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劉志龍院長,
數(shù)十年如一日精研傷寒,救治病患,
是所有中醫(yī)人學習的榜樣。
今天為同學們帶來的是
劉志龍院長行醫(yī)二十年的臨床經(jīng)驗精華
《傷寒論》經(jīng)方麻黃湯的臨床應用
讀完此篇,一定能解決你的臨床困惑。
組成
桂枝二兩 麻黃三兩
甘草一兩 杏仁七十個
方歌
麻黃湯治太陽寒,麻桂杏草四藥聯(lián),
表實無汗頭身痛,脈緊氣喘更惡寒。
功用
解表發(fā)汗,平喘利水。
主治
風寒表實證。
方解
麻黃味苦辛性溫,有發(fā)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是方中的君藥。
由于營澀衛(wèi)郁,單用麻黃發(fā)汗,但解衛(wèi)氣之郁,所以又用溫經(jīng)散寒、透營達衛(wèi)的桂枝為臣,加強發(fā)汗解表而散風寒,除身疼。
再配降肺氣、散風寒的杏仁為佐藥,同麻黃一宣一降,增強解郁平喘之功。
炙甘草既能調和宣降之麻、杏,又能緩和麻、桂相合的峻烈之性。
方證要點
風寒表實證
以發(fā)熱無汗,頭疼惡寒,身痛而喘為辨證要點。主要癥狀為惡寒,發(fā)熱,頭疼,身痛,骨節(jié)疼痛,肌膚起栗,無汗而喘,鼻鳴,鼻塞流清涕,小便清,口淡不渴;口唇淡白,脈浮緊。
常用病癥
常用于感冒、流感、腸傷寒、肺炎、麻疹、小兒鼻塞癥、乳汁分泌不足、關節(jié)風濕病、急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急性假死、腎炎、冷風哮、百日咳、水腫、失音、遺尿、呃逆、難產、痛經(jīng)等屬于風寒表實證者。
用方禁忌
本方為辛溫發(fā)汗之峻劑。
陰虛,血虛,津液不足,有咽千舌燥、口渴思冷等內熱證者,以及淋家、瘡家、衄家、亡血家、汗家均不可服。
外感表虛自汗、血虛而脈兼“尺中遲”、誤下而見“身重心悸”等,雖有表寒證,亦皆禁用。
血壓高者慎之。
體質要求
體格健壯,面色黃暗,皮膚干燥且較粗糙。惡寒真熱,易著涼,著涼后多肌肉酸痛,無汗發(fā)熱。易鼻塞、氣喘。身體饑重,反應不靈敏。
類似方證鑒別
麻黃湯與大青龍湯
都可以治療發(fā)熱惡寒,無汗身痛。麻黃湯證純屬風寒外束,故而無內熱之癥狀;而大青龍湯證是內熱外寒,故而有內熱煩躁。
麻黃湯與麻杏甘石湯
都可以治咳嗽喘息。麻黃湯證是由于風寒外束,肺氣不宣所致的咳嗽喘息,故而無煩渴、思冷等內熱癥狀;而麻杏甘石湯證是由肺熱引起的咳嗽喘息,故而有口渴、痰稠、脈數(shù)等肺熱癥狀。
麻黃湯與桂枝湯
都可以治療發(fā)熱惡寒。麻黃湯證是風寒表實證,故而無汗,脈浮緊;而桂枝湯證是風寒表虛證,故而自汗出,脈浮緩。
醫(yī)案舉例
傷寒案(唐醫(yī)易醫(yī)案)
余某,女,47歲,2002年2月2日初診。
時值臘月歲末,因數(shù)日公事繁忙催收貨款,駕駛摩托車勞碌于寒風之中。是夜甚覺勞累,次日凌晨起渾身寒戰(zhàn),頭疼身痛,身蓋三床棉被尚覺寒冷,其夫急邀我前往診視。
榻前見其三床絲棉被緊蓋覆面,呻吟之聲不絕,舌色淡、苔薄白,面色蒼白,唇青暗。
伸手切脈,手不燙,一息四五至,六脈浮緊。
問其何時起病,有何所苦?答:昨夜回家11時許,洗澡后疲憊身重,即睡覺??闪璩?時過后越來越冷,叫其夫加被加至三床仍不覺暖,繼而渾身骨頭疼痛。
問:曾發(fā)燒喘咳出汗否?答:沒有,現(xiàn)在只是冷得難受,渾身骨頭痛得厲害,頭痛到眼睛都難睜開。
于是立方:
麻黃12g,桂枝9g,
杏仁9g,炙甘草3g,
1 劑。
藥后未得汗,寒戰(zhàn)稍減。再方:
麻黃15g,桂枝12g,
杏仁9g,炙甘草3g,
2劑。
藥后仍未出汗,癥狀如前,遂當機立斷煎第二劑,服藥后20分鐘仍未有汗。
細思其脈癥相合,何以麻黃湯不汗呢?這大半天已服了3劑麻黃湯,大概是寒邪太重藥力仍在搏斗,于是給患者一杯熱水以助藥力。
20分鐘后患者即遍身汗出,全身舒泰而愈。
蕁麻疹案(閆云科醫(yī)案)
張某,男,25歲,商城衣民。
素休鍵身強,任保田護秋職間,披星戴月,餐風沐露,甚為辛苦。
秋分之際,早晚寒氣襲人。一朝歸來,自覺全身不適,少頃便惡寒,頭痛。
肢體外露之處出疹起塊,與膚一色,淡而不紅,匯集成片,唇腫瞼臃,眼睛僅露一縫。
癢甚,抓之呈痕。
口服苯海拉明,注射氯化鈣,疹塊不退,身癢不止。舌淡紅、苔薄白,脈象浮緊。
觀其脈癥,知為風寒外襲,邪郁肌膚。
蕁麻疹者,古之癮疹也。
《諸病源候論·風瘙身體癮疹候》篇云:“邪氣客于皮膚,復逢風寒相折,則起風瘙癮疹?!?/p>
本案形似風水,實非風水,然治療與風水同,當須從汗而解。憶趙守真治風水一案用麻黃45g。今患者體壯稟盛,故亦大劑投之。
擬:
麻黃15g,桂枝9g,
杏仁9g,炙甘草4.5g,
1劑。
1劑服后時許,汗出如洗,腫癢俱消,霍然病已。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