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仲瑛,生于1928年,江蘇如東人,家世業(yè)醫(yī),幼承庭訓(xùn),22歲懸壺桑梓。曾任南京中醫(yī)學(xué)院附屬醫(yī)院副院長(zhǎng),南京中醫(yī)藥大學(xué)校長(zhǎng)。目前擔(dān)任中國(guó)中醫(yī)科學(xué)院學(xué)術(shù)委員、江蘇省中醫(yī)學(xué)會(huì)終身名譽(yù)會(huì)長(zhǎng)等職。對(duì)中醫(yī)內(nèi)科和急癥造詣殊深。2007年被文化部確定為第一批國(guó)家級(jí)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xiàng)目“中醫(yī)診法”代表性傳承人。首屆國(guó)醫(yī)大師。
1.溫肺化痰平喘湯
【處方】蜜炙麻黃6克,射干6克,法半夏10克,炒蘇子10克,炒白芥子10克,葶藶子10克,炙紫菀10克,炙款冬10克,地龍10克,炙僵蠶10克,細(xì)辛3克,炙白前10克,茯苓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各服1次。
【功效】溫肺散寒,化痰平喘。
【主治】慢性喘息性支氣管炎,屬寒哮者。癥見咳嗽,痰多,呼吸急促,喉中喘息,痰鳴有音,不能平臥,心慌,胸悶,氣塞,夜間較重,納差;舌苔白滑,脈滑。
2.平喘固本湯
【處方】黨參10克,五味子6克,冬蟲夏草粉1克,胡桃肉10克,沉香(后下)3克,靈磁石15克,坎臍10克,蘇子10克,款冬花10克,法半夏10克,橘紅6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分服,冬蟲夏草粉另服。
【功效】補(bǔ)肺益腎,降氣化痰。
【主治】哮喘虛證,正虛邪實(shí),肺腎兩虧,痰濁壅盛。久病年老體弱,反復(fù)頻繁發(fā)作,甚則常有持續(xù)性哮喘,發(fā)時(shí)喉中痰鳴如鼾,聲低,氣短不足以息,動(dòng)則氣急尤甚,咳而無力,咯痰不爽,精神疲憊,汗出,心慌,脈虛無力。
3.健脾涼血止血湯
【處方】黃芪25克,當(dāng)歸10克,雞血藤12克,土大黃20克,卷柏20克,紫草20克,甘草30克,黨參20克,茯苓15克,白術(shù)12克,阿膠35克,五味子15克,生牡蠣25克,女貞子15克,旱蓮草20克。
【用法】水煎服,早晚各一次。
【功效】健脾益氣,涼血止血。
【主治】原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屬氣虛挾淤者。癥見四肢皮膚可見散在出血斑或紫斑,舌質(zhì)暗紅,苔薄,脈微細(xì)。
4.調(diào)氣和血湯
【處方】丹參12克,川芎10克,大薊15克,懷牛膝10克,天仙藤12克,生槐米10克,地龍10克,代赭石25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分服。
【功效】調(diào)氣和血。
【主治】高血壓病氣血失調(diào)證,頭痛頭脹,面色黯紅,時(shí)有烘熱,胸悶或胸痛如刺,肢體竄痛或頑麻,婦女月經(jīng)不調(diào),舌質(zhì)偏黯,或有紫氣,脈細(xì)澀或結(jié)代。
5.滋胃飲組成
【處方】烏梅肉6克,炒白芍10克,炙甘草3克,北沙參10克,大麥冬10克,金釵石斛10克,丹參10克,炙雞內(nèi)金5克,生麥芽10克,玫瑰花3克。
【用法】水煎,每日2次分服。
【功效】酸甘化陰,和胃調(diào)氣。
【主治】陰虛胃痛。癥見脘部痞脹隱痛,或灼熱而痛,噯氣,干嘔,泛惡,食少乏味,或嘈心如饑而不欲食,口干口渴,大便干燥,苔薄欠潤(rùn),舌質(zhì)干紅,脈細(xì)數(shù)無力,多見于慢性萎縮性胃炎、潰瘍病并發(fā)慢性胃炎久延不愈,胃酸缺乏者。
6.化肝解毒湯
【處方】虎杖、平地木、半枝蓮、土茯苓各15克,垂盆草30克,貫眾10克,片姜黃10克、黑料豆10克、生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口服。2個(gè)月為1療程。
【功效】清解泄化肝經(jīng)的濕熱淤毒。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濕熱(毒)淤結(jié)證。肝區(qū)脹痛或刺痛,脘痞納呆,泛惡,腹脹;兩腿酸重;大便溏垢或秘,小便黃;面色黯滯或見血縷;口干苦黏,苔膩,舌質(zhì)暗紅或有淤斑;脈弦或濡數(shù)。
7.十四味建中湯
【處方】太子參15克,云苓15克,白術(shù)12克,生甘草6克,當(dāng)歸20克,熟地15克,川芎10克,白芍12克,制附片6克,肉桂10克,半夏10克,肉蓯蓉15克,黃芪15克,麥冬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服一次。
【功效】溫補(bǔ)脾腎。
【主治】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屬脾腎陽(yáng)虛者。癥見面容憔悴,倦怠乏力,面色蒼黃,枯而不潤(rùn),唇甲少華。舌胖質(zhì)淡,苔白膩,脈細(xì)。
8.陰陽(yáng)雙補(bǔ)湯
【處方】菟絲子20克,枸杞子20克,制首烏20克,熟地20克,桑椹子20克,麥冬20克,肉桂6克,附子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服一次。
【功效】陰陽(yáng)雙補(bǔ),健脾理氣。
【主治】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屬陰陽(yáng)雙虛者。癥見周身疲乏,頭暈心悸。舌質(zhì)淡紅,苔白膩,脈浮濡數(shù)。
9.補(bǔ)肝化淤湯
【處方】柴胡5克,平地木20克,虎杖15克,土茯苓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垂盆草20克,半枝蓮15克,焦白術(shù)10克,茯苓10克,枸杞10克,太子參12克,黑料豆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服一次。
【功效】清化淤毒,滋補(bǔ)肝腎,益氣健脾。
【主治】慢性活動(dòng)型乙型肝炎,屬濕熱淤郁,肝腎虧虛者。癥見脅痛,納差,面色灰滯暗黑,舌質(zhì)紅隱紫,苔黃膩,脈細(xì)弦滑。
10.涼營(yíng)清氣湯
【處方】犀角尖2克(磨,沖),鮮石斛40克,黑山梔10克,牡丹皮10克,鮮生地40克,薄荷葉40克,川雅連25克,京赤芍10克,京玄參15克,生石膏40克,生甘草40克,連翹殼15克,鮮竹葉30片,茅根50克,蘆根50克,金汁50克(沖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服一次。
【功效】涼營(yíng)透氣,清熱涼血。
【主治】壯熱煩躁,渴欲冷飲,咽喉腫痛腐爛,脈洪數(shù),舌紅絳或黑糙無津之重癥。氣熱亢盛而汗出溱溱,營(yíng)血熱熾而丹痧密布。
11.溫肺散寒湯
【處方】炙麻黃6克,桂枝6克,細(xì)辛3克,淡干姜3克,法半夏10克,白前10克,杏仁10克,橘皮6克,紫菀10克,款冬10克,蘇子10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早晚各一次。
【功效】溫肺散寒、化痰平喘。
【主治】呼吸急促,喉中哮鳴有聲,胸膈滿悶如塞,咳不甚,咳痰稀薄不多,色白有泡沫,略吐不爽,面色晦滯帶青,喜熱飲,形寒怕冷,背部尤甚,舌苔白滑而潤(rùn)。
12.治療鼓脹經(jīng)驗(yàn)方
【處方】炙鱉甲12克(先煎),北沙參10克,大麥冬10克,枸杞子10克,大生地12克,丹參12克,茵陳12克,老鸛草15克,炙女貞10克,墨旱蓮10克,太子參10克,焦白術(shù)10克,茯苓10克,制香附10克,廣郁金10克,青皮、陳皮各6克,白茅根15克,楮實(shí)子10克,炙雞內(nèi)金10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滋陰清熱,涼血化淤。
【主治】脅肋脹痛,腹脹不和,口稍干,尿黃,舌質(zhì)暗紅,苔薄黃膩,脈小弦滑
13.養(yǎng)陰清心湯
【處方】炙甘草5克,太子參12克,麥冬10克,羅布麻葉15克,山苦參10克,丹參10克,桑寄生15克,熟棗仁10克,牡蠣30克,珍珠母30克,黃連3克,生地12克,合歡皮10克,老蓮子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益氣養(yǎng)陰,清心安神。
【主治】冠心病,室性早搏,屬氣陰兩虛者。癥見胸悶、心悸,面部潮紅,脈細(xì),舌質(zhì)紅,舌苔黃。
14.清熱宣肺湯
【處方】蜜炙麻黃6克,炒黃芩10克,知母10克,桑白皮10克,光杏仁10克,法半夏10克,海浮石10克,蘆根20克,射干6克,廣地龍10克,金蕎麥根15克,南沙參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清熱宣肺、化痰平喘。
【主治】痰鳴喘咳,喉中如作水鳴聲,氣急,咯黃色黏痰,排吐不利,胸部悶痛,咳則尤甚,咽干作癢,口干,煩熱,面赤自汗,苔黃質(zhì)。
15.瀉下通淤方
【處方】大黃、芒硝各10~15克,枳實(shí)、桃仁各10克,地黃30克,麥冬、豬苓各15克,白茅根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瀉下通淤。
【主治】流行性出血熱等熱毒由氣入營(yíng),氣化失宣,淤毒、水毒相結(jié)之征。加減:郁熱在下,加牡丹皮、赤芍、牛膝各10克;水邪犯肺,加葶藶子、桑白皮各10克;陰傷明顯,加玄參15克。
16.養(yǎng)陰急腎湯
【處方】玄參10克,麥冬、生黃芪、淮山藥、一枝黃花、石韋、百合、北沙參、貓爪草、薏苡仁各12克,牛膝、土茯苓、六月雪各15克,白茅根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養(yǎng)陰益氣,清肺解毒。
【主治】急性腎炎。肺腎同病,陰氣虧耗,衛(wèi)外不固,風(fēng)熱易侵等證。
17.五味消毒飲
【處方】金銀花12克,連翹10克,野菊花18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24克,荔枝草15克,一枝黃花12克,石韋10克,鹿銜草30克。土茯苓30克,鴨跖草15克,白茅根18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清肺解毒。
【主治】急性腎性水腫、小便赤澀短少,或見血尿、扁桃體腫大、尿色深黃。加減:小便短少而水腫甚者選加澤瀉、豬苓、冬瓜皮。
18.三子養(yǎng)親湯
【處方】蘇子10克,白芥子9克,萊菔子12克,厚樸15克,陳皮10克,沉香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降氣消食,溫化痰飲。
【主治】腎炎水腫,陽(yáng)水初起,或陰水急性發(fā)作,表現(xiàn)水氣上逆犯肺者。證見頸脖粗脹,水腫上半身為甚,皮下組織有水液壅滯,咽喉阻塞不利,咳喘氣急,胸脅滿悶,呼吸憋悶,難以平臥,尿少不利。舌苔白,脈弦有力,或檢查有胸腔積液。
19.痰證方
【處方】法半夏12克,炒芥子9克,烏梅5克,厚樸6克,黃連3克,吳茱萸2克,竹茹6克,炙甘草3克,煅瓦楞子15克,陳皮、茯苓、炒萊菔子、炒紫蘇子、苦杏仁、炒黃芩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主治】痰證,痰飲久郁化熱,肝胃不和,癥見口苦、口臭、口干,苔膩色黃,舌質(zhì)暗,脈細(xì)滑。
20.沙參麥冬湯
【處方】沙參、玉竹各12克,麥冬10克,百合14克,地黃、山藥各24克,白茅根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養(yǎng)陰補(bǔ)肺。
【主治】急性腎炎水腫消退后,水腫不著但病程遷延較久,或慢性腎炎反復(fù)發(fā)作。兩者都具有肺虛氣陰耗傷病理表現(xiàn)者。
21.擴(kuò)張性心肌方
【處方】制附子4克,黨參、太子參、丹參、澤蘭、澤瀉各15克,黃芪、瓜蔞、葶藶子各12克,炒玉竹、麥冬、蘇木各10克,石菖蒲9克,炙甘草、砂仁(后下)、檀香各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益氣養(yǎng)陰,活血通脈。
【主治】中氣不足,心脈淤阻,心悸,心肌病?;颊咭孕幕?、氣喘、胸悶為主癥。本病可見心肌纖維肥大,心內(nèi)膜中膠原和彈性纖維增加,各年齡段均可發(fā)病,但以中年患者居多。一般起病緩慢,最初檢查時(shí)發(fā)現(xiàn)心臟擴(kuò)大,在勞累后氣急,以后在輕度活動(dòng)或休息時(shí)也有氣急,患者常感乏力。
22.脂肪肝方
【處方】醋柴胡5克,赤芍、制香附、枳殼、郁金、苦參、炒黃柏、山楂、澤蘭、夏枯草各10克,牡丹皮、丹參、虎杖各12克,澤瀉、決明子、天花粉各15克,垂盆草30克,知母8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清化濕熱淤毒,調(diào)和肝脾。
【主治】脂肪肝。
23.慢性支氣管炎方
【處方】炙麻黃5克,桔梗、甘草各3克,陳皮6克,苦杏仁、法半夏、浙貝母、前胡、紫菀、款冬花、炙百部各10克,連錢草(金錢草)、澤漆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溫肺化飲,補(bǔ)肺健脾,固表。
【主治】寒客閉肺,肺氣不宣咳嗽,慢性支氣管炎。臨床支氣管炎咳喘常見的有三種情況,一是外感風(fēng)寒;二是內(nèi)寒,即體質(zhì)之寒;三是內(nèi)外皆寒,此外,還有一種外感寒邪,內(nèi)兼微火,或稱寒包火者,皆適用此方。
24.頻發(fā)早搏方
【處方】黃連4克,法半夏10克,川芎10克,十大功勞葉10克,娑羅子10克,石菖蒲12克,赤芍12克,苦參12克,丹參15克,熟酸棗仁15克,煅龍骨(先煎)25克,煅牡蠣(先煎)2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清心安神,痰瘀同治,標(biāo)本兼治。
【主治】心悸,早搏。臨床上,房性早搏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心悸、心臟“停跳”感。可有胸悶、心前區(qū)不適、頭昏、乏力、摸脈有間歇等癥狀,也有無癥狀者。凡是心經(jīng)郁熱、痰瘀內(nèi)阻、心神被擾患者皆適用本方。
25.苓桂術(shù)甘良附方
【處方】黨參、焦白術(shù)、炒枳殼、茯苓、制香附各10克,炙甘草、生姜、花椒殼、砂仁(后下)各3克,高良姜、桂枝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溫運(yùn)中焦,理氣化飲。
【主治】胃炎,胃脘痞滿,食后為甚,有下墜感,大便干結(jié)。舌苔白薄,舌質(zhì)淡,脈細(xì)。
26.胸痹房顫方
【處方】制附子5克,炙桂枝6克,炙甘草5克,龍牡(先煎)20克,黃連3克,地黃、麥冬、淫羊藿、川芎、石菖蒲、紅花各10克,丹參、黨參、葛根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溫通心陽(yáng),降逆潛鎮(zhèn),散寒通陽(yáng),可促進(jìn)氣血通暢。
【主治】房顫頻發(fā),胸悶隱痛,冠心病。心腎虧虛,陰陽(yáng)失調(diào)者適用本方。
27.類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炎方
【處方】炙桂枝、赤白芍、炒蒼術(shù)、黃柏、膽南星、防己、鬼箭羽、地龍各10克,知母6克,威靈仙12克,黃芪20克,青風(fēng)藤、雞血藤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祛風(fēng)散寒,清熱除濕,化痰祛淤,益氣養(yǎng)血。
【主治】關(guān)節(jié)疼痛、關(guān)節(jié)畸形,類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炎。
28.眩暈(顱內(nèi)血腫)方
【處方】黃芪30克,葛根15克,當(dāng)歸、川芎、桃仁、紅花、炮穿山甲、天花粉、土鱉蟲、澤瀉、炙僵蠶、石菖蒲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化痰清泄郁熱。
【主治】眩暈,硬膜下積液及血腫。眩暈反復(fù)發(fā)作應(yīng)以疏調(diào)血?dú)鉃橐局蝿t是活血化淤。臨證常須結(jié)合致淤的不同病因,分別配以補(bǔ)氣、行氣等法治療。
29.治高血壓病方
【處方】夏枯草12克,炒黃芩10克,野菊花12克,牡丹皮10克,丹參15克,澤瀉12克,半夏10克,膽南星10克,天麻10克,沙苑子10克,川芎10克,玄參10克,牡蠣(先煎)25克,珍珠母(先煎)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清火化痰,潛陽(yáng)息風(fēng)。
【主治】高血壓病。本方適用于高血壓早期患者,在出現(xiàn)心悸不寧等興奮之癥時(shí)亦可選用。
30.附件炎方
【處方】炒白芍、香附、夏枯草、沙苑子、炒枳殼、烏藥、茜草根各10克,制烏賊骨、薏苡仁、敗醬草、桑寄生、地膚子各15克,醋柴胡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疏肝理氣,清熱化濕。
【主治】附件炎。證屬肝郁氣滯,胃氣不和,濕熱蘊(yùn)內(nèi)。
31.慢性腎功能不全方
【處方】藿香10克,紫蘇葉10克,黃連4克,吳茱萸3克,法半夏10克,肉蓯蓉10克,淫羊藿10克,黨參10克,澤蘭12克,澤瀉12克,鬼箭羽15克,大黃(后下)9克,車前子(包煎)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溫通泄?jié)?,和胃降逆?/p>
【主治】濕濁中阻,胃氣上逆。食少納差,渾身無力,大便少行,尿少,舌苔淡黃膩、質(zhì)暗,脈細(xì)滑等脾腎兩虛者適用。
32.頭痛方
【處方】炙甘草、砂仁(后入)、炮姜各3克,炒蒼術(shù)、白術(shù)、石菖蒲、法半夏、陳皮、當(dāng)歸、炒山藥、炙黃精、苦丁茶各10克,黨參12克,黃芪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益氣升陽(yáng),兼以化痰清熱
【主治】頭痛、頭昏,原發(fā)性低顱壓綜合征。
33.胃痞方
【處方】黨參10克,黃連3克,炒黃芩6克,生姜5克,法半夏10克,莪術(shù)6克,制附子10克,紫蘇梗10克,炒枳殼10克,炒延胡索10克,吳茱萸2克,肉桂(后下)3克,煅瓦楞子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溫中,調(diào)氣,補(bǔ)益。
【主治】飲食喜溫,慢性重度萎縮性胃炎。胃脘脹氣、噯氣,便形不實(shí),舌紅潤(rùn),苔薄黃,脈細(xì)者適用本方。
34.三叉神經(jīng)痛方
【處方】制附子10克,制天南星15克,制全蝎6克,制草烏5克,細(xì)辛5克,龍膽10克,川芎15克,白芷10克,炒延胡索15克,制僵蠶10克,苦丁茶15克,玄參15克,石膏(先煎)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溫經(jīng)通絡(luò),祛風(fēng)化痰,清泄肝火。
【主治】三叉神經(jīng)痛。癥見頭面部劇烈疼痛,或呈跳痛或觸電樣。
35.潰瘍性結(jié)腸炎方
【處方】煨葛根20克,黃連5克,炒黃芩10克,甘草3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苦參10克,木香10克,桔梗5克,椿白皮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清熱化濕,健脾補(bǔ)虛。
【主治】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jié)腸炎。
36.胃痛方
【處方】藿香10克,紫蘇葉10克,法半夏10克,黃連3克,厚樸5克,炒黃芩10克,瓜蔞15克,炒枳實(shí)15克,陳皮6克,竹茹6克,生姜皮3克,制香附10克,吳茱萸3克,炒六曲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清熱化濕,理氣和中。
【主治】胃脘疼痛不適,胃脹、泛酸,形瘦,苔黃,證屬濕熱中阻者適用本方。
37.室性早搏方
【處方】炙桂枝10克,制附子5克,黨參12克,焦白術(shù)10克,炙甘草6克,炮姜3克,葛根12克,丹參12克,熟酸棗仁30克,黃連3克,砂仁(后下)3克,石菖蒲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培土溫陽(yáng),安神定悸。
【主治】室性早搏。脾土陽(yáng)虛,心神失養(yǎng)。
38.風(fēng)寒肺炎方
【處方】淡豆豉12克,紫蘇葉9克,法半夏9克,苦杏仁9克,炒枳殼4.5克,桔梗4.5克,陳皮4.5克,前胡4.5克,荊芥4.5克,防風(fēng)4.5克,生姜2片。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疏散風(fēng)寒,宣肺化痰。
【主治】肺部炎癥。癥見惡寒,發(fā)熱,無汗,咽癢,鼻塞,流清涕,頭痛,口唇干,全身骨節(jié)酸痛等。
39.喘息性氣管炎方
【處方】炙麻黃5克,苦杏仁10克,甘草3克,前胡10克,桔梗5克,炙白前10克,炒紫蘇子10克,炙款冬花10克,法半夏10克,南沙參10克,炙桑白皮10克,炒白芍10克,黃芪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宣肺降氣。
【主治】支氣管炎哮喘,咳痰,喉有痰聲。本方重點(diǎn)在發(fā)泄里熱,而非發(fā)散表寒,雖能發(fā)汗,但力量微弱,對(duì)發(fā)熱汗出者適合。
40.肺炎發(fā)熱方
【處方】柴胡、炒黃芩、法半夏、太子參、麥冬、石斛、北沙參、藿香、紫蘇葉、炒谷芽、炒麥芽、炒六曲、前胡各10克,橘皮、竹茹、烏梅各6克,厚樸花、白殘花各5克,青蒿(后下)25克,蘆根15克,黃連3克,鴨跖草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清熱化濕,益氣養(yǎng)陰。
【主治】肺炎。
41.乙型肝炎方
【處方】黨參12克,焦白術(shù)15克,茯苓10克,炙甘草3克,黃芪15克,枸杞子10克,山藥15克,淫羊藿10克,黃柏10克,苦參10克,貫眾12克,郁金10克,白花蛇舌草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益氣健脾。
【主治】肝腎虧虛,脾虛不健,濕熱淤阻。癥見肝區(qū)隱痛,腹脹,大便易溏,疲勞乏力,寐差多夢(mèng),兩足跟痛,舌苔薄黃膩、舌質(zhì)偏暗,脈細(xì)。
42.失眠方(一)
【處方】龜板(先煎)25克,牡蠣(先煎)20克,枸杞子12克,地黃12克,酸棗仁12克,肉桂(后下)1克,黃連3克,川芎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連服6劑為1療程。
【功效】滋陰降火,安神定志。
【主治】通宵不寐。心腎不交,腎陰不足,不能上濟(jì)于心;心火亢盛,不能下交于腎所致失眠。
43.失眠方(二)
【處方】制半夏10克,赤茯苓10克,化橘紅6克,竹茹6克,甘草3克,枳殼5克,炙遠(yuǎn)志5克,熟酸棗仁12克,琥珀粉(另吞)2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清熱化痰,和中安神。
【主治】多夢(mèng)善驚,痰熱擾心,癔癥。徹夜不眠,心煩不安,舌苔薄白,脈細(xì)弦者適用本方。心神失養(yǎng)、陰虛陽(yáng)亢、肝腎陰虛者可在此方基礎(chǔ)上加減。
44.失眠方(三)
熟酸棗仁30克,梔子10克,牡丹皮10克,丹參10克,知母10克,夏枯草10克,法半夏10克,醋柴胡5克,炒延胡索15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川芎10克,制香附10克,百合12克,地黃12克,合歡皮15克,黃連5克,肉桂(后下)2克,煅龍牡(先煎)2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理氣解郁,清熱化痰,調(diào)和陰陽(yáng)。
【主治】肝郁化火,痰熱內(nèi)蘊(yùn),血府淤阻,失眠。
45.慢性萎縮性胃炎方
【處方】炒延胡索、莪術(shù)、炒黃芩、厚樸、法半夏、帶皮檳榔、失笑散(包煎)各10克,煨草果、九香蟲各5克,制沒藥12克,橘皮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清熱化濕,理氣和胃,活血止痛。
【主治】淺表性胃炎,糜爛型胃炎。胃脘悶痛,舌質(zhì)隱紫暗黑。
46.溫陽(yáng)瀉肺方
【處方】制附子8克,生姜3克,桂枝10克,黨參12克,紫蘇子10克,葶藶子15克,桑白皮10克,澤蘭15克,澤瀉15克,豬苓15克,茯苓15克,法半夏10克,膽南星6克,桔梗4克,石菖蒲10克,丹參15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蘇木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溫陽(yáng)活血,瀉肺化痰。
【主治】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肺心病,心力衰竭。
47.一貫煎
【處方】太子參、麥冬、石斛、白芍、山藥、北沙參、枸杞子、川楝子、丹參各10克,玫瑰花、烏梅各5克,佛手花3克,炒谷芽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滋胃柔肝,理氣和絡(luò)。
【主治】口腔潰瘍。證屬胃弱氣滯,津氣兩傷,胃絡(luò)失和。
48.風(fēng)溫肺炎方
【處方】水炙麻黃3克,甘草3克,苦杏仁9克,連翹9克,梔子9克,瓜蔞皮9克,魚腥草18克,石膏30克,蘆根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清熱、宣肺、化痰。
【主治】咳嗽,痰有鐵銹色,肺炎。風(fēng)溫肺炎多發(fā)于小兒,以發(fā)熱、咳嗽、痰壅、氣急、鼻扇為主要癥狀,重者涕淚俱閉、面色蒼白發(fā)紺。冬春兩季多發(fā)。
49.三高活血通絡(luò)方
【處方】黃連4克,知母10克,法半夏10克,陳皮6克,枳殼10克,竹茹6克,蓮子心3克,炙僵蠶10克,膽南星10克,煅龍齒骨(先煎)20克,熟酸棗仁25克,合歡皮10克,枸杞子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清熱化痰,活血通絡(luò),補(bǔ)益肝腎。
【主治】高血脂膽固醇,高三酰甘油癥。癥見精神萎靡、心情抑郁、夜難入眠、口干苦黏者,適用此方。
50.顱內(nèi)腫瘤方
【處方】葛根15克,黃芪20克,川芎10克,膽南星10克,竹瀝半夏10克,制白附子9克,制大黃6克,桃仁10克,炙鱉甲(先煎)15克,炙僵蠶10克,炙蜈蚣3條,漏蘆12克,枸杞子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益氣升清,化痰祛淤,息風(fēng)通絡(luò)。
【主治】顱內(nèi)腫瘤、腦積水、腦萎縮、腦梗死。
51.慢性淺表性胃炎方
【處方】黃連3克,吳茱萸4克,炙甘草3克,炒白芍10克,制烏賊骨20克,仙鶴草15克,藿香10克,紫蘇梗10克,香附10克,炒延胡索10克,枳殼10克,蒲公英15克,煅瓦楞子20克,浙貝母10克,失笑散(包煎)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泄肝和胃,清瀉郁熱。
【主治】慢性淺表性胃炎。胃熱氣滯,肝胃不和,餐后胃脹者適用本方。
52.鼻衄方
【處方】水牛角片(先煎)20克,地黃25克,赤芍10克,牡丹皮10克,梔子12克,玄參12克,大黃炭10克,白茅根20克,牛膝10克,槐花15克,紫珠草15克,墨旱蓮15克,血余炭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涼血散血,平?jīng)_降逆。
【主治】鼻衄。
53.便秘方
【處方】生地12克,玄參10克,麥冬10克,首烏15克,瓜蔞15克,炒枳實(shí)10克,柏子仁10克,熟酸棗仁15克,丹參15克,白殘花5克,大黃(后下)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養(yǎng)陰、潤(rùn)腸、通便。
【主治】便秘,濕熱內(nèi)蘊(yùn),腸腑不利。
【加減】陰虛腸燥,肝膽郁熱,加法半夏10克,梔子10克,姜黃10克,改熟酸棗仁20克,黃連3克。
54.腎病綜合征方
【處方】南北沙參各12克,麥冬10克,玄參10克,地黃12克,大黃炭6克,大薊15克,石韋15克,鹿銜草15克,六月雪20克,黃柏10克,白茅根15克,金櫻子15克,雷公藤5克,黃芪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涼血止血,清熱利濕。
【主治】腎病綜合征。癥見腰膝酸痛、神疲乏力、水腫、血尿、貧血、高血壓等,尿檢可見尿蛋白、紅白細(xì)胞等。
55.苓桂浮萍湯
【處方】麻黃10克,浮萍9克,防風(fēng)12克,紫蘇葉10克,生姜皮12克,苦杏仁15克,桔梗9克,蔥白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疏風(fēng)宣肺,發(fā)汗退腫。
【主治】急性腎炎、慢性腎炎急性發(fā)作或加重。
56.哮喘方
【處方】炙麻黃4克,炙射干10克,苦杏仁10克,炒黃芩10克,知母10克,僵蠶10克,法半夏10克,太子參12克,南沙參10克,北沙參10克,十大功勞葉10克,蒼耳草12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降肺平喘,虛實(shí)兼顧。
【主治】哮喘。癥見喉中痰鳴、憋氣、汗出怕冷、咳痰困難、口干、苔厚白膩。屬痰熱郁肺,氣陰兩虛,肺失宣降者適用本方。
57.連樸飲
【處方】黃連3克,黃芩6克,厚樸5克,草豆蔻(后下)3克,炒枳殼10克,砂仁(后下)3克,橘皮6克,蘆根15克,竹茹6克,炒谷芽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清化濕熱,開結(jié)除痞。
【主治】淺表性糜爛型胃炎。胃虛,濕熱吐瀉。
58.咳喘方
【處方】炙麻黃4克,炙桂枝6克,生姜3克,細(xì)辛3克,法半夏10克,炒白芍10克,五味子3克,炙甘草3克,炙紫菀10克,炙款冬花10克,炒紫蘇子10克,連錢草15克,桔梗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溫肺化飲,助陽(yáng)破陰。
【主治】哮喘。
【加減】咽喉有痰,苔薄質(zhì)暗,脈細(xì),加黃芪12克,白術(shù)10克,防風(fēng)6克,陳皮6克;舌苔黃,脈小滑,減連錢草。
59.支氣管擴(kuò)張方
【處方】南沙參12克,北沙參12克,麥冬10克,太子參12克,黃芪15克,金蕎麥根20克,羊乳15克,百合12克,魚腥草20克,桔梗5克,炒紫蘇子10克,降香3克,茜根炭10克,血余炭10克,法半夏10克,炙桑白皮12克,炒黃芩10克,黛蛤散(包)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溫肺固絡(luò),清化痰熱,益氣養(yǎng)陰。
【主治】支氣管擴(kuò)張。證屬肺虛絡(luò)損,痰淤阻肺者適用。
60.胸痹冠心方
【處方】黨參10克,干姜5克,焦白術(shù)10克,炙甘草3克,桂枝6克,紅花10克,丹參10克,三棱10克,莪術(shù)10克,炒延胡索10克,九香蟲10克,甘松10克,失笑散(包煎)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溫理中焦,通陽(yáng)宣痹,理氣化淤。
【主治】冠心病、胸痛。心胸疼痛難支,伴有汗出,痛后神疲乏力,大便溏薄,面色偏暗,舌苔淡黃濁膩,脈細(xì)滑者適用本方。
61.高血壓、高脂血癥方
【處方】天麻10克,沙苑子12克,夏枯草10克,菊花10克,川芎10克,丹參12克,苦參10克,姜黃10克,枸杞子10克,黃精10克,制首烏12克,澤蘭10克,澤瀉10克,桑寄生15克,熟酸棗仁15克,蓮子心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補(bǔ)腎平肝。
【主治】高血壓、高脂血癥。頭暈,胸悶,心慌動(dòng)悸,心煩,失眠多夢(mèng),尿黃,多汗,耳鳴者適用本方。
62.溫陽(yáng)化飲活血方
【處方】炙麻黃5克,制附子6克,生姜5克,葶藶子15克,蘇木10克,炒紫蘇子10克,防己12克,黃芪20克,桃仁10克,五加皮10克,黨參15克,法半夏10克,澤蘭10克,澤瀉15克,萬年青片1片,綠茶1小撮。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溫陽(yáng)化飲,滌痰祛淤,益氣活血。
【主治】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屬陽(yáng)虛氣弱,痰淤阻肺者適用本方。
63.十二指腸潰瘍方
【處方】黃連4克,吳茱萸3克,法半夏10克,仙鶴草15克,蒲公英15克,浙貝母10克,炒延胡索12克,合歡皮15克,熟酸棗仁25克,炒白芍10克,制香附10克,藿香10克,紫蘇梗10克,茜草炭10克,北秫米(包煎)15克,制烏賊骨20克,煅瓦楞子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清熱和胃,泄肝理氣。
【主治】胃脘脹痛,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慢性淺表性胃炎。
64.泄瀉方
【處方】醋柴胡6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制香附10克,青皮6克,陳皮6克,姜黃10克,九香蟲5克,炒延胡索10克,蒼耳草15克,烏梅5克,黃連4克,吳茱萸2克,焦建曲10克,炮姜炭3克,焦山楂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疏肝理脾,清利濕熱。
【主治】腹瀉、大便急迫。肝脾不調(diào),濕熱內(nèi)蘊(yùn)者適用本方。
65.眩暈方
【處方】天麻10克,鉤藤15克,白蒺藜10克,制黃精10克,制首烏10克,桑寄生15克,決明子12克,丹參12克,山楂12克,澤瀉15克,牡蠣(先煎)25克,炙僵蠶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化痰泄?jié)?,減肥消脂,培補(bǔ)肝腎。
【主治】肝腎不足,痰淤阻滯之高血壓、高血脂癥。癥見眩暈、頭昏時(shí)痛,心胸部位常感悶塞不舒。
66.慢性胃炎方
【處方】太子參10克,黃連3克,法半夏10克,焦白術(shù)10克,炒枳殼6克,焦山楂10克,焦神曲10克,炒谷芽10克,炒麥芽10克,玫瑰花5克,白殘花5克,炮姜25克,木香5克,砂仁(后下)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調(diào)氣通降。
【主治】慢性胃炎。臨床常見氣滯、熱郁、濕阻、寒凝、中虛等。治宜以“溫、清、通、補(bǔ)”合法,但應(yīng)分清主次。
67.慢性萎縮性胃炎方
【處方】黃連3克,紫蘇梗10克,法半夏10克,厚樸花3克,瓜蔞15克,莪術(shù)10克,炒枳實(shí)10克,吳茱萸3克,炒白芍10克,制香附10克,佛手5克,太子參10克,炙雞內(nèi)金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清中化濕,苦辛通降,泄肝和胃,化痰祛淤。
【主治】慢性萎縮性淺表性胃炎,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幽門息肉。屬胃虛氣滯,濕阻熱郁,肝氣不暢,痰淤中阻者適用本方。
68.泌尿系結(jié)石方
【處方】金錢草25克,海金沙(包)15克,酢漿草15克,石韋15克,萹蓄15克,瞿麥15克,威靈仙15克,地黃15克,蒲黃(包)10克,牛膝12克,麥冬12克,核桃肉10克,桑寄生15克,冬葵果12克,烏藥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清化濕熱,排石通淋,化氣利水。
【主治】腎結(jié)石、輸尿管結(jié)石等泌尿系統(tǒng)結(jié)石。癥見小便頻急,淋漓澀痛,小腹拘急或尿血。
69.高血壓方
【處方】淫羊藿、仙茅、巴戟天、當(dāng)歸、黃柏、知母、地黃、桑寄生、川芎、葛根、天麻、沙苑子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溫養(yǎng)肝腎。
【主治】原發(fā)性高血壓。陰虛及陽(yáng),肝腎不足者適用本方。
70.中風(fēng)方
【處方】熟大黃5克,大黃(后下)5克,桃仁10克,水蛭3克,地龍10克,鬼箭羽12克,膽南星10克,炙僵蠶10克,豨薟草15克,石斛12克,地黃15克,牛膝10克,桑寄生15克,續(xù)斷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一次。
【功效】風(fēng)痰淤阻,氣血失調(diào)。
【主治】中風(fēng),多發(fā)性腦梗死。
【加減】大便頻、小便不暢加炒枳實(shí)10克,大黃加量至10克。
71.息風(fēng)潛陽(yáng)方
【處方】鉤藤15g(后下),天麻10g,決明子12g,野菊花10g,羅布麻葉15g,珍珠母30g(先煎),玄參10g,車前草10g。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功效】息風(fēng)潛陽(yáng)。
【主治】高血壓,證屬風(fēng)陽(yáng)上亢者。主要表現(xiàn)為頭暈?zāi)垦!㈩^漲頭痛、顳頂掣痛、面赤升紅、頭筋躍起、腦響耳鳴、煩躁、肢麻肉、口干口苦等,舌紅、苔薄黃,脈弦數(shù)。
【加減】高血壓常見肝風(fēng)上擾,如見肢麻不利,加臭梧桐、豨薟草;頭暈痛甚,加白蒺藜、蟬蛻;面紅、目赤、鼻衄、便結(jié),加龍膽草、山梔、大黃。
72.清火化痰方
【處方】竹瀝半夏10g,陳膽南星6g,炒黃芩10g,夏枯草12g,炒僵蠶10g,海藻10g,牡蠣30g(先煎),澤瀉15g。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功效】清火化痰。
【主治】高血壓,證屬痰火上擾者。常表現(xiàn)為頭暈重痛、咳吐黏痰、胸悶、神煩善驚、身重肢麻、語謇多涎、口干苦或黏,舌尖紅、苔黃膩,脈弦滑數(shù)。
【加減】患者素體胖夾痰濕,郁而化火,上擾清空,周老用此方治療本證,如遇心煩夢(mèng)多者,加黃連、蓮子心、茯神;神情異常者,加郁金、天竺黃;胸悶、痰多、便秘者,加瓜蔞、風(fēng)化硝。
73.滋柔肝腎方
【處方】大生地黃12g,枸杞子10g,女貞子10g,制何首烏12g,桑寄生12g,生石決明30g(先煎),菊花10g,白蒺藜10g。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功效】滋腎柔肝。
【主治】高血壓,證屬肝腎陰虛、肝陽(yáng)上亢者。見頭昏暈痛、目澀視糊、耳鳴,遇勞則升火、肢麻、腰酸腿軟,舌紅、少苔,脈細(xì)弦或細(xì)數(shù)。
【加減】肝腎同源,腎陰虧虛,水不涵木,木失條達(dá),則風(fēng)陽(yáng)擾動(dòng),周老治療本證,重在滋養(yǎng)腎陰以柔肝木。如頭眩而面色潮紅者,加牡蠣、鱉甲;煩熱者,加知母、黃柏;肢麻者,加白芍;失眠多夢(mèng)者,加酸棗仁、阿膠。
74..溫養(yǎng)肝腎方
【處方】淫羊藿10g,淡蓯蓉10g,當(dāng)歸10g,大熟地黃12g,枸杞子12g,杜仲12g,靈磁石20g(先煎),黃柏5g。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功效】溫養(yǎng)肝腎。
【主治】高血壓,證屬陰虛及陽(yáng)、陰陽(yáng)兩虛者??梢婎^昏目花、面白少華、間有烘熱、神疲氣短、腰酸腿軟、足冷、夜尿頻多,舌體胖大,舌質(zhì)淡紅或淡白,脈沉細(xì)。
【加減】陰陽(yáng)互根互用,陰虛日久,陽(yáng)無以資生,則漸至陽(yáng)虛,周老在運(yùn)用溫養(yǎng)肝腎方的同時(shí),如見頭昏目花,則加潼蒺藜;心悸氣短,加黃芪、五味子;倦怠、大便不實(shí),加黨參、懷山藥;足腫,加制附子、白術(shù)。其加減多超過兩味。
75.瀉下通瘀合劑
【處方】大黃10克,芒硝9克,桃仁9克,枳實(shí)10克,生地15克,木通9克,麥冬12克
【主治】疫斑熱
76.行氣和血方
【處方】丹參12g 川芎10g 大薊15g 小薊15g 淮牛膝10g 生槐花10g廣地龍10g 代赭石25g
【用法】每日1劑,水煎取汁300mL,早晚分服
【功效】滋補(bǔ)肝腎,養(yǎng)陰填精。
【主治】氣滯血瘀型高血壓。
77.糖尿病經(jīng)驗(yàn)方1方
【處方】生地黃12g,玄參12g,麥冬12g,天花粉15g,制大黃5g,鬼箭羽15g,桃仁10g,丹參15g,芒硝5g(沖服),知母10g,炙僵蠶10g,炙水蛭3g,地龍10g,木瓜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
【功效】清熱通腑,涼血化瘀。
【主治】消渴,證屬瘀熱互結(jié)者。癥見雙下肢麻木,時(shí)有拘急,大便干結(jié),三日一行,徹夜不眠,手足心熱,舌苔黃薄膩,邊尖紅隱紫,脈細(xì)弦澀。
78.糖尿病經(jīng)驗(yàn)方2方
【處方】桑葉15g,地骨皮20g,天花粉12g,知母10g,黃連3g,藿香10g,佩蘭10g,炒蒼術(shù)10g,鬼箭羽20g,水蛭3g,澤蘭12g,炙僵蠶10g,玄參12g,煨葛根12g,生黃芪12g,太子參12g,生地黃15g,山茱萸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
【功效】益氣養(yǎng)陰,活血化瘀,化濕通絡(luò)。
【主治】消渴。臨床多用于2型糖尿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