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寫微號 - 閱讀 寫作 教育 文藝 有思想 有溫度 有價值 有方法 投稿郵箱 - zxsduxie@163.com
這幾天到學校聽老師們講課,恰好講到《我的叔叔于勒》,于是連續(xù)好幾天,都被“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guān)系”刺激著神經(jīng)。
老師們更喜歡分析菲利普夫婦,分析他倆的可憐、可鄙、冷酷、無情,我雖然也不喜歡菲利普,但還不至于討厭。不過對于勒,我卻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理解他的做法,看出莫泊桑字里行間隱藏著的另一個故事。
???
一個人流落他鄉(xiāng),總會想起故鄉(xiāng)的好處,想起家人的溫情,總想著找機會回報家人。這其中既有烏鴉反哺的報恩心理,也有衣錦還鄉(xiāng)的虛榮心理。
我剛離開家鄉(xiāng)那幾年,只要手頭有了點錢,我首先會想到給家人買點東西,但我如果真的留在家鄉(xiāng),也許在親人眼中,也是個于勒一樣的懶家伙。
于是,我就明白了于勒的第一封家信。那時候,他剛掙錢,第一先想到賠償哥哥的損失。于勒本質(zhì)上并不壞,在異國他鄉(xiāng),親情成為他唯一的慰藉,他的第一封信,我感覺說的都是實話,都是心里話。
???
但第二封信中,于勒就明顯說謊了,信上說:
“親愛的菲利普,我給你寫這封信,免得你擔心我的健康。我身體很好。買賣也好。明天我就動身到南美去作長期旅行。也許要好幾年不給你寫信。如果真不給你寫信,你也不必擔心。我發(fā)了財就會回哈佛爾的。我希望為期不遠,那時我們就可以一起快活地過日子了?!?/span>
一個人出門在外,如果對親人體貼,往往會報喜不報憂的。我記得有一年工作太累,本想趕回老家尋找安慰,但當面對父母時,我還是強顏歡笑,把所有的委屈咽下去,告訴他們“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在于勒的這封信中,也讀出了類似感覺。
于勒畢竟是個好玩的人,他未必有經(jīng)營的手段,發(fā)了一點小財之后,可能很快陷入窘境。為了不讓家人擔心,他編出了旅行的謊言。旅行其實并不耽誤寫信,為什么要“好幾年不給你寫信”呢?而且還要強調(diào)“如果真不給你寫信,你也不必擔心”?這是一個很容易識破的謊言。
另外,如果買賣真的很好,為什么竟要“到南美去作長期旅行”?而且,他的買賣這么好,不久也算是發(fā)了財嗎?為什么后面還要說“發(fā)了財就會回哈佛爾”?
這封信,應該是在于勒破產(chǎn)之后寫的,也是他和家人的訣別書。在這之前他經(jīng)歷了什么,莫泊桑故意不說,把它留給讀者猜想,這是小說家的狡猾之處。
其實,于勒如果真的要旅游,也不必要到南美,下面便是更好的選擇:
“如果真不給你寫信,你也不必擔心。”我反復品味著這句話,感覺鼻子酸酸的。
在下文中,莫泊桑讓船長說話,對于勒的經(jīng)歷做了補白,也讓我們進一步理解了于勒的心理:
據(jù)說他在哈佛爾還有親屬,不過他不愿回到他們身邊,因為他欠了他們的錢?!犝f他在那邊闊綽過一個時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經(jīng)落到什么田地!
原來如此!這是一個游子面對故鄉(xiāng)最后的一點尊嚴:如果不能衣錦還鄉(xiāng),那也不能再回去給家人添麻煩!
???
沒有經(jīng)歷苦難的年輕人不會體味到于勒的悲哀,不能體味到于勒竭力維護的尊嚴。當我們把小說主題定為“諷刺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guān)系”時,其實是對人生與社會的簡單解讀,也是對莫泊桑這位短篇小說大師的淺層解讀。
直到四十歲我才讀懂了于勒,也許要到五十歲時,等到兒女成年、壓力劇增的時候,才會進一步理解菲利普夫婦,理解社會底層小人物的悲哀與尊嚴,對他們也報以同情和尊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