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十力
“凡有志根本學術者,當有孤往精神?!?/span>這是中國的思想家熊十力所說。
“要么是孤獨,要么就是庸俗?!?/span>這是西方的思想家叔本華所說。
這兩位思想家都對孤獨有著深刻的理解,并將孤往精神和孤獨寂寞視為探索世界本真的必要元素。
叔本華
李恕谷是清初的一位著名學者,著有《小學基業(yè)》、《大學辯業(yè)》、《論學》、《周易專注》、《恕谷后集》等書,被成為“顏李學派”的代表人物。
可是,熊十力讀他的書,大起不快之感,因為李恕谷的文字終究說不到根本處,就像熊十力所稱:“說他壞,不好說得;說他不壞,亦不好說得。其人馳騖聲氣,自以為念念在宏學,不得不如此?!?/span>
熊十力承認李恕谷很聰明,可以與明末清初另一位大學者王夫之(世人稱其為船山先生)相比??墒窃倏纯炊说膶W問,李恕谷實在是差勁。
看王夫之的書,熊十力 “總覺其惇大篤實,與天地相似,無可非議。他有時自承其短,而吾并不覺他之短?!?/span>
熊十力又從影響力方面將二人相比較,稱:“百余年后,船山精神畢竟流注人間。”“而恕谷之所以傳,乃附其師習齋以行耳。若其書,則不見得有可傳處。”
王夫之、李恕谷,二人聰明等同,在世時的聲望也相差不多,而且都在宏學,可是,為什么結果竟然如此不同?
熊十力法眼在天,洞穿其秘密——只在是否有孤往精神。
王夫之早年曾積極參加反清起義,后來隱居,摒棄外務,專心著書立說,在孤往中探究宇宙人生大道。而李恕谷則廣泛結納官僚名士,往來于繁華之地,雖然也在著書立說,但著眼點不免總在枝枝葉葉上。按照熊十力的說法就是:“恕谷忍不住寂寞,往來京邑,揚譽公卿名流間,自荒所業(yè)。外托于宏學,其中實伏有馳騖聲氣之邪欲而不自覺。日記雖作許多懇切修省語,只是在枝節(jié)處留神,其大本未清,慧眼人不難于其全書中照察之也?!?/span>
整體而言,在一般人看來,李恕谷是個大人物,可是與王夫之相比,“只是太小,所以不能如船山之孤往。”
王夫之
這里面實際上涉及到一個古往今來評價學術品質和學術價值的標準。誰的價值更高,不在于當時的聲譽,關鍵還要看本人及其作品的價值。
而在所有的價值當中,能探究到萬物背后之本質或規(guī)律的學者,豈是那些只看到事物表層或中層之學者所能相比?
而想要探究更深層的規(guī)律和真理,探究被一層層假象所掩蓋的事物本質,一顆浮躁的心或者一個常在應酬中度日子的態(tài)度,豈能做到?
所以,熊十力強調(diào):“凡有志根本學術者,當有孤往精神。”
在這一點上,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與熊十力的看法非常一致。他曾說:“一個人對與人交往的愛好程度同他的思想平庸以及智力貧乏的程度成正比?!边@句話可以和熊十力評價李恕谷的話相對應。
叔本華
對于孤獨與獨處,叔本華有很多傳世的名言,例如:
沒有相當程度的孤獨是不可能有內(nèi)心的平和。
一個人只有在獨處時才能成為自己。誰要是不愛獨處,那他就不愛自由,因為一個人只有在獨處時才是真正自由的。
一個具有深遠和高貴思想的人不應該允許自己的精神思想完全被私人瑣事和低級煩惱所占據(jù),以致無法進行深遠、高貴的思考,因為這樣做確實是“為了生活而毀壞了生活的目的”。
真正偉大的思想者,就像雄鷹一樣,把自己的巢穴建筑在孤獨的高處。
這些話皆可以啟發(fā)我們。
當然,很多人是耐不住孤獨的,而孤獨和獨處也并不都是好的。對此,叔本華曾建議:
如果你因為發(fā)現(xiàn)人類社會是如此的不盡如意,而感到自己更加適合遁入孤獨,那么你就是一個不能長期忍受孤獨的沉悶壓抑的人,尤其在你年輕的時候。對此,我建議你養(yǎng)成這樣的習慣:把部分孤獨帶入社會交往中,學會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的孤獨,不要立即說出自己的想法,也不要太過在意別人所說的話;勿對別人有太多的期待,無論是道德還是才智上;對于他人的看法,應加強鍛煉自己無動于衷的冷漠態(tài)度和感覺---這是培養(yǎng)值得稱道的寬容品質的一個最切實可靠的方法。假如,你做到了這些,那么即使你生活在眾人當中,也不會與他人有過多的聯(lián)系和將往:你和他們的關系將是純粹客觀的。這一預防措施將使你與社會保持必要的距離,不至于離得太近,而且也能保護你與社會保持必要的距離。
叔本華的這些話可供我們參考。
而筆者的建議是:
我們應該理解孤往精神和孤獨的重要性,但也不必刻意追求,而應多感受其中蘊含的力量和趣味(每個人都免不了會有孤獨和獨處做事的時刻)。
作為學者,當你真正領略到思想和學問的價值和樂趣并長期致力于此時,你已不自覺地擁有了很多孤獨而內(nèi)心豐滿的時光,你將是幸福而有智慧的人。
而這樣的孤獨和孤往精神,并不會妨礙你與他人自然的相處(哪怕很少的幾個知音),只要你不貪戀那些外在的繁華即可(真正得道者不應如此)。
正像熊十力、叔本華,在他們產(chǎn)生偉大作品的過程中,固然有很多的孤獨,但也必然都有與他人思想的碰撞與交流。正因為如此,熊十力的《新唯識論》,叔本華的《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都成為人類哲學史上充滿生機而又熠熠生輝的杰作。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