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ethoven 貝多芬 簡介
一七八七年四月,一位年青人前往維也納拜見當時的大音樂家莫札特。此人其貌不揚,短小精明,在莫札特面前大展鋼琴身手,連被譽稱神童的莫札特亦為之驚嘆。立即向在場的朋友說:“此年青人必為樂壇掀起狂瀾。” 莫札特的預言不到十年立即應驗,此人正是鼎鼎大名的貝多芬
貝多芬一七七零年十二月十六日出生於德國科隆附近萊茵河畔的波昂。他的父親約翰庸庸碌碌,嗜酒如命,童年時代貝多芬毫無幸??裳?..
~慘遭鞭笞的童年聲聲疼~
他的父親希望兒子成為第二個神童,以便靠他享受榮華富貴,所以強迫他學習鋼琴,稍有不遂,即遭毒打。就在這樣凄慘痛苦命運下,貝多芬渡過了童年。
貝多芬天賦過人,再加上後天刻苦的磨練,程度愈來愈高,連他的老師都自嘆弗如 ,十二歲時貝多芬受聘為宮廷古鋼琴與風琴樂師,也負起了養(yǎng)家責任。在宮廷中貝多芬遂漸受到重視,但他心懷遠大,在一七八七年遠赴維也納投拜莫札特。但很不幸,他的母親在波昂病危,回家不久,母親就去世了。這對貝多芬打擊甚大,他又在波昂待了五年 ,為了實現(xiàn)理想,貝多芬於一七九二年再度前往維也納。此次華德斯坦伯爵援助甚多,為了報答,貝多芬日後寫出了鋼琴奏鳴曲作品五十三獻給了華德斯坦 ,到了維也納,貝多芬受教於海頓門下一年,又向申克 阿布雷茲貝格與薩里耶里等名師求教,尤其是後者,他學了有十年之久。
~掙脫束縛 追求自由~
一七九五年貝多芬在維也納舉行了第一次音樂會,當時他親自彈奏自己寫作的「第二號鋼琴協(xié)奏曲」維也納市民為之折服,他也因此名聞遐邇。
他的「第一號交響曲」是後來才作的,同年他又出版了三首鋼琴三重奏貝多芬也奠定演奏者與作曲家的雙重聲譽
此後五年,他又寫作了第一號到第十一號鋼琴奏鳴曲。以及第一號到第三號鋼琴協(xié)奏曲。一七九九年貝多芬又完成了「第一號交響曲」。他憑著神奇的想像力,接連寫作了震驚樂壇的名作。在這些作品中,彌漫著生命的歡愉與熱情,而且表現(xiàn)了空前的自由意境,突破了連莫札特都束縛的嚴格形式 ,貝多芬在一帆風順之際,聲名如日中天,然而不幸的命運降臨到他身上——他有了耳聾的疾病
~聽不見聲音的巨人~
這是很殘酷的打擊,為了怕人發(fā)覺他耳聾,貝多芬逐漸離群索居,自己變得愈來愈孤僻; 而在此時,他與一名十七歲少女朱麗葉塔.古奇阿帝相戀。著名的十四號鋼琴奏鳴曲「月光」就是他們相戀的作品
一八零二年貝多芬遷到離維也納車程一小時的海利金寧靜村莊作曲,他在那里完成了第二號交響曲。但耳疾惡化使他痛苦萬分,因而他寫下了海利根施塔特遺書,陳述悲慘遭遇與不幸。後來貝多芬又因康德的哲學觀重建信心。「要忘掉自己的不幸,最好的方法就是埋頭苦干」。此時他回到維也納,樂思泉涌,一八零三年寫出了雷霆萬鈞的第三號「英雄」交響曲。此曲原想獻給拿破侖,但因拿破侖加冕稱帝,貝多芬憤而涂掉拿破侖的名字,改稱為「英雄交響曲」。
同年,貝多芬又寫作了極出色的第九號小提琴奏鳴曲;「克羅采」。一八零四年完成第二十一號鋼琴奏鳴曲「華德斯坦」。隔年又接著完成第二十三號鋼琴奏鳴曲「熱情」與獨一無二的歌劇「費黛里歐」。在這一連串作品中他表現(xiàn)出 真正的功力,如「華德斯坦」與「熱情」使世人如癡如醉。一八零六年他又作出「第四號鋼琴協(xié)奏曲」和「D大調(diào)小提琴協(xié)奏曲」。
一八零八年貝多芬同時發(fā)表了第五號交響曲「命運」與第六號交響曲「田園」。一八零九年完成第五鋼琴協(xié)奏曲;「皇帝」。這些全是永垂不朽的杰作。
~藏著熱情的火山~
貝多芬的內(nèi)心蘊藏著無窮的感情,細膩、超凡、和諧十全十美。貝多芬有意將自己的意念放在曲子中。如第五號;「命運」,一開始的主題動機就是命運之神用力敲門,第六號「田園」更可察覺出貝多芬有意對大自然的描繪第一樂章他即標明了「令人心曠神怡的鄉(xiāng)間」字眼。
一八零九年拿破侖攻占維也納,王子公孫紛紛逃難,貝多芬經(jīng)濟陷入困境。在戰(zhàn)火彌漫的日子里,他依然留在維也納,苦心創(chuàng)作,他的「皇帝」協(xié)奏曲就是在隆隆炮聲中寫出;的。
由於「命運」與「田園」首次演奏并未獲得維也納人民的青睞,貝多芬有心離去前往德國,但因魯?shù)婪蚬?、羅伯高維茲王子與金斯基公爵三人極力挽留,他才留下。日後,貝多芬寫作「大公鋼琴三重奏」題獻給這些恩人。
~樂聲飛入平常百姓家~
自法國革命後歐洲空氣為之一新,個人自由與人權(quán)因而確定。貝多芬亦把音樂平民化了,將音樂從貴族中帶入全民化。貝多芬的成就,功垂百世。
拿破侖兵敗,維也納又恢復歡樂的氣氛。一八一二年貝多芬在傷兵救濟音樂會上首演「第七號交響曲」與「第八號交響曲」,非常轟動。他又博得維也納人民的尊敬。
貝多芬從一八零四年到一八一四年之間,肉體蒙受失聰?shù)膽K境,但在這十一年的歲月里,他的創(chuàng)作豐富,歷史價值史無前例。他寫出了人類音樂寶藏中光芒萬丈的珍品。 ww
他的「第七號交響曲」沒有標題,華格納認為這首曲子是舞蹈的象徵,尤其是熱情奔放的終樂章。「第八號交響曲」是他九大交響曲中最明朗、最爽快的曲子,以達觀而超然的態(tài)度瀏覽人生。
貝多芬的第三段人生起自一八一五年。那時他已屆壯年對人生有更透徹的領悟,此後寫作的音樂,除了震古鑠今的第九號交響曲「合唱」和「莊嚴彌撒曲」外,全是鋼琴奏鳴曲和弦樂四重奏曲,這全是有內(nèi)在的與深邃的精神意境。
~樂圣不擅人間事~
由於弟弟卡爾一八一四年去世,貝多芬又負起了監(jiān)護養(yǎng)育侄兒的責任。但領養(yǎng)過程與事後侄兒給他帶來的問題讓他吃了不少苦頭。總之他無法將愛心轉(zhuǎn)移到他侄兒身上。貝多芬對與人如何相處的道理完全崩潰。
樂圣貝多芬變得更加消沈,同時身體狀況更加嚴重,經(jīng)濟十分拮據(jù)。那時他正全力創(chuàng)作兩大作品--「莊嚴彌撒曲」和「第九交響曲」。尤其前曲是為了魯?shù)婪虮蝗蚊鼮榇笾鹘痰腔涠Y時演奏的使用。正因責任重大,他花了約五年的時光,在一八二三年完成。隔年五月七日他的「第九號交響曲」首演,將他的聲望又推到新頂點。
「第九號交響曲」的「快樂頌」合唱是采自席勒的詩;「快樂頌」。他早年就有此念頭,經(jīng)過了三十二年終於達成心愿?!傅诰盘柦豁懬沟某晒樗麕砹艘簧畲蟮臉s耀與歡欣。
「第九號交響曲」預演時貝多芬親自指揮,但因耳聾無法進行,秩序大亂,因此正式公演時由烏姆勞夫指揮?!∝惗喾胰栽谖枧_上背對聽眾指導。當全曲演奏甫畢,聽眾深受感動,高聲歡呼,掌聲如雷,但貝多芬毫無知覺,還是經(jīng)過演出者的提醒,他才看到了感人的場面,含淚答禮。
這是貝多芬最後一次公開露面,他在不知不覺下患了肝病,時日就度過在病情益漸嚴重的日子里。他那即將遠離塵世的心靈,反而趨於寧靜。這時貝多芬好像在稀薄,純凈的高空中,俯視自己即將拋開的世界。寫作了五首最後的弦樂四重奏曲。這些室內(nèi)樂是他最後的作品,也是貝多芬留給世人的遺囑。對萬世證明精神可以克服痛苦,甚至可以克服死亡。
~最後的春雷響起了~
貝多芬的余生已經(jīng)不多,單是一八二六年就動了四次手術(shù),但病情未見好轉(zhuǎn)。一八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下午,維也納突然下了一場大風雪,伴著震耳欲聾的春雷,此時貝多芬握緊右拳,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貝多芬的創(chuàng)作及作品的啟示
貝多芬出生于一個與音樂有著密切關系的家庭,祖父是波恩宮廷的樂長,父親也是宮廷樂團的男高音,貝多芬的音樂天賦來自父親的遺傳,貝多芬的母親是一個宮廷廚師的女兒,有著一顆特別善良的心,對人類、對大自然充滿了愛。而這些美的品質(zhì)也集中地遺傳到貝多芬的身上,使貝多芬具備了成為一個偉人的內(nèi)因條件。貝多芬出生于1770年,青少年時期正好經(jīng)歷了法國大革命,經(jīng)歷了歐洲普及的啟蒙教育,進步的外因條件和啟蒙思想在貝多芬身上留下了永久的影響,與他的內(nèi)因相結(jié)合,經(jīng)過他一輩子的奮斗,成為了一個偉大的、對人類有特殊貢獻的人 ww
十六歲時,母親病逝,貝多芬即承擔起全家的生活重擔,艱難的生活給年輕的貝多芬以深刻的體驗,同時也失去了上學的機會。中學沒有畢業(yè)的貝多芬渴望獲得新的知識、新的思想。沒有資格和財力去考大學,他只有克服一切困難到波恩大學注冊旁聽,研究哲學、文學等。波恩大學的著名教授施奈德漢對年輕的貝多芬起到了根本性的啟蒙教育作用。1792年,貝多芬認識了當時音樂界的權(quán)威:海頓。年僅22歲的貝多芬的音樂才能給海頓留下了強烈的印象。不久貝多芬再赴維也納,向海頓學習音樂,但很快貝多芬向海頓學習音樂所抱的巨大希望變成了失望,“您有很高的天賦,您還能獲得更高的甚至非凡的才能,你的想象力是一個永不枯竭的源泉……。”這是海頓對貝多芬的評價,在這里也能看出貝多芬失望的原因。在維也納,貝多芬同時還向幾位有各種專長的人學習,全面地掌握了作曲的方法。在維也納,貝多芬最初以青年鋼琴家身份出現(xiàn),而后不久他的作曲家聲譽日漸提高。
1800年,貝多芬舉行了自己的音樂會,他的早期音樂已讓維也納人感到震撼,貝多芬的音樂明顯地與前輩不同,他如實地反映了社會變革時期人民大眾的精神面貌、他徹底改變了音樂創(chuàng)作的目的,把前輩的只為統(tǒng)治者消遣服務變成了為人民大眾、為社會進步而創(chuàng)作。與此同時,貝多芬自己的耳病也日趨明顯,已達到不便與別人交談的程度,被迫到鄉(xiāng)村居住。1802年夏天,他經(jīng)歷了一次生命的危機,寫了遺書,準備自殺。但后來他的信念,他熱愛人類、熱愛自然的思想戰(zhàn)勝了自己的退卻。這里我們可以看出耳聾對作為音樂家的貝多芬來說造成了何等強烈的內(nèi)心創(chuàng)傷。從貝多芬第二至第五交響曲中,我們可以看出他是如何地去正視困難和努力奮斗的,當然他奮斗的目標不是個人的。貝多芬的早期創(chuàng)作已清晰地顯示了他的世界觀、價值觀,他的藝術(shù)是面向全人類的。表達了人類集體的要求與共同的心聲,表現(xiàn)了進步的時代精神。他要戰(zhàn)勝自己的命運,要成為人類的思想家、藝術(shù)家。1804年貝多芬完成了里程碑式的第三交響曲(英雄)。在崇尚英雄的同時,貝多芬已明顯地反映了作品中的社會性和人民性,滲透了崇高的人道主義精神。就音樂形式體裁而言,貝多芬繼承了海頓、莫扎特,然而他的作品較前人有了質(zhì)的變化,因為在他的音樂中加入了思想、情感、靈魂、行動和遠大宏偉的目標。在音樂創(chuàng)作中,貝多芬有意識、有目的地使樂章之間緊密聯(lián)系,增加作品的有機整體性,使傳統(tǒng)的形式更好地為新的內(nèi)容服務,從而表達出更具體的思想。他要用音樂去:喚醒人們認識社會、喚起人們變革社會。他的音樂在主題立意上、思想感情上比海頓、莫扎特更明確、更直接地面向社會。他的世界觀和辯證的思維:決定了他的創(chuàng)作方法、決定了他的創(chuàng)作方向。貝多芬成功地反映了清醒的社會意識、全球意識、全人類意識
在貝多芬中期和晚期的創(chuàng)作中,以第九交響曲為中心,反映了他的思想在正確的方向上更進一步的深化。作品中除深刻地反映出人類社會進步的必然性之外,仍然反映了他對人類永恒的、深沉的愛。他的第九交響曲具有極深的哲理性,可以說在方法論與認識論上是馬克思哲學的先驅(qū)。這部作品是貝多芬畢生全部思想的總結(jié)和全部情感的結(jié)晶。作品中,科學的、辯證的思維方法和自由、平等、博愛的崇高信念成為人類文明的精神支柱,對后世的人類產(chǎn)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這是貝多芬獻給全人類最珍貴的禮物,是世界文化史中最光彩奪目的瑰寶。不要忘記這許多最美好的音樂是貝多芬在全聾的痛苦狀態(tài)下用心血凝成的。如今世人(我們這些凡夫俗子)都可以隨心享受,唯獨貝多芬自己永遠沒有享受的權(quán)利
貝多芬晚期作品的風格及思想與早期、中期的戰(zhàn)斗風格有一定的轉(zhuǎn)變。早、中期作品的思想以“破舊”為主,晚期則以“立新”為主。這也是認識論中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必然過程。由于貝多芬多年來生活的艱難,緊張創(chuàng)作,使他的身體過早地衰弱,但他仍然有著強烈的創(chuàng)作欲望,在完成第九交響曲之后,又計劃創(chuàng)作第十交響曲(寫出第一樂章),可是身體已經(jīng)垮了下來,肝、肺、胸膜等病癥越來越嚴重,雖經(jīng)多次手術(shù),仍不見好轉(zhuǎn)。1826年底貝多芬完成了最后一部弦樂四重奏后就病倒在維也納的旅館里。生命的火焰已漸漸地暗了下來。在他病重期間,許多崇拜他的人前來看望他,其中包括作曲家舒伯特。1827年3月26日午后,暴雨交加,雷聲隆隆,貝多芬突然從病床上坐起來,高舉握拳的雙手,像仍在為遠大的目標而奮斗,接著便倒下,與世長辭,終年57歲
貝多芬的一生為人類的進步,為被壓迫人民的自由和幸福,做出了畢生的貢獻,終生未婚,歷盡了艱難困苦。然而他卻用自己的心血將痛苦化為歡樂的美酒奉獻給全人類。貝多芬的葬禮日,學校自動停課以示哀悼。數(shù)萬名仰慕他的人自愿排成隊為他送葬,而抬靈柩的人當中就有于第二年去世的音樂家舒伯特(舒伯特死后人們根據(jù)他的遺愿,將他長眠在貝多芬的身旁,永遠地陪伴著貝多芬
貝多芬雖然早已與世長辭,但他的思想、他的精神、他的人格、他的情感、他的音樂在全世界人民的心中是永世長存的。兩個多世紀以來,貝多芬的音樂沖破了國界、沖破了狹隘的民族觀念和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在全世界不斷地回響,越來越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貝多芬永遠與正義在一起!永遠與全世界的億萬人民在一起……!??!
Symphonie No.1 in C major, op.21
C大調(diào)第一交響曲,作品第21號
貝多芬:C大調(diào)第一交響曲(卡拉揚1963年版)
唱片名:BEETHOVEN:SYMPHONIEN 1/貝多芬:交響曲集1
演奏:Berliner Philharmooniker/柏林愛樂樂團
指揮:Herbert von Karajan/赫爾伯特.馮.卡拉揚
唱片編號:DG 429 037-2 (1963年)
作品介紹:
二十九歲的貝多芬本人很像他的第一支交響曲。這部交響曲是1800年4月2日在維也納霍夫堡劇院為了他自己而舉行的一次音樂會上(當時叫做Akademie)作首次演出的。那時,貝多芬已具有他一生所具有的那種自信的特點,但這時,它離開浪漫主義傳統(tǒng)的貝多芬為時尚早:他還不是那個不修邊幅,怒眉闊視的巨人;他的服飾襤褸,滿面胡須,舉止古怪,不可一世——只是由于他的天才才被人容忍。1800年的貝多芬可以說仍然是個人世間的凡人,講究風雅向往上流社會,那時的上流社會當然是貴族的、富有的社會。作為一位鋼琴獨奏家,他的聲望登峰造極;維也納的一些最顯貴人物——貴族朋友、保護人、學生都敞開大門歡迎他的光臨。在經(jīng)濟方面。他也是無憂無慮的,因為最有權(quán)勢的奧地利貴族利赫諾斯基親王答應他,在他未獲得足以與他天才相稱的官職以前,保證他的經(jīng)濟生活。請他作曲的人極多。幾乎應接不暇,同時,他的作品收入為數(shù)也很可觀。
正如同他要使自己符合當時的社會習俗一樣,他的第一交響曲也遵循了已經(jīng)確定的十八世紀交響曲式樣。它采用常規(guī)的四個樂章。樂隊編制是二支長笛、二支雙簧管、二支單簧管、二支大管、二支圓號、二支小號、定音鼓和通常使用的弦樂組。這部交響曲不僅在情緒上是輕松、活潑的,在曲式與風格上也顯示出對莫扎特和海頓的敬意。
然而,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幾乎是一種外衣。它戴的是十八世紀的假發(fā)。它用的是優(yōu)雅的語言,按照人們所希冀于一部有教養(yǎng)的交響曲那樣循規(guī)蹈矩。只有透過它的表層才能感到它的奔放的激情和充沛的活力,寬廣的氣息和沖力,這些都是有別于他的前人的。貝多芬同時代的人沒有把他看錯。保守派察覺到一位革命者,他們感到驚異是有理由的。。
第一交響曲的開頭部份是早幾年寫的。最后樂章的主題早在l796年就寫出初稿。貝多芬最有影響的傳記作家泰爾認為,初稿在1794—95的冬季已經(jīng)開始,可能是應斯維頓男爵的建議而寫,第一樂章就是呈獻給他的。斯維頓是莫扎特和海頓的保護人。第三樂章的主題和貝多芬寫的一些德國舞曲中的第二首完全相同。這些舞曲是他為著名的維也納舞會劇院而寫的跳舞音樂。但這些舞曲的寫作日期不詳。
I. Adagio molto allegro conbrio第一樂章:很慢的柔板,有活力的快板
開頭有一段仿效海頓的緩慢的引子,但在清晰而具有古典音響的第一主題進入之前有一些游移的、進行不明確的和弦:
對比性的副題是優(yōu)美的短小片段,它很快地從雙簧管過渡到長笛,接著又到小提琴上去。簡短的展開部幾乎完全用第一主題寫成。開頭的素材在再現(xiàn)部中出現(xiàn)時更為有力和富有變化。
II. Andante cantabile con moto第二樂章:稍快如歌的行板
抒情的慢板樂章是圍繞著一個在開頭幾小節(jié)中聽到過的很簡單的主題構(gòu)成的,它用奏鳴曲快板曲式展開和擴張:當它在本樂章末尾的再現(xiàn)部出現(xiàn)時,主部主題加上了更多的裝飾。
III. Allegro molto e vivace第三樂章:活潑的快板
貝多芬用較古老的小步舞曲來稱呼這一樂章。但從主題樂句的急促的行進來看,它不是傳統(tǒng)的小步舞曲,它是奔放的十九世紀詼諧曲。
IV. Adagio, allegro molto e vivace第四樂章:緩板,活潑的快板
末樂章的開頭跟我們開了一個有趣的玩笑。一段簡單的音階緩慢地在小提琴上向上爬去,每次反復都向上多演奏一個音。突然間,它迫不及待地沖到末樂章的舞蹈性主題中去:
往后,在音樂中出現(xiàn)的機智和笑聲和海頓所寫的任何作品一樣,具有強烈的傳染力。曲式用的是海頓創(chuàng)造的那種最簡單不過的奏鳴曲一回旋曲曲式,但他在其中注入了取之不竭的豐富想像力。貝多芬在這一時期所作的嘗試還遠遠不及海頓在后期交響曲中所表現(xiàn)出的那種大膽,但在貝多芬的風格里,總有些東西使他那時代的保守派感到困惑、震驚和憤怒。
為什么多少年來,保守的聽眾聽到他們不熟悉的音樂總感到是對他們個人的冒犯,是作曲家故意安排的一種當眾惡意中傷?這的確是個迷。但是,他們的反應確是如此。
一位德國評論家在貝多芬第一交響曲首次演出后寫道:“這是一個青年人的厚顏無恥的胡言亂語?!笔旰?,一位巴黎音樂家還寫道,這部交響曲的“令人驚訝的成功”是“對音樂藝術(shù)的威脅”。他又說,“有人認為,大量地使用粗俗的不諧和音以及使所有樂器發(fā)出吵鬧的音響就可以造成某種效果??杀氖?,只有耳朵受到刺傷。心靈上卻是無動于衷”。
Symphonie No.2 in D major, op.36
D大調(diào)第二交響曲,作品第36號
貝多芬:D大調(diào)第二交響曲(旺德1988年版)
唱片名:BEETHOVEN:SYMPHONIENS NOS.2 & 7/貝多芬:第2和第7交響曲
演奏:NDR-Sinfonie Orchester/北德廣播交響樂團
指揮:Gunter Wand/君特.旺德
唱片編號:RCA 74321 89107 2 (1988,1987年)
作品介紹:
貝多芬的第二交響曲算不上一首英雄性的作品。即使如此,它還是被稱為“英雄的謊言”(a heroic lie)。因為,雖然貝多芬自己經(jīng)歷著極其痛苦的生活,他仍然能寫出那樣優(yōu)美、機智、情感充溢的篇章。這部交響曲在1801年開始創(chuàng)作,但主要是在1802年的夏天和早秋期間,他住在維也納近郊的小村莊“海利根斯塔脫”時寫作,約在10月份在該地完成的,這時,他剛剛給他的兄弟們寫了一封不為外人所知的悲慘信件,它就是“海利根斯塔遺言”。
見多芬的耳朵漸漸聾了。幾年前他已感到這種耳鳴的癥狀,但一直等到1802年的夏天他才感到他可能完全失去聽覺,耳聾的厄運對任何人來說都是難以承受的。但在貝多芬看來,一位音樂家得了耳聾這一頑疾是可笑的,見不得人的。最初,他盡力掩蓋這個事實。他寫道: “我將全力以赴地去和命運搏斗,雖然有朝一日我不免成為上帝的最不幸的兒女”。
‘
貝多芬的醫(yī)生勸他在1802年夏天離開吵鬧的維也納,以保護他的聽力。一個他喜歡常去的作曲之地是鄉(xiāng)間的海利根斯塔脫。于是,他就在一所偏僻的農(nóng)家住下,這所房子位于村外的一塊高地上;他可從窗外通過曠野,遠遠地看到多瑙河和多瑙河彼岸地平線上的喀爾巴阡山脈。
貝多芬在這田園環(huán)境中創(chuàng)作他的優(yōu)美的第二交響曲時,他斷定一個毀滅性的打擊在等待著他:聽覺的徹底消失。僅僅重聽還是一個可以忍受的不幸,至少他認為,可以當他是思想不集中。但現(xiàn)在是絕對的靜寂向他逼近,使他和世界隔絕,和朋友隔絕,和音樂的聲音隔絕。
貝多芬喜歡在海利根斯塔脫的森林里作長時間的散步.他的學生李斯曾說過:“一次,在他漫步時,我請他聽一位牧人在森林里用接骨木制成的笛子吹奏美好的音樂,半小時過去.貝多芬什么也沒有聽見.雖然我不斷地安慰他,告訴他我也再沒有昕到什么聲音(這是騙他的),他變得異常沉默,悶悶不樂。偶爾,他看起來好像是很高興的,但總是表現(xiàn)出夸大的強作歡笑;但即使這種情況也是少見的?!?div style="height:15px;">
“你們這些人總認為或宣稱我對人懷有敵意,固執(zhí),或憤世嫉俗,”他寫道,“你們是多么錯怪了我啊,你們不了解為什么我看起來是這個樣子,此中是有難言之隱的。我很早就被迫與世隔絕,在孤獨中生存;有時,我也想克服這一切,但都被雙重厄運擊敗了。我的聽力很差,我又不能去對人說,‘說響點,喊,因為我是一個聾子’。我怎么能夠承認我這個應該比別人敏銳得多的聽覺器官得了病。我確實不能這樣做.因此,請你們原諒我,當我很愿意和你們在一起時,我卻退縮了。我的不幸使我倍感痛苦,因為我會被人誤解;對我來說,我得不到與友人的歡聚,聽不到健談妙語,不能互訴衷腸;我只能應付一些日常最簡單的需要。如果我膽敢參與社交活動,我就得像流放者那樣地生活。如果我走近人,我總感到非常恐懼.怕我這種情況被人發(fā)現(xiàn)。半年來.我就是懷著這種心情在鄉(xiāng)間渡過的。我到這里來是遵醫(yī)囑,盡量少用聽覺。去鄉(xiāng)間是符合我的愿望的.但有時我也想和人們接觸,也就參加到他們的行列里去。但當我身.旁的人聽到遠處傳來的笛聲,而我卻聽不見;或者,他聽到牧人在歌唱,而我也聽不見時,我感到多么羞辱。這些事把我?guī)У浇^望的邊緣,我?guī)缀醪辉傧牖钕氯?,是藝術(shù),只是藝術(shù).才挽救了我的生命,因為在我沒有創(chuàng)造出我感到是天意要我創(chuàng)造的一切之前,我是不能離開這個世界的。因此我忍受著這悲慘的命運?!?div style="height:15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