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方言區(qū)的服飾特點
由彝族服飾可以看岀年齡、性別、婚育等差異,還能看出節(jié)慶、婚禮、喪葬、崇尚、信仰、禮儀等習俗。
彝族女孩長到一定年齡時要舉行換裙儀式,表示女孩已成人。彝族老年人喪服面料忌使用色彩鮮艷的紅、黃二色,多用黑白二色,并在靈堂下方及兩側掛禮服以示祭奠;
婚禮時新娘頭纏黑、青布帕,飾以金花銀泡,上蓋一塊頭巾,頸飾銀領牌,耳墜銀飾品,上身著繡花寬袖長衣,下著百褶裙,首飾為金銀手鐲及金銀戒指,外披藍色雙層加史等。
彝族服飾隨著不同地域、生態(tài)和方言而各具特色,異彩紛呈。
依諾服飾。
青年男子,喜纏繞頭帕,并扎髻指向天,左耳飾以蜜蠟或珊瑚或瑪瑙或銀耳環(huán);上衣為圓領,窄袖,肩、胸部和袖上多繡以月牙、窗格、火鐮、牛眼等精美圖案;下裝是大擺的闊腿褲(俗稱“大褲腳”),一般用三四十尺青布或藍布做成;小腿纏布條綁腿,腰掛匕首,外披袈什、瓦拉,并在瓦拉下邊鑲加一層寬約三十厘米的黑布為飾。
年輕女子上衣以緊身、艷麗為美,多講求胸飾,喜戴紅色珊瑚珠串和銀制耳飾、領飾;下著紅、黃、綠相拼接的百褶裙,腰掛三角包, 用于裝針線或小飾品等;頭戴由藍色或青布疊成的長方形頭帕,已婚育女子則戴荷葉帽。中老年服裝以素色為主,耳飾為圓形玉耳佩。未成年女子的裙子為白色、鑲黑邊的三節(jié)百褶裙,辮子為單辮,耳飾多為海貝。
史乍服飾
男子褲子俗稱中褲腳。不論男女,披白色、黑色、藍色帶須的瓦拉,衣飾選料以黑、藍色為主。青年男子上衣以緊身、窄袖為美,環(huán)肩、襟、擺均用有色布鑲飾細牙條布道;中老年男子外衣有對襟、大襟之分,一般較為寬大,既不飾邊也不繡花于上。青年女子上衣身長超過膝,袖窄,坎肩多飾花紋,袖口及衣擺鑲雪白的兔毛為飾,頭帕為瓦蓋形,多為幾層或單層,比依諾語地區(qū)的女子頭帕輕而薄,上繡精美紋樣,耳飾一般選用黃色的大塊蜜蠟珠,綴流蘇,裙子與其他服飾地區(qū)差異不大。
所地服飾
因男性褲子較其他地方小而稱“小褲腳”。男裝多用黑布料,其特點是腰大、襠寬、而褲腳小,喜在襠中心飾一太陽紋案。上衣以緊而短,穿之露臍和半露臀部為美,鑲一排銀扣,立領,裳邊以黃色或紅色條邊為飾。青年女子衣身飾渦紋或波紋傳統(tǒng)紋樣,以貼花為主,頭飾以花鎖邊的青布巾,折疊后立于額頂,外披黑、白羊毛搟制而成的氈制坎肩或瓦拉,從頭到身喜佩銀飾,盡顯高貴華麗。
服飾禁忌
彝族人有獨特的服飾制作和穿著的習慣及禁忌,一般在屬猴、屬虎的日子禁忌設計、測量、裁縫或穿著男性新服飾;而在屬豬、蛇、兔的日子禁忌測量、裁縫、穿著女性新服飾。在彝文典籍《時日禁忌》里記載“虎日不裁衣,裁衣不穿衣;猴日不穿衣,穿衣不長命;豬日不著服,著服不長命?!睕錾揭妥宸椊芍兄饕?羞體禁忌、色彩禁忌、面料禁忌、喪服禁忌、穿著禁忌、色彩禁忌、制作時日禁忌等。在涼山彝族服飾禁忌中,不難發(fā)現(xiàn)彝族傳統(tǒng)道德行為的規(guī)范、彝族服飾文化的底蘊、人生修養(yǎng)的愿望、古樸素凈的審美追求等。在彝族服飾禁忌文化中依據(jù)服飾禁忌內(nèi)涵和寓意,可分為宗教信仰禁忌、道德行為禁忌、污穢禁忌、審美禁忌、倫理禁忌等。其中,彝族服飾禁忌文化是彝族禁忌文化中十分重要的內(nèi)容之一。彝族服飾禁忌是彝族服飾文化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它包含了宗教信仰和人類道德行為規(guī)范以及傳統(tǒng)審美觀念。
在彝族服飾的裝飾配色中,紅、綠、黃、白、紫等原色被姑娘們大量使用,其中以紅色為主。婦女們深諳色彩規(guī)律,她們善于運用對比手法表達創(chuàng)作意圖,著意白對黑、紅配綠、橙與藍、黃與紫使兩種色相間明亮度、純度極強的暖色同純度雖強而明度卻暗的冷色匯合,另以中性色相間雜,起過渡或提升亮度的作用,使裝飾紋樣變得新鮮、醒目、生動、跳躍、豐盛,整體服飾顯得絢麗多彩綺麗無比,充分反映了彝族人民對生活的熱愛之情與淳厚、奔放的民族性格。
文/蔣志聰
圖/胡小平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