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驥才在“冰河·凌汛·激流·漩渦——馮驥才記述文化五十年國際學術研討會”現場
馮驥才的行動是驚心動魄的
中國藝術報記者 金 濤
近日,“冰河·凌汛·激流·漩渦——馮驥才記述文化五十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舉行,王蒙、張抗抗、韓美林、劉詩昆、余未人、鄭一民等馮驥才五十年來在文學、藝術、文化遺產保護等領域的眾多朋友與會。
“冰河·凌汛·激流·漩渦——馮驥才記述文化五十年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式現場
開幕式上發(fā)布了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的“馮驥才記述文化五十年”精裝套書,包括《冰河:無路可走》《凌汛:朝內大街166號》《激流中:我與新時期文學》《漩渦里:我的文化遺產保護史》。在為期兩天的研討中,文學和文化遺產保護兩個會議同時進行,大家就馮驥才的非虛構寫作、馮驥才與文化遺產保護、知識分子精神史與時代轉型等議題進行了學術研討。
《冰河》《凌汛》《激流中》《漩渦里》書影
2001年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迎來第六屆全國代表大會,會上選出一位新主席——馮驥才。作家出任民協(xié)主席,能勝任嗎?不熟悉馮驥才的人,心里畫了一個問號。但是,當這位以搶救保護天津老城在全國引起轟動的著名作家走上主席臺發(fā)表了當選發(fā)言后,大家不僅為他高大的身軀和親切的笑容欣喜,更被他那文人特有的氣質、思維和情懷折服。當時的情景,河北省民協(xié)主席鄭一民歷歷在目。
2003年2月,“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在人民大會堂正式啟動(來源:馮驥才博客)
剛一上任馮驥才就意識到,民協(xié)主席并不是什么“閑職”,當時他還不知道民間文化到底有多豐富、現狀有多復雜,但他明白,他們面對的問題無比巨大。這一年夏天,馮驥才提出了“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想法,從此開啟了史無前例的中國民間文化保護行動。
“馮驥才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痹谥袊乃囋u論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秘書長向云駒看來,本世紀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和保護的啟動并最終取得波瀾壯闊的局面,并不是任何一個人都能推動其到來的,沒有馮驥才的轉身,沒有他在民間文化界作為領軍人物現身,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局面和結局。
《漩渦里——1990-2013我的文化遺產保護史》馮驥才 著
在中國民間文化遺產保護開展的過程中,有兩件事令鄭一民印象深刻。第一件,2001年深秋,由九十九歲高齡的民俗學泰斗鐘敬文先生籌備已久的“中國民俗學學科建設及人才培養(yǎng)座談會”在北京師范大學召開,馮驥才在會議發(fā)言中對參會的大學生說:“你們都是做民間文化研究的,但你們知道你們的研究對象得了重病,正在大地上呻吟嗎?”接著他講到在開放帶來的中西方文化沖突下,民間文化的弱勢所面臨的令人擔憂的危機。他向與會學者們發(fā)出“我們不能坐在書齋里,我們要把書桌搬到田野中去”的呼聲,公開了中國民協(xié)主席團決定要組織全國民間文藝家開展像“1964年法國的馬爾羅所做的‘大到教堂小到匙勺’的文化調查那樣,對我們中國自己的民間文化遺產進行一次全面緊急的地毯式的搶救”的規(guī)劃。在《漩渦里》馮驥才也寫到了這件事。這次會議,季羨林、于光遠、啟功等幾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參會,并在中國民協(xié)發(fā)出的《搶救民間文化呼吁書》上簽名,給予了馮驥才極大的力量與信心。
第二件事,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一個全國性的文化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但啟動時只有30萬元經費,啟動后問題多多。2003年,一場突然降臨的“非典”災難瞬間便將全國紅紅火火的搶救民間文化遺產的大普查熱潮澆滅。當時河北開展了以年畫、剪紙等十項民間文化遺產為龍頭的大普查,驟然叫停,各市縣普查隊伍一哄而散,抱怨之聲不斷?!胺堑洹币咔楹棉D,而中國民協(xié)卻因經費拮據舉步維艱。在這種情況下,馮驥才借助在河北舉辦“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剪紙專項工作會議”,發(fā)揮河北省民協(xié)在省內的影響,以四兩撥千斤之妙,用剪紙藝術專項會議解除了中國民協(xié)無經費開會的困苦,以點帶面重新鼓起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再度普查熱潮。
現在的中國民協(xié)主席潘魯生是馮驥才的繼任者,他與馮驥才相識,也要從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說起。2002年,早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之前,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就已全面啟動。當年10月,在馮驥才召集下,烏丙安、向云駒、喬曉光和潘魯生等從各地集結在山西榆次后溝村,首次開展傳統(tǒng)村落采樣調查。潘魯生說,“這是一次讓人無法忘懷的民間文化行動。自此,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普查工作從這里起步走向全國?!薄坝浭鑫幕迨辍彼谋緯?,正是以2015年“重返后溝村”收尾,在馮驥才看來,后溝村是一個重要的起跑點,是中國文化界一次集體的自發(fā)起跑,是為搶救自己瀕危的文化遺產而發(fā)起的一次義不容辭的集體行動。潘魯生評價:“五十年歷史桑田巨變,五十年文化轉型發(fā)展,馮驥才駕馭繪畫、寫作、文化保護、教育‘四駕馬車’,帶領大家走出一條成功之路?!?/p>
馮驥才在后溝村戲臺前(來源:馮驥才博客)
研討會上,與會者的目光不約而同地聚焦一個年份:1994年。這一年,天津發(fā)生了著名的“天津老城保衛(wèi)戰(zhàn)”。馮驥才也將這一年作為自己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起步之年。
“天津就像他的母親,從小生長的這么一個城市,一下子要把舊城全部都拆掉,要建成像香港的銅鑼灣一樣,讓天津人身處天津不知是在天津。這令馮驥才忍無可忍,拍案而起?!敝袊駞f(xié)顧問余未人很能理解馮驥才當年的憤怒。為留住老城,馮驥才開始了他所說的“第一次文化行動”,組織一批志愿者對老城進行搶救性的拍攝記錄。1999年,有著六七百年歷史的天津估衣街面臨拆遷。消息來得猝不及防,馮驥才目瞪口呆,他這時自覺意識到:光喊不行,必須行動。老街終沒能保住,馮驥才精疲力竭,淚流滿面。他說,對手太強太霸道了。他只能承認自己是個失敗者?;貞涍@段歷史,余未人評價:“馮驥才的行動是驚心動魄的。他這種行動在全國作家中沒有第二個人。他在書中記錄的這些搶救文化遺產的一系列事件和心理,如骨鯁在喉不吐不快。他不需要去刻意追求藝術效果,卻流露出特別真實感人的意蘊。”
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文學研究室編制的《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檔案》
2001年馮驥才當選中國民協(xié)主席時,向云駒是協(xié)會主席團任命的副秘書長;5年后馮驥才連任主席,向云駒則成為秘書長?!拔覀兒献?、共事了十幾年或者說他領導了我十幾年?!遍喿x馮驥才的回憶錄,向云駒有很多感觸,在他看來,馮驥才在全面展開文化保護的使命和歷史之前,天津古城老街的保護實踐是一個前奏和序章。這一次實踐包含的各個豐富細節(jié)和豐富內涵,幾乎就是后來全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和保護的一個縮影和微型版?!艾F在看來,這場以估衣街為核心的天津老城保護實踐,意義并不在于成功還是失敗,而在于馮驥才與他的志愿團隊,讓整個天津市從政府和政府官員到民眾和各個階層,都重新審視天津城史,確立起一個城市的文化個性所在和文明史觀,知道一個城市從哪里來到哪里去?!?/p>
時至今日,談起當下文化遺產保護的重點,馮驥才仍然大聲疾呼:“要喚起老百姓的文化自覺。這個看不見摸不著,但需要我們去做。文化遺產的主人不熱愛文化,政府下再大力氣硬做也不行。”
研討會現場,一位來自法國的學者表示,他們現在來天津,要向馮驥才借鑒文化遺產保護的經驗。為什么馮驥才能在文化遺產保護上取得這么大的成績?現場很多專家也就這個問題各抒己見。
作家雨果1825年和1832年所寫的一組文章《向拆房者(一譯毀壞文物者)宣戰(zhàn)》對馮驥才影響很大 (來源:馮驥才博客)
“文學的高度提升了馮驥才原有才華的境界和高度?!毕蛟岂x特別指出馮驥才的作家身份對文化遺產保護的影響?!霸凇兜窕煻贰贰陡兄x生活》等中篇小說中,馮驥才對民間美術、民間美學熱情洋溢地禮贊,在《三寸金蓮》《陰陽八卦》《神鞭》《炮打雙燈》《俗世奇人》等小說中,他又對民間文化、天津風俗進行了描寫、表現、思考和批判。這為他后來的民間文化和文化遺產搶救保護工作奠定了基礎。”向云駒同時指出,前代作家,無論中國還是西方,他們切實的保護文化遺產的行動,直接影響了馮驥才的跨界與轉型:“雨果、梅里美、馬爾羅等一批法國作家對法國文化遺產保護發(fā)揮的登高一呼、文字表達、思辨引導、人格魅力,使馮驥才先生在遇到中國文化遺產大問題時有所榜樣,有所作為。而他在對敦煌進行研究和長篇寫作時,一大批中國學者諸如王國維、羅振玉、向達、劉半農、姜亮夫、張大千、常書鴻等在國家最苦難和個人最困窘的時代也要義無反顧、想方設法、竭盡全力地搶救和保護中國文化遺產的事跡感動和影響了他以后的人生選擇?!?/p>
馮驥才將自己從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起始年份定于1994年,但在中國手藝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著名主持人趙普看來,馮驥才從事文化遺產保護的工作可以追溯到更早的上世紀60年代初?!?0多歲的馮驥才擅長臨摹古畫,這要求他高度關注細節(jié),高度重視傳承。那個時期的馮驥才是浸泡在傳統(tǒng)里的。那段經歷奠定了他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成為他保護文化遺產的動力和源泉?!壁w普特別提到,馮驥才的成功,既在于拜人民為師,同時還因為他有設置議題的能力,“大眾傳播可能無法決定人們怎么想,卻可以影響人們想什么。馮驥才先生做什么事情總能引起反響,這值得所有做文化遺產保護的同道研究”。
在閩西土樓前,馮驥才向原住民了解情況(來源:馮驥才博客)
“慧眼獨具的審美是馮驥才搶救民間文化遺產的強勁動力。”能在關鍵的歷史節(jié)點堅持自己的選擇而不隨波逐流,余未人認為這得益于馮驥才獨特的審美:“審美觀非常重要,特別在文化遺產搶救方面,什么東西是美的,是值得搶救的,你要有很好的審美判斷?!弊鳛橥g人,余未人和馮驥才有著共同的時代記憶。馮驥才21歲做天津磚雕調查記錄時,余未人還在學校讀書,所學的和實踐差距甚大,馮驥才喜歡的東西,正是他們課堂上所批判的。“他花那么大的精力,推著一個破自行車,拿著借來的相機去拍老天津,還要把它畫下來,拜訪那些傳承人,這在我們學校念書的人完全不可想象。馮驥才沒有上這樣的大學,反而成就了他?!痹谟辔慈丝磥恚n堂上學習審美相對容易,要在民間紛繁駁雜的事務中去發(fā)現美,就需要一雙慧眼。
馮驥才因文學得名。研討會上,文學界眾多作家、評論家好友到會祝賀。作家王蒙在開幕式上幽默地說:“在某些困惑和困難的時候我們享受了‘相濡以沫’的溫暖,而在比較好的時候我們絕對是不忘于江湖?!?/p>
在“冰河·凌汛·激流·漩渦——馮驥才記述文化五十年國際學術研討會”現場,人民文學出版社向馮驥才贈送“泥人張”紀念品
在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陳建功看來,馮驥才在新時期文學十年間成為許多標志性文學潮頭的引領者。作為新時期文學的重要開創(chuàng)者,他的作品在“傷痕文學”系列占有重要的位置。但他不滿足于“傷痕”的揭示與展陳,努力向“寫人生”的文學開拓。深厚的中外民間文化修養(yǎng)以及對市井平民生活積累,使馮驥才充分掌握中國底層敘述的神韻,這使他的作品既具中國特色的風采,又有現代意識審度的高度,呈現出中國文化小說的獨特魅力。
談到“馮驥才記述文化五十年”新作,原《人民日報》副刊高級編輯李輝認為,馮驥才的非虛構寫作與歷史密切相關,為百年中國歷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文本。作家趙麗宏指出,馮驥才真誠的態(tài)度,極為真實地回顧了自己的文學生涯,“將一路走來遭遇的雨雪風霜和天崩地塌都展現在讀者面前,讓人感動甚至震撼”。
研討會上,與會文學界專家特別指出馮驥才作為一個“行動的知識分子”的獨特意義。中國作協(xié)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吉狄馬加認為,如同19世紀法國作家雨果一樣,馮驥才走出書齋,將自己的文化理想、精神追求變成了一種行動,他在文化遺產保護上的貢獻不亞于文本的貢獻,展現了中國知識分子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中國作協(xié)書記處書記、作家、評論家邱華棟認為,當代作家缺乏走出書齋的能力,新聞記者又缺乏較高文學素養(yǎng),而馮驥才的作品則把文學、傳記、新聞類幾個點結合到了一起,在馮驥才身上,他看到了傳承的力量、勇氣、能力,以及持之以恒的精神。評論家賀紹俊則認為馮驥才是當代知識分子的一個典范,從他身上看到了知識分子的希望。
聯系客服