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某,男,63歲,1965年7月6日初診。
因慢性腎炎住某醫(yī)院,治療3個月效果不佳,尿蛋白波動在(+)-(+++),無備要求服中藥治療。
近癥:四肢及顏面浮腫,皮膚灰黑,腹大臍平,納差,小便量少,汗出不惡寒,舌苔白膩,脈沉細(xì)。
處方:██。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四逆散合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加味(注:答案非唯一,僅供參考)
薛某,男性,38歲,1965年10月13日初診。
患陽痿不舉已2年,服滋補之品甚多,不見效應(yīng)。常有胸悶太息,少腹拘攣痛,小便急迫,下肢酸軟,精神不佳,小勞則兩眼發(fā)酸,視物昏花,舌苔白微黃,脈弦細(xì)。
處方:柴胡12g,白芍12g,枳實12g,生龍骨(同煎)10g,生牡蠣(同煎)15g,桂枝10g,炙甘草6g,生姜6g,大棗4枚,川芎6g。
上藥連進(jìn)9劑,諸癥均減,陽事已舉,但尚不堅。上方加川附子6g,蒼術(shù)10巨,又服6劑而痊愈。
解說:脈弦細(xì),胸悶太息,兩眼發(fā)酸,視物昏花,少陽病。少腹拘攣痛,小便急迫,下肢酸軟,精神不佳,里虛寒肌筋失養(yǎng),外邪內(nèi)飲。證屬太陽少陽挾飲,宗筋失養(yǎng),為四逆散合桂枝加龍骨牡蠣加川芎湯方證。
原文復(fù)習(xí)
四逆散——
《傷寒論》第318條: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
《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第六》: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發(fā)落,脈極虛芤遲,為清谷亡血失精;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失精,女子夢交,桂枝加龍骨牡蠣湯主之。
各家論述
四逆散——
《注解傷寒論》:四逆散以散傳陰之熱也。《內(nèi)經(jīng)》曰,熱淫干內(nèi),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發(fā)之。枳實、甘草之甘苦,以泄里熱;芍藥之酸,以收陰氣;柴胡之苦,以發(fā)表熱。
《成方便讀》:以柴胡自陰而達(dá)陽,邪自表而里者,仍自里而出表,使無形之邪,以此解散。然邪既自表而里,未免有形之痰食留戀。其邪結(jié)不開,邪終不能盡徹。故以枳實破結(jié)除痰,與柴胡一表一里,各得其宜。而以芍藥甘草,護(hù)陰和中,相需相濟(jì),自然邪散厥回耳。
《醫(yī)方考》:此陽邪傳至少陰,里有結(jié)熱,則陽氣不能交接于四末,故四逆而不溫。用枳實,所以破結(jié)氣而除里熱;用柴胡,所以升發(fā)真陽而回四逆;甘草和其不調(diào)之氣;芍藥收其失位之陰。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
《醫(yī)門法律》:用桂枝湯調(diào)其營衛(wèi)羈遲;脈道虛衰,加龍骨、牡蠣澀止其清谷、亡血、失精。一方而兩扼其要,誠足寶也。
《金匱要略論注》:桂枝、芍藥,通陽固陰;甘草、姜、棗,和中、上焦之營衛(wèi),使陽能生陰,而以安腎寧心之龍骨、牡蠣為輔陰之主。
《醫(yī)方集解》:桂枝、生姜之辛以潤之,甘草、大棗之甘以補之,芍藥之酸以收之,龍骨、牡蠣之澀以固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