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病,形形色色,成百上千,各不相同。沒有兩個人的病是完全一致的,就象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一樣。
因此,要治療這些復雜而又多變,各不相同的疾病,的確是一件挺難的事。
然而呢,我們中國人是有智慧應對疾病的。幾千年來,中醫(yī)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治病療傷,始終保持了中華民族人口的數(shù)量優(yōu)勢,為種族的繁衍生息和國家發(fā)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中華文明的智慧,最高明的地方,就在于發(fā)現(xiàn)了宇宙萬物,包括生命體運行的“道理”,或者叫真理。
《易經(jīng)》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yè)?!?/p>
“道”者,是運行的軌道。在“形而上”,所以看不到?!袄怼闭撸沁\行軌道留下的物質痕跡。在“形而下”,可以看到。
比如氣血,氣的運行是“道”,看不到;血的運動,是“理”,可以看見。
西方醫(yī)學呢,只是看到了血液的運動,它們不知“道”,這是氣的運行推動的結果。反而認為只是心藏跳動的壓力使血液流動…
那么,為什么給人裝上三十瓦的心藏起搏器,卻只能躺在床上維持生命,而人的心藏只有零點幾瓦的功率,人卻可以蹦蹦跳跳呢?
實際上,血液的運動就象汽車在行走,氣的運行才是汽油燃燒的動力,心藏只是個馬達,點一下火而已。
而中醫(yī)呢,是既看到了血液的流動,還知道后面有氣的運行來推動血液。并且還知道氣運行的路線(經(jīng)絡)、驛站(穴位),甚至也知道穴位在幾時開,幾時合…
甚至于,還知道這個運行的氣,包含著相反相成的兩種屬性,古人稱為陰、陽。
進一步,還知道陰、陽是由一分為二而產生的。在一之前,不是零,而是道!
這個道是什么?
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p>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把事物的發(fā)展變化反過來看,反其道而行之,就會見到氣象萬千的世界,原來在根本上是相同的,都歸于道。
天、地、人都在同一個道中,當然是天人合一了。
復雜的宇宙世界竟然是如此的簡單。
這種思維,就是大道至簡的智慧。
實際上呢,并不是我們這些常人能夠見得道,而是我們的祖先,老莊、歧黃等圣賢們,反觀內修,見道證道后,傳承給后人,代代相傳下來。
作為炎黃子孫,能夠享受到祖先智慧的庇蔭,我們無疑是這個世界上最幸運的人。
繼承和知道這個真理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用來為人民服務。并有責任為了我們的子孫后代傳承下去。
因此,我們應當知道、悟道、踐道、行道、證道、傳道。
按照思維抽象的層次,我們就可以把事物抽象成為六十四類(卦)、八類(卦)、五類(行)、兩類(陰陽)。
當然了,無論你分成幾類都可以。但前提是,同一類的事物必須具有某一方面的共同性質。
比如樹葉,可以按照葉子的形狀,分為針葉類和闊葉類;也可以按樹種,分為松、柏、槐…
比如人,可以按照男女,分成最簡單的兩類;也可按男女老少分成四類;也可以按照工農商學兵分成五類…
但是,不論如何劃分,每一類必須有其共性。
這就是大道至簡的思維方式。
道可以概括為一切事物的本源。
若能知此,便是《易經(jīng)》、《道德經(jīng)》的智慧了。
中醫(yī)學,作為道家五術之一,治療疾病的思維也是如此。
首先要具備大道至簡的思維方式,從簡開始,逐級逐次展開,就可以執(zhí)簡馭繁,治療萬病。
比如,先把一切疾病分為陰陽兩個病,叫陰病和陽病。
那么,任何疾病的根本原因,都可以概括為陰陽不調。
比如,太陽病中風,其陰陽不調的具體形式是什么?
是“陽浮而陰弱”。
怎么知道陽浮、陰弱的?
“陽浮者,熱自發(fā);陰弱者,汗自出?!?/p>
這就是其可知的表現(xiàn)。
所以,凡是有發(fā)熱、出汗,再加上脈浮、惡風,四者具備,就是桂枝湯的主證。你就用桂枝湯去治療,一準兒沒錯。
若四證具有其中二證,中病也會過半。
別管老女老少,也別管什么心藏病,更年期等等,這些都是西醫(yī)的病名,沒有用。中醫(yī)只認證,不認名。
為什么要加上脈???
脈表現(xiàn)的是氣血的位置,只有浮起來,氣血在表,才有出汗的可能呀。
為什么加上惡風一證?
你可以這么簡單理解,仲景不是叫“太陽中風”嗎?就是說已經(jīng)中了風,當然怕風了。
同理,“太陽傷寒”,已經(jīng)傷了寒必然惡寒。
這也是區(qū)別中風證與傷寒證的關鍵之一。
順便說,太陽溫病呢,既不怕風,也不惡寒,反而怕熱,也是已經(jīng)溫熱了,當然怕熱。
這即是太陽病三種類型的簡單區(qū)別方法。
若陽氣長期飄浮在外,不能入里,則陽不入陰,嚴重了就會失眠。所以,這種失眠,桂枝湯就能治療…
實際上,陰陽不調有各種各樣的形式,太陽中風只是其一。因此,要再分陰陽。
再分一下,比如我們按照仲景的分法,把陰陽各分為三,就成為三陰和三陽,起個名叫六經(jīng)。
為了便于使用和傳承,再分別給它們取個名字:太陽、少陽、陽明、少陰、厥陰、太陰。
這樣,人的所有的病,就可以歸納為這六種病。三種陽病,三種陰病。
這就是病的基本單元。
而每一種病,都具有共同的病證,即六經(jīng)病的提綱證。
其它所有病,都是這六個病的進一步細分,或相互疊加而已。
比如,太陽病可以細分為三個,太陽中風,太陽傷寒,太陽溫病。這是細分。
太陽病了,少陽、陽明也病了,就稱為三陽并病,或合病。這是疊加。
治療,要根據(jù)六經(jīng)病提綱,先辨病證。這樣,任何一個病,必然會被定位在這六病之中的某病。
然后,再去辨方證,以鎖定治方。
這樣,治病似乎就變的簡單了。
把這種道的思維,應用于治病,就是道醫(yī),也稱古中醫(yī)。這就是以張仲景為代表的道家醫(yī)學的偉大之處。
可嘆的是,當今的中醫(yī)絕大多數(shù)已經(jīng)走向歧途,真正的古中醫(yī)思維幾乎湮滅了。
還有一類,是完全把中醫(yī)作為商品,進行商業(yè)化運作。其理念和目的已經(jīng)成為只為掙錢而不為治病。
吾切身的經(jīng)歷,曾經(jīng)受邀進入過幾個打著學習中醫(yī)的幌子謀財?shù)奈⑿湃?,以互相交流學習為名義,只發(fā)去一篇文章,但一會兒功夫,就被群主移出,是怕我影響了它們給群員洗腦以及商業(yè)推廣。
資本的丑惡嘴臉立刻暴露無疑了。
在當前這樣的環(huán)境下,中醫(yī)能治好病就怪了。
好在吾不是醫(yī)生,也不以醫(yī)為業(yè),只是個業(yè)余愛好。所以,這樣的小挫折,難以影響我久經(jīng)歷練的挫商,又倒樂的逍遙自在,不用再看那些個為了謀財,而變的猙獰的嘴臉了,樂得清凈。
年齡大了,但惡作劇的心偶爾還有。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只當是娛樂了一圈兒。
盡管當前中醫(yī)的問題很多,但我對未來古中醫(yī)的恢復和繼承充滿了信心。隨著我國對中醫(yī)政策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人民不斷地覺醒,少花錢治好病才是硬道理,肯定會漸漸深入人心。
…
回到主題,再看傷寒。
同病,指兩經(jīng)以上的陽經(jīng)或陰經(jīng)之間的并病、合病。
《傷寒論》中,兩經(jīng)以上的同病,仲景分別稱為并病、合病、俱病。
并病,是一經(jīng)先病未盡,又傳另一經(jīng)。
合病,是幾經(jīng)一齊病。
俱病,互為表里關系的兩經(jīng)同時受邪,稱為兩感,也稱俱病。
仲景在六經(jīng)辨證中告訴我們,人體有三個通道:表,里,半表半里。
三個通道可以分別解病:
表病從表解。用汗法,邪從汗中排出。
里?。ㄉ?、下)從里解(上、下)。用吐、下法,邪從口中、腸道排出。
半表半里病從半表半里解。用和法,邪從小便排出。
那么,如何從三個通道排除病邪呢?
仲景在書中條文的字里行間,還有條文的背后,費盡苦心告訴我們,治病要圍繞著人體陰陽氣血的運行規(guī)律,順其自然,用藥物幫助人的本能去治病。
因此,為了順應人的運行規(guī)律,必須要遵循相應的法則。
如果把《傷寒論》疏理并歸納一下,主要的大概有以下幾條:
一、治病總則:
1、三陽病先表后里。
2、三陰病先里后表。
3、陰陽同病先陰后陽。
4、三陽同病治從少陽。
5、三陰同病治從太陰。
二、陽病治法:
1、三陽同?。ㄌ?、少陽、陽明),或二陽同?。ㄌ柹訇?,少陽陽明、太陽陽明),只要有少陽,就應該主治少陽。
2、太陽陽明同?。?/p>
一般原則是先解表,再治里。這是常法。
若陽明重太陽輕,要太陽陽明同治;若陽明急迫,則要先治陽明。這是變法。
三、三陰同病治從太陰:
甘草干姜湯為祖方。
加附子為四逆湯。
加附子去甘草為干姜附子湯。
加參、術是理中湯(丸)。
這是太陰病的主方,也是基本方。
在此基礎上,可以演化出其它的太陰病方子。
四、三陽同病治從少陽:
三陽同病,或二陽同病有少陽病,主治少陽。
小柴胡湯為主方。
兼太陽病加桂枝(七個兼證之一)。
兼陽明病加石膏。
…
以上只是原則性的結論,原理的論述先從簡了。
三陽歸于一陽,三陽病就是陽病。
以陽統(tǒng)陰,既是《易經(jīng)》、《內經(jīng)》的原理,也是治病的法則之一,這就是“陽中求陰”的原理。
因此,首先應該詳細歸納一下陽病的治法。
為簡單明了,以圖示之。
關于圖的三點說明:
一、三陽病中,有一個情況值得重視,就是陽明病常常與太陽或少陽同病。特別是太陽與陽明并病或合病最多,病情也復雜多變。
從圖中所列治方的多少,也可以看出這個特點,這與人的生命運動規(guī)律與疾病的傳變規(guī)律有關系,值得思考。
單純的陽明病,仲景叫正陽陽明,主證是“胃家實”;從太陽傳入陽明的,稱為太陽陽明,主證是“脾約”;從少陽傳入陽明的,稱為少陽陽明,主證是“大便難”。
仲景的這種劃分方式,與太陽病劃分為太陽中風、太陽傷寒、太陽溫病三類,概念完全不同。
太陽病的三種,都是太陽病。而陽明病所列的三種,太陽陽明實行上就是太陽陽明同病,少陽陽明就是少陽陽明同病,并非純粹的陽明病。
所以,在圖中單獨列出,歸于三陽同病的范疇內,并且基本上列出了仲景的所有方子。
二、關于三陽同病,主治少陽,主要列出了常見的三個少陽的方子:小柴胡湯、黃芩湯、黃芩加半夏生姜湯。
其中,黃芩加半夏生姜湯是黃芩湯的加味變化方,本質上還是屬于黃芩湯。
因此,主治三陽同病的少陽方實際上主要是兩個方,小柴胡湯和黃芩湯。
對此,身邊曾有人大有疑問。因為看了許多解讀傷寒少陽篇的文章,總在講少陽病有柴胡劑八方,就認為只有柴胡才主半表半里。而黃芩湯方中并沒有柴胡,君藥是黃芩,余藥為芍藥、甘草、大棗,能主半表半里的少陽病嗎?
進一步問,甚至還能主三陽同?。?/p>
能,毫無疑問!
首先,小柴胡湯與黃芩湯是姊妹方。
小柴胡湯和黃芩湯均來源于《湯液經(jīng)》的六神方之一,即陰旦湯。
小柴胡湯來自大陰旦湯去芍藥;黃芩湯來自小陰旦湯去生姜。
關于這個源流,以后抽空再詳述。
既然是大、小陰旦湯的減味方,所以兩方所治病的方向無疑是一樣的,只是病輕重的區(qū)別,小方治輕病,大方治重病。
第二,黃芩湯之君藥,正如其名,就是黃芩。而黃芩的作用層面就是里、半表半里。其性味苦寒,主降,清熱。
在小柴胡湯中,黃芩退位讓于柴胡,是作為臣藥來輔助柴胡,也是此用。
黃芩與黃連同用,是傷寒中常用的藥對。二者主要的區(qū)別有二,一是黃連主要作用于里的層面;二是黃連的清熱能力更強。
俗話說,“苦不過黃連”,“啞巴吃黃連, 有苦難言”, 來形容黃連之苦。所以,黃連是所有藥品中最苦的一味藥。
辛開苦降,苦寒的黃連自然是清熱燥濕的首選。
但用于少陽病,黃連則愛莫能助,其不主這個區(qū)域。所以,就只有黃芩了。
因此,黃芩湯自然就是少陽病之方,而且是除柴胡劑之外的主要少陽方子。
實際上,柴胡劑以外類似的少陽方還有不少,待有時間再談。
比如澤漆湯,主治痰飲在半表半里的咳逆。
…
第三,至于黃芩湯能否治三陽同病,只要翻開《傷寒論》第一七二條,一看便知。
本方不但主三陽同病,還多見于所謂的急性腸胃炎、急性的痢疾等。
三、關于太陽少陽同病,與少陽陽明同病中,均有小柴胡湯加生石膏方。
此方是小柴胡湯的加味變化方,不是仲景原方。主治太陽溫病,以及少陽證兼陽明內熱的煩渇證。
在柴胡劑八方中,也有一首治渴的方子,叫柴胡去半夏加瓜蔞湯。
但是,此方所治之渴,不是因為陽明病內熱造成的渇,而是由于津液枯燥所致。所以,去逐飲的半夏,加潤燥解渴的瓜蔞根(天花粉)。
石膏甘寒,主降,清熱。其所治為因熱而致的煩渴。煩者,熱擾心神而煩也。
這是兩方的區(qū)別。
小柴胡加石膏湯,現(xiàn)代應用很廣泛,特別是用于溫病方面的治療。
現(xiàn)代人飲食不節(jié),往往過量,小兒不知饑飽尤其如此。
幾千年來一直處于半饑半飽的脾胃,在近幾十年突然享受到了如此之多的美味佳肴,當然消受不起。
吃的多,吃的好,運動又少,所以過多的熱量消耗不掉,多發(fā)溫病,特別是兒童。
內熱,是溫病的根本原因,外因之熱只是誘因而己。
過食不僅易得溫病,造成的營養(yǎng)過剩還會導致超重、肥胖。
久而久之,糖尿病、三高癥、心藏病、心腦血管病等等出現(xiàn)了,都與此有關。
總之,不論吃什么山珍海味,超過身體需要的部分,都是垃圾,都可以轉化為病。
站在宇宙的角度看,人不過是個能量轉換裝置而已。
太陽的核裂變能量,以光能的形式,轉變?yōu)閯又参锏幕瘜W能,人吃進去,轉變?yōu)橐詣幽転橹鞯亩喾N能量方式。消耗不完的就會轉換為熱能,留在身體內為患。
所以,輕證的溫病,不需治療,禁食一兩天,或減食禁肉,一般會自愈。
小孩不能自控,成人應該做到。
所以,節(jié)制飲食,合理飲食,在當今社會的健康概念中,就顯得非常重要。
千萬不要把你一百歲時才該吃的東西,提前到六、七十歲就吃完結束。
對于溫病,吾常以此小柴胡湯加生石膏湯來治療,尤其是小兒溫病。
若表證偏重者,則用麻杏石甘湯。比如小兒肺炎一類。
或將兩方合而化栽使用。
對于此方的應用,聽聽胡希恕老說的吧:
“小柴胡加石膏,這個最常用。石膏一般加45克至100克,起碼45克。石膏難分解,量小不管用。麻杏石甘湯本來治“汗出而喘”,如果石膏量小,則反而出大汗。
(1)治普通感冒、流感及一般急性傳染病。
表證消失之后,病人“脈浮細而嗜臥”,惡心嘔吐,胸脅滿,可以用小柴胡湯。
如果再口干舌燥,薄白苔(不水滑),渴,頭痛,頭暈,口鼻干如冒火,應有里熱,可加石膏。
(2)小柴胡加石膏還可以治:
腮腺炎,耳上下腫,淋巴腺腫,乳腺炎,只要未化膿,馬上見效。(3)小兒肺炎而顯柴胡證,非常好使,吃奶的嬰兒都可以用?!?/p>
附:三陽同病一案
小兒男,6歲。
面色不華,有熱色;時不時擠眉弄眼;晚上睡覺覺熱踢被,氣粗聲重,有中度鼻塞,呼吸不暢,打呼嚕,磨牙;納呆;已兩日未大便。
分析:
面有熱色,惡熱,氣粗聲重,鼻塞,打呼嚕,是太陽溫病。
擠眼,察問平時看手機、電腦過度,引少陽相火上炎于目,所以眼睛發(fā)干,或眩而不舒,故本能地擠眼以潤之。應該是少陽病。
納呆,兩日未大便,是陽明病。
磨牙,暫時不能作為確定證。
三陽同病,主以小柴胡湯;因為是太陽溫病,再加生石膏;又因表、里證較重,再合麻杏石甘湯。
北柴胡24 黃芩9 人參 9 炙甘草10法半夏13 生姜9 大棗3枚
麻黃10杏仁3 生石膏20
(計量單位:克)
日三服。
當日早上一服,午睡時出汗,氣粗聲重、打呼嚕、鼻塞大減。
次日早,大便通,食欲開;面色轉白潤;擠眼、夜晚磨牙減輕。
上方共服一副,表解里通?,F(xiàn)主證已變?yōu)閿D眼、夜晚磨牙。轉方用柴胡桂枝湯加生石膏,調和陰陽,疏通氣機。
北柴胡12 黃芩5 人參5 炙甘草3 法半夏7 大棗1枚 生姜5
桂枝5 白芍5 生石膏15
日三服。
上方服一副后,磨牙進一步減輕,擠眼變化不大。停藥,待自行恢復。
若幾日后擠眼、磨牙仍不愈,應考慮有情志因素,擬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試應。
囑咐近期要適當限制食物,控制肉類,減少看手機、電腦的時間。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