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孔子曾經(jīng)說過一句話,表達出與人溝通時候,容易犯的三個錯誤。
“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span>
“三愆”,就是與他人談話時最容易犯的三個錯誤。
與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交流有這樣三個要注意的問題:
第一,很多人還沒等別人開始講述就說話,被稱為急躁;
第二,說話時不會大大方方講清楚自己的觀點;
第三,要沒有學(xué)會觀察別人的臉色說話。
這三愆,也就是與人溝通時最容易犯的三個錯誤,針對這三個錯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yīng):
南懷瑾
與人溝通時,要戒急戒躁
南懷瑾《宗鏡錄略講》表達了自己的一種觀點,那就是無論做什么事情其實都要戒急戒躁,什么事都要放慢自己的節(jié)奏,多數(shù)時候急躁只能壞事,反而是慢慢地修行、逐步地深入,更能讓人領(lǐng)略到更高的境界。
與人溝通交流的時候,最好不要表現(xiàn)出你的過分急躁。因為過分的急躁會令人感到疑惑、懷疑。對方會對你的行為感到不安,并退避三分。
你需要努力掩飾住你的急躁,做自己生活的絕對主角。
杜甫有詩“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便是與人交流的最高境界。
不管是做什么事情,其實都可以通過一點一滴的滲透,這樣可以讓成功一步步地接近,這才是真正的成功之路。然而不幸的是,真正能夠?qū)ふ业竭@條道路的人畢竟是少數(shù)。
我們要戒急戒躁,那么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我們都應(yīng)該以急躁為心頭的大患,用耐心來沖抵急躁。
一個人只要能耐得住性子做事,就可以讓人生步入到不間斷的上升通道中,最終積小成為大成,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
與人溝通時,要大方自然
第一次與陌生人交談,因為雙方不太認識,沒有一起了解的過程,如果不注意講話的基本要求,兩人就很難交流。
溫和友善與彬彬有禮,是與別人進行交談的條件。只要以禮貌友善的態(tài)度進行交談,雙方就會很快地進行交流。
我們初中就聽過鄒忌諷秦王納諫的故事,鄒忌之所以能夠成功,原因關(guān)鍵在于他巧妙地把各個不同的人的心理進行了對比,輕而易舉地讓齊王明白確實受了蒙蔽,神態(tài)也自然大方。
與陌生人說話,語氣要親切,言辭要得體,態(tài)度要落落大方。
為了讓收聽者能留意自己,使言談顯得更生動更有趣味性一些,在說話中也可加進一些手勢,但動作幅度最好不要太大,更不要手舞足蹈或用猥瑣和低聲下氣的表情,如企圖以鄙薄自己來取悅于對方,這樣做其實看起來也像是在降低自己的人格,我們主觀上想討好對方,結(jié)果可能適得其反,卻讓對方更加輕視自己。
只有以不卑不亢的態(tài)度去交談,才有利于雙方平等地交流思想感情,并獲得對方的信任和尊重。
與人溝通時,要善于揣摩
孔子有訓(xùn):“夫達也者,質(zhì)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一個容易接近的人,必須有敢于親近和理解他們的表情。那些不注意情況說話的人,如果說的直白一點,大概就是眼神有問題了吧。
揣摩是一種心理計策,但要想和別人高效率進行溝通,選擇少說一些廢話,揣摩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就是說:摸清楚對方的內(nèi)在真正所需其實是最難掌握的,因為人的心情和外在環(huán)境,是很快就能夠改變的。
說話的人要想做出合時、合適,合事的思考判斷,實在不易。
人要能夠成事,就在于抓住時機及形勢。
所以,如果一旦摸清了對方的需要,就要想出動人的言辭,編成有條有理的文章,這樣才可以對人說出有影響力量的話來。
懂得察言觀色的人,往往很少為說錯話而吃虧。
反之,若對談話氣氛視若罔聞,一味自己發(fā)表自己得觀點,要么說不到點子上,如果說得重了,可能還會誤傷到別人,更容易遭人怪罪。這就得不償失了。
古今說話雖然有別,但說錯了話便要得罪人,這道理從來未變。
要記住“三愆”的道理,這樣會幫助我們我們在交際中避免失言,也會讓我們留意各種形勢,在最恰當(dāng)?shù)臅r間點表達自己的觀點,讓小言談獲更大的成就。
※ 本文系京博國學(xué)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請注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