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收加工:冬季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曬干或低溫干燥。趁鮮切片曬干或低溫干燥者稱為“干姜片”。
藥用部位:根莖
產(chǎn)地:主產(chǎn)四川、貴州等地
科:姜科
原植物:姜
植物情況:多年生草本
干姜飲片性狀:呈扁平塊狀,具指狀分枝,長3~7cm,厚1~2cm。表面灰黃色或淺灰棕色,粗糙,具縱皺紋及明顯的環(huán)節(jié)。分枝處常有鱗葉殘存,分枝頂端有莖痕或芽。質(zhì)堅實,斷面黃白色或灰白色,粉性或顆粒性,內(nèi)皮層環(huán)紋明顯,維管束及黃色油點散在。氣香、特異,味辛辣。
干姜
干姜
外皮灰黃色、內(nèi)灰白色、斷面粉性足、少筋脈者為佳。
干姜藥性:
【本經(jīng)中品 干姜 味辛溫。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fēng)濕痹,腸澼下痢,生者尤良。久服主臭氣,通神明?!?/p>
味辛,性溫,入足陽明胃、足太陰脾、足厥陰肝、手太陰肺經(jīng)。燥濕溫中,行郁降濁,補益火土,消納飲食,暖脾胃而溫手足,調(diào)陰陽而定嘔吐,下沖逆而平咳嗽,提脫陷而止滑泄。(真武湯加減:下利者,去芍藥,加干姜。)
溫中,略炒用,勿令焦黑。
【產(chǎn)地】處處有之,即以母姜切片,在冬日于風(fēng)日中透干制成者。
【性味】味辛,性溫,無毒。
【主治】干姜為除寒散結(jié)要藥,主溫中逐寒,回陽通脈,治四肢逆冷,中寒霍亂,冷痛疝氣,寒瀉腹痛,開臟腑,宣脈絡(luò)。
【別錄】寒冷腹痛,中惡霍亂脹滿,風(fēng)邪諸毒,皮膚間結(jié)氣,止唾血。
【甄權(quán)】治腰腎間疼痛冷氣,破血去風(fēng),通四肢關(guān)節(jié),開五臟六腑,宣諸絡(luò)脈,去風(fēng)毒冷痹,夜多小便。
【大明】消痰下氣,治轉(zhuǎn)筋吐瀉腸臟,反胃干嘔,瘀血撲損,止鼻紅,解冷熱毒,開胃消宿食。
【好古】主心下寒痞,目睛久赤。
【容川】干姜炮制則溫而不烈,性輕而上浮,而四逆理中,則干姜不炮,取其性烈,乃能去寒,能溫土中之陽,陽出則陰消,為治寒濕之藥,補火之藥是火能化水也,故能行血。能補脾之火,是以土治水。
【藥征】主治結(jié)滯水毒也,旁治嘔吐咳,下利,厥冷,腹痛,胸痛,腰痛?!眷`胎】驅(qū)寒除濕,和血通氣。
【用量】普通一錢至三錢,大劑上兩許。
【禁忌】生姜干姜炮姜禁忌同,久服傷陰損目,誤服劫津耗液,凡陰虛內(nèi)熱,陰虛咳嗽吐血,表虛有熱,汗出自汗盜汗,臟毒下血,因熱嘔惡,火熱脹痛均忌。
【炮制】 干姜:除去雜質(zhì),略泡,洗凈,潤透,切厚片或塊,干燥。本品為不規(guī)則片塊狀,厚0.2~0.4cm。照上述總灰分的方法測定,不得過5.5%。
姜炭:取干姜塊,照炒炭法(附錄Ⅱ D)炒至表面黑色、內(nèi)部棕褐色。
【性味】 辛、熱。
【歸經(jīng)】 歸脾、胃、腎、心、肺經(jīng)。
【功能主治】 干姜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燥濕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肢冷脈微,痰飲喘咳。
【用法用量】 3~9g。
【貯藏】 置陰涼干燥處,防蛀。
【制劑】 姜流浸膏。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