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者,陰旺,故脈現(xiàn)細濡、稍滯,關(guān)寸較大、尺微,舌苔白膩。
【治則】
健胃和胃,疏肝平膽,清肺理氣,化痰利竅。
【方藥】
云
茯苓9克粉
甘草6克炒杭芍9克粉丹皮9克制首烏9克廣橘紅9克炒杏仁9克法
半夏9克廣
郁金9克生
龍骨12克牡壢粉12克炒
干姜6克
草果仁5克
石菖蒲12克
朱砂粉1.5克(晚上睡前一次服)水煎溫服。
【方解】
云
茯苓、粉
甘草,健脾和胃;炒杭芍、粉丹皮、制首烏,疏肝平膽;廣橘紅、炒杏仁、法
半夏、廣
郁金,清肺理氣,寬胸降逆;生
龍骨、
牡蠣粉,潛斂浮陽;炒
干姜,溫暖中下;
草果仁,暖中和胃;
石菖蒲,化痰利竅;
朱砂粉,鎮(zhèn)心安神。
【加減】
下寒重者,加制附片9克,溫腎以祛寒。驚悸不眠者,加炒棗仁15克,養(yǎng)心以安眠。上熱,舌苔燥膩者,加
黃芩炭6-9克,以清相火。大便干結(jié)者,加
決明子15克,潤腸以利便。小便不利者,加
冬葵子9克,滑竅以利尿。兼小狂者,加蜀漆3克,豁痰以利竅。
【忌宜】
忌食辛辣刺激之品,避免精神刺激。保持心情舒暢,及環(huán)境安靜。
【按語】
癲狂,包括精神分裂癥、躁狂抑郁癥等精神病。
癲者,語無倫次,沉默寡言,又名文癡;狂者,狂言妄語,躁擾不寧,動而多怒,又名武癡。
癲狂之根源,緣于中土濕旺,標見停痰。為驚悸之重癥,癲起于驚,狂生于悸。治當燥土去濕,佐以化痰。濕去則痰無由生,痰去則神宇泰定,陰陽順接,臟腑和平,可漸而向愈。
【臨床醫(yī)案】
例1:程某,男,33歲,西安市人。1984年3月15日初診。自訴:經(jīng)常頭痛,恐懼,已3年。3年前開始,頭昏,頭木,恐懼,自認為有人用電視遙控自己,失眠,通霄不睡,無緣無故哭笑,有幻覺,妄想,眼珠上翻。曾在陜西省精神病醫(yī)院住院,確診為輕度精神分裂癥,至今未愈,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脈細濡、稍澀、左關(guān)尺右關(guān)寸較大,舌苔,自滿厚膩。
辨證:中氣不運,脾胃不和,肝膽失調(diào),心腎不交。
診斷:癲狂。
治則:健脾疏肝,平膽和胃,理氣降逆,蟄火潛陽。
處方:
云
茯苓12克炒
白術(shù)12克
黃芩炭9克炒杭芍12克制首烏30克廣橘紅12克炒杏仁9克法
半夏9克廣
郁金9克生
龍骨12克
牡蠣粉12克炒
干姜6克縮
砂仁5克辛荑花6克山萸肉15克5劑,水煎溫服。
3月20日復(fù)診:其妻代訴:藥后仍恐懼,昨晚欲用刀子自殺。脈細濡、緊、動、關(guān)尺大,舌苔白膩。上方去法
半夏、
黃芩炭,加
桂枝木、炒小香9克、
補骨脂9克,5劑,水煎溫服。
3月24日三診:仍感頭昏,喊叫。脈細、弦、緊、左關(guān)尺右關(guān)寸大,舌苔白膩。原方加炒棗仁4克、
朱砂粉1.5克(睡前一次沖服),5劑,水煎溫服。
3月29日四診:仍有恐懼感,自認為有人控制自己,不時欲用刀子自殺,頭昏。脈細濡、右關(guān)寸較大,舌苔白膩。原方加炒棗仁15克、
朱砂粉1.5克(睡前一次沖服),5劑,水煎溫服。
4月3日五診:藥后神志稍清醒,精神好轉(zhuǎn),胡言亂語減少,有時頭昏。脈細濡、關(guān)寸較大,舌苔白膩。原方加炒棗仁15克、
朱砂粉1.5克(睡前一次沖服),5劑,水煎溫服。
6月24日其妻來訴:上藥服30余劑,基本痊愈,已經(jīng)上班。
3月29日方再進,5劑,水煎溫服。
再未來診。
例2:白某:女,24歲,西安市人。1979年元月12日初診。其母代訴:1968年患精神病,經(jīng)治療好轉(zhuǎn)。1979年12月25日,因生氣夜間開始哭鬧不休,說笑失常,近一周加重,經(jīng)治療,無明顯好轉(zhuǎn),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颊邅y動,不配合,無法診脈察舌。
辨證:中氣不運,內(nèi)臟失調(diào),脾虛肝郁,膽胃上逆,二火不藏。
診斷:癲證。
治則:健脾疏肝,平膽和胃,清肺理氣,蟄火潛陽。
處方:
云
茯苓9克粉
甘草6克
黃芩炭9克炒杭芍9克大熟地9克廣橘紅9克全
瓜蔞9克法
半夏9克廣
郁金15克生
龍骨12克
牡蠣粉12克草蔻仁6克
石菖蒲9克
朱砂粉2克(睡前一次沖服),3劑,水煎溫服。
元月16日復(fù)診:患者未來診,其母代訴:患者服一劑藥后即清醒,二劑藥后能下地活動,現(xiàn)已能干輕度家務(wù)活。上方繼服,3劑,水煎溫服。
元月20日三診:患者神志已完全正常,自訴:心慌,頭昏,兩手發(fā)麻,腳心癢,睡眠差。脈細濡、右稍澀、關(guān)寸大,舌苔白膩。原方去
朱砂粉,加赤
丹參9克,3劑,水煎溫服。
再未來診。
例3:高某,男28歲,西安市人。1986年6月21日初診。其父代訴:患精神分裂癥5年,經(jīng)治療,明顯好轉(zhuǎn),犯病次數(shù)減少。
近又犯病,失眠,罵人,多怒,大便干,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脈濡數(shù)、兩寸關(guān)大,舌苔白厚膩、邊尖紅。
辨證:內(nèi)臟失調(diào),肝膽郁滯,君相不藏。
診斷:狂證。
治則:健脾疏肝,和胃平膽,潛降二火。
處方:
云
茯苓9克建
澤瀉9克
黃芩炭9克炒杭芍9克制首烏30克廣橘紅9克炒杏仁9克法
半夏9克廣
郁金9克生
龍骨9克
牡蠣粉15克
北沙參12克縮
砂仁5克
肉蓯蓉15克炮
干姜4克
朱砂粉1克(睡前一次沖服)
6劑,水煎溫服。
10月14日復(fù)診:藥后效不顯,加之天氣熱,仍狂躁不安。在陜西省精神病醫(yī)院住院三個月,今天出院。自訴:頭木不適,他無明顯感覺。脈細濡、左關(guān)尺右關(guān)寸大,舌苔白膩。上方去
黃芩炭、
肉蓯蓉、炮
干姜、
朱砂粉,增生
龍骨為12克,加
銀柴胡9克、炙米殼3克、
補骨脂6克,6劑,水煎溫服。
10月22日’三診:藥后頭木已愈,睡眠好轉(zhuǎn)。騎自行車來診。
脈細濡、稍弦、右關(guān)尺大,舌苔白膩。原方去炒杭芍、
肉蓯蓉、炮
干姜,增生
龍骨為12克,加
銀柴胡9克、炙米殼3克、
柏子仁9克、
補骨脂9克,10劑,水煎溫服。
再未來診。
例4:侯某,女,15歲,西安市人。1985年10月21日初診。
其母代訴:患癇證3年余,經(jīng)常犯病,口吐白沫,昏迷不省人事,甚則叫聲如豬如羊,醒后乏困無力。經(jīng)多方治療,無顯效,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形體消瘦,精神較差。脈細濡、關(guān)寸大,舌苔白膩。
辨證:中氣不運,脾濕肝郁,膽胃上逆,氣滯不降。
診斷:癇證。
治則:健脾疏肝,平膽和胃,清上溫下,理氣化痰。
處方:
云
茯苓9克建
澤瀉!,充
黃芩炭9克粉丹皮9克制首烏20克廣橘紅9克炒杏仁9克法
半夏9克廣
郁金9克
檳榔片15克
牡蠣粉15克
補骨脂9克
草果仁5克煨
生姜6克
6劑,水煎溫服。
11月1日復(fù)診:藥后自感尚可,上月29日犯病一次,5分鐘即過。脈細濡、弦大而澀、關(guān)寸較盛,舌苔白薄膩。上方去
黃芩炭、粉丹皮,加炒杭芍12克、全
當歸9克、
北沙參9克,10劑,水煎溫服。
11月17日三診:未犯病,精神好轉(zhuǎn)。脈細濡、右弦、寸關(guān)大,舌苔白膩。原方去建
澤瀉、
黃芩炭、粉丹皮、
草果仁,加粉
甘草9克、炒杭芍12克、全
當歸9克、草蔻仁4克、
北沙參12克、柏子
仁9克,10劑,水煎溫服。
12月9日四診:一周前犯病一次,較輕微,3分鐘即過。原方去
黃芩炭、
補骨脂、
草果仁,加炒杭芍12克、
北沙參12克、縮
砂仁4克、
柏子仁9克,10劑,水煎溫服。
1986年元月2日五診:未犯病。脈細濡、右關(guān)寸大、稍有牢象,舌苔白膩。原方去建
澤瀉、粉丹皮、
補骨脂、
草果仁,加炒
白術(shù)9克、炒杭芍9克、
北沙參12克、縮
砂仁5克、白姜蠶9克,10劑,水煎溫服。
元月24日六診:未犯病,體重增加,精神明顯好轉(zhuǎn)。脈細濡、稍弦、兩寸關(guān)大,舌苔白膩。原方去建
澤瀉、粉丹皮、
補骨脂、
草果仁,加炒
白術(shù)9克、炒杭芍9克、
北沙參12克、草蔻仁4克、白姜蠶9克、炒山萸肉12克,10劑,水煎溫服。
5月7日七診:未犯病。脈細濡、關(guān)寸較大,舌苔白膩。原方去建
澤瀉、粉丹皮、
補骨脂、
草果仁,加炒
白術(shù)9克、炒杭芍9克、
北沙參12、草蔻仁4克、白姜蠶9克、炒山萸肉12克,10劑,水煎溫服。
1987年3月27日八診:未犯病,面色紅潤,基本已愈。脈舌同前。原方去粉丹皮、
補骨脂、
草果仁,加炒杭芍12克、
北沙參12克、草蔻仁4克、白
僵蠶9克、山萸肉12克、10劑,水煎溫服。
再未來診。
例5:侯某,女,18歲,山西省運城市人。1987年10月30日初診。自訴:患癇證一年余,經(jīng)常犯病。在當?shù)蒯t(yī)院治療,效不昱,兩月前慕名求治于麻瑞亭。服藥一月余,病情好轉(zhuǎn),回原籍。近一月來犯病三次,因之來診。脈細濡、兩寸大,舌苔白膩。
辨證:中氣不運,脾虛肝郁,膽胃上逆,氣滯不降。
診斷:癇證。
治則:健脾疏肝,平膽和胃,清上溫下,理氣化痰。
處方:
云
茯苓9克粉
甘草6克
黃芩炭9克炒杭芍9克制首烏30克廣橘紅9克炒杏仁9克法
半夏9克廣
郁金9克
檳榔片15克牡壢粉15克制
香附4克白蔻仁5克炙米殼3克炮
干姜4克10劑,水煎溫服。
12月4日復(fù)診:上方服20劑,未犯病。脈細濡、右關(guān)寸較大,舌苔白膩。上方去制
香附,增
檳榔片為15克,減炙米殼為2克,加
北沙參15克,10劑,水煎溫服。
1988年3月10日來函稱:上方服30余劑,一直未犯病,納食、二便、精神均正常。
例6:曾某,男,21歲,陜西省富平縣人。1986年8月26日初診。自訴:近三年來,經(jīng)常頭暈,甚則昏倒,不省人事,右手發(fā)麻。在當?shù)蒯t(yī)院檢查,腦功能、血壓等均正常,屢經(jīng)治療,效不顯,仍經(jīng)常犯病,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脈細濡、促、關(guān)寸大,舌苔白滿膩。
辨證:中氣不運,膽胃下逆,濁陰不降。
診斷:厥證。
治則:健脾疏肝,平膽和胃,潛斂浮陽。
處方:
云
茯苓9克粉
甘草9克全
當歸9克
黃芩炭9克制首烏20炒杭芍12克廣橘紅9克法
半夏9克廣
郁金9克
檳榔片15克牡壢粉15克
北沙參12克
草果仁5克煨
生姜6克炒杏仁9克5劑,水煎溫服。
8月30日復(fù)診:藥后自感尚可,未犯病。脈細濡、稍弦、關(guān)寸大,舌苔白膩。上方去
甘草,增制首烏為30克、
牡蠣粉為20克,加炒
白術(shù)9克、
天花粉15克,5劑,水煎溫服。
12月8日來函稱:間斷服上方,一直未犯病,無明顯不適。
例7:聶某,男,23歲,西安市人。1984年元月7日初診。自訴:頭痛伴抽搐,半年余,就診于西安某醫(yī)院,未確診。經(jīng)治療,效不顯,仍不時頭痛抽搐,納差口渴,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脈細濡、弦、關(guān)尺大,舌苔白滿膩。
辨證:肺熱不斂,膽胃上逆,筋脈不柔。
診斷:抽風(fēng)。
治則:平膽和胃,疏肝清肺,調(diào)和營衛(wèi)。
處方:
銀柴胡9克
黃芩炭9克炒杭芍9克制首烏20克
天花粉15克法
半夏9克粉
葛根9克生
甘草9克鮮
生姜6克肥
大棗4枚
2劑,水煎溫服。
元月8日復(fù)診:藥后頭痛抽搐明顯減輕,口渴已止,納食增加。昨晚犯病兩次,后來又犯病一次,但很輕,仍未大便。脈細濡、關(guān)尺較大,舌苔白膩、根稍厚。上方去
大棗,加廣橘紅9克、炒杏仁9克,2劑,水煎溫服。
元月11日三診:藥后明顯好轉(zhuǎn),昨晚犯病一次,納食睡眠均好。脈細濡、右關(guān)寸大,舌苔白薄、根厚膩。原方去粉
葛根、
大棗,減
銀柴胡為7克、
天花粉為12克、粉
甘草為6克,加云
茯苓12克、廣橘紅9克、炒杏仁9克、
辛夷花6克、
牡蠣粉15克、
北沙參 15克、縮
砂仁4克,3劑,水煎溫服。
元月17日四診:藥后病情明顯好轉(zhuǎn)。近來幾天因勞累又加重。脈細濡、關(guān)寸較大,舌苔白膩。原方去
銀柴胡、
天花粉、粉
葛根、
大棗,減粉
甘草為6克,加云
茯苓12克、廣橘紅12克、炒杏仁9克、
辛夷花6克、
牡蠣粉15克、
北沙參12克、縮
砂仁4克,3劑,水煎溫服。
4月6日五診:上方服30余劑,頭痛抽搐一直未犯,它無明顯不適。脈細濡、關(guān)寸大,舌苔白膩。已痊愈。停藥。
隨訪3年,未見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