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愛好者時常可以看到當代一些書法名家所寫的楷書作品,但看后令人非常遺憾,作為當代著名的書法家,為什么所寫的楷書作品那么難看,足以見得他們的楷書功底是非常差的。細心一點的人也會發(fā)現,他們所寫的楷書,大都是取法于顏真卿的楷書?難道他們都學過顏體楷書,或是顏體楷書容易寫嗎?
其實,我們不難發(fā)現,顏體楷書的確是在書寫中可以有讓人變化的余地,它不像歐體、柳體那樣,是無法從中得到當代書法的“變法”余地的。至于名家的楷書功底如何,我們不得而知,因為沒有看到過他們的臨摹作品,這個結論是下不了的。
劉洪彪、張旭光等人,曾經拿出了他們所“創(chuàng)作”的楷書作品,都是取法顏體的,并且他們對顏體進行了夸張、變化,“創(chuàng)作”出了他們的楷書作品,這些作品大都是以“藝術性”為根本目的,已經從完全意義上取消了顏真卿楷書的本來面目,而形成了自己對顏體楷書理解,從字法、筆法、墨法、章法上穿上了書法藝術的的外衣。
第一,創(chuàng)作均以顏體為底子,創(chuàng)作自己的楷書作品。早在2007年的全國九屆書法展上,李國勝以顏體楷書創(chuàng)作的楷書作品獲得了一等獎后,許多書法家便把目光放在了顏體楷書之上,并且對此進行了細致研究,后來,劉洪彪、張旭光等許多書法名家也用顏體楷書創(chuàng)作自己的楷書作品。但仔細觀看后發(fā)現,這些名家的楷書作品并非是完全意義上的顏體楷書,而是以顏體的“意”來寫自己的作品,這是取法于“顏”。
第二,用變形、夸張的手法寫顏體。細觀他們的楷書作品,包括李國勝的一等獎作品,他們幾乎都是采用的變形、夸張的手法,表現顏體楷書的主要風格。懂得顏體的人一看便是從顏體那里來的。但這些名家們卻并沒有完全寫成顏體,而是整幅都是采用了對字的變形、夸張來寫,不是大,就是小,甚至還帶有一些行書的寫法,雖然弄得面目全非,但也自然協調。
第三,用墨色來增強藝術性。當代書法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在書法作品中用了墨色來表現書法的藝術性,墨色的參與,使得書法就有了層次感,就像國畫中的遠中近一樣,看起來就有了畫面感。這些名家在他們的顏體楷書中,也大量使用墨法來完成。最大的特點就是輕重、濃淡、濕枯等,多以“蘸一筆寫幾個字”的方法來實現。
盡管名家們用了多種方法來書寫顏體,但許多書法愛好者并不認為他們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是有很深的功力或高超的技法水平,相反,卻認為這些名家水平太低,楷書功底太差,才以顏體楷書作為遮羞布,掩蓋他們書寫能力太差的真相。
但是,我認為,書法一方面是要學習古人,在這個階段要打下堅實的技法水平,只有這個基礎牢靠了,才會在書法方面自成一體。另一方面,書法是要表現“意”的,正如王羲之所說“點畫之意皆有意”,這個意是要有“意趣、趣味”的,而“意”還要來自人的悟性,劉洪彪、張旭光等人通過對顏體楷書的學習,是要寫出自己的意趣來,然而,他們的意趣是什么?還需要大家一起來討論了,我是看不懂它。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