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喜歡錢,你是,我也是!
可是,我們卻不太會談錢,尤其是職場中。
面試談工資的時候,我們不太會談錢,說低了怕吃虧說高又不敢;
跟老板談加薪的時候,我們不太會談錢,總覺得非常別扭尷尬;
朋友請你幫忙有償做事的時候,我們不太會談錢,覺得那個度不好把握,擔(dān)心傷感情。
其實,談錢真的很簡單,只要學(xué)會還價思維就行了。今天,我們就以面試被問“期望薪資多少”為例,來聊一聊職場中要怎么跟人談錢,不吃虧還能令雙方都滿意。
既然HR問了“期望薪資多少”,那我當(dāng)然要給個數(shù)??!
這是大多數(shù)人的做法——直接報價。于是,就出現(xiàn)了這樣三種情況:
1、往高了報
往高了報,比如說“我希望的月薪是10000”,因為你猜到HR肯定會往下壓的,多報點(diǎn)保險一些。
但是,如果你報得太高,HR心里就開始想了:“10000?你咋不去搶呢?自己幾斤幾兩心里沒譜嗎?簡直扯淡!這種獅子大開口的人還是算了吧,太狂妄!”
退一萬步講,就算HR愿意跟你談這個薪資,他也會狠狠地往下壓,可能一下子壓到5000,而你真實期望值是8000,那么怎么談都談不攏了,不是嗎?
2、報個能接受的最低值
既然往高了報不行,那就報個能接受的最低值吧——“我希望的月薪是8000!”
你的想法是怎么著也得給個最低值吧,卻不知HR會抓著你不自信的性格往下壓,而且狠狠地壓,你最終拿到的薪資絕對不會超過7000。
3、報價太麻煩,隨便吧
你當(dāng)然不會說隨便,因為那樣就顯得你太隨便了。
你可能會這樣說:“8000吧,呃……其實吧,稍微低一點(diǎn)也能接受……”
這樣支支吾吾的態(tài)度其實就是在說“隨便吧”,既然你都這樣說了,HR當(dāng)然會很隨便,說不定直接從5000開始報價,你們來回商討半個小時后,恭喜你,你拿到了6000的月薪。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應(yīng)該都有過討價還價的經(jīng)歷——當(dāng)然,如果你天生富二代,錢多得用不完,那就當(dāng)我沒說。
最常見的場景就是買衣服的時候,直接從腳脖子上砍價:
“老板,這衣服多少錢?”
“1200!”
“便宜點(diǎn)唄!”
“1100!”
“300賣不賣?”
“你開玩笑呢?300連成本都不夠,最低1000?!?/p>
“別喊那么高,350吧,能行我就拿了?!?/p>
“800吧,不賺錢,交個朋友?!?/p>
“400,不賣我就走了!”
“算了,回來吧,400賣你了!”
這,就是還價思維!
這時,有人要說了:“我總不能在面試或者談加薪的時候跟領(lǐng)導(dǎo)討價還價吧,又不是買衣服!”
的確,我們不可能真的跟領(lǐng)導(dǎo)討價還價,但我們可以運(yùn)用“還價思維”背后更深層次的邏輯——錨定效應(yīng),來跟HR談工資或者跟領(lǐng)導(dǎo)談加薪。
所謂錨定效應(yīng),就是指當(dāng)人們要對某個東西估值時,會將某個特定的數(shù)值作為起始值,這個起始值就像錨一樣影響著我們,在決策時,我們會不自覺的依據(jù)這個錨定值。
就說上面那個還價的例子吧——
從老板的角度來說,他一開始給的1200就成為你心里的錨定值,你敢還300,但你絕對不敢還30,因為差得實在太多,肯定會被打,所以,你只能從300往上還。
從你的角度來說,你一開始給的300就是老板心里的錨定值,他已經(jīng)知道你會在300左右徘徊,在保證不虧的情況下,他只要盡量多賺點(diǎn)就行,所以400這個價格他最終還是接受了。
那么,這種方式怎么用在面試時談薪資呢?
方法很簡單,你只需要給HR的心里種下一個錨定值就行了,可以像這樣:
“我在上一家公司的工資是8000左右,老板本來準(zhǔn)備給我加薪到10000的,只是我覺得貴公司更有發(fā)展前途,于是就選擇了來這里?!?/p>
這樣一來,你就給HR心里下了一個錨定,最低值是8000,但我更想要10000,最重要的是原公司是愿意給這個價格的,說明你值這個價,那么HR最終給你的薪資必然是在這個區(qū)間之內(nèi)的——除非這家公司給不起這么高的價格。
如果是沒有過工作經(jīng)驗的應(yīng)屆生,同樣可以用錨定法,像這樣:
“我在大學(xué)里一直都是前幾名,跟我差不多的那幾個同學(xué),拿到的工資都是8000到10000左右,我覺得我應(yīng)該不遜色于他們的?!?/p>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