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講義》——雍也第六(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705b800100bzol.html
子曰:“齊一變,至于魯;魯一變,至于道。”
孔子說:齊國一變,就變成了魯國,魯國一變,就成了道。這怎么講呢?周文王得了天下以后,把魯國分封給周公,把齊國分封給姜太公,齊魯兩國都是圣人教化過的地方,相對其他諸侯國,齊國和魯國的民風最好。但齊魯兩國相對而言,魯國民風比齊國更好。因此孔子說齊國的民風稍稍一變,就能接近魯國,魯國的民風稍稍一變,就能接近于大道。什么道?圣賢之道,周公之道。這是孔子對當時的社會風氣,對當時各諸侯國的一個評價。朱子說:“孔子之時,齊俗急功利,喜夸詐,乃霸政之余習。魯則重禮教,崇信義,猶有先王之遺風焉。”齊國是春秋時候率先稱霸的國家,齊國有一種霸政之風?!睹献印分v王霸之辨,說以力服人,就是行霸道,以德服人,就是行王道。你聽不聽課,不聽,啪啪啪,打得你聽,讓人口服心不服,就叫霸道。行王道,就要以理服人,以德服人。齊國是行霸道,有霸政的余風,而魯國是行王道,講禮儀,崇仁德,魯國仍然有王者之風。齊國和魯國的風俗,有美和惡的差別,近于先王的道,魯國更容易,齊國就要難一些。因而是“齊一變,至于魯;魯一變,至于道”。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孔子說,君子用文——這里的文指《詩》、《書》、《禮》、《易》、《樂》、《春秋》六經(jīng),君子用六經(jīng)來廣博自己的學問,用禮來約束自己,不使自己張狂,“亦可以弗畔矣夫”!“畔”就是違背,也可以不違背于道啊。人一旦有點學問,就容易恃才放狂,自己有了學問,這個也瞧不起,那個也瞧不起,得意忘形?,F(xiàn)在這樣的人比較多。老子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你的學問越高,你的障礙就越大。博學于文必須約之以禮,有了學問還要用禮來約束,這是孔子很重要的教育方法。既要讓你讀書,滿腹經(jīng)綸、有學問,又要有禮,隨時約束自己,不張狂。光有學問,沒有道,沒有德的人,越學越覺得自己滿腹經(jīng)綸了不起了,各種傲慢、輕慢的行為就出來了,目中無人,天上地下,唯我獨尊。這是很不好的。《弟子規(guī)》里講:“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也正是這個意思。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