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好好說話, 是孩子人生悲劇的開始
導(dǎo)讀
孩子其實就是你的鏡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作為你十幾年養(yǎng)育的成果,你對他大吼大鬧,他就對你大吼大鬧;你對他笑,他也對你笑了。當我們家長真正了解了不好好說話的后果時,大部分家長也許會有所思考。
01
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
是孩子性格缺陷的元兇
“不好好學(xué)習(xí)以后就去掃大街!”“瞧瞧你這樣,以后肯定會被人打死才后悔!”
我在高鐵上曾聽到一位乘客大罵她讀中學(xué)的兒子,說他不務(wù)正業(yè),總是在外邊混。
我在這位媽媽離開的間隙,問那個孩子,“為什么你媽這樣罵你,就不能聽話一點嗎!”
不得不說,他的叛逆的確讓父母不省心??筛改傅恼Z言暴力,又何嘗讓他好受呢?
在知乎上,有這么個提問:父母的語言暴力,對孩子有多大的傷害?
一位網(wǎng)友是這樣回答的:
父母的語言暴力,會產(chǎn)生類似于體罰的后果:孩子焦慮、壓力和抑郁的程度增加,行為問題也隨之增加。
02
語言暴力
是孩子一生的傷痛
有一個實驗火了:這個實驗是在阿聯(lián)酋的宜家:給予這個植物負面信息持續(xù)30天,這個植物竟然死了。
他們在店里挑選兩株一樣的植物,在相同的環(huán)境里,同樣的水分,同樣的光照,同樣的肥料。而在這些同樣的生長環(huán)境中,唯一有一個變量,那就是遭受不同的“聲音”。
其中有一株植物每天都是聽著人們對他們?nèi)枇R、貶低的話語,而另一株植物則聽到的是正面積極夸獎的話。實驗最后30天,出現(xiàn)了驚人的變化。
在這生長環(huán)境相同的情況下,飽受語言攻擊的那株植物,竟然枯萎了,而另一株在夸張的環(huán)境中長得越來越好,還冒出了新芽。
這個實驗真實讓人大跌眼鏡,不禁讓人想到教育的過程中,語言的力量是如此強大。
不少家長在教育孩子中的語言,其實對孩子的情緒影響非常大,就如同這些植物一樣,被因為不同的語言而演變出不同的狀態(tài)。
比如,家長對孩子采取了錯誤的教育方式。孩子會認為,生活充滿了苦難,因為對周圍的環(huán)境產(chǎn)生一種敵對的情緒。
父母的脾氣和性情關(guān)乎孩子一生的幸福。習(xí)慣于大吼大叫的父母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最終導(dǎo)致他們安全感缺失,變得敏感而脆弱。
Diane Dweller寫過自傳《媽媽、狂躁與我》,文中她回憶了自己從小生活在對媽媽的恐懼之中。
她的媽媽非常暴躁,會毫無理由地對她和姐姐發(fā)脾氣,大吼大叫更是家常便飯。
為了在家庭當中得以“生存”,她拼命地去降低自己的存在感,更是毫無底線地去滿足母親所有的要求,可無論做得有多好,母親總有理由數(shù)落她、挑剔她。
她永遠都達不到母親的要求,她每一天都活在自我否定的陰影里。
在她17歲那年,她遇到了比他大八歲的Tony,Tony對她關(guān)懷備至,給予了她從未有過的溫暖和幸福,她想,原來在母親眼里一無是處的我,竟然也有人愛。
從來沒吃過糖的人,感受到了糖的甜,她迅速墜入愛河,和Tony結(jié)婚。
為了緊緊握住這顆來之不易的糖,她拼命對丈夫好,可丈夫仍然不滿意,經(jīng)常指責(zé)她、罵她沒用。
她逃離了母親的“深淵”,卻又落到了另一個深淵里。也許是受母親的影響,她常年都覺得自己很差勁,不配得到愛,即使是丈夫的錯,她寧可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也不愿意離婚。
母親常年的打擊和大吼大叫,讓Diane Dweller特別缺愛,為了得到更多的愛,她變成了討好型人格,只有不斷地去滿足他人,才足以換回一點點的愛和回報,直到成年后,組建新的家庭,這種性格都沒有改變過。
誠意推薦: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曹文軒領(lǐng)銜主編,《大語文》10冊,主題分類+名師導(dǎo)讀,匯萃近200篇古今中外名作,拓寬孩子閱讀視野,提高孩子寫作能力——
03
暴力的教育
只會結(jié)出殘暴之實
暴力的教育,不會結(jié)出美德之花,智慧之果,而是會結(jié)出殘暴之實。當你用語言暴力作為教育手段,你就已經(jīng)悖離了教育的初衷。
前段時間網(wǎng)上流傳著一張令人心驚肉跳的動圖,在國外有一位父親看到兒子終日沉迷于電腦游戲,無所事事,于是氣不打一處來,拿來一把上膛的手槍,放在兒子面前,并怒不可遏的說道:“有種你就別活了!”
誰知就在這個父親轉(zhuǎn)身的一瞬間,兒子真的扣動了扳機,等父親回過神來,兒子早已癱倒在地上,沒了生命體征。
誰也不知道這個年輕人生前正經(jīng)歷著什么,或許他也曾陷入自責(zé)的泥淖,無數(shù)次捫心自問:自己為什么這么不爭氣?甚至已經(jīng)想過自殺來了結(jié)。
恰好在這個節(jié)點上,父親一句“有種你就別活了”成為壓死他的最后一根稻草,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劇。
沒有一個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傷害,那么,我們該如何避免這些傷害性語言的產(chǎn)生呢?
家長可以嘗試從表達上來進行改善,在說之前,進行思考,整理和組織一下語言。
比如孩子周末在家把房間弄得一團糟,家長反復(fù)提醒孩子收拾,可孩子卻忙著打游戲,毫不理會,這時候,大多數(shù)家長可能會生氣,對孩子說:“你怎么這么不聽話!”
但如果使用愛的語言,就可能會說:“寶貝,我看見你房間很亂,心里不是很高興,因為我希望你能養(yǎng)成干凈整潔的好習(xí)慣,你能花些時間收拾一下嗎?”
對比兩種表達方式來看,孩子肯定更愿意聽第二種溝通方式的話。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過得幸??鞓?,為孩子費盡心思,精心安排。但從當今社會的現(xiàn)狀來看,傷害孩子最多的,其實是父母。
愛沒有錯,錯誤的是愛的方式,希望每個家長都能用正確的方式去愛孩子。
04
溫柔而堅定
才能養(yǎng)出好孩子
我們看到孩子錯誤的時候,要先去了解孩子行為背后的初衷。
泰國拍過一則廣告,媽媽們在等孩子們放學(xué),孩子們來的時候,都一身爛泥,臟兮兮的,媽媽們見此都驚呼,無一例外地對孩子大吼:
但沒一會兒,媽媽知道了孩子邋遢的真相。
原來,孩子們在來的路上,看到一位老爺爺?shù)耐栖噳脑诹四嗟乩?,車上的東西灑落一地,為了幫老爺爺搬東西,才把自己弄得一身泥的。
媽媽們看完后,都很感動,但也對孩子特別愧疚。她們眼中的孩子調(diào)皮搗蛋愛闖禍,可這些孩子們比她們想象的都要善良和天真。
下一回,不要忙著指責(zé)孩子,也許他的初衷會感動到你。
當了解孩子的想法之后,如果孩子真的做錯了,我們要溫柔且堅定。
曾經(jīng)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小孩兒上學(xué)總遲到,老師找了孩子媽媽談話。媽媽知道了以后,沒有打罵孩子,而是心平氣和地問他:“為什么你那么早出門,但是總遲到呢?”
孩子見媽媽沒有責(zé)罵的意思,就放心地說出實情:“我在河邊看日出,太美了!看著看著就忘了時間?!?/span>
媽媽聽完就笑了,第二天陪著孩子一起去河邊看日出,看到眼前的美景,媽媽也感慨萬分:“兒子,發(fā)現(xiàn)這么美的風(fēng)景,你真的太棒了。”
這一天,孩子沒有遲到。放學(xué)回家后,兒子發(fā)現(xiàn)書桌上多了塊精致的手表,手表下還壓了一張紙條,是媽媽寫給他的:“因為日出太美了,所以我們要更加珍惜時間和學(xué)習(xí)的機會,你說是嗎?愛你的媽媽?!?/span>
從此,孩子很少再遲到了。
即使再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方法得當,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span>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我們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兒童的心靈。
溫柔善待每一個孩子,給他們的心靈筑上最堅實的防護,讓他知道:有爸爸媽媽托底,爬再高也不用怕墜落,走再遠也不用怕迷路。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