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是一個神圣的職業(yè),看于媽就知道了。
今天我主要淺談下我對廣播劇編劇的看法,以及我經(jīng)常碰到的一些劇本問題。
如果非要說廣播劇制作中哪個環(huán)節(jié)最重要,我認為是編劇。就像電影,無論你后期特技如何絢麗,無論你是多少大牌云集,打動不了觀眾的故事,永遠是空洞華而不實,也許可以給人眼前一亮的驚艷,但是想成為經(jīng)典,那必須還是因為劇情動人。一個好的劇本,也許cv演技青澀,后期技術乏善可陳,也可能仍給人留下印象。但是如果劇本空洞混亂,請再牛逼的CV后期,他充其量也只是一張美麗的畫皮(問一句你喜歡《夜宴》《無極》嗎?)。這就是有的電臺里不放廣播劇,只讓DJ輕輕朗誦一篇小文合著輕輕的背景音樂,也能讓許多聽眾淚如雨下記憶深刻。畢竟聽CV你很難帶入自己,但是聽故事,也許里面就有你的故事。我記得當時《泰囧》出來的時候,采訪徐錚,徐錚當時就說過,一個導演如果沒有特別想給觀眾講的故事,那他最好就別去動手。
廣播劇也一樣,如果沒有一個特別想呈現(xiàn)的故事,最好也別去做。只有這個故事讓你砰然心動,你才能去動手,你要把你想的你理解的這個故事,抽繭剝絲的呈現(xiàn)給聽眾。沒有哪個文(至少是專心寫作的作者的文)是為某個CV量身定做的。不是像經(jīng)濟人一樣,為了捧紅一個藝人而創(chuàng)作。
其次劇本對后期的影響是巨大的,大的很多人無法現(xiàn)象。所謂的聽不懂劇情,那都是編劇的責任。一個好的劇本可以造就一個優(yōu)秀的后期,一個爛劇本也能毀了一個大神后期,畢竟聽眾不是抱著去聽干音處理場景架構BGM鋪墊而去的,何況有的爛劇本連BGM你都不知道怎么給他加,好的劇本好的CV到后期手里哪怕場景都不構架只給他配上背景音樂,他仍然能大放異彩。當好劇本和好CV好后期碰撞到一起,激起的火花是難以想象的。
廣播劇編劇和電視劇編劇有最大的區(qū)別在于沒有畫面。很多人認為場景設計是后期的事情,其實不然,場景的設計應該從編劇開始到后期為止,也就是說編劇、CV、后期都是場景設計中的一員。編劇更是基礎。編劇給出故事場景的框架并且為這個框架填充靈魂即所謂的臺詞。CV在配音期間賦予臺詞生命,建筑出角色的血肉。后期進行還原編劇架設的故事、場景;配合CV的錄音情況進行修飾潤色。
1、邏輯混亂
這是我最討厭也最害怕的問題,一般遇到這樣的劇本,基本上就是沒救了。
所謂邏輯,邏輯是一種說明順序,也是一種思維規(guī)律。有的邏輯問題是天生就有的也就是文里就存在的,比如混亂的因果關系;條例不清晰的故事脈絡;鋪墊不夠充分的前情;總之一切不能讓這個故事順利發(fā)展下來的東西都可能是因為邏輯上有錯誤。很多時候編劇無法做到彌補這些缺陷,甚至連發(fā)現(xiàn)都很困難。
劇本的邏輯是它的生命以及敘述這個故事的方法,任何故事都有一定的發(fā)展順序,也許是時間順序也許是故事發(fā)展順序。沒有順序的劇本是洪水猛獸。一般聽不懂,都是說這類劇本。
這種事情一般是因為編劇對原文沒有全面的掌握,改本子的時候改一段是一段,沒有一個整體感。文是需要研究的,不是淺薄的放在面前拼湊一蹴而就的。編劇很長時間改了后面忘記前面,有時候相似劇情間很難呼應,甚至忽略作者刻意埋下的線索。
讓整個故事連貫,融會貫通,讓整個劇的情感從無到有從淺到深都是編劇需要揣摩的。為什么你的故事聽起來斷斷續(xù)續(xù),為什么你的感情讓人覺得似有似無,為什么你的劇情常常自相矛盾,為什么你的場景非常跳躍。這都是你邏輯上沒有理通順。當你不可能像電影電視上打出“十年以后”“一個月以后”這樣的字幕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什么樣的做法才能讓你劇情你的時間安全過渡且不混亂?
其次邏輯問題還表現(xiàn)在,該讓CV錄的臺詞不寫出來。比如寫A在巷子口被打的場景。但通篇沒給A寫一句疼痛的喊叫甚至呻吟,那誰知道是被打的是A呢。比如寫B(tài)很餓把地上的包子撿起來吃,而且非要是包子。也不給B臺詞,那你總不能給后期寫上【給包子一個特寫】。如果地上掉的是包子這種事情不靠某個角色口述出來,誰知道吃的是包子還是屎呢。如果在B包子掉地上的時候大喊一句“我的包子”也許就沒有后續(xù)問題了。
編劇需要天馬行空的想象又需要合情合理的編排,盡量不寫或者少寫一些難以名狀和形容的動作。什么【高手跳上房梁拿東西】【變戲法從袖子里掏出酒杯周圍人發(fā)出驚嘆】不是不能做掏,而是不能做酒杯。所以要修改的而并不是這些動作,而是配合這些動作出現(xiàn)的臺詞。有經(jīng)驗的后期可以修改避免這些問題,但是也要給新手后期一個出路。
后期不是打三國殺就算想無中生有也得能抽到這張牌。該CV錄的就得錄出來,凡事一切需要發(fā)聲的且必須出現(xiàn)的,都必須要給他設計臺詞。正面不行就側(cè)面,一定要反應出來。
2、本末倒置(其實不一定要本末倒置,可能只是一種重點模糊)
這個是很常見的問題,有時候是編劇照本宣科,算是環(huán)境造就,因為照本宣科成了一般新手編劇入門的基本手段,這是基本經(jīng)驗不足導致的。
很多時候也有人為因素,很多編劇因為“很萌”某些段子,也可能會導致這樣的問題。很萌某一段,不是你本末倒置的理由。不能表現(xiàn)人物性格,劇情發(fā)展的段子常常要考慮它是否要出現(xiàn)在你的劇里,就像什么你不寫大段的風景描寫在劇本中一樣。做不做的出還兩說呢。
寫作文的時候,老師也常常說不要離題,這是會扣很多分的。
本末倒置也分為:
1)劇情的本末倒置。
就像如果有一本十萬字的小說,講的是一位少年成長史,那你有沒有考慮你究竟要想說的是什么故事,成長史,就算是一段又一段的小故事組成,它也有大和小之分也有輕重之分。你是否需要浪費筆墨詳盡描寫一個小故事,而忘卻對主角成長影響巨大的情節(jié)。再說如果有一篇五萬的小文,講的是一位少俠去參加武林大會,最終成長為一代宗師的的故事。你是否太專注于描寫這位少俠的兒女情長的情史。這個時候你就要考慮下你所謂的萌點是不是有偏頗或者你口味是不是問題甚至你腦回路是否需要修補。
其實就算《西游記》一路上也是有主有次有輕有重的。
2)角色的本末倒置
抓住文的精髓,在比文更短的時間內(nèi)詳盡的講完這個故事并把作者想表達的詳盡表達清楚。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你所謂的萌點。你不能因為你萌某個副CP就隨意放大他們的戲份。副CP是為了聚攬人氣的,主CP是用來發(fā)展劇情的。如果你過多描寫對劇情幫助不大的情節(jié),那你的故事勢必要陷入停滯或者如韓劇一樣冗長又拖沓的狀態(tài)。一個劇聽下來,云里霧里。再加上廣播劇周期長,很長時間之后聽眾可能連劇情都不記得了。
對人物的安排也是非??季浚宋镆部梢院喜?,或者增加。每一個人物的出現(xiàn)必須是有意義的,有其特定作用的,誰也不會安排一個無所謂的角色在劇情里。每個角色都承擔著他的命運和使命。如果一個角色的出現(xiàn)不能給這個故事的發(fā)展提供線索,那你便要思考他是否有存在的必要。畢竟策劃找CV也是一件工程,適當給策劃降低選角的難度,能讓一個人說的話,盡量不要借第二個人的口,第一是因為連貫,第二是可以降低選角色難度。
3、臺詞抓取
這個問題最顯著,就算不看內(nèi)容看篇幅,就能看出編劇的臺詞抓取功力。語言是否精煉。誰喜歡看廢話連篇的小說?那誰又喜歡聽通篇廢話的廣播劇呢?
一期下來,觀眾聽到了什么?編劇心里要清楚。你這一期交代了什么。就像有的劇,看文的時候很好看,搬上播放器,怎么感覺四五期了還沒聽出個究竟來。
有的作者臺詞精辟干練,有的作者旁白出彩有深度。這就要求編劇針對不同風格的文進行不同的修改。
第一種文,盡可能原汁原味的還原臺詞,因為這種文很大程度上臺詞就能充分展示角色性格,預示劇情發(fā)展。這種劇做好了,就算小說乏味不深刻,但是劇萌且緊湊。
第二種文,深度挖掘作者的旁白,有時候可以轉(zhuǎn)換到角色臺詞上來,因為但凡這些文,臺詞都是少而精,如果你把作者的旁白全部去除,你留下一副空空的骨架,聽眾啃起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就是有的小說為什么看的時候那么好看,聽的時候那么無聊。
盡量避免大段獨白旁白自白,這不是寫信也不是有聲小說,誰有功夫坐在那聽你朗誦十分鐘的廢話?臺詞抓取要準、狠。我說的臺詞抓取,不是特指對角色臺詞的抓取,前面也提到了那種敘述文字很好的文,編劇也可以適當抓取一些填充到角色臺詞中去。
3、細節(jié)缺陷
細節(jié)不是只有后期才有,編劇、CV、后期都需要有,
細節(jié)是窗臺上的灰塵,你輕輕吹拂的動作就能表現(xiàn)這間屋子多長時間沒住人??墒呛芏鄷r候編劇對于這樣的情節(jié)選擇不放入劇中,或者照搬進劇中。
細節(jié)是人物驚嚇時候的一聲呼喊,細節(jié)是場景里的人物互動。
我曾經(jīng)遇到過一個劇本AB在說話C進來了。編劇潛臺詞上備注【A看到C】,此時ABC也沒有臺詞,然后C進來之后A和C說話了。這是有聲劇本的邏輯錯誤,你寫上A看到C,A就看到C了?你要讓聽眾明白C進來了,那是需要細節(jié)補充的。
有的場景很多字句,可以刪減,有些場景有可能只有五個字,但是編劇卻要為他寫很多細節(jié)。
回到正題,C進來了,你要有所表示,其次兩個人在室內(nèi),C進來了,你怎么表現(xiàn)是A看到的而不是B看到的?難道光靠編劇寫【A看到C】?這分明就是邏輯問題。聽眾聽的時候會覺得???什么誰來了?我怎么不知道。如果經(jīng)驗不豐富的后期處理這樣的場景的時候會很頭疼。有的時候聽眾聽起來還以為本來場景里就有C,因為他們根本分不清是A看到了C還是,B看到了C,還是C本來就在,還是C進來了。因為某些無聲的動作,總有一個發(fā)現(xiàn)者,就像我說的,劇情里沒有一個角色是廢的,他的出現(xiàn)肯定要提供線索,那誰為這個人的出現(xiàn)提供線索,這是編劇需要考慮的問題。而不是后期需要考慮的問題。再次回到這個問題,這是很明顯的錯誤,第一是后期做不出,第二是CV沒有表現(xiàn)的地方。就算后期做了一個人進來的動作,那你讓他怎么表現(xiàn)是A先看到C的?聽眾難道不會疑惑,B瞎了么,A看到了C還和C瞎BB了半天,B居然無動于衷?解決這種問題的方法也是最簡單的,只需要給A加一句臺詞:喲C你怎么來了?;蛘呓oC加一句話:咦,A,好巧啊在這遇到你。自然邏輯順下去了,兩個人也能自由的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
再補充一個問題,若原文是AB在宿舍講話,說了很久之后突然C參與進來。作者寫一句:原來C剛才在睡覺聽到他們討論這個問題忍不住湊上來。也許你覺得沒什么。可是改劇本的時候,很多人并不考慮C的立場,讓AB開始BB。一段時間后C強行插入進來了。這不是要嚇死人么,進入場景的時候,聽眾都不知道有3個人,突然就冒出一個人。
上面的問題中還涉及到我遇到的一個小問題,就是場景中有三個人,AB說著話呢,C插入進來了,那AC聊起來了。聊了很久,場景結(jié)束了。這里也存在邏輯問題,其實細節(jié)問題常常暴露邏輯缺陷。ABC都在同一個場景。AC聊天呢,聊了幾分鐘的那么長的話,B去哪里了?B難道像個死人一樣在旁邊一聲不吭一動不動么?comeon這不科學。人物之間的互動是很重要的,如果這個人的任務完成了,你讓他離場,如果沒有,那他和其他人或環(huán)境一定要有互動,任何角色不能剝離環(huán)境和其他角色單獨存在(除了旁白)。旁白就像主持人,鏡頭就像一個舞臺,你看到哪個舞臺上小品已經(jīng)開演,主持人還站在鏡頭中間的;又什么時候看到一個小品里面一個角色他的劇情已經(jīng)演完了,一動不動的站在舞臺中間的,他們要不就是下臺了要不就是找了個道具隱藏起來了,誰戲份完結(jié)了還霸著場地?在場上你就得給他戲!哪怕只是幾個細小的動作,也要和整個場景的大戲互動起來。
有聲的劇,不靠表情不靠眼神,就靠互動。不要寫出E開著車跟著F。很難做出,可以說只要E和F不出聲,基本上沒幾個后期能做出E開車跟著F的感覺。就算做出跟著的感覺了,誰又知道是誰跟著誰呢。
說白了,編劇就是不要干沒用的事。任何角色的去留,都有作用,且都要深思。
4、場景薄弱
不要以為,這項是后期的專職,后期負責搭建場景。場景應該是編劇CV后期共同架構的。編劇要給后期的插件架構提供線索:時間、地點、人物。甚至要設定場景。CV要設身處地的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配音。
很多時候后期頭疼場景架構,大多數(shù)是因為編劇出的難題。
上一場景:房間;下一場景:房間;下一場景還是房間。更可怕的是人物基本上沒變過,那為什么不把場景合并算了。又不是真在演小品,就算是演小品,人家有時候還能直接在臺上現(xiàn)場換背景換道具呢。你憑什么要求角色們一直在同一環(huán)境進行不同話題。這怎么做出時間的過渡?
比如編劇設定的場景在工地,環(huán)境嘲雜,那CV錄音的時候時常要注意聲音的控制,嘲雜環(huán)境中,輕聲細語的說話是否和邏輯。
另,還遇到幾個奇怪的問題
1)大場景夾小場景。
有時候并不是特意拿出的一個小場景夾在兩個大場景中間,前提是這個場景它并沒有特殊意義,也就說沒有單獨拎出來說的必要,我指的這種小場景是那種3~10秒的,甚至突然在兩個場景之間夾一句自白,而且還不能起到承上啟下作用的自白。
2)斷斷續(xù)續(xù)的小場景。
就是類似于一下在A場說了幾句話,一下又到了B場景說了幾句話,一下又到了C場景說了幾句話。你這不是和后期有仇么。因為這些短小的場景你要知道,后期剛把環(huán)境氛圍烘托出來,這個場景就結(jié)束了,你說你是不是鬧著玩?成心的吧。
當然做回憶、夢境、發(fā)燒等特殊場景,或者說這段場景特別重要,雖然短小但精悍,這都可以另當別論。如果你單開一個10S的場景只是為了討論今天去哪吃飯,你不如在上一個場景結(jié)尾讓他們互通個電話吧。
3)大段大段的長場景,大段大段干巴巴的對話。
讓人啼笑皆非的是,很多人喜歡寫長場景,大段大段的,尤其是感情糾紛的劇情。一般這樣的場景伴隨著爭吵。干巴巴的對話。我想如果是刑警在審犯人的時候可能會用到這么長的場景可能不違和外(但是肯定影響聽的效果),其他大都都應該是讓人聽得很煩躁的。因為在這樣的場景里,不會有新人加入,只有A和B討論一個話題。這個話題討論程度肯定是逐級加深,這個情緒肯定是逐漸加強的。如果不是,只是干巴巴的對話,從“你今天吃了什么”到“你到底愛不愛我”他們需要討論7分鐘,那還是求放過吧。
改編編劇時刻要記得的是自己是故事的轉(zhuǎn)述者,而不是原作者。而且時刻要喚醒自己,保留有意義有作用的部分,剔除毫無意義的贅述。
再補充一句,我說的編劇參與場景構架,不是讓編劇把怎么做這個場景寫清楚給后期,而是告訴CV后期這是在什么情況下什么環(huán)境下的劇情。CV負責模擬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演繹,而后期來負責呈現(xiàn)和豐滿這樣場景,順便根據(jù)CV的錄音情況適當調(diào)整場景。
5、轉(zhuǎn)換混亂
做后期的都知道,現(xiàn)在對后期要求越來越高。后期場景的轉(zhuǎn)換非常考驗功底。因為他是技術與藝術的相結(jié)合??沼屑夹g你做不來場景轉(zhuǎn)換,空有藝術想法你也做不來場景轉(zhuǎn)換。(除留白和加音效外的轉(zhuǎn)換
)場景轉(zhuǎn)換有多種,編劇還是有牽頭作用。
1)首先編劇應該盡量避免過多的場景轉(zhuǎn)換。
這種事情真的可以有。想法是靠積累的,別一下把后期榨干了。
2)隱藏的轉(zhuǎn)換
很多人認為只有場景轉(zhuǎn)換了,才算轉(zhuǎn)換。其實這樣的想法導致大家都忽略了一個問題:時間的過渡,也是轉(zhuǎn)換。我甚至覺得,只要有時間過渡都伴隨著轉(zhuǎn)換。(當然這種時間過渡肯定不是只角色間稍微的沉默的那點時間。)
舉兩個例子:
所以這段等人的時間都被狗吃了么?有經(jīng)驗的編劇大部分不會再犯這樣的低級錯誤。但是我仍然收到很多次劇本,有的編劇還是屢試不爽。當然有經(jīng)驗的后期做的時候可以避免這些尷尬,那也得給新手后期一條生路。不過這顯然還是可以歸到邏輯問題上。這種錯誤后期是能做或者這段時間空白是能填補的,但是這又是何必呢。 巧妙的轉(zhuǎn)換不僅是后期的水平的展示,也是編劇和后期的巧妙碰撞,編劇合理甚至刻意的精巧安排,更能做出出彩的轉(zhuǎn)換。 6、視角亂入 這個問題最明顯,很少有編劇會犯吧。 舉個例子,大約就是編劇舉著攝像機,還是角色舉著攝像機,還是旁白舉著攝像機的差別吧。 如果已經(jīng)確定了視角,那就無需再用另一個人的視角去看問題。通篇是A的視角去看問題的,那肯定不能給B有心里獨白這樣的事情。 要知道轉(zhuǎn)視角比轉(zhuǎn)場還糾結(jié)。 就像一直用第一人稱寫文,突然換成第三人稱了。讀者會不習慣的。 7、缺乏創(chuàng)意 創(chuàng)意絕對是區(qū)分好編劇和普通編劇的基本要素。一個好的編劇不是不出錯,而是能出彩。 合理的安排節(jié)奏,適當?shù)暮嫱星榫w,巧妙的升華情感。 改編是一個二次創(chuàng)作的過程,他不是照搬,而是第二次組織設計。怎么樣讓劇情銜接的合情合理,怎么樣讓感情發(fā)展的順順利利。甚至做到首位呼應,細節(jié)相輔相成又是技術,又是藝術。 有時候適當?shù)脑瓌?chuàng)一些東西也是必不可少的。編劇也需要感覺,一種藝術感覺。他們既要感性又要理性,能理性的看待故事,能感性的替作者提煉出感情。角色何時開口,怎樣開口;劇情何時點題,怎樣點題;插入的形式,人物的塑造。都需要一種刻意又自然的藝術塑造。 總的來說編劇是一個集技術與藝術一體的美的呈現(xiàn)者,邏輯與創(chuàng)作和諧的藝人。 以上均為我的經(jīng)驗之談,也是我改劇本或者做后期時候遇到的一些問題,很大部分是從后期角度去看編劇。若有遺漏或是不到的地方歡迎補充指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