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分封的十八家諸侯王,最后都去哪了?項羽分封了十八路諸侯,為何多數(shù)人都不肯為他出力?
項羽進入關中后,假借楚懷王之名,自立為西楚霸王,并分封了十八路諸侯:漢王劉邦、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陽、韓王韓成、殷王司馬卬、代王趙歇、常山王張耳、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遼東王韓廣、燕王臧荼、膠東王田巿、齊王田都、濟北王田安。
雖然分封諸侯的標準名義上是以“軍功”論,但在實際執(zhí)行過程中,他又摻雜了許多個人情感,比如將是否隨從入關作為衡量軍功的基本尺度。如齊相田榮、趙將陳馀等人因沒有入關,未被封王,但他們自認在反秦斗爭中有很大的功勞,因而對分封之事滿腹怨氣。他們本身還擁有一定的實力,這就為下一步的混亂埋下了隱患。
項羽分封的十八路諸侯,后來都去哪了?
韓王韓成(因為張良投降劉邦,加之他又沒隨從項羽入關,認為沒有軍功,就不讓他返回韓國,帶其到彭城后廢黜為侯,最后又殺了他)。
關中三王(劉邦自漢中出故道暗度陳倉,打敗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和翟王董翳,占有了關中三秦之地,項羽分封的關中三王都被劉邦給滅了);
代王趙歇(楚漢戰(zhàn)爭中,趙部為漢將韓信所敗,他逃回信都,被追殺)。
河南王申陽(劉邦與項羽開戰(zhàn)之后,就投降了劉邦,人生結局不明);
西魏王魏豹(先背楚投漢,后又叛劉歸項,被俘后又歸順劉邦,最終為漢將周苛所殺。魏豹死后,他的妃子薄氏被劉邦擒獲,薄氏后來成了劉邦的妃子,是為薄姬。薄姬為劉邦生下了一個兒子,就是后來的漢文帝劉恒);
常山王張耳(歸順漢王劉邦,參加楚漢之爭。隨從韓信平定趙國,受封為趙王。漢高帝五年去世,年六十三歲);
殷王司馬卬(漢王劉邦進兵楚地時,司馬卬投降漢王劉邦,其地成為河內(nèi)郡,彭城之戰(zhàn)時,司馬卬被楚軍所殺);
九江王英布(本為項羽帳下重要的將領之一,封九江王,后在楚漢相爭的關鍵時刻叛楚歸漢。漢朝建立后,封淮南王,與韓信、彭越并稱漢初三大名將。韓、彭二人被殺后,兔死狐悲的英布起兵反漢,最終兵敗被殺);
衡山王吳芮(與女婿英布隨從項羽入關擊秦。項羽分封,立其為衡山王。歸順了劉邦后,被徙為長沙王。漢初劉邦共封8位異姓王,7王皆反,旋被翦滅,唯長沙國忠于漢室,共歷5代,無嗣而終);
燕王臧荼(漢三年,韓信破趙國陳余,燕王臧荼歸順韓信,投降劉邦。漢高祖登基兩年后把謀反的燕王臧荼殺掉。漢高祖登基兩年,臧荼因謀反罪被殺。臧荼的后代可出了個大人物——他有個孫女叫臧兒,臧兒有個女兒名叫王娡,王娡是漢景帝劉啟的第二任皇后,王娡給劉啟生了個兒子叫劉彘,劉彘七歲時,其父漢景帝把他的名字改為劉徹,這個孩子就是英明神武的漢武帝)。
遼東王韓廣(韓廣原為趙國上谷的小吏,陳勝吳廣起義時,韓廣受趙王武臣之命安撫燕地,被當?shù)刭F族立為燕王。項羽等人大勝秦兵后,項羽不放心燕國,借口臧荼功勞大,把韓廣遷為遼東王,立韓廣手下大將臧荼為燕王。韓廣不肯搬遷,結果被臧荼擊敗殺害);
齊王田都(田都本來是齊王田儋、田榮兄弟的副將,齊王田儋被秦將章邯所殺,齊人立齊王建的弟弟田假為王,田儋的從弟田榮起兵,將田假轟走,田假逃亡楚國。田榮立田儋之子田巿為齊王,要求楚國交出田假,楚國不理,所以田榮沒有隨項羽入關。田都和齊王建的孫子田安背叛田榮,隨項羽入關。項羽分封十八諸侯,封田都為齊王、田安為濟北王、田巿為膠東王,沒有封田榮。田榮不服,率兵攻打田都,田都奔楚以后,下落不明);
膠東王田巿(他原本是被叔叔田榮立為齊王,后來被項改封為膠東王,田市膽小怕事,還不聽田榮的話,田榮一怒之下殺掉他,自立為齊王);
濟北王田安(田榮殺死膠東王田巿后,又攻打濟北王田安,并且把他殺死。田榮占有了三齊之地后,自立為齊王。項羽聽到這個消息之后,十分惱怒,于是就起兵北伐齊國。齊王田榮被打得大敗,逃跑到平原,結果被平原人殺死了)。
臨江王共敖(楚漢戰(zhàn)爭開始后,臨江國雖屬項羽陣營,但未出兵支援與劉邦的戰(zhàn)事。一直活到漢高祖三年才死)。
項羽作為反秦斗爭的領軍人物,他有資格出面安排戰(zhàn)后天下政治格局,希望以自己為首的義軍將領們各有所得,并獲得安定的政治局面。但是,由于處置不當而引發(fā)了各種反作用,安定天下的手段反而成了引發(fā)新一輪戰(zhàn)亂的原因,從而引發(fā)了楚漢之戰(zhàn),一代英雄的最終謝幕,卻是“霸王別姬”后的“烏江自刎”,以至大好天下落入漢王劉邦之手,實在令人嘆惋。
(圖片來自網(wǎng)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