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fèi)電子書等14項(xiàng)超值服

開通VIP
曲禮下第二

曲禮下第二

 

【題解】

鄭玄《三禮目錄》說:“義與前篇同。簡策重多,分為上下。”

【原文】

凡奉者當(dāng)心,提者當(dāng)帶。執(zhí)天子之器則上衡①,國君則平衡,大夫則綏之②,士則提之。凡執(zhí)主器,執(zhí)輕如不克③。執(zhí)主器,操幣圭璧④,則尚左手;行不舉足,車輪曳踵;立則磬折,垂佩。主佩倚,則臣佩垂;主佩垂,則臣佩委⑤。執(zhí)玉,其有藉者則裼,無藉者則襲⑧。

【注釋】

①上衡:在胸口上面。衡,指與胸口齊平。

②綏(tuo妥)之:鄭玄說:“綏,讀曰妥,‘妥之,謂下于心?!?/font>

③克:勝任。

④幣:指繒帛。圭璧:瑞玉,用于祭祀或朝聘。

⑤主佩倚四句:這四句講的是使臣與主國國君授受之禮。含有國君敬使臣一尺,使臣則敬國君一丈之意。

⑥其有藉者則裼(xi希)二句:藉,墊玉的彩板,又叫“繅”或“藻”。古人禮服之制,冬著裘,夏著葛;裘葛之上有罩衣,叫作裼衣;裼衣上又加正服(例如朝服或皮弁服等等)。敞開正服前襟,露出左袖而讓人看見裼衣,這就叫作裼;穿好左衣袖,掩好正服前襟,這就叫做襲。裼是為了表現(xiàn)內(nèi)服之美,襲是為了掩蓋內(nèi)服之美。作為使者,有時(shí)當(dāng)裼,有時(shí)當(dāng)襲。玉有藉則文,故使者亦裼以見美;玉無藉則質(zhì),故使者亦襲以掩美。

【譯文】

凡捧東西,要讓雙手與胸口齊平;凡提東西,要讓手與腰帶齊平。如果捧的是天子的器物,就要雙手高于胸口;如果捧的是國君的器物,就要雙手與胸口齊平;如果捧的是大夫的器物,就要雙手低于胸口;如果是士人的東西,單手提及腰帶就行了。凡捧尊者的器物,盡管很輕,也要小心翼翼,好像捧不動(dòng)的樣子。凡捧尊者的器物,或捧著幣帛瑞玉之類的禮品,應(yīng)右手在下,左手在上,走路時(shí)要足不離地,拖著腳后跟,就像車輪轉(zhuǎn)動(dòng)時(shí)總是著地一樣。站立時(shí)要像磬折那樣地彎腰,使腰帶上的佩玉自然下垂。如果國君直立,腰佩附貼在身,那么使臣就要彎腰,使腰佩自然下垂;如果國君彎腰使腰佩自然下垂,那么使臣就要高度彎腰,使腰佩垂及地面。使臣在捧玉時(shí),如果玉下使用彩色墊板,則使臣要袒開正服的左襟,露出裼衣;如果玉下不用彩色墊板,則要掩好正服,不使裼衣露出。

【原文】

君不名卿老、世婦①。大夫不名世臣、侄娣②。士不名家相、長妾③。君大夫之子,不敢自稱曰“余小子”④。大夫、士之子,不敢自稱曰“嗣子某”⑤,不敢與世子同名⑥。

【注釋】

①卿老:指上卿。世婦:地位僅次于夫人的妾。

②世臣:父時(shí)老臣。侄娣:侄是妻之兄女,娣是妻之妹,皆為隨同妻來為妾者。

③家相:幫助管理家事者。長妾:妾之先生子者。

④余小子:天子居喪時(shí)自稱之辭。

⑤嗣子某:諸侯居喪時(shí)自稱之辭。

⑥世子:即太子。世,通“太”。

【譯文】

君不可直喚上卿、世婦之名,大夫不可直喚世臣、侄娣之名,士不可直喚家相、長妾之名。國君和大夫之子居喪時(shí),不可對人自稱“余小子”。大夫與士之子居喪時(shí),亦不可對人自稱“嗣子某”。大夫與士之子不敢與太子同名。

【原文】

君使士射,不能,則辭以疾,言曰:“某有負(fù)薪之憂①?!?/font>侍于君子,不顧望而對,非禮也②。

【注釋】

①負(fù)薪之憂:古代士自稱有病的謙辭。憂,一本作“疾”。也稱“采薪之憂”。

②侍于君子三句:這里是指多人陪伴君子,君子對多人發(fā)問,并非指名問一人。

【譯文】國君命士陪射,士人如果不會(huì),就要借口有病,說“某有負(fù)薪之憂”。在君子身旁陪坐,君子有問,如果不環(huán)顧周圍是否有勝于己者就貿(mào)然回答,是失禮的。

【原文】

君子行禮①,不求變俗。祭祀之禮,居喪之服,哭泣之位,皆如其國之故,謹(jǐn)循其法而審行之②。去國三世,爵祿有列于朝③,出入有詔于國④,若兄弟宗族猶存,則反告于宗后。去國三世,爵祿無列于朝,出入無詔于國,唯興之日⑤,從新國之法。

【注釋】

①君子行禮一節(jié):本節(jié)所講,都是為大夫士之離開本國而移居他國者而言。

②循:原作“修”,據(jù)王念孫說改。循,遵循。

③爵祿有列于朝:孫希旦說:“謂其宗族尚有為卿大夫者也。”

④出入:指遇到吉兇之事互相有往來。詔:告訴。

⑤興:指被委任為卿大夫。

【譯文】

君子雖然移居他國,行禮也不要?jiǎng)?wù)求改變故國的禮俗。例如祭祀的禮節(jié),居喪的服制,哭泣死者的位置,等等,都要像在故國一樣,小心地遵循故國的法度而審慎地加以實(shí)行。如果離開故國已超過三代,但家族中仍有在朝為官的,或遇到喜事喪事與國內(nèi)尚有來往的,以及兄弟族人中尚有留在國內(nèi)的,在這種情況下,遇到喜事和喪事,要派人回國報(bào)告宗子。如果離開故國已超過三代,家族中已沒有在朝為官的,遇到喜事和喪事也與國內(nèi)無來往的,則從被委任為居住國的卿大夫之日起,可以遵循居住國的法度。

【原文】

君子已孤不更名①;已孤暴貴,不為父作謚②。居喪未葬,讀喪禮③;既葬,讀祭禮④。喪復(fù)常⑤,讀樂章。居喪不言樂,祭事不言兇⑥,公庭不言婦女。

【注釋】

①君子已孤不更名:名是父起,如果父死更名,是忘本。父死為孤。

②謚(shi釋):謚號。古代有地位的人死后,按照其生平行事給他定一個(gè)稱號,即謚號。謚號有美有惡。

③喪禮:從始死到埋葬的各種禮節(jié),如小斂、大斂、朝夕奠、殯葬等。

④祭禮:從葬后到服喪期滿的各種禮節(jié),如虞、卒哭、袝、小祥、大祥等。

⑤喪復(fù)常:有的本子作“喪畢復(fù)?!?。

⑥祭事不言兇:祭是敬神的吉禮,故不得于祭時(shí)言兇事。

【譯文】

君子于父亡之后不再更換名字。父亡之后,作兒子的突然發(fā)跡成為顯貴,也不須為父定個(gè)美謚,因?yàn)槟菢幼鱿袷窍訔壐赣H貧賤,不宜為貴人之父。居父母之喪,在未葬之前,應(yīng)研究喪禮;已葬,應(yīng)研究祭禮。居喪期滿,恢復(fù)正常,就可以諷誦詩歌了。居喪時(shí)不談樂事,祭祀時(shí)不談兇事。在辦公的地方不談?wù)撚嘘P(guān)婦女的事。

【原文】

振書端書于君前,有誅。倒策側(cè)龜于君前①,有誅。龜策、幾杖、席蓋、重素、袗浠绤②,不入公門。苞屨、扱衽、厭冠③,不入公門。書方、衰、兇器④,不以告,不入公門。公事不私議。

【注釋】

①策:卜筮所用的蓍草。

②席蓋:席,所以坐臥。蓋,所以蔽日與雨。重素:上衣下裳皆素,有似喪服。袗浠绤(zhen chi xi診吃細(xì)):穿著葛布做的單衣。袗是單衣,這里作動(dòng)詞用。浠是細(xì)葛,绤是粗葛。穿著葛布做的單衣當(dāng)內(nèi)衣,露出肉來,不雅觀,在家尚可,出門則必須外邊再加上一層罩衣,即所謂裼衣。今人夏日不允許穿背心者進(jìn)入公共場所,近之?!墩撜Z?鄉(xiāng)黨》:“當(dāng)暑,袗浠绤,必表而出之(一定加上外衣才出門)。”

③苞屨:居喪穿的草鞋。扱(cha插)衽:把深衣的前襟掖之于腰帶。這是父母初死時(shí)孝子的打扮,以免號哭頓腳時(shí)踩著衣服。厭(ya壓)冠:喪冠。孫希旦說:“喪冠而謂之厭冠者,以其無武(冠圈)而其狀卑伏也?!?/font>

④書方:寫有助喪者姓名及助喪者贈(zèng)送物品的木板。衰(cui崔):孝子的喪服。兇器:明器。也叫冥器,專為隨葬而制作的器物。

【譯文】

在國君面前撣去文書上的灰塵,或者在國君面前整理文書,這表明準(zhǔn)備工作沒做好,都要受罰。在國君面前顛倒占卜用的龜策,也要受罰。臣子的龜策、幾杖、席蓋,或通身著素,有似兇服,或只穿一層單布內(nèi)衣,形近猥褻,皆不可進(jìn)入朝廷大門。穿著喪鞋,戴著喪冠,或是作扱衽打扮的,也不可進(jìn)入朝廷大門。記載助喪者姓名及所贈(zèng)物品的木板、孝服、冥器,不通過報(bào)告得到許可,也不可進(jìn)入朝廷大門。公家的事不可私下議論。

【原文】

君子將營宮室①,宗廟為先,廄庫為次②,居室為后。凡家造③,祭器為先,犧賦為次④,養(yǎng)器為后。無田祿者,不設(shè)祭器。有田祿者,先為祭服⑤。君子雖貧,不粥祭器⑥;雖寒,不衣祭服;為宮室,不斬于丘木⑦。

【注釋】

①君子:此處指國君。

②廄庫:廄是養(yǎng)馬之所。庫是車馬兵甲存放之處,也泛指貯藏財(cái)物之處。

③家:指大夫。大夫稱家。

④犧賦:從采地征收供祭祀用的犧牲。

⑤無田祿者四句:鄭玄說:“祭器可假(借),祭服宜自有?!?/font>

⑥粥(yu譽(yù)):通“鬻”,賣。

⑦丘:墳。

【譯文】

君將要營造宮室,應(yīng)當(dāng)先建宗廟,其次建廄庫,最后才建自己的住室。大夫?qū)⒁圃旒揖?,?yīng)當(dāng)先造祭器,其次是征收犧牲,最后才造自己飲食用的器具。沒有田產(chǎn)俸祿的人,可以不置辦祭器。有田產(chǎn)傣祿的人,先要備辦祭服。君子雖貧,不可出賣祭器;雖寒,不可穿祭服御寒;建造宮室,不可從墳頭上砍伐樹木。

【原文】

大夫、士去國,祭器不逾竟①。大夫寓祭器于大夫,士寓祭器于士。大夫、士去國,逾竟,為壇位,鄉(xiāng)國而哭;素衣,素裳,素冠②;徹緣③,鞮屨④,素簚⑤,乘髦馬⑨,不蚤鬋⑦,不祭食⑧;不說人以無罪;婦人不當(dāng)御。三月而復(fù)服⑨。

【注釋】

①大夫、士去國二句:因?yàn)榧榔魇怯镁撍?,攜帶出境使用,有辱祖先。

②素衣素裳表冠:從此句起,到“婦人不當(dāng)御”止,鄭玄解釋其含義說:“言以喪禮自處也。臣無君,猶無天也?!?/font>

③徹緣:去掉里衣的彩色滾邊,改為白色鑲邊。

④鞮(di堤)屨:沒有絇(qu渠,鞋頭上的裝飾,有孔,可以穿鞋帶)的草鞋。

⑤素簚(mi冪):用白狗皮制作的車軾上的覆蓋物。簚,又作“冪”,《儀禮?既夕禮》作“幦”,音義皆同。

⑥髦馬:鬃毛不加修剪的馬。

⑦蚤(zhao爪)鬋:蚤,通“爪”,這里指修剪指甲。鬋,這里指修剪胡須。

⑧祭食:見《曲禮上》注。

⑨三月而復(fù)服:據(jù)鄭注孔疏,此節(jié)乃講大夫、士在國境待放之禮,在國境如此待放三月,如果國君召還則還,不召則去。

【譯文】

大夫、士因得罪國君而離開本國,不能攜帶祭器出境。大夫的祭器要寄放在本國大夫那里,士的祭器要寄放在本國的士那里。大夫、士因得罪而離開本國,過了國境以后,就要除地為壇,向著本國的方向哭泣。上穿素衣,下穿素裳,頭戴素冠,去掉里衣的彩色鑲邊、穿著沒有鞋鼻的草鞋,駕著鬃毛未加修剪的馬,自己的指甲、胡須也不加修剪,不向別人辯解說自己無罪,吃飯時(shí)也不行祭食之禮,也不讓婦人侍寢。如此這般地三個(gè)月,然后才恢復(fù)常態(tài),起程而去。

【原文】

大夫、士見于國君①,君若勞之,則還辟②,再拜稽首③;君若迎拜,則還辟,不敢答拜。大夫、士相見,雖貴賤不敵,主人敬客則先拜客,客敬主人則先拜主人。凡非吊喪,非見國君,無不答拜者④。大夫見于國君,國君拜其辱。士見于大夫,大夫拜其辱。同國始相見,主人拜其辱。君于士,不答拜也;非其臣,則答拜之。大夫于其臣,雖賤,必答拜之。男女相答拜也⑤。

【注釋】

①大夫、士見于國君:此處講的是大夫、士出聘他國,進(jìn)見他國之君。下文也有類似情況。

②還辟:逡巡,退讓。

③再拜稽(qi企)首:先拜了又拜,然后磕頭。這是臣對君之禮。詳《檀弓上》注。

④凡非吊喪三句:吊喪是為了幫助辦理喪事,不是來作客,所以孝子雖然拜己,己不答拜,不以客人自居。士進(jìn)見本國國君,國君不答拜,因?yàn)樽鸨皯沂?。除此以外,禮尚往來,有拜則必答拜。

⑤男女相答拜也:有的本子寫作。男女不相答拜也”,但皇侃、孔穎達(dá)都認(rèn)為不應(yīng)有“不”字。鄭玄注解說:“嫌遠(yuǎn)別不相答拜,以明之?!币庵^雖然男女有別,如“男女不雜坐,不親授。嫂叔不通問”等,但這并不妨礙男女之間相答拜。換言之,鄭玄也認(rèn)為不應(yīng)有“不”字。實(shí)際上,這句經(jīng)文正是針對只知男女有別并將其不適當(dāng)?shù)臄U(kuò)大化而發(fā)。

【譯文】

出聘他國的大夫、士進(jìn)見主國國君,國君倘親加慰勞,大夫、士要閃身躲避,并再拜叩頭。國君倘在門外迎而拜之,大夫、士也要閃身躲避,表示不敢接受其拜,自然也不答拜。不同國家的大夫與士相見,雖然身份不相當(dāng),但若主人尊敬客人,就先拜客;若客人尊敬主人,就先拜主人??傊灰皇堑鯁?,不是士進(jìn)見本國國君,受拜者都要回拜。大夫進(jìn)見主國國君,國君要行拜禮感謝他的屈駕光臨。士進(jìn)見大夫,大夫也要如此行禮。同國之人初次相見,就不論身份高低,應(yīng)由生人先拜,感謝客人的光臨。國君對于本國的士,因地位懸殊,不須答拜;但對于他國的士,因?yàn)椴皇亲约旱某甲?,則須答拜。大夫不能和國君相比,對于家臣,無論其貴賤,都要答拜。男女盡管有別,但互相答拜的禮也不可少。

【原文】

君春田不圍澤①,大夫不掩群,士不取麑卵②。歲兇,年谷不登,君膳不祭肺③,馬不食谷,馳道不除④,祭事不縣⑤;大夫不食粱⑥,士飲酒不樂。君無故玉不去身⑦,大夫無故不徹縣,士無故不徹琴瑟。

【注釋】

①澤:水草叢雜的地方。此指獵場。

②麑(ni尼)卵:小鹿和鳥卵。

③君膳不祭肺:膳,美食之名。君膳日必有肉。禮,美食必祭。周人重肺,故食先祭肺。此言不祭肺,意謂不殺牲,也就是食無肉。統(tǒng)治者以此表示“自貶損,憂民也”。

④馳道不除:馳道,國君馳走車馬之道。馳道上的草不除,備饑民采食。

⑤縣(xuan懸):同“懸,'。指懸掛在筍虎(樂器支架)上的鐘、磐一類樂器。據(jù)《周禮?春官?小骨》,天子的樂縣,四面皆有,謂之宮縣;諸侯僅三面懸掛樂器,謂之軒縣;大夫兩面,謂之判縣;士一面,謂之特縣。

⑥粱:此指精細(xì)小米。粱在古代為美食,通常只吃黍稷,以粱為加食。

⑦故:指災(zāi)患喪病等事。玉:佩玉。古人以玉比德,身恒佩玉,表明身恒有德。

【譯文]

春天打獵,諸侯不可整個(gè)包圍獵場,大夫不可一網(wǎng)打盡,士不可把小鹿和鳥卵也都取走,因?yàn)榇禾焓侨f物繁殖之時(shí),不可殺生太過。遇到荒年,莊稼沒有收成,國君就不再殺牲吃肉,馬也不用谷物喂食,馳道上的草也不除,祭祀時(shí)也不再奏樂。此時(shí),大夫們不再加食稻粱,士人可以飲酒,但不得同時(shí)奏樂。如無重大變故,國君身上必總是佩玉,大夫家里必有判縣,士人身邊必有琴瑟。

【原文

士有獻(xiàn)于國君,他日①,君問之曰:“安取彼?”再拜稽首而后對②。大夫私行出疆,必請,反必有獻(xiàn)。士私行出疆,必請,反必告。君勞之,則拜;問其行,拜而后對。

【注釋】

①他日:異日。士獻(xiàn)時(shí)未得見君,過了兩天見之,故云“他日”。

②再拜稽(qi企)首:詳《檀弓上》注。

【譯文】

士有所獻(xiàn)于國君,過了兩天,國君問士道:“從何處得到的所獻(xiàn)之物?”士要先行再拜叩頭之禮,然后回答。大夫因私事出境,必須報(bào)告國君得到許可,回來后還要獻(xiàn)上土儀。士人因私事出境,也必須報(bào)告國君得到許可,回來后不必饋獻(xiàn)土儀,但須報(bào)告國君銷假。國君如果對出境返回者加以慰勞,要拜謝;如果問及旅途上的情形,要先拜而后回答。

【原文】

君去其國,止之曰:“奈何去社稷也①?”大夫,曰:“奈何去宗廟也②?”士,曰:“奈何去墳?zāi)挂??”國君死社櫻,大夫死眾,士死制?/font>

【注釋】

①社稷:土神和谷神。舊時(shí)用為國家的代稱。

②奈何去宗廟也:這與下文“奈何去墳?zāi)挂病被ノ?。因?yàn)榇蠓蛞灿袎災(zāi)?,士也有宗廟。

【譯文】

君如果要離開自己的國家,左右應(yīng)當(dāng)勸阻他,說:“為什么要拋棄社稷呢?”如果大夫要離開自己的國家,左右要?jiǎng)褡杷f:“為什么要拋棄自己的宗廟呢?”如果士要離開自己的國家,左右要?jiǎng)褡杷f:“為什么要拋棄祖宗的墳?zāi)鼓??”國君?yīng)當(dāng)為保衛(wèi)社稷而死,大夫應(yīng)當(dāng)率領(lǐng)民眾保衛(wèi)國家,直到自己戰(zhàn)死,士人應(yīng)當(dāng)為法制所規(guī)定的衛(wèi)國責(zé)任而死。

【原文】

君天下,曰“天子”①。朝諸侯,分職授政任功②,曰“予一人”③。踐阼,臨祭祀,內(nèi)事曰“孝王某”,外事曰“嗣王某”④。臨諸侯,畛于鬼神⑤,曰“有天王某甫”⑥。崩⑦,曰“天王崩”。復(fù),曰“天子復(fù)矣”。告喪,曰“天王登假”⑧。措之廟,立之主,曰“帝”⑨。天子未除喪,曰“予小子”。生名之,死亦名之⑩。

【注釋】

①天子:孔穎達(dá)說:王者以天為父,以地為母,是上天之子,又為天所命,子養(yǎng)下民,故尊稱天子。

②分職授政任功:孫希旦說:職,《周禮》六官之職也。六官(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所治之事謂之政,所著政績謂之功。

③予一人:這是天子自稱及擯者(贊禮者)之辭?!栋谆⑼ā氛f:“王自謂一人者,謙也,欲言己才能當(dāng)一人耳。臣下謂之一人者,以天下之大,四海之內(nèi),所共尊者一人耳。”

④內(nèi)事二句:內(nèi)事、外事:詳《曲禮上》注。因?yàn)閮?nèi)事是祭祖宗,故稱“孝王某”,“某”是名。因?yàn)橥馐率羌捞斓?,故改“孝”稱“嗣”,嗣是繼承之義。

⑤畛(zhen枕):致意,祝告。

⑥天王某甫:這個(gè)“某”不同于上文的“孝王某”、“嗣王某”,這個(gè)“某”是天子的字,不是夫子的名。甫,男子的美稱。

⑦崩:下文云:“天子死曰崩?!?/font>

⑧登假(xia遐):天子死的委婉說法。猶言升天而去。假,通“遐”,遠(yuǎn)。

⑨措之廟三句:措,安置。措之廟,實(shí)指袝祭。即卒哭祭畢,將死者的牌位按一定的順序安置祖廟之中。天神曰帝。

⑩生名之二句:繼位的天子如果在居喪時(shí)去世,因?yàn)樯鷷r(shí)稱其為“小子王”,則死后仍稱為“小子王”。

【譯文】

君臨天下的人,天下之人都稱之為“天子”。在諸侯朝見時(shí),在分六官之職,授之以政,任之以功時(shí),天子自稱“予一人”。新天子登基,親臨祭祀,如果是自己的祖宗,祝辭上就寫“孝王某”;如果是天神地祗,祝辭上就寫“嗣王某”。天子巡視諸侯,遣人致敬于諸侯國內(nèi)諸神,祝辭要稱“有天王某甫”。天子死了,史書上應(yīng)該記作“天王崩”。為天子招魂,應(yīng)高喊“天子回來吧!”為天子發(fā)訃告,應(yīng)當(dāng)說“天王升天而去”。把天子的牌位袝于宗廟,牌位上應(yīng)題寫“某(謚號)帝”。天子未除去喪服時(shí),不可稱“予一人”,而應(yīng)稱“予小子”。新天子如果在喪中去世,既然生前就稱之為“小子王某(名),那么死后也仍然這樣稱他。

【原文】

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婦,有殯,有妻,有妾①。天子建天官②,先六大③,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④,典司六典。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⑤,典司五眾。天子之六府,曰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貨⑥,典司六職。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獸工、草工⑦,典制六材。五官致貢曰享⑧。

【注釋】

①天子有后六句:案《昏義》:“古者天子后立六宮、三夫人、九殯、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编嵭f:這里的“妻”,即御妻,《周禮》謂之女御。這是天子的內(nèi)助系統(tǒng),后的地位最高,其余等而下之。

②天官:呂大臨說:“大宗以下,皆事鬼神、奉天時(shí)之官,故總謂之天官?!?/font>

③大(tai太):“太”的古字。下同。

④大宰:官名。掌協(xié)助天子治理邦國。周稱家宰,為天官之長。大宗:鄭玄說即《周禮》之大宗伯,為春官之長,掌邦國祭祀、典禮等事。大史:主管歷象歲時(shí)之官。大祝:主掌祈禱、禮儀之官。大士:主掌接引鬼神之官。大卜:主掌卜筮之官。案:自“天子建天官”以下,是所謂外官系統(tǒng),但與《周禮》不盡吻合,這里也是大略言之。

⑤司徒:總管地方民眾之官。司,主掌。徒,民眾。司馬:總管軍事兵政之官。馬,武也司空:總管百物制造之官??眨臼姑駸o空閑也。司士:掌百官朝位之官。司寇:總管刑罰之官。寇,指危害國家民眾。

⑥司土:負(fù)責(zé)保管田糧之官。司木:負(fù)責(zé)保管木材之官。司水:負(fù)責(zé)保管水草之官。司草:負(fù)責(zé)保管薪芻之官。司器:負(fù)責(zé)保管器物之官。司貨:負(fù)責(zé)保管錢財(cái)之官。

⑦土工:從事制造陶器之工匠。金工:從事金屬加工制作之工匠。石工:從事雕琢玉石制品之工匠。木工:木匠。獸工:從事加工獸皮產(chǎn)品之工匠。草工:從事編織品制作之工匠。

⑧五官:孔穎達(dá)說:五官,指上文天子五官司徒以下各官。貢:功,成績。享:獻(xiàn)。

【譯文】

天子的內(nèi)宮有后,有世婦,有殯,有御妻,還有妾。天子設(shè)官,先設(shè)事鬼神、奉天時(shí)的天官,即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此六官各按一定的法典行事。天子又設(shè)立總管人事的五官,即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此五官各自統(tǒng)轄所屬各官。天子又設(shè)掌管府庫之官六名,即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貨,此六官各司其職。為天子服務(wù)的工匠有六種,即土工、金工、石工、木工、獸工、草工,他們各自負(fù)責(zé)用其所長制造器物。到了年終,五官把一年的成績報(bào)告給天子,這叫“享”。

【原文】

五官之長曰伯①,是職方②。其擯于天子也③,曰“天子之吏”。天子同姓,謂之“伯父”④;異姓,謂之“伯舅”。自稱于諸侯,曰“天子之老”。于外,曰公;于其國,曰君。

九州之長⑤,入天子之國,曰牧。天子同姓,謂之“叔父”;異姓,謂之“叔舅”。于外,曰侯;于其國,曰君。

其在東夷、北狄、西戎、南蠻,雖大曰“子”⑥。于內(nèi),自稱曰“不谷”⑦;于外,自稱日“王老”。

庶方小侯⑧,入天子之國,日“某人”⑨。于外,曰“子”,自稱曰“孤”。

【注釋】

①五官之長曰伯:鄭玄說:謂為三公者。

②是職方:伯是主管一個(gè)方面的大吏。職,主管。鄭玄說:二伯分別主管東西兩面。自陜以東由周公主管,自陜以西由召(shao邵)公主管。

③擯:負(fù)責(zé)接待客人者。

④伯父:孔穎達(dá)說:“伯者,長大之名;父乃同姓重親之稱也?!迸c今日所稱,“伯父”不同。

⑤九州:據(jù)《周禮?職方氏》,九州是揚(yáng)州、荊州、豫州、青州、充州、雍州、幽州、冀州、并州。每一州之中,天子選諸侯之賢者為牧。

⑥雖大曰子:九州以外的諸侯首領(lǐng),雖有侯伯之地,但爵位不超過子爵,所以稱之為“子”。

⑦不谷:不善。謙詞。

⑧庶方小侯:指夷狄戎蠻地區(qū)的小諸侯。

⑨某人:某國人。此“某”字指代國名。如其是牟國之君,則稱“牟人”。

【譯文】

五官之長叫做伯,他們是主管國家一個(gè)方面的大吏。他們進(jìn)見天子時(shí),負(fù)責(zé)通報(bào)的要稱之為“天子之吏”。他們?nèi)绻翘熳拥耐?,天子就稱之為“伯父”。他們?nèi)绻翘熳拥漠愋眨熳泳头Q之為“伯舅”。對于天下的諸侯,他們自稱“天子之老”。在他們的封國以外,自稱曰“公”;在封國之內(nèi),自稱曰“君”。九州諸侯的首領(lǐng),進(jìn)入天子畿內(nèi),自稱曰牧。他們?nèi)绻翘熳拥耐眨熳泳头Q之為“叔父”;如果是天子的異姓,天子就稱之為“叔舅”。對國外,自稱曰侯;在國內(nèi),自稱曰君。散處四夷的諸侯的首領(lǐng),如其朝見天子,負(fù)責(zé)通報(bào)的人就稱之為“子”。他們在國內(nèi),自稱曰“不谷”;在國外,自稱曰“王老”。

至于散處四夷的小諸侯,進(jìn)入天子瓷內(nèi),自稱曰“某國人”。在國外,自稱曰“子”;在國內(nèi),自稱曰“孤”。

【原文】

天子當(dāng)依而立①,諸侯北面而見天子,曰覲②。天子當(dāng)寧而立③,諸公東面,諸侯西面,曰朝。諸侯未及期相見④,曰遇;相見于郤地⑤,曰會(huì)。諸侯使大夫問于諸侯曰聘,約信曰誓,涖牲曰盟⑥。

【注釋】

①依:也寫作“扆”。鄭玄注《儀禮?覲禮》說:“依,如今屏風(fēng)也,有繡斧文,所以示威也?!彼杂纸小案馈?。依的位置在廟堂上正中。

②覲(jin晉):朝見天子。據(jù)《周禮?大宗伯》,諸侯朝見天子,季節(jié)不同,朝見的名稱也不同,春天叫朝,夏天叫宗,秋天叫覲,冬天叫遇。朝禮、宗禮、遇禮已經(jīng)散失,只有覲禮還保存在《儀禮》中。朝、宗、覲、遇,如籠統(tǒng)地講,都可以叫做朝。

③寧(zhu祝):殿門和屏風(fēng)之間。

④未及期:未到約定之日及約定之地。

⑤郤(xi隙):空隙。指兩國交界之地。

⑥涖牲曰盟:在神面前殺牲,取牲血涂于口上,然后宣讀盟書。一說先宣讀盟書,然后各方涂血于口。

【譯文】

天子背靠繡有斧文的屏風(fēng),面南而立,諸侯面向北而拜見天子,這叫“覲”。天子站在殿門與屏風(fēng)之間,面南,諸公面向東、諸侯面向西而拜見天子,這叫“朝”。諸侯在約定的日期之前相見,叫做“遇”。諸侯在兩國交界處相見,叫做“會(huì)”。諸侯之間派遣大夫互訪,叫做“聘”。訂立彼此必須信守的條約,叫做“誓”。書面訂立條約,在神靈面前獻(xiàn)血宣讀,叫做盟。

【原文]

諸侯見天子①,曰“臣某侯某”②。其與民言,自稱曰“寡人”③。其在兇服④,曰“適子孤’,⑤。臨祭禮,內(nèi)事,曰“孝子某侯某”⑥;外事,曰“曾孫某侯某”⑦。死曰“薨”。復(fù),曰“某甫復(fù)矣”⑧。既葬,見天子,曰“類見”⑨。言謚曰“類”⑩。諸侯使人使于諸侯,使者自稱曰“寡君之老”。

【注釋】

①諸侯:指公、侯、伯、子、男五等諸侯。

②臣某侯某:前一“某”字指國名,后一某字指人名。如齊桓公名小白,就稱作“臣齊侯小白”。如果該諸侯是男爵,則當(dāng)稱“臣某男某”。余類推。

③寡人:寡德之人。謙稱。

④兇服:喪服。此句言尚未除喪。

⑤適(di嫡)子孤:孔穎達(dá)說:實(shí)際上應(yīng)稱“適子孤某”。適子,即嫡子。孤,喪父之稱?!澳场保傅兆又?。

⑥孝子某侯某:“某侯某”的注釋詳本節(jié)注釋②。

⑦曾孫:重孫。言己乃始封之祖之重孫。

⑧某甫:指以字稱之。臣不得稱君之名。

⑨既葬三句:按禮來講,諸侯應(yīng)于三年除喪之后才見天子,天子令其嗣位,才算正式成為諸侯:今既葬即見天子,尚未取得正式諸侯身份,故“類見”。謂類似正式諸侯之見也。類見與正禮相見的禮數(shù)不同。

⑩言謚曰類:王夫之說:“言,請也。類,當(dāng)作‘誄’,哀辭也。不敢直言謚,求哀誄也?!?/font>

【譯文】

諸侯朝見天子,自稱曰“臣某侯某”。諸侯與本國百姓講話,自稱“寡人”。諸侯喪服未除,相禮者對吊賓稱諸侯為“嫡子孤某”。諸侯主持祭祀,如果是祭宗廟中的列祖列宗,就自稱“孝子某侯某”;如果是祭天神地祗,就自稱“曾孫某侯某”。諸侯死,史策上應(yīng)記作“薨”。招魂時(shí)應(yīng)呼其字,高喊“某甫回來吧”!已葬之后,繼位的諸侯在喪中朝見天子,叫“類見”。繼位的諸侯為去世的諸侯請謚,叫“類”。諸侯派使者聘于諸侯,使者自稱“寡君之老”。

【原文】

天子穆穆,諸侯皇皇,大夫濟(jì)濟(jì),士蹌蹌,庶人憔憔①。

【注釋】

①天子穆穆五句:這五句都是講儀容氣度的,但尊卑不同。穆穆:深遠(yuǎn)貌,令人莫測高深?;驶剩菏⒋竺?。濟(jì)濟(jì)(qiqi齊齊):莊敬貌。蹌蹌(qiang qiang鏘鏘):舒揚(yáng)自得貌。憔憔(jiao jiao膠膠):急促貌。

【譯文】

天子的神態(tài)深邃,諸侯的神態(tài)顯赫,大夫的神態(tài)莊敬,士的神態(tài)舒揚(yáng)自得,庶人的神態(tài)毛手毛腳,小家子氣。

【原文】

天子之妃曰后,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婦人,庶人曰妻。公侯有夫人,有世婦,有妻,有妾①。夫人自稱于天子,曰“老婦”;自稱于諸侯,曰“寡小君”;自稱于其君,曰“小童”。自世婦以下,自稱曰“婢子”。子于父母②,則自名也。列國之大夫,入天子之國,曰“某士”;自稱曰“陪臣某”④。于外曰“子”⑤,于其國曰“寡君之老”⑥。使者自稱曰“某⑦。

【注釋】

①公侯有夫人四句:這里的“公侯”,實(shí)指公侯伯子男五等諸侯。鄭玄說:諸侯的內(nèi)助系統(tǒng)貶于天子,無后與嬪。

②子:鄭玄說:這個(gè)“子”字包括兒子和女兒。

③曰某士:這是擯者的叫法。某,指國名。實(shí)際上“士”字后邊還應(yīng)有一“某”字,指人名。例如《春秋》襄公二十六年,晉大夫韓起聘于周,擯者通報(bào)曰“晉士起”。

④陪臣某:陪臣,有雙重臣子身份的人,如諸侯的大夫?qū)τ谔熳?、大夫的家臣對于諸侯,都要自稱陪臣。某,指人名。

⑤于外曰子:孫希旦說:“于外曰子,謂他國之人稱之也。”子是對對方的尊稱。

⑥于其國曰寡君之老:孫希旦說:這是國人對外介紹此大夫之辭。

⑦使者自稱曰某:《經(jīng)典釋文》無“者”字,“使”,字單獨(dú)為句,王念孫認(rèn)為當(dāng)從。某,亦指人名。

【譯文】

天子的配偶叫后,諸侯的配偶叫夫人,大夫的配偶叫孺人,士的配偶叫婦人,庶人的配偶叫妻。五等諸侯的內(nèi)宮有夫人,有世婦,有妻,有妾。諸侯的夫人,在天子面前自稱“老婦”,在他國諸侯面前、自稱“寡小君”,在本國國君面前自稱“小童”。自世婦以下,因其地位卑賤,所以自稱“婢子”。子女在父母面前皆自稱己名。諸侯的大夫到天子那里訪問,負(fù)責(zé)通報(bào)的官員就稱其為“某國之士某人”,該大夫?qū)μ熳觿t自稱“陪臣某”。他國之人尊稱此大夫曰“子”,本國人對外介紹則稱之為“寡君之老”。凡出使他國諸侯,皆自稱己名。

【原文】

天子不言出,諸侯不生名,君子不親惡①。諸侯失地,名;滅同姓,名②。

【注釋】

①天子不言出三句:史書記載天子的活動(dòng)不可用“出”字,用了“出”字就意味著天子犯有失去天下的罪惡;史書記載諸侯生前的活動(dòng),只能稱其爵,不可稱其名,否則就意味著諸侯犯有罪惡。對于天子、諸侯的這種罪惡,君子是不留情面的,就分別用“出”字、用稱呼其名的辦法表示批評。春秋僖公二十四年書“天王出居于鄭”、莊公六年書“衛(wèi)侯朔入于衛(wèi)”,就是通過書“出”、書名表示深惡痛絕的例子。案:本節(jié)所記,乃春秋公羊?qū)W派的觀點(diǎn)。

②諸侯失地四句:春秋僖公二十五年:“衛(wèi)侯燬滅邢?!毙吓c衛(wèi)同姓,這是滅同姓稱名的例子。又莊公十年:“荊敗蔡師,以蔡侯獻(xiàn)舞歸?!鲍I(xiàn)舞是蔡侯之名。這是失去國土被稱名之例。

【譯文】

史書記載天子的活動(dòng),不可用“出”字,否則就意味著他犯了失去天下的大惡;史書記載諸侯生前的活動(dòng),不可直呼其名,否則就意味著他犯有什么大惡。對于這些大惡,君子在記入史策時(shí)是毫不留情的。諸侯如果失去了國土,這是一種大惡,史書上就要稱呼其名;諸侯滅掉同姓之國,這也是一種大惡,史書上也要稱呼其名。

【原文】

為人臣之禮,不顯諫①。三諫而不聽,則逃之②。子之事親也,三諫而不聽,則號泣而隨之③。君有疾飲藥,臣先嘗之。親有疾飲藥,子先嘗之。醫(yī)不三世,不服其藥。

【注釋】

①不顯諫:臣子規(guī)勸君主改正錯(cuò)誤,要講究場合,講究方式,有利于維護(hù)君主威信。

②三諫二句:君臣是義合關(guān)系,有義則合,無義則離。這也是公羊?qū)W派的觀點(diǎn)。

③子之事親三句:親,指父親。父子是血緣關(guān)系,無分離之理。

【譯文】

為人臣之禮,在規(guī)勸國君過失時(shí),要講究方式、場合,不可有損其威嚴(yán),如果多次規(guī)勸而國君仍不醒悟,臣子就可以離開他。做兒子的侍奉父親,父親有了過失,做兒子的多次規(guī)勸也不聽,就應(yīng)繼之以號泣,希望感動(dòng)父親,使他知悟而改。國君生病吃藥,臣子要先嘗。父親生病吃藥,兒子要先嘗。不是世代相傳的醫(yī)生,由于其醫(yī)術(shù)不精,所以不服其藥。

【原文】

儗人必于其倫①。問天子之年,對曰:“聞之,始服衣若干尺矣②?!眴枃辏L③,曰:“能從宗廟社稷之事矣④?!庇祝唬骸拔茨軓淖趶R社稷之事也?!眴柎蠓蛑?,長,曰:“能御矣?!庇?,曰:“未能御也?!眴柺恐?,長,曰:“能典謁矣⑤?!庇祝唬骸拔茨艿渲]也?!眴柺酥樱L,曰:“能負(fù)薪矣?!庇祝唬骸拔茨茇?fù)薪也。”問國君之富,數(shù)地以對,山澤之所出。問大夫之富,曰:“有宰食力⑥,祭器衣服不假⑦?!眴柺恐?,以車數(shù)對。問庶人之富,數(shù)畜以對。

【注釋】

①儗(ni擬):比擬。倫:類。

②對曰二句:因?yàn)樘熳又磷?,所以既不敢言其年齡,又不敢言其所能。這與下文諸回答不同。

③長:孫希旦說:“長,謂已冠。幼,謂未冠也?!笨追f達(dá)則說:“十五以上為長,十四以下為幼?!?/font>

④能從宗廟社稷之事;從,從事,此為主持義。事,指祭祀。

⑤典謁:掌管賓客請見的傳達(dá)。

⑥有宰食力:王念孫說“宰”是“采”的借字。采,即采地。食力,即采地人民所出的賦稅。這是大夫財(cái)富的主要來源。

⑦衣服:指祭服。本篇上文云:“有田祿者,先為祭服?!?/font>

【譯文】

拿人作比擬的時(shí)候,一定要注意只有同類的人才能相比。若有人問天子的年齡,應(yīng)該回答說:“聽說開始穿多長的衣服了?!比魡枃哪挲g,如果國君年長,就回答說:“能主持宗廟社稷的祭祀了?!比缙淠暧?,就回答說:“還不能主持宗廟社稷的祭祀。”若問大夫之子的年齡,若其年長,就回答說:“能駕馭馬車了?!比羝淠暧?,就回答說:“還不能駕馭馬車?!比魡柺咳酥拥哪挲g,若其年長,就回答說:“能接客傳話了?!比羝淠暧祝突卮鹫f:“還不能接客傳話?!比魡柺酥拥哪挲g,若其年長,就回答說:“能負(fù)薪了?!比羝淠暧祝突卮鹫f:“還不能負(fù)薪。”若有人問起國君的財(cái)富,可先回答國土的總面積,再回答山澤的各種出產(chǎn)。若問起大夫的財(cái)富,可以回答:有采地若干,采地百姓提供的賦稅有若干,祭器祭服用不著借。若問起士的財(cái)富,可答以士擁有的車數(shù)。若間起庶人的財(cái)富,可答以他擁有的牲口數(shù)。

【原文】

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①,歲遍。諸侯方祀②,祭山川,祭五祀,歲遍。大夫祭五祀,歲遍。士祭其先。凡祭,有其廢之莫敢舉也,有其舉之莫敢廢也。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③。淫祀無福④。天子以犧牛⑤,諸侯以肥牛⑥,大夫以索牛⑦,士以羊、豕。支子不祭⑧,祭必告于宗子⑨。

【注釋】

①天子祭天地四句:祭天,謂冬至日于南郊祭天。祭地,謂夏至日于北郊祭地。祭四方,指遙祭四方的五岳四瀆。祭山川,指祭五岳四瀆以外的小山川。五祀,指孟春祀戶,孟夏祭灶,季夏祭中霤,孟秋祭門,孟冬祭行。另詳《月令》注。

②方祀:祭所在地方之神。

③淫祀:濫祀,妄祭。

④淫祀無福:淫祀之神不享用祭祀者供奉的祭品,所以不會(huì)保佑祭祀者。

⑤犧:毛色純一。

⑥肥牛:經(jīng)過精心飼養(yǎng)的牛。

⑦大夫以索牛二句:孔穎達(dá)說:此處的大夫、士,是天子的大夫、士,不是諸侯的大夫、士。索牛,經(jīng)過選擇的牛。

⑧支子:即庶子,即除嫡長子以外的諸子和妾子。

⑨祭必告于宗子:宗子,指嫡長子。孔穎達(dá)說:“祖禰廟在適長子家,庶子賤,不敢輒祭。若宗子有疾,則庶子代攝可也,猶必告于宗子而后祭。”

【譯文】

天子祭天神地祇,祭四方五岳四瀆之神,祭山川之神,祭戶神、灶神、中霤神、門神、行神,每年祭一遍。諸侯祭所在地方之神,祭其境內(nèi)的山川,祭戶神、灶神、中霤神、門神、行神,每年祭一遍。大夫祭戶神、灶神、中霤神、門神、行神,每年祭一遍。士人只祭其祖先。祭祀哪些神是有常規(guī)的,有的神被前代廢掉了后代也不敢恢復(fù),有的神一直受前代供奉后代也不敢隨便廢掉。對不應(yīng)當(dāng)祭祀的神進(jìn)行祭祀,這叫“淫祀”。淫祀是得不到神的保佑的。祭祀所用的犧牲,天子是毛色純一的牛,諸侯是精心飼養(yǎng)的牛,大夫是經(jīng)過挑選的牛,士人是羊或豬。凡庶子,換言之,凡非嫡長子,都不可主持祭祀,如果遇到特殊情況需要他主持祭祀,也要先向嫡長子稟告。

【原文】

凡祭宗廟之禮①,牛曰一元大武②,豕曰剛鬣③,豚曰腯肥④,羊曰柔毛⑤,雞曰翰音⑥,犬曰羹獻(xiàn)⑦,難曰疏趾⑧,兔曰明視⑨;脯曰尹祭⑩,槁魚曰商祭⑾,鮮魚曰脡祭⑿;水曰清滌,酒曰清酌;黍曰薌合⒀,粱曰薌萁⒁,稷曰明粢⒂,稻曰嘉蔬⒃;韭曰豐本⒄,鹽曰咸鹺⒅;玉曰嘉玉,幣曰量幣⒆。

【注釋】

①凡祭宗廟之禮:下面講的種種祭品,因?yàn)槭亲屔裣碛玫?,異于人用,所以各有其美號,以備祝辭中使用。

②一元大武:元,頭也。武,足跡。牛肥則足跡痕大。

③剛鬣(lie獵):豬肥則頸毛剛硬。

④腯(tu屠)肥:原作“腯肥”,據(jù)段玉裁、王念孫說改(分見《說文注》、《廣雅疏證》)。人肥日肥,獸肥曰腯。

⑤羊曰柔毛:羊肥則毛細(xì)柔。

⑥雞曰翰音:雞肥則鳴聲長。翰,長。

⑦羹獻(xiàn):羹,人吃飯剩下的殘羹剩湯,以此喂狗,狗即肥大,可以獻(xiàn)祭于神。

⑧疏趾:雉肥大則足趾分散張開。

⑨明視:兔肥則目開而視明。

⑩尹祭:尹,正也。把肉脯割切得方方正正而祭。

⑾稿魚曰商祭:稿魚,干魚。商,酌量,指酌量干魚的干濕程度。

⑿脡祭:脡,直也。鮮魚做熟后魚體脡直。

⒀薌合:薌是五谷芬芳之氣味。合,指粘。黍味香性粘,故稱。

⒁薌萁:萁,莖。粱不僅味香,且莖高大。

⒂稷曰明粢(zi資):此句之有無,前人曾有爭論,今從其有者。王夫之說:“明,猶正也。稷為五谷之長,粢(谷物)之正也?!?/font>

⒃稻曰嘉蔬:嘉,美也。稻是菰蔬一類中之美者。

⒄豐本:根部發(fā)達(dá)。

⒅鹺(cuo磋):大鹽。

⒆幣曰量幣:幣,指帛。量幣,因其長度固定,總是一丈八尺,故稱。又叫“制幣”。

【譯文】

凡祭宗廟之禮,各種祭品皆有美號。牛稱為“一元大武”,豬稱為“剛鬣”,小豬稱為“腯肥”,羊稱為“柔毛”,雞稱為“翰音”,犬稱為“羹獻(xiàn)”,雉稱為“疏趾”,兔稱為“明視”;干肉稱為“尹祭”,干魚稱為“商祭”,鮮魚稱為“脡祭”;水稱為“清滌”,酒稱為“清酌”;黍稱為“薌合”,粱稱為“薌萁”,稷稱為“明粢”,稻稱為“嘉蔬”;韭菜稱為“豐本”,鹽稱為“咸鹺”;玉稱為“嘉玉”,帛稱為“量幣”。

【原文】

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①。在床曰尸,在棺日柩。羽鳥曰降②,四足曰漬③。寇曰兵④。祭王父曰皇祖考,王母曰皇祖妣,父曰皇考,母曰皇妣,夫曰皇辟⑤。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嬪⑥。壽考曰卒,短折曰不祿⑦。

【注釋】

①天子死日崩五句:這五句是講死后稱謂,尊卑不同。據(jù)鄭玄說,自上顛壞曰崩,薨是顛壞之聲,卒是終了,不祿是不終其俸祿,死者漸也,精神漸盡也。

②降:落地。落地不再飛起,就是死了。

③漬(zi自):王夫之說:“漬,謂以湯泡去其毛?!?/font>

④死寇曰兵:因保衛(wèi)國家被寇所殺而死叫兵。死寇者的子孫應(yīng)得到國家撫恤。兵,猶今烈士。

⑤祭王父曰皇祖考五句:這是為神(即死者)更立尊號。王父,即祖父。皇祖考,也指祖父。前者是生前之稱,后者是死后之尊稱。皇,大也。下同。祖考,祖父。祖妣;即祖母。之所以稱“妣”,妣者,媲也,可以媲美于祖父?;时伲?span lang="EN-US" xml:lang="EN-US">bi壁):王夫之說:“辟,君也,夫?yàn)槠拗饕?。?/font>

⑥嬪:王夫之說:“嬪,賓也,言為夫所賓敬也?!?/font>

⑦壽考曰卒二句:鄭玄說是對身有德行而未出仕者而言。

【譯文】

天子死了,文告上稱“崩”,諸侯稱“莞”,大夫稱“卒”,士稱“不祿”,庶人稱“死”。死者尚在床上,叫尸;死者已經(jīng)入棺,叫柩。飛鳥死稱“降”,四足之獸死稱“漬”。為保衛(wèi)國家而犧牲者,稱“烈士”。祭祀去世的祖父,稱之為“皇祖考”,祖母則稱之為“皇祖妣”,父則稱之為“皇考”,母則稱之為“皇妣”,丈夫則稱之為“皇辟”?;钪臅r(shí)候,要用“父”、“母”、“妻”這些字眼,死了以后,要分別改用“考”、“妣”、“嬪”的字眼。對于有道德而未曾出來作官的人,如果是年老自然死亡,就比照大夫稱為“卒”,如果是短命夭折的,就比照士稱為“不祿”。

【原文】

天子,視不上于袷①,不下于帶。國君,綏視②。大夫,衡視③。士,視五步④。凡視,上于面則敖⑤,傾則奸。

【注釋】

①袷(jie結(jié)):朝服、祭服的交領(lǐng)。與今人之西服交領(lǐng)處大致相當(dāng)。

②綏(tuo妥)視:下視。以視面為平視。下視,即視面部以下,但視線猶在袷上。

③衡視:平視。即正視其面部。

④士視五步;瞻視大夫以上,只許直視,不許旁視。士的部下瞻視士,直視的要求是上不及面下不過帶,但又許旁視,旁視的范圍是士人所在位置五步左右。

⑤敖:同“傲”。

【譯文】

臣子瞻視天子,目光要上不及其交領(lǐng),下不低于腰帶。臣子瞻視國君,目光應(yīng)在其面部以下,交領(lǐng)之上。大夫的部下瞻視大夫,可以目光平視,直視面部。士的部下瞻視士,允許旁視士的左右五步。凡瞻視尊者,如果目光高過對方面孔,就顯得傲慢;如果目光低于對方腰帶,就顯得自己憂心忡忡;如果目光游移,眼珠左右滾動(dòng),就顯得心術(shù)不正。

【原文】

君命,大夫與士肄①。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在庫言庫,在朝言朝②。朝言不及犬馬。輟朝而顧③,不有異事,必有異慮。故綴朝而顧,君子謂之固。在朝言禮,問禮對以禮。

【注釋】

①肄(yi義):演習(xí)。

②在官言官四句:官是存放板圖文書之處,府是存放寶藏貨賄之處,庫是存放車馬兵甲之處,朝是君臣議政之處。

③輟(chuo綽)朝:罷朝。

【譯文】

君有命,欲做某事,大夫與士要事先演習(xí)。若君命涉及板圖文書,就在官習(xí)議;若君命涉及寶藏貨賄,就在府習(xí)議;若君命涉及車馬兵甲,就在庫習(xí)議;若君命涉及政事,就在朝習(xí)議。在議政之處不可言及犬馬,否則有褻朝堂。已經(jīng)散朝還回頭看,即表明此人不是有別的事情欲講未講,就是此人對議定之事另有想法。所以,散朝以后還回頭看,君子謂之粗鄙無禮。在朝廷上要言必稱禮,問話要稱引禮,答話也要稱引禮。

【原文】

大饗不問卜①,不饒富。

【注釋】

①大饗不問卜:大饗有數(shù)種,此“大饗”,鄭玄認(rèn)為是祭祀東西南北中五天帝。祭祀按禮應(yīng)當(dāng)預(yù)先卜日,但因祭祀之神有五,若一一問卜,恐有吉有兇,使人無所適從,故不一十日,但總卜一次而已。

【譯文】

祭祀五天帝的大饗,不須每天帝一卜時(shí)日,但總卜一次而已。祭品達(dá)到規(guī)定的數(shù)目即可,不可額外增加。

【原文】

凡摯,天子鬯①,諸侯圭②,卿羔③,大夫雁④,士雉⑤,庶人之摯匹⑥。童子委摯而退⑦。野外軍中無摯,以纓、拾、矢可也⑧。婦人之摯:椇,榛,脯、脩、棗,粟⑨。

【注釋】

①鬯(chang唱):古代祭祀用的香酒,以郁金香合黑黍釀成。

②諸侯圭:圭是玉制禮器的一種。據(jù)《周禮?大宗伯》,五等諸侯中的公侯伯用圭,子男用璧。

③卿羔:用羔的含義,《白虎通》說“取其群而不黨”。

④大夫雁:用雁的含義,《白虎通》說“取其飛有行列也?!?/font>

⑤士雉:用雉的含義,鄭玄說“取其守介而死,不失節(jié)也?!?/font>

⑥匹:后寫作“鷗”,即家鴨。用鴨的含義是取其不飛遷,如庶人但守耕稼而已。

⑦童子委摯而退:凡賓所獻(xiàn)之見面禮,一般都由主人親自拜受,唯獻(xiàn)禮于國君,國君不親受,而獻(xiàn)者將禮品放到地上便退開。童子委摯而退,恰如成人之見國君委摯而退。

⑧纓:束于馬頸上的皮帶。駕車用。拾:射鞲。古代射箭時(shí)用的皮制護(hù)袖。

⑨椇(ju舉):即枳椇,又名拐棗。榛(Zhen真):榛子。脯:干肉。脩:加入薑桂做成的干肉。椇榛等六物,是新婦初見公婆時(shí)的見面禮,其象征意義,孔穎達(dá)說:“椇訓(xùn)法也,榛訓(xùn)至也,脯訓(xùn)始也;脩,治也;棗,早也;栗,肅也?!北硎拘聥D有法始至,脩身早起肅敬。

【譯文】

凡見面的禮品,天子用鬯,諸侯用圭,卿用羊羔,大夫用雁,士用雉,庶人用鴨子。童子獻(xiàn)給老師的見面禮,不用親手遞交,可以放到地上便走。在野外軍中難以置辦合適的見面禮物,因地制宜,用馬纓、射鞲和箭代替也可以。婦人的見面禮,是拐棗、榛、未加薑桂與加有薑桂的肉干、棗子、栗子。

【原文】

納女于天子,曰“備百姓”;于國君,曰“備酒漿”,于大夫,曰“備掃灑”①。

【注釋】

①納女于天子六句:這一節(jié)講的是結(jié)婚時(shí)婿有故未親迎,女方派人將新娘送至婿家時(shí)的自嫌之詞?!皞浒傩铡?,鄭玄說:“姓之言生也。天子皇后以下百二十人,廣子姓也?!焙喲灾闯浜髮m之?dāng)?shù),以繁衍子孫?!皞渚茲{”,猶言伺候丈夫飲食之事?!皞鋻邽ⅰ?,猶言充任掃地灑水一類的賤役。

【譯文】

結(jié)婚時(shí),如果女兒是嫁給天子,女方的使者應(yīng)當(dāng)謙言“備百姓”;如果是嫁給國君,應(yīng)當(dāng)謙言“備酒漿”。如果是嫁給大夫,應(yīng)當(dāng)謙言“備掃灑”。

本站僅提供存儲(chǔ)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diǎn)擊舉報(bào)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生活服務(wù)
熱點(diǎn)新聞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diǎn)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