許多天?!爆F(xiàn)代認為斯拉夫人來自威尼蒂人的說法是約達尼斯對塔西佗《日耳曼尼亞志》記載的錯誤理解。
一般認為4-6世紀,斯拉夫人分化為3大支系,并出現(xiàn)不同的名稱:西支稱維內(nèi)德人(居住在維斯瓦河附近),東支稱安特人,南支稱斯科拉文人。而“斯拉夫”的名稱源于斯科拉文人的名稱。
斯拉夫人不斷襲擾拜占庭帝國。到6世紀30年代末期,拜占庭帝國不斷挑唆安特人與斯科拉文人相互作戰(zhàn)。拜占庭帝國也同時從這兩個族群中招募兵員。安特人入侵了拜占庭位于巴爾干半島東部的色雷斯行省,掠奪和擄走大量奴隸,將他們帶回多瑙河左岸。他們后來向拜占庭帝國查士丁尼大帝投降,查士丁尼大帝把多瑙河以北被廢棄的希臘城市圖里斯劃給安特人,作為他們的都城。安特人曾想成為拜占庭帝國的合法公民,但是沒有成功,最后獲得拜占庭帝國的盟友身份,也就是雇傭軍身份,為拜占庭帝國守衛(wèi)邊疆,因此也從拜占庭帝國金庫定期領(lǐng)取報酬。
拜占庭人普洛科皮烏斯記載安特人與斯科拉文人擁有共同的語言、宗教和習俗,斯拉夫人是一個半游牧族群,住在“簡陋而彼此相隔很遠的棚屋里”。他們經(jīng)常改變居住地點。斯拉夫戰(zhàn)士都是“個頭很高、身體粗壯的男子”?!皬钠つw和手發(fā)看,他們算不上金發(fā)的白人,卻也不完全是黝黑的類型,而是每個人的皮膚都略微呈現(xiàn)紅色?!彼估蛉恕吧钇D苦,從不在意身體的舒適......身上總是覆滿污垢。從各個方面來講,他們都不卑鄙,也不作惡,然而他們?nèi)员A糁偃说乃匈|(zhì)樸特征”。
斯拉夫人內(nèi)部采取民主制。普洛科皮烏斯寫道,“這些斯科拉文人和安特人,不是由一個人來統(tǒng)治的。他們長久以來就生活在民主之中,其結(jié)果是有關(guān)他們利益的任何事情,不論是好是壞,都由民眾來決定?!彼估蛉嗽趹?zhàn)場上喜歡赤裸上半身,“當他們身處戰(zhàn)場時,大多數(shù)人會徒步向敵人發(fā)起攻擊。他們手持小盾牌和投槍,卻從來不穿胸甲。事實上,他們中的一些人甚至連汗衫和斗篷也不穿,只是將褲子提到私處的高度,就投入與敵人的戰(zhàn)斗之中?!?/p>
“他們相信一位神祇——閃電的制造者——獨為萬物之主,并向他獻上家畜和其他各種犧牲?!逼章蹇破跛箤懙溃八麄兂绨莺恿?、水妖以及其他各種精靈,向它們個個都獻上祭品,并將他們的卜筮與這些獻祭聯(lián)系起來?!痹缙诘乃估蛉藢Ω淖诨浇毯芘懦?,“他們對它既不了解,也決不肯承認它對人擁有任何力量?!薄暗斔麄兠媾R死亡——比如生病或開始作戰(zhàn)時,他們會發(fā)誓說,如果自己能夠生還,就立刻向神明獻上祭品,以抵償自己的生命。而當他們真的生還時,他們也會信守諾言,獻上他們承諾的祭品,并相信這些祭品已經(jīng)換回了他們的安全。”
公元600年左右,拜占庭皇帝莫里西烏斯的《戰(zhàn)略》一書對渡過多瑙河來到巴爾干地區(qū)定居的斯拉夫人做了一些描述。他說這些斯拉夫人對旅人極其友善,但過于自由散漫,不愿遵守條約,也不愿服從多數(shù)人的意見。在他們位于多瑙河以北的故鄉(xiāng),斯拉夫人將居處或建在森林中的河岸上,或建在沼澤地帶,以免讓入侵者輕易找到。他們最喜歡伏擊戰(zhàn)術(shù),盡量避免在開闊地帶作戰(zhàn),對常規(guī)軍事隊列也毫無興趣。他們以短矛、木弓和短箭作為武器,在部分箭頭上涂抹毒藥。他們強迫俘虜做他們的奴隸,但會把奴役期控制在一定的時間之內(nèi)。根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斯拉夫人是擁有設(shè)防的城鎮(zhèn)的,斯拉夫人過著流動的農(nóng)耕生活。相較于其他殖民者,斯拉夫人性格比較溫和,這也是他們能最終在黑海北岸生存下來的原因之一。斯拉夫人在黑海北岸地區(qū)一直快快活活生活到7世紀初,直到來自里海北面的兇殘的柔然部落阿瓦爾人侵入到這里打斷他們的正常生活為止。
基輔獨立廣場的創(chuàng)始人紀念碑
我又要接近講到基輔了,基輔大約于5世紀下半葉的某個時期由斯拉夫人建城。寫于12世紀的東斯拉夫人編年史《往年紀事》記載了“基輔城”的由來:波良人部落首領(lǐng)——基、謝克、霍里夫和利比德共同“建造城堡,以長兄的名字命名為基輔?!苯裉旎o市中心的謝卡維奇亞山丘和霍列維奇亞山丘即得名自基的兄弟謝克和霍里夫。
未完待續(xù)。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