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有“百病皆生于氣”的說法,各種大大小小的疾病以及腫瘤,都與“氣”是有一定關系的。
肝主疏泄,肝在人體內主要起到調暢氣機和調節(jié)精神情志的作用。
長期郁悶,就會肝氣不順,導致“肝郁(肝氣郁結)”而“肝郁”是很多慢性疾?。ò[瘤)的誘導因素之一。
該癥狀是最常見的,表現為情緒低落,總是唉聲嘆氣,或者表現為煩躁易怒,甚至影響到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肝經的循行經過小腹、胸脅、喉咽、頭頂等部位。故肝氣郁結可出現小腹疼痛、乳房脹痛、脅肋部疼痛、頭痛等表現。肝經走行經過咽喉,肝氣郁結于咽喉,則會阻滯局部的氣機,出現咽喉部如有異物,吞不下、咳不出,即中醫(yī)所說的“梅核氣”。“女子以肝為先天”,因此肝氣郁結在女性中更為常見。女性肝氣郁結常可出現乳房的脹痛,乳房結塊,痛經,月經失調等。肝和脾都屬于中焦,肝氣郁結日久可影響到脾胃,導致消化功能的異常,出現食欲下降、噯氣、腹脹、大便不成形甚至腹瀉等。但能同時疏肝、和胃、又健脾化濕,那就是佛手、香櫞。所以這兩味藥本事多,而且平和,有謙謙君子之風,主要可以平時拿來代茶飲。佛手,香氣雖不如花朵的芬芳撲面而來,卻也是暗香浮動扣人心。當然,佛手不僅以“香氣”取勝,也因“外形”制奇。在成熟的時候佛手會開裂:從果實的中上部開始,直到尾端,分裂如掌,恰如佛祖之手,仿佛可以指點迷津。這也是佛手名字的由來。自然地,佛手成為寺廟供養(yǎng)用果之一。“佛手,雖味短而香芬大勝,置笥中,則數日香不歇。”——《本草綱目》中醫(yī)認為佛手性溫,味辛、苦,芳香行氣,可入肝、脾、胃三經,有補氣理氣、疏肝解郁、健脾和胃之功。
第一,理氣止痛,壓氣飯可以用它。
第二,疏肝解郁。氣郁不開心者的福音。
第三,消食化痰。香櫞清香襲人,性濕,味道酸甜帶辛,可歸肝經、肺經和脾經,香櫞疏肝調氣,寬中除脹,又能行氣利水化痰。香椽入藥以后可以下氣去痰水,也能止痛,平時多用于消化不良和胸悶痰多以及嘔吐等多種不良癥狀的治療,治療功效十分明顯。香櫞疏肝調氣,寬中除脹,又能行氣利水化痰,可用于胸脘痞滿脹痛、嘔逆少食、氣逆咳嗽。其中佛手與香櫞功近而實異,不可混為一談,有的醫(yī)藥文獻將香櫞作為佛手之異名似有誤。一般認為,佛手理氣止嘔的作用優(yōu)于香櫞,香櫞化痰的作用優(yōu)于佛手。香櫞和佛手主入肝膽和脾胃兩套臟腑和經絡,有疏肝解郁、理氣和中、燥濕化痰、止咳消脹、健脾和胃、解酒等多種功效。其主要作用是調和肝膽和脾胃兩大系統(tǒng),簡稱是調和肝脾,肝膽屬木,脾胃屬土,也就是調和木和土的關系。在中醫(yī)中,人的五行及臟腑的關系是木克土,也就是肝對于脾胃功能具有克制和制約作用。而從臟腑生理功能而言,肝主疏泄調暢氣機則能促進脾胃氣機的升降。香櫞、佛手能鼓舞生發(fā)肝氣,芳香醒脾,能幫助脾胃代謝痰濕,推動開導被壅滯的氣機。
這一組對藥的特點是不粗暴不燥烈,既能舒暢肝氣,又不會引起氣血暴漲,逆流。能消食化積,又不會破壞食欲和吸收功能。像有些人一吃完飯,肚子就脹。是不是吃了不干凈?為什么別人吃都沒有脹?不是不干凈,是你心太急,人心一急,肚子就脹氣。這個叫壯食癥,壯食癥引起胸肋痛。所謂木克土胃發(fā)堵,飲食不化變毒物,再好營養(yǎng)也脹肚。木就是肝,土是脾胃,肝的情緒會犯胃,泡一味佛手香櫞茶,能同時疏肝降胃。還有一些人喝完酒后,老是痰多,用佛手、香櫞、陳皮泡茶,可以把那些痰濁化掉。佛手香櫞茶:佛手5克,香櫞5克。開水沖泡,悶置5~10分鐘后,即可代茶頻飲。可續(xù)水1~2次,每天1劑。還可加入3克陳皮。陳皮,味辛以行滯氣,芳香能健脾化濕?!侗静輩R言》謂:“欲調氣健脾者,橘皮之功居首焉。”《本草綱目》謂陳皮“寬膈降氣,消痰飲極有殊功?!?/span>此方疏肝解郁、寬中理氣、下氣消食、健脾養(yǎng)胃的功效十分顯著,對肝氣郁結、氣機不暢所致的憂郁煩悶、心情不暢、食欲不振、胸悶脅痛、腹脘脹痛、暖氣嘔吐等癥皆有顯著的療效。
另外,陰虛血燥、無氣滯癥狀的人及痢久氣虛的人要慎服此方,以免加重病癥,孕婦忌用。
人生總有不如意,生氣是在所難免的事情,藥物調理只是輔助,更重要的是身心的保健。對于不良情緒,一定要學會自我調節(jié)與排遣。▍來源:每日一膳。本平臺所發(fā)布的內容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分享此文出于傳播和學習交流之目的,并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如涉版權問題,請留言告知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謝謝。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