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有書宋清辭 · 主播 | 阿成
有書君說
提起劉禪,我們總是會想到“扶不起的阿斗”,樂不思蜀等詞語。
而那個被我們認(rèn)為軟弱無能的阿斗,卻在極其動亂的時代里,平安度過了一生。
阿斗,其實(shí)并不是我們所認(rèn)知的那般白癡弱智。
相反,他是一位識大體、顧大局的睿智君主。
真正的阿斗到底是什么樣,讓我們一起來看下文。
提起蜀漢后主劉禪,總是繞不過一個名詞——扶不起的阿斗。
“扶不起”這三個字,伴隨了劉禪一生,以至于后人提起蜀漢總會嘆氣:
“都怪那個昏庸無能的阿斗!”
可是,就是這個“扶不起的阿斗”卻在那個極其動亂的時代,平和安穩(wěn)地度過了一生。
公元207年,劉禪出生在戰(zhàn)火紛飛的三國蜀地。
作為劉備的兒子,劉禪的童年其實(shí)并不幸福。
那時候的劉備忙著東征北伐,安撫人心,極少關(guān)心劉禪和他兩位母親的生活。
小小的劉禪,從出生起就生活在水深火熱中;
跟著母親東躲西藏,還經(jīng)常被敵軍俘虜。
不知道是幸運(yùn)還是不幸,因?yàn)閯鋸奈粗匾曔^家人,劉禪從來沒感受過父愛;
也正是因?yàn)閯鋵胰说牟恢匾?,劉禪的幾個嫡出的哥哥全部在戰(zhàn)亂中喪生,劉禪成了劉備嫡長子。
公元221年,劉禪14歲。
這一年,劉備稱帝,立劉禪為太子,這個戰(zhàn)火中出生的少年,將成為蜀國未來的君王。
此時的劉備似乎才意識到,自己對他的關(guān)心不夠;
于是給他請了很多老師,教授治國本領(lǐng)。
《申子》、《韓非子》、《管子》、《六韜》,都是諸葛亮親自抄寫,一字一句教劉禪學(xué)習(xí)。
除此之外,劉禪還學(xué)武。
《寰宇記》有云:
“射山,在成都縣北十五里,劉主禪學(xué)射于此。”
俗話說,名師出高徒。
有了這樣的名師引路,劉禪資質(zhì)再平庸,想來也不至于是昏聵無能之輩。
公元223年,劉備在永安宮去世,年僅17歲的劉禪登基,成了蜀國新一任皇帝。
17年歷經(jīng)坎坷,孤獨(dú)無依,一朝登臨帝位。
若是普通人,要么就會掃除舊臣,開創(chuàng)屬于自己的王朝;
要么就會紙醉金迷,補(bǔ)償童年的虧欠。
但劉禪卻非如此,雖然父親已經(jīng)去世,但朝堂依然如舊。
父親臨死之前對他說:
“政事無巨細(xì),咸決于亮。”
于是劉禪拜諸葛亮為仲父,大事小事都讓諸葛亮過目。
因?yàn)樗?,諸葛亮能力比他強(qiáng),影響比他大;
與其凸顯自己,讓人民安居才是真正的功德。
有人說蜀漢后主,不過是個傀儡,全靠丞相幫扶。
聽到這樣的話,也許劉禪只會微微一笑。
因?yàn)樗?,什么時候該施展拳腳,什么時候該收斂鋒芒。
用最好的人做最好的事,以包容萬物之心待臣子,以悲天憫人之心愛眾生;
是格局,也是氣度。
所以,劉禪甘愿拘于幕后,成為三國那一抹小小的配色。
如果在諸葛亮當(dāng)丞相時,說劉禪無能,我認(rèn);
但諸葛亮死后,劉禪依舊獨(dú)撐蜀國30年,這絕不會僅僅是“幸運(yùn)”這么簡單。
234年,諸葛亮病逝在五丈原,那一年,劉禪只有27歲。
蜀漢失去了諸葛亮,就仿若失去了中流砥柱,劉禪需要駕駛著國家的大船,面對前方的激流險灘。
外有敵國虎視眈眈,曹魏滅蜀之心人盡皆知,孫吳聯(lián)盟之意貌合神離;
內(nèi)有朝臣明爭暗斗,魏延楊儀互不對眼,托孤五臣七零八落。
但就是這樣的一個蜀國,劉禪硬扛了三十年。
劉備是劉禪永遠(yuǎn)不能忽略的光環(huán),劉備在位時,率領(lǐng)五虎將南征北戰(zhàn),開疆拓土。
這樣的功績,被后世人看在眼里,認(rèn)為他賢明、英勇。
但劉禪即位后,卻一反之前的“北伐”計劃,反倒是偏居一隅,好像從三國爭霸的舞臺上謝幕了一樣。
這樣的逃避,也被后人看在眼里,認(rèn)為他不思進(jìn)取,貪生怕死。
但真的是這樣嗎?
劉備連年的征戰(zhàn),已經(jīng)將蜀國財力消耗殆盡,人民疲憊不堪,再沒有多余的精力再去征戰(zhàn)。
劉禪立刻停止了北伐,休養(yǎng)生息,恢復(fù)經(jīng)濟(jì)。
這三十年里,外面的世界無論如何變換,蜀漢人民終得安居樂業(yè)。
終于到了263年,這一年曹魏大軍分五路伐蜀,許多忠臣寧死不降。
但最后一刻,他們用血肉保護(hù)的主子劉禪投降了。
劉禪降魏,這也成為他一生無法抹去的污點(diǎn)。
但沒有人記得,他在降魏時所擬的最后一道圣旨:
“百姓布野,馀糧棲畝,以俟后來之惠,全元元之命”。
意思就是,我可以投降。
但是蜀國百姓受了太多苦,居無定所,食不飽腹;
我要?dú)⒁獎幭ぢ犠鸨?,但請保全蜀漢百姓的性命。
你只見他懦弱,卻不曾知道他有一國百姓需要保全;
你只道他膽小,卻不曾了解他有黎民蒼生存在心間。
最大的勇武,不是用手中的利劍去刺傷敵人,而是用手上的盾去保護(hù)你在乎的人。
大勇若怯,劉禪,真的不是懦夫。
但最讓劉禪遭后人誤解的,是他的“樂不思蜀”。
曹魏滅蜀之后,劉禪被帶到了魏國都城洛陽,被封為安樂縣公。
據(jù)說有一天司馬昭開設(shè)宴席,并且使了個小伎倆,讓樂隊(duì)鳴奏蜀地的樂曲,并且以歌舞助興。
此夜曲中聞?wù)哿?,何人不起故園情。
聽到故國的音樂,蜀國舊臣無不悲痛,個個掩面流淚,唯有劉禪一人怡然自得。
“安樂公是否思念蜀?”
“此間樂,不思蜀也。”
于是舊臣郤正趁著上廁所,給劉禪傳授了一套表演技巧,以應(yīng)對司馬昭的問題:
首先先注視著宮殿上方三秒,接著閉上眼睛八秒;
最后張開雙眼,略有痛楚卻不失堅(jiān)定地對司馬昭說:
“先人墳?zāi)?,遠(yuǎn)在蜀地,我沒有一天不想念?。 ?/span>
郤正覺得,這樣的滿分回答,一定能讓司馬昭心生憐憫,放他們君臣回蜀國。
果然,在宴會下半場,司馬昭又問了劉禪同樣的問題。
劉禪謹(jǐn)記表演技法,將剛才所學(xué)原封不動地展示了出來。
誰知司馬昭聽了,又問:
“咦,這話怎么像是郤正說的?”
劉禪馬上回答:
“誠如尊命。”
果然和你猜的一模一樣。
這個回答,把司馬昭逗得哈哈大笑,認(rèn)為劉禪就是個傻小子,沒再懷疑過他。
這是正史《三國志》上的記載,于是一個“樂不思蜀”抹殺了劉禪之前所有的功績,成了個遺臭萬年的千古笑柄。
但劉禪難道真的不知道嗎?
諸葛亮曾經(jīng)對他評價頗高:
“天資仁敏,愛德下士。”
機(jī)敏如是,又如何會鬧出這樣一個笑話呢?
他無非是知道,蜀國已亡,舊日已逝,不如安于現(xiàn)在,平穩(wěn)度日。
天下大勢,九九歸一。
既然現(xiàn)狀已無法更改,不如改變自己樂得快活。
也正因如此,劉禪在洛陽安樂地度過了余生。
大智者謙和,大善者寬容
公元271年,劉禪在遠(yuǎn)離故國的洛陽去世,享年64歲。
這一生,他經(jīng)歷了三分之一的顛沛流離,經(jīng)歷了三分之一的萬人之上,經(jīng)歷了三分之一的寄人籬下。
在臨死的那一刻,不知他會不會為自己的投降而悔恨。
但無論如何,蜀國的百姓,對他的思念卻長達(dá)千年。
因?yàn)樗?,他們免受?zhàn)火;
因?yàn)樗?,他們衣食無憂;
也是因?yàn)樗麄儼蚕砹碎L達(dá)四十年的太平。
此后的歲月里,西蜀作為糧草豐沛之地,成了眾多政權(quán)兵戈交鋒之所。
于是蜀國的百姓愈發(fā)懷念起這位仁君,他們?yōu)閯⒍U建蜀后主廟,自發(fā)地為他燒香祭拜。
大巧若拙,是劉禪善于用人;
大勇若怯,是劉禪胸懷天下;
大智若愚,是劉禪安分知足。
或許劉禪只是“眾人之才,守成之主”,但他用氣度、風(fēng)度和高度,憑一己之力保全了一國,也讓自己安度了一生。
??
記 得 拉 至 文 末 為 有 書 君 點(diǎn) 贊 哦 !
《三國》之“謀與略”系列正在連載中
明天我們一起來欣賞
馬謖失街亭背后
諸葛亮的那些謀略故事
想知道更多三國精彩內(nèi)幕
每天記得準(zhǔn)時來收聽呦
如果喜歡今天的故事
可以在文末給有書君點(diǎn)個“在看”噢
點(diǎn)擊【閱讀原文】,500G親子教育英語視頻領(lǐng)回家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